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电影对我而言不仅是闲暇时的一种放松手段,更是一种充实自我的提升途径。每每观看完一部电影,总会给我带来惊或惊叹于其情节之巧妙,或沉浸于其内容之深刻。仍记得观看电影《无问西东》的那个夜晚,我坐在班级里和同学们一起看着这部电影,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无问西东》整部电影采用的是片段穿插的方法来进行叙述的。刚开始我有点迷糊,可是后来我渐渐看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剧中人物也刻画地淋漓尽致。整部电影中,令我最难忘而又难过的是身处战争硝烟中的沈光耀的故事。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一句话是: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剧中沈光耀是一个家境富裕,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他也曾追求安宁舒适的生活,可是,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看到的、经历的、听到的使他萌发了参军的念头。当日军的飞机轰炸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同胞时,连生死都无法自己决定,他看到了生离死别,看到了血肉横飞,看到了火光冲天,他想到了先生写下的静坐听雨的意境,用宁静审视自己内心世界,想到了日军轰炸,老师的的无所畏惧,想到了飞机在上空盘旋时,师生依旧坚持上课的精神,想到了一起活蹦乱跳的小男孩转瞬间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最终他违背了对母亲的誓言,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飞行员,以死捍卫祖国和人民。这部电影深刻地展现了当年先辈们为了祖国而做出的牺牲与贡献,令我久久难以忘怀,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好好读书,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念。在初三大家为了中考竭尽全力读书的那年,每每遇到挫折与打击,我都会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那些事例鼓励自己不要懈怠。
二、
1.《活着》:9分,《活着》是目前少有的既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导演自己的理解的一部电影。“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起这句话。在我看来,原著的结局是有一些刻意的。像是早就先写好了结局(福贵和老牛都是垂垂暮年,大难不死,相依为命),然后一切情节(家珍、有庆、凤霞、二喜和苦根的死)都是为结局服务。而电影的结局,让我看到了希望。小人物经历了整个时代车轮的碾压,仍然对未来怀着希望,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一家人聚在一起,用平淡无奇的日常和嘴角的微笑来倔强地活着。时代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才是活着。相比于原著,电影大概是出于过审的考虑,在人物悲剧和“特定政治环境下社会性荒谬”之间,软化了那份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时代的批判较为隐蔽。因此我打9分。
2.《居家男人》:7分,电影想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家庭与爱对完美人生的重要性。电影里主人公经历平行世界两种人生。一种钻石单身王老五的大都市金融行业投资经纪人忙碌富裕、美女环绕的人生,一种小城市里陪着初恋女友结婚生子,一条老狗,接手老丈人轮胎厂的平凡也一眼望的到头的人生。第一种人生,杰克选择的是事业,他也飞黄腾达了,并且他其实也不算负了女孩,不算是陈世美。这个不算错。但他更喜欢第二种人生,是因为他已经体验过第一种人生给他带来的享受了,相比而言,“情”的体验对他来说更加珍贵。然而我觉得故事的因果关系并非十分牢靠。因为无意间一句自夸的言语惹恼了外星人,就被安排到了另一种生活,未进行多少抗争,就按部就班地生活了起来。故事逻辑较弱。因此我打7分。
3.《你整我,我整你》:7分,整部片子故事性很强,很容易让人产生兴趣,且影片运用诙谐、夸张、对比、反讽等多种手法,十分引人眼球。用诙谐幽默的形式完美的展现了资本家用1美元打赌人命运的安排,揭露了资本家丑恶的嘴脸。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举动会受到影响,即使是现在所谓的好人换了个极端环境也不一定会做出什么好的举动,所以没有所谓的好人,只不过没有所谓的坏的理由。本片观赏性较好,然而内容深度一般,因此我打7分。
