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在丹顿·克莱格认罪和自杀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亨利·斯皮尔料想到了他会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被他的朋友数不清的询问,于是在船长的允许使用的房间里,他把自己的朋友都邀请来参加了一个私人会议,来解答朋友们对亨利如何知道克莱格伪造数据的疑惑。原来,朋友们认为效用最大化只是一种重复,而没有预测能力。而亨利则通过比较独木舟和山药的价格差异变化率对于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和效用最大化来预测结果,也就是说独木舟的价格远远高于山药,即使独木舟的价格差异变化率远小于山药的,独木舟的价格差异也远远高于山药,所以,岛民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寻找成本去寻找价格更低的独木舟。而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大。但是克莱格的数据表明的是刚好相反的形式,因此,亨利怀疑克莱格的数据做了假。 经济学原理: 效用最大化原则: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 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现实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都希望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甚至可以用替代品替代自己想买的东西,以便支付更少的金额;或是购买一件商品尽可能发掘它的功能或是使用其到其生命的终结,以便物尽其用。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就会有比较、有选择,希望在有限的预算中,实现效用最大化。 比如,手机是一种高档耐用品,消费者不能老是更换它,所以在购买手机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对每一品牌的手机进行比较,以及根据自己的对手机性能、拍照像素或是手机处理器等等方面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为的就是挑选最适合,性价比最高的手机。但是,假如消费者看中了一部A手机,但是他所在的地方没货,等店家进货需要几个礼拜,他自己去取有需要一定的寻找价格,而他又着急用手机,这时有一款B手机可以满足他A手机满足他的需求,但价格略高于A手机,他们之间的差价又低于A手机的寻找价格,那么,这时候消费者就会选择购买B手机。 因此,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综合而言,却是最能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因为,除去价格之外,消费者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个人感想: 经济学原理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反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能验证他的正确性。而文中的效用最大化原则的运用也打破了我们对于效用最大化的认知,效用最大化的运用的不仅仅能正向运用,不仅仅是重复,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现象,也可以反向运用,用来推测,反证数据的真假性。我们学习经济学不仅仅只是学会课本的知识、理论上的东西,理论的东西是抽象的,不温习就会忘记,而只有将它与生活结合,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它并且加以运用。因而,我们的学习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书本,更应该结合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