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遍《致命的均衡 》,出乎意料的是把经济学术语穿插在其中,书中对机会成本,效用,均衡等等这些经济学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都做了形象的描绘,通熟易懂让人印象深刻。然而我对理性这一词却有很深的感触,让这个词有了重新得理解。理性一词的解释是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面对现实,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并分析多种可行性方案,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同时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都是理性的。这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在算计,为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在计算,并且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选择。正如《致命的均衡》第十一章中,经济学的这一假设遭到了来自其他许多学科的专家的质疑。丹泽和吴教授坚定地否决考斯特教授的陈述以及他的举荐人戈森。对此,经济学家斯皮尔曼的回答很是精彩。他说,化学家做实验,实验对象不会与他争论,因为实验对象跟人不同:它们不会抗议,不会干涉。但经济学家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因为如果经济学家做实验的话,“被实验”的人们会和你争论,会欺骗。会提供虚假的信息,比如收入,财产你无法得出可重复实验的结果。以及被拒聘导致最后被害收尾的助教戈森在他的研究课题中也表示人是有高度理性的,做事情会尽可能发挥其效能。包括院长克莱格的贪污腐败行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不理性的做法,但却是在他经过十分理性状态下分析判断出来的,得到的效益是巨大得让人无法拒绝,但这种不合法的行为最终会被暴露并将受到制裁。所以谈论经济学科学与否不能用是否可以做实验来衡量,而需要运营经济学自身的评估标准来衡量经济学。
市场是残酷的,是无情的,你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追求效用最大化,你就难以存活下去,从这个方面讲,人类社会似乎是一个"利"者生存的社会,没有利润,企业生存不了,工人存活不了。所以,自利的原则还是存在的。不可能使得最终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想最大化其利润,个体理性、个体利益最大,不一定能导致集体理性、集体利益最大,比如,现实中囚徒困境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实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典型。所以,经济人主要指的是个体,而非集体。因此,这并不能说明经济人的不理性。事实上,理性人在现实当中很难存在。
不理性。事实上,理性人在现实当中很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