4.《无依之地》:9分,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这部电影拿了好多大奖,怀着期待的心情我将这部电影认真地从头看到了尾,并在后来二次欣赏了一遍,然而由于水平有限,对于本片的领会只能得到个大概。费恩是新时代游牧民的一个缩影,他们看似自由自在,实则充满了辛酸和无奈。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可到头来却一无所有,甚至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变得老无所依、居无定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快要结尾的时候,主人公费恩卖掉了一些房车里的旧东西,然后回到了自己和丈夫坡曾经居住过的小屋。在此时,她穿过小屋后门,先是眺望,然后走入了小屋后面的茫茫荒漠之中。镜头闪过,费恩又再一次上路了。此时的镜头慢慢偏移,主人公的车逐渐从右侧移到了画面的中轴线上,与前方绵延的公路相呼应,似乎表现了主人公更加坚定的内心。费恩好像已经确认了,自己的归属就是没有归属,而自己剩下的生命的意义,只能旅途从中寻找。“从何而来,去向何处”的问题,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总会面对的一个问题。此时影片所想要表达的或许不再只是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属于全人类的、不断地寻找自身的归属的孤独与执着。因此我打9分。
5.《首席执行官》:8分,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胸怀振兴民族工业大志的优秀人士,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0多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海尔人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80年代,海尔仅是一个小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冰箱,花巨资引进了德国的生产线。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凌敏当场让工人将70多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海尔人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承认。通过这部影片,我了解了海尔的历史和张瑞敏的创业史、创业精神,它使我学会了凡事都要努力去做,要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才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难,创造自己的奇迹。因此我打8分。
6.《美丽心灵》:9分,这部电影讲述了纳什,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数学家,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一个精神病人能坚持不懈的做研究并取得巨大成果,常人且不容易,这是一件极度值得敬佩的事。而就是因为这一点,他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再加上他妻子的包容、耐心,以及爱,才最终成就了一个天才,这又是一颗美丽心灵。令人惊奇的是本片源自真实故事,纳什是幸运的,拥有至高的天分,拥有一生相爱的妻子,纳什是不幸的,在分不清楚现实和幻境的世界里挣扎着。也许那些幻想出来的人会一生存在他的世界里,他只能靠理智的分析去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真实,哪些是幻觉。也许此片最大的意义是要唤起生活中的人们对身边人的关心,唤醒被感叹了无数次的淡漠人情。如果没有亲人的支持,纳什只会是一个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的、留给世人无数感慨的学者。这部电影让人感动之余还让我看到的爱的力量与坚持的可贵,观赏性与艺术性俱佳,因此我打9分。
7.《伯纳德行动》:8分,本片展现的是人们内心中尊严与生命的博弈。。影片最令我感动的不仅是萨利为了挽救一个肺结核的同伴而割破自己的手弄出些红色的血液涂在同伴的面颊上使他看起来健康些;也不仅是那个俄罗斯囚犯为了尊严而拒绝给纳粹印制伪钞时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的姿态;而是德国战败后,在面对着那个曾经肆意欺压过、侮辱过他而今却如丧家之犬的纳粹军官时,萨利依然放了他一条生路。片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导演用一种冷静的客观态度来表现犹太专家和纳粹军官各自以及他们双方之间的斗争。正是这种客观的冷静赋予了影片一种真实的震撼,也正是这种无声的斗争,真实地还原了纳粹的暴行,以及犹太人受到的非人般的虐待。这部电影给予我深刻的思考,真实的展现了人性的力量。因此我打8分。
8.《开水房》:6分,主人公赛斯-戴维斯原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个梦想:一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挣上一百万;二是因为父亲从小就一直看不起他,所以他希望什么时候自己能让父亲另眼相看,变得尊重自己。受他爸爸的刺激他进入了的J.T.马林经纪公司。起初,他并不知道真相。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赛斯-戴维斯慢慢的开始认识到这家公司从事的是非法的事务。在整个过程中,他的内心非常的痛苦。一是他为那些被他自己忽悠的的买主而感到良心的谴责,因为他害他们家破人亡。二是他又一次要让他的父亲失望了。最后他选择不再继续错下去,他投案自首然后在警察局和他的父亲冰释前嫌。这一幕非常的感人。得到父亲的信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都欣慰。也可以看出来他和父亲之间其实是彼此相爱的,只是他们的爱都藏在心底。本片故事情节紧凑,剧情非常吸引人,通俗易懂。然而本片情节设计相对平淡,没有特别的亮点,且深度不够,因此我打6分。
