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点清明——《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7:2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点清明——《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奇案中的经济学”,说实话这个案件很平淡,从发生到终止。故事以一位因未通过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留任审查而绝望的年轻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被人谋杀作为楔子,紧接着叙述了在委员会评定的过程,最终到丹顿·克莱格投海自尽。一开始的阅读中,死者未婚妻且担任评定委员的女教授会被怀疑,他们都是死者的有接触的人,邮票收藏家描述和出场,包括他的一些举动都很奇怪。作为一本推理小说没有很出彩的地方,一切东西都有伏笔,文中所描述的学者教授的压力以及经济均衡的贯穿中,我们也在找蛛丝马迹。
在“奇案”的外衣下,里面的经济学知识很算是很好的融入进去了,我看到很多生活中自己深有感触,却一直道不出原理的东西。经济力量的第一目标还是逐利,每个人都在追求“效用最大化”。
借用斯皮尔曼教授的视角,首先看到了父亲的“两幅面孔”,金钱足够让人伪装出善良亲和的形象,但是以亲情为纽带的长期关系下,我们会显得更加自我,人性的自私和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供求关系之下,货员的嘴脸变化,我们只能感叹资本的力量。
每一个市场都是一个猎场,你可能是猎手,也可能是猎物。
在菲琳百货大厦,不难看出,很多消费者都是“不理性”的,同时商家也很好的利用了这点。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其实很少人很够获利的,失去和差价,他们在博弈。日常购物之中,我们很多时候商家的心机和顾客减少消费金额的碰撞,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中国的国情下,双十一变成一个购物狂欢节,营造的购物氛围,满足了中国人凑热闹的天性,满减、限时特卖,预付定金等都是主要的营销手段,定金是把顾客圈死的手段,好让你不能去别家消费;满减只能让你为了凑单,从而消费得更多。
这时候我就在想性价比是不是另一种消费的幌子,当我们把一件商品的价格除以能使用的日期,我们量化之后发现好像每天并没有花多少钱,在这种极低的每日成本之下,以便心安理得把手上的闲钱给消费了。这就不得不提“口红效应”了,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教授的想法里面没有过多的关注于商家,他只将此当做一次实体经济的观察。在他的成本里时间成本才是更重要的东西。他可以随便买一把刀从而不浪费时间,但买一辆车的时候却精打细算,实现他的效用最大化。这也是一个成功人士可以充分定夺的事情,毕竟在成功人士的身上他们的一分一秒都是可以直接换算成金钱的,但是一个普通人,我们穷得只剩下时间了。
最后道貌岸然的学者沉入海底,波折的真相浮出海面。
17210180217   
卢君丽     
17金融工程2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0-7 06:46 , Processed in 0.17750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