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为当时的美国工业时代,因为机器的广泛应用,大量解雇工人造成了失业的浪潮。主人公查理是这个时代悲剧的代表人物。在《摩登时代》开始的镜头中,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是相当高明,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资本家发明出吃饭的机器,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 再有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饶,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 从含义上看,卓别林弱小的身躯被生产线吞噬着,而这个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种讽刺,这是一个异化的机器工业时代,人与机器仿佛混为一体,这是一个抹杀人性的时代,人在上司的压迫下被逼成了没有灵性的生物,这是一个荒唐无法理解的时代,一个善良人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入狱五次,又会在监狱中因阻止越狱囚犯而假释;这是一个动荡格局的混乱时代,经济危机和大批工人失业至使主人公稀里糊涂成为罢工的“领导人”,并被警察挤进了下水道;这又是一个经济萎靡工作难寻的时代,我们男女主角梦想着安逸的生活,无数次寻找工作,却总是被无情的现实打破。影片最后两人手牵手走向夕阳,前面的路还很长,可是以后怎么办呢?恐怕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清楚,他们会一直贫穷过着流浪生活,因为在那个时代并不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可以改变的。所以说尽管是一部喜剧,涵义确实完完全全的悲剧化。卓别林对当时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天才的想象力,记录了那个悲哀的时代,是他为观众生动的演义了一名处在乱世下的小人物,也是他为世界无声影片画上了一个辉煌的句号。 卓别林的演绎相当精彩,给观众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例如吃玉米的那个片段,绝对经典;一个长镜头的变化街头的嘈杂和人群的繁忙,很深刻的表现当时社会。片中使用很多暗喻手法,尤其是刚刚开场那段“羊群”与“工人”对比,绝对是电影拍摄的经典场景,夸大的大齿轮,在厕所吸烟被老板监视,在人的鼻子、纽扣拧螺母的镜头,深刻反映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卓别林自己评论说:那部电影以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这部片是一部默片,但片中运用文字解说,加上演员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观众更易理解剧情,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关于本片的画面,色彩虽是黑白,但画面朴实给人很自然、舒服的感觉。 不过,这部电影又确实是一部爱情片。结尾处,男女主人公互相鼓励,一起微笑的携手走向前路,影片的感召力至此发挥到了及至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撼,它给了人们继续奋斗向前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念......也给了本部电影一个完满的结局。“Buck up--never say die.we will get along!”| 卓别林以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副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面,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但在剧末5分钟,卓别林演唱表演加上之前在商场那段滑旱冰表演,也充分说明他的艺术天赋和多方面的表演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