9.《入侵华尔街》:6分,本片中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富人们大多为富不仁,而普通的工薪阶层之间却大多有着善良与怜悯。当吉姆缺钱时他的同事会主动借钱给他,鼓励他会好起来的,与律师和银行的刻板、无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然而本片的复仇是吉姆在妻子自杀后无差别的屠杀白领,虽然看着精彩但是挖掘的深度不够,因此我给6分。
10.《浪潮》:8分:老师说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让好人做坏事。《浪潮》就是一部与之相关并给我带来思考的电影。熊培云先生曾说过世界距离独裁只有五天。这部电影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在《浪潮》部电影中,老师建立组织的初衷是想让同学们切身体会独裁主义,是本着教育的目的建立的,然而事态的发展超过了老师的想象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结尾导演用缓慢的拍摄手法记录了文格尔被警方逮捕,走出学校,他走过他深爱的妻子,走过议论纷纷的学生家长,他眼神呆滞,完全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后果。随后电影在文格尔坐上警车,眼睛望向前方中结尾。结尾烘托出悲伤、沉痛的氛围,给人以思考、反思的引导。本片是发生在美国,改编自德国的故事,反映了德国人对历史的反省。这部电影给人思考的同时也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给人带来非凡的观影效果,因此我打9分。
三、
推荐电影《海上钢琴师》,推荐理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简单得孤独,纯粹得美好。这就是我对1900的印象。他的一生很简单,只有88个琴键,1艘邮轮。他的一生很孤独,没有亲人、没有身份,独自徘徊在船头和船尾之间。他的一生很纯粹,漂泊在海上,不沾世俗的纷扰。他的一生很美好,毕生追求音乐,至死不渝初心。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手风琴老人对1900说起自己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感受:“大海的声音像是在喊叫,声音很大,充满力量。它不停地大叫,好像在对我说:你——脑子里一团浆糊的家伙,生活是广阔无边的,你能理解吗?"然而1900却说自己从未听过大海的声音。他的一生都在大海上度过,他的眼中,大海仅仅是大海,而老人却把大海当成了一种美好的寄托,一个告诉他生活是广阔无边的希望。或许老人的话激起了他对陆地生活的向往,他激动地准备下船去听大海的声音,但在看到无尽的城市后,对陆地的世界彻底失望,于是再次回到邮轮,回到自己的世界。他曾经对好朋友Max说:“你绝对还没有完蛋,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愿意听故事的人。”他确实有个好故事,也有一个愿意听故事的人,只可惜,他决定不讲了。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1900不下船也是意料之中,但是以现实主义的观点来说,他选择的结局真的令人悲伤惋惜。当看到他对Max说:“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时,我的情绪真的崩溃了。谁都不愿意看到美好被破坏,但是想到1900真的下船,也许他就不再是1900了。生命里从来不缺选择,每一条道路,就算有时看起来风光无限,实则举步维艰。1900会说,陆上的人总喜欢追问为什么,冬天来了盼着夏天,夏天来了总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你们会不知疲倦的奔波,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能感同身受这种生活。而这种生活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然而我们却做不到1900那样。对大多数人来说,1900更多的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不顾一切追求自由和梦想的象征。他远离世俗,简单得孤独,纯粹得美好。好比生长在幽谷的兰花,虽不比人工培育的茁壮,却更加芳香。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汲取力量,坚守自身纯洁、诚挚的初心,都能守住自己的邮轮,写一个美好的故事,讲给愿意听它的人。
四、
商学院 21财务管理2 21210160201 蔡一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