|
一、分享一个本人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
几乎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打开电视搜索一部电影看,所以初中时期看的电影占据了我至今看过的电影中的绝大部分比例,其中让我感到印象比较深的是《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花哨的剪辑,也没有精彩的配乐……但是却有一个好故事,一个足以令我安静地坐在电视机面前看完并为之感动的好故事。让我比较触动的场景:“在和儿子打篮球的时候,克里斯说:“你有梦,你就要去保护它……你想要什么,你就去努力得到它,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行。”克里斯经常说这么一个句式:“那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包括“打乘巴士,奔跑……”还有一个小小的瞬间,那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叫做“幸福”。我觉得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明白如何做能让自己幸福是十分难得的。我会经常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因为一些事情而焦虑,感觉寻找幸福是很难的一件事,守住幸福同样是一件很难的事,静静地看完《当幸福来敲门》能让自己感到些许安慰。因为相比于克里斯所遭遇的一切,我至今都未遭遇过什么太大的挫折,只是一些琐事,但我确实没有像克里斯那样十分明晰的目标与梦想,而通过克里斯为生活而奋斗的场景也能激励我不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二、对在本课程中看过的前十部电影按照你自己喜欢的程度打分,分数范围1-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喜欢,只打整数分,不出现小数点。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1.《活着》9分 剧本上有余华的原著加持,虽然还是迫于审查压力对结局进行了大改,但仍是顶级的电影改编剧本,兜兜转转中依旧充斥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葛优与巩俐不愧为中国最好的男女演员之一,角色的年龄跨度之长、内心转变幅度之大、最终完成度之高,无不令人惊叹。至于摄影和艺术成就,在光影的配合下,屏幕上的那个世界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和荒诞的时代感。其中两幕刺刀刺进皮影的镜头,寓意极深。以皮影代指富贵的一生,这个点改编也很好。
2.《居家男人》8分 几个故事,都说明时间改变了,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跟着改变的,除开爱不变!每个人都有面临选择的时候,男主在经历了家庭的温暖和爱之后,放弃了原来丰富的物质生活,这个在不同人眼里是不同的评价,却突出了主题是家庭和爱。剧情与演员的演技都挺不错。
3.《无依之地》8分 刚开始以为是一部悲情片,但影片的内容一直在跟着主角变换,亲情,友情,爱情,直到无悲无喜,皆是过客,只有自己的自由才是人生的归宿。《无依之地》的跳跃性剪辑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对生活和人生的探索。
4.《开水房》7分 剧情只能说一般。感人的部分在父子情,每一步选择都带着取悦父亲的渴望。对美国金钱至上投机取巧的通俗化讲述。《华尔街》已经成了华尔街的圣经,但缺少《华尔街》里性格更鲜明的人物,主要对立关系从职场转移到了家庭。相比《华尔街》还是有点差。
5. 《你整我,我整你》7分 细节太粗糙了。瓦伦丁瞬间成为精英毫无可信度,温索普变小偷动机不足。后面两人联手的地方也很一般,完全看不出他们为什么要装扮成异国人然后全员出动,反派要么被巧合干掉了,要么是傻子。温索普的前女友演技太差了,旺达还是一如既往出彩。胜在设定还比较新颖,结局温情。
6.《首席执行官》7分 虽然毫无美感可言,但是仍然不能否认它的意义。我愿意把它当做一个纪录片来看,这个民族企业振兴发展的故事,非常真实又鼓舞人心。应该给所有的企业家看一看,以显本片的教育意义。教育他们可别再生产那些低质量的黑心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了。
7. 《美丽心灵》9分 不止一次听到那句“天才和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尽管精神分裂,但纳什的精神力量十分强大,作为一个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真是了不起。还好他的妻子一直爱着他陪伴着他。之前学习纳什均衡的时候完全想像不到他会是这样一位数学家,当大家纷纷把钢笔放到他的桌前以示尊敬时,特别感人。
8. 《入侵华尔街》6分 开始的一大篇铺垫,可惜我不是美国人,没有深受其害,但最近也了解了一些美国医疗制度,确实很悲剧。差不多4分3的时间铺垫到最后通过枪击手榴弹爆炸等,释放情绪,让观众大爽,但我真的没太大感觉。只是妻子的离世部分使我很有感触,再次体现亲人去世的伤痛
9. 《伯纳德行动》8分 德国人自己拍的电影,敢于这样客观地正视自己的民族罪行是可贵的,至少我觉得日本人就做不到这样。影片没有《钢琴师》和《辛德勒名单》那么煽情,导演使用手替式拍摄,增加了历史的可信性。主角的苟且偷生和良心的拷问形成了强烈的内心戏张力,暗蓝色的色调处理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10. 《浪潮》9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看完不得不为此片连声叫好!不仅剧情很、演员演技很好,而且这片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从一个小小的课堂,可以窥探到整个社会。纳粹从未远去,一直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三、推荐一部没有在本课程播放、而你认为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并说明推荐理由。
我要推荐的电影是《何以为家》,这是一部现实意义大于其艺术水准的一部电影,当然并不是贬低本片的意思,因为电影本身就承载着相当大的教育作用,无可厚非,细腻又不失深度,感动中又不乏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全片手持摄影,镜头相当的平实克制,抛给观众的是一道伦理题: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养孩子,是否有权生孩子?对于这种特殊题材来讲算是相当合适的一种影像表达了。从某种程度来讲,电影里的那种生活既离我们相隔万里,却又近在咫尺,小男孩的表现已经不能用“演技炸裂”来形容了,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演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影片最后一幕定格在赞恩的笑容上,那么可爱那么天真,那一刻我只想赞美。为人父母是一种能力,虽说具不具备没人说了算,但人性良知,若要不辜负一个生命该有多难。无奈与痛苦被放得很大很真切,但不止于绝望。看完也是十分感动,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善良对待。
商学院 20金融工程1班 20210180145 朱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