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国贸专升本 葛丽君 1723012110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21: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效用最大化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丹尼斯·戈森自杀了。因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刚刚拒绝聘任他为经济学教授。被拒绝聘任对一个学者来说,可能是终生耻辱,而对戈森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为此自杀就太不值得了。”小说《致命的均衡》以悬疑的方式开场,表面上戈森是因为被拒绝聘任而自杀。从后文斯皮尔曼一系列利用经济学的推理中发现接二连三的命案的动机都是理性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斯皮尔曼教授是如何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恍然大悟地发现了真凶呢?原来经济学还不只是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实际上,斯皮尔曼也只是应用到了他所掌握的经济学理论,马上看出了凶手的破绽。而这一破绽也确实曾被年轻的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发现,正是因为想要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心理,最终导致了被杀害的悲惨结局。作为人类学家的克莱格院长在自己视为学术生涯巅峰之作的作品里,编造了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规律的所谓实地调研数据,戈森作为研究价格的学者,在与院长对数据问题讨论时发现了这一点,为了能得到哈佛的聘用,戈森想与其交易,保证如果自己能够被留任,就不检举揭发这一学术造假丑闻。而当院长得知丹尼斯·戈森曾经试图与其他评委联络,可能会对他造成名誉伤害时,投下了最关键的一张否决票,导演了丹尼斯·戈森自杀和另外两位他接触过的两位教授被杀的惨案,并巧妙地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院长的这一行为也是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维护自身的利益不被侵犯。当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真相大白之后,其经济学也只是找到了凶手作案动机的根源,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代替专业的刑侦手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7:55 , Processed in 0.17039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