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命的均衡》小说第六章中,提到这样的一个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在这个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而是价格每周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四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如果商品到最后没有售出,它们将会被捐献给慈善机构。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出售的可不是廉价产品,恰恰相反,这些商品都是原先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商品部上的商品。在这三十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消费者无法预知其他购物者是否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去买走他。
这个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 它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
消费者剩余在生活中很是常见,举个栗子:
小明早上六点半起床,用预计28元,实际超市打折23.8购买的舒适达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预计128元但淘宝领券只需75元的ltaMD氨基酸洗面奶洗脸,穿上实体店买要120,但网购只需要80元的卫衣,拿着双十一在超市买的小蛋糕而不需要去食堂买早餐省下了3.5元,因为时间还早,可以不用骑单车而省下一块钱的共享单车支出,到了学校拿出水杯在一楼接热水喝,不但喝到了热水,还省下2元的矿泉水费。小明晚上回到寝室,算着他那天的预计消费和实际消费,预计消费282.5元,实际消费178.8元。两者之差103.7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我的认识:当人们“所得到的大于所支付的”的时候,人们就获得了一种额外的好处,这种额外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物时,会出现两种价格,一种是消费者价格,是由消费者的收入和喜好决定的,另一种是市场价格,由市场供给关系决定,消费者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差,就是体现消费者满足感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当消费者以低于消费者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时,心里会很舒服,有一种划算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但这种便宜感很大,很强烈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完全可能再继续下去,直至购买到这种“便宜感”减弱、消失为止。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对价格变的便宜的商品自然多买的原因所在。反之,当一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结果使其大呼上当或感到吃亏时,那一定是失去了“消费者剩余”,从而失去了一种满足感。当我们明白了消费者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明白很多商家的一些做法,比如一些商家会夸大他商品的效用,提高消费者价格,从而增加购买者的消费剩余感,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大老板的精明之处。将消费者剩余运用到极致。
学号:18210140112
姓名:金琦玮
2018年12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