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22:5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desty 于 2018-1-14 14:41 编辑

17国贸(专升本)
17230121144
俞伟哲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丹尼斯・戈森自杀了。因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刚刚拒绝聘任他为经济学教授。被拒绝聘任对一个学者来说,可能是终生耻辱,而对戈森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为此自杀就太不值得了。
   紧接着,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委员会里投他反对票的两个委员相继被杀害。警察在案发现场找到了戈森未婚妻的手套……
   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他总感觉有些线索在暗示凶手另有其人。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而此时,凶手正和他近在咫尺……
   这本书大致是讲述了以丹尼斯·戈森为主人公,与经济学息息相关的悬疑小说,如果从悬疑小说的角度老看,并没有特别惊心动魄,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非常有趣,把一个个经济学知道糅合到悬疑的故事情节中。在罪案小说中穿插解释经济学原理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idea,而最终的破案也是因了经济学家利用经济学原理的推理,在跌宕起伏的案情发展中,"边际效应"这样的经济学原理也就自然而然地为人所接受和理解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开始提到的工资差别制。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点。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
   因为经济信息学对经济学某些领域的传统研究方法非常有启发。比如产品质量、期货市场、应对失业的政策、广告的作用和其他一些经济问题。在寻找工作中,对于不同公司提出的各种信息中,我们会有一个筛选和分析,总想在同类工作中找到一个工资最高的。这些做得到的信息如果作为一种商品,它是有价值的,只要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获取它们的成本,人们就会大量收集信息。在搜寻和筛选过程中,这也是一种成本的付出。从信息经济学中搜寻信息的成本与收益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中的自愿性失业的现象。通过搜寻成本来讨论不同商品价格多样化的关系。
   在推理小说的线索上,本书采用了时间上的插叙手法。开门见山的暗示我们年轻的教授死了,而在后面慢慢补充相关事实,这让我兴味盎然,自己来过过侦探瘾,希望能从委员会的不同成员中找到杀人的蛛丝马迹。我始终觉得丹尼斯太可惜了,书本在教人学问的同时给人很多遗憾,比如让那么一个学者成为罪犯,还有书里那些教授们的争斗也是很有趣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6:50 , Processed in 0.12750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