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韩欣桐 于 2023-6-13 23:02 编辑
一、分享一个本人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电影占据我大部分惊喜的时刻,我相信电影有它存在的意义。人生与电影有何不同?我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我无法拥有电影一样的人生,我的人生也无法像电影一样,短短两个小时。有时候我走在路上或者干些什么,我会把自己想象成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无论好坏,这我才明白,大多数电影与人生相比就是把好坏是非放大了。
这并不坏,具有指导意义。我曾一度沉迷于电影,陶醉在了加勒比海盗中的世界中,真的迷上了杰克斯派洛船长,我在班级内到处宣传杰克船长的伟大,甚至上讲台演讲,但这好吗?我们活着自己的世界中,不是二次元,不是加勒比海盗的世界,没有杰克船长的传奇经历和故事。我们可以像安迪一样相信希望,但不可以过度相信。我们活在人生中,电影再好,也只是指引我们,而且有些事要我们自己去经历。
二、对在本课程中看过的前十部电影按照你自己喜欢的程度打分,分数范围1-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喜欢,只打整数分,不出现小数点。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活着 8分 我怜惜的不是家珍,虽然在书里为她唏嘘过,不是福贵,多少有自己造孽的成分,不是有庆,小说里是因抽血而失血过多夭亡,电影中未免过于血腥,砖墙倒塌后的血肉模糊,真实的...我怜惜的是从头至尾,一句话也未曾说过,想说却不能说的凤霞。她不是无声的来到这个世界,虽然电影里不曾表演出来,可明明白白像大多数后天失聪的孩子一样,患得患失于一场疾病--高烧。 如果只是看过小说,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最悲剧的人是福贵才对,命太硬,克死了所有他值得珍爱的至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堪,他人若是一次也就不活了,可福贵,不。老全,有庆,春生,凤霞,家珍,女婿,外孙一个一个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却依然活着。 居家男人 7分 一边是华尔街翻云覆雨的金融精英,强悍、冷漠,但充实——一个能看透圣诞节根本就是个“生活很美好”的假象推手的人,完全有资格说出自己“什么都不缺”了。 一边是拼死拼活半辈子赚了四间屋双卫浴的房子、事无巨细的奶爸、老婆替人做公益律师,靠自己在专卖店推销轮胎的收入养家、连套正经西装都买不起的的Loser…… 如果J在大学毕业时被K挽留住,没去进修一年,他就不再是精英,而是那个Loser——第一次被K的爱情拖累。 最关键的是,J穿越以后完全有能力带着全家回到华尔街,结果被K用“孩子习惯了乡下的学校,纽约不适合他们生活”为由拒绝。。。J竟然“幡然醒悟“然后跟着她回家了——再一次被所谓爱情拖累。令人抓狂啊。 入侵华尔街 7分 为了给妻子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家产,保险公司拒赔,唯一指望的积蓄,却被经纪人的投资失误石沉大海,负债累累,连工作也失去,妻子自杀,房子被法院会收回。朋友的无能为力,世人的冷漠,美剧中少有的现实主义,在片头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都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可这些在现今的社会中变成了一种奢侈。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的生活状态。 你整我,我整你 6分 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是其实还是人的几个层次的需求不同,当你要为了生存的话,你既无一无所有,无论你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只要能够生存,你都可以去做,引文你不会丢掉什么了,一旦你站在高位,你怕失去的东西比较多,即不能肆意妄为, 你要尊严,你要面子,你要站立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面就需要遵守一些默认的规则,虚伪也好,浅薄也罢,圈子里的人默认遵守,你一个人不敢打破,群体规范片子就是早年商业的运转以及逐利的投机商私下交易之类的。 一个黑人被捧入上流社会,与它从前的生活和朋友割裂。 首席执行ceo 6分 一个人会因为个人魅力而承担责任,而承担责任则会让他更有魅力。凌敏是一个需要承担责任的CEO,要命的是,他还是个有魅力的CEO。 在开场,漫天的烟花庆祝的不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历经艰辛买到了德国的生产线,而是德国家电展览的开幕。这个时候的凌敏握着玻璃酒杯,沉默地听着德国人说“在80年代中国的企业要是赶上美国至少也要50年。”他还什么都不能承诺,工厂里八百来号人的生存就系在他的身上,他不能后退,他也不允许自己后退。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面对七十六台不合格冰箱,这个年轻的厂长对自己狠了心。“产品没有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只有好与坏的区别。 