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失的“剩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17:4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芸茜_P38F8 于 2018-1-30 11:35 编辑

消失的“剩余”
17国贸(专升本)张芸茜 17230121148
小说中亨利·斯皮尔曼在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所见所闻,对浮动折扣的理解及其联想到的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使我回想起我们课上所学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人们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量与实际支付数量之差。而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以及菲琳百货地下商场都在悄无声息地并最大程度地获取人们的消费者剩余。拍卖会从很低的价格开始叫价,促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喊价,直至最后一个人喊出自己的心理价位。所谓价高者得,使得许多支付意愿高于该商品成本的买者,因为价格高出他们的心理价位而错失该商品。而地下商场运用的原理则相反,不是从低价起卖而是从高价降低。采取浮动的折扣使得商品的价格虽然在不断的降低,可人们却不能预知是否有人同样对这一商品虎视眈眈,只能努力成为第一个购买的人,从而付出了自己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如果说拍卖会支付的心理价位可能会带来一丝消费者剩余,那么浮动折扣使得消费者剩余接近于零。为了避免被其他竞争对手抢走该商品,买者往往会在价格一达到其支付意愿时,就迫不及待地抢购该商品,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剩余的消失。这种价格歧视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犹如我们在垄断中学到的,垄断企业通过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价格来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谓损失,使得部分支付意愿低于原价高于平均生产成本的买者可以有机会买到想买的商品,却牺牲了他们的消费者剩余。有时市面上一些商家的特价、大跌价、大甩卖等促销手段对消费者来说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这些低价商品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比如当你看中一件衣服,衣服的标价为150元,可你心目中的价位是100元,正巧今天因为某节日打对折,此时你实际仅需支付75元就可以买下它。那么最终你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25元,不是75元,因此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主观感受,买者的心理及时机的把握对消费者剩余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们周边的生活中也常常在商场中看到折扣,且打折的力度都很大。那么商场是否会因此而遭到损失,在我看来并不会。因为有折扣的商品大都是过季商品,在当季时一些对品牌过度追求的买者已经以高价购买该商品,且品牌店从中获得的利润已高于其成本。为了处理这些积压货,又可以从中获取部分额外的收益,打折处理不失为一样很好的方式。买者因为折扣购买到了想购买的商品,不过代价是消失的“剩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8:30 , Processed in 0.16341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