开水房股票分析员 7分 社会的教育资源从来不是公平分配的,我出生在这个时代,媒体带给人们更广泛的信息,这让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幸运,同时也另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迷茫,对错在这个时代更加难以衡量,或者说越来越多的如我般的青年面对着生活准则的沦丧,因为青少年是最容易接受存在即合理理论的人群,而社会现实是在新一代人走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Boiler room讲的正是一个青年如何面对家庭面对社会,如何摆脱道德沦丧的故事。 Boiler room中文翻译开水房、锅炉房,应该是指使用高压销售手段的电话营销人员的办公室。它也同样暗示了办公室内的营销人员从事的工作和财富都如水泡般将经历快速的出现和消逝。 浪潮 8分 “你们认为,独裁专制在德国不可能重演,对不对?”,德国中学老师Rainer向课堂的孩子们问到,是呀,在后来人看来,一个国家曾经的疯狂历史总是那么离谱和可笑,谁都不认为它会再次发生在“聪明”和“理智”的我们头上。所以,今天大多数德国人认为纳粹横行的日子不会再现;大多数日本人认为极端军国主义已经彻底远离;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我们已经吸取;大多数美国人认为麦卡锡主义永难翻身……。但是,根据美国一场真实实验改编的德国电影《浪潮》却足够令我一阵毛骨悚然,后脊发凉。 Rainer最后以一场欲擒故纵式的终结课程试图结束这渐渐失控的一切,他有意激化大家的情绪,让极权主义的极端表现――试图给予异端以肉体毁灭的可能展现在狂热的学生们面前,而不曾想到,一名更狂热的学生却以枪声结束生命。 瞬息全宇宙 9分 逐渐意识到一件事,有时候妈妈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她不会因为你从她的子宫里出来就爱你,因为也许她并没有拥有一个可以充分思考婚姻、生育的环境,让她完全出自个人意愿、因为想要孩子地去生下孩子。更多地,这个孩子就像她交给社会、交给父母的一份作业,一份投名状——看,我完成任务,你总不能再说什么了吧。 所以,她们期待这个孩子给她带来回报,因为孩子的出生本就是一种投资。 所以,她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孩子有出息、给自己争光、符合自己对投资物品的想象,才能得到她们的爱。 妈妈,真的要毁灭宇宙才能得到你无条件的爱吗。 美丽心灵 8分 当JOHN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时,我相信是因为他不愿意再为国家安全局破译密码,所以被出卖了,美国安全局不会让他透露任何信息。电影中所有间谍的下场不是被变成疯子就是被杀掉。 原来得幻想症的那个人是我。我把我的爱人幻想成一个完美的人,事实上他不是,然后我会失望,甚至我的整个世界都会崩溃,我还以为自己是那个最受伤的人。我不能正视现实,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在深深的悲哀中溺死。 bunade行动 8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Dilemma. 活着,被用作纳粹的工具;去死,便是万事空。没有人能够完全站在Dilemma任何一边。Sally的合作精神,换来了他们的camp in camp,换来的救命的药,换来了Carnival时短暂的欢乐。Burger的抗争,消极的抵抗,但也把刀架在了其他人的脖子上。 最后当木墙被起义的犹太人撞开,当其他集中营的囚犯拿枪指着这群特殊待遇的囚犯时,如果不是手臂上奥斯威辛的编号刺青,墙里的人在墙外的人眼里,和德国人算是一丘之貉。但是为了活着,底线是可以变得flexible的,至少我同意。 三、推荐一部没有在本课程播放、而你认为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并说明推荐理由。 《隐入尘烟》
电影男女主角各像一粒被边缘化、被遗弃的种子。原本陌生、孤僻,在相遇之后却逐渐发芽生长,繁茂成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绿洲。
一男一女一头驴,一亩麦田一个家。
电影中大量镜头详细描写了 从荒地变麦田,从泥土变家园……这是一个物理的从无到有,也是男女主角情感的一种外化。
一片荒地,种下一粒粒种子变成金黄的麦田。几个冰冷的鸡蛋,经过不断地日夜守护变成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一堆泥土,在一铲一筐中变成一砖一瓦、变成了一个家。
男女主角两人之间这种从无到有的情感,是爱情、也是对彼此之前经历的感同身受。可能也是一种找到了同类的归属感。
两个孤僻的人,相遇之后打破了各自的小圆,组成了一个大圆。虽然这个大圆依然有点封闭,跟外界很少有交流。但他们在自己的圆里 生草开花、播种收获,使得这个圆成了一个绿洲。
结婚照截取遗像,华彩而毒辣。
《隐入尘烟》不仅有着以往现实题材艺术电影的写实,以及“痛”的部分。电影苦涩到“你去看会电视吧”都成了一句甜蜜的情话。但同时它又是一部生长爱、充满爱的电影,有爱到与其相伴的那头“驴”、那筐“鸡”,让我觉得都不再是一个电影道具,而是一个人物角色。是这个善良的家中的一个家庭成员。
从无到有,又变无的过程之后,男主角马有铁会怎么样?电影不能给得太满,需要留白。每个人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也不同,观众会看到属于自己的、各自不同的电影结局。
四、本人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商学院22国贸22210120106韩欣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