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见,列宁》(德国)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1

帖子

3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8
381#
发表于 2023-5-6 22:07:03 | 只看该作者
用心塑造了一个与外面巨变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民主德国”的感人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382#
发表于 2023-5-11 20:54:22 | 只看该作者
不谈主义,只谈人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2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3
383#
发表于 2023-5-11 22:57:41 | 只看该作者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3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8
384#
发表于 2023-6-4 16:01:45 | 只看该作者
影片从一个温情善意的谎言的视角出发,折射出了柏林墙倒塌的历史大潮中东德民众的心理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385#
发表于 2023-6-5 18:07:34 | 只看该作者
在《共产党宣言》55周年,两德合并近15周年,如果要说2003年的〈〈再见列宁〉〉是没有想诠释什么的企图,那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马克思缔造了社会主义,列宁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他的继任者把社会主义的光芒,让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或者是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了。电影选择的地方就是其中的一个:德国,同时也选择了最为敏感的柏林,就是被称为是最直接对抗的地方。但是作为社会主义,也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东西,冷战,物质匮乏,集权主义等等。电影如何不偏向两个意识形态?然后来表现生活而不是给人负面的感觉?……这些问题最后是用其中的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解决。
这个片子看后很多人都在写东西,但是本人觉得只有在“社会主义阵营”里面的人才会更加有这个资格来写一点点东西。
亲情可能是这个片子看完后的第一个词,虽然亲情是靠“欺骗”来进行的。母亲为了儿子欺骗了儿子,儿子为了母亲欺骗了母亲。儿子一直以为母亲是伟大的社会主义者,而致力于虚构这个世界,但是事实是本来准备同样叛逃的她是为了儿子留下来而且努力伪装成一个坚定的活动家。正如水果店老板挂出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标语,他就真的相信这个标语的内容吗?实现不实现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挂出来就会少了很多密探这类的麻烦,这个和他关系就很大了。为了生活,母亲和儿子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生活最后都给他们开了个玩笑。正如卡夫卡的困境,实际就是个黑色幽默。在里面在带有黑色幽默生活中,表现出了最敏感的地方,环境污染,冷战,物质匮乏之类很容易被政治化的语言,从小人物的口中说出就别有个滋味了,留给观众的是自己的回味了。
如果一个好片子就是做到这样还是未免有点单薄,通过主人公和他朋友制作电视节目中体现的东德如果你认真看了第二遍,就会很有点嚼头了。当然在他们制作这些节目前东德早就已经消失了数个月之久。他们制作下的东德,最后是更加开放,自由,放弃了柏林墙,同意双方的流动。或许这个不单是德国人的梦想,也不就是社会主义应该有的自信的状态吗?
而过去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被束缚起来的?在第三次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主人公单纯就是用了个室内设计还有一大堆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就成功制作了个东德。在过去的时代里电视,报纸媒体宣传的是官方的观点,密探和暴力机关全力搜索不按官方口径说话的人。那我们过去是否就是生活在一个谎言中?
虽然叫做〈〈再见列宁〉〉,但是全片中列宁只出现了一次,面对是独自走向真实世界的母亲。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如果对苏联史有点了解就可以知道,那个雕塑的动作是按照著名油画中列宁的动作来制作的,那幅画就是反映1917年在攻打冬宫炮火中召开的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列宁。然后在晚霞的照耀下列宁像有着金色的光芒,但是迅速消失淡去了。留下的只是母亲那迷茫的表情。
如果是其前面就是描述,现在就可以思考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叫再见列宁?如果要必须的更加意识形态的卖头,不如叫再见马克思比较好。列宁代表的是什么?苏联的缔造者。但是经过斯大林等人的苏联,变成了充满了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而且这种气氛还同时带给了东欧的各个国家。同时列宁也就是一个核心,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尊敬的对象,无论哪个领导人都要把列宁搬出作为自己正统的标志,就是在传统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为叛逆的国家也是拿出列宁作为旗帜来攻击苏联在位领导。当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场政治动荡中,西方人果然看见了列宁与大家说了再见。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普遍乐观的情绪,就认为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冲突结束了,未来的世界必然是普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相对的政治文化体系。就如同福山在〈〈历史终结和最后之人〉〉中说到的那样,历史终结了,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但是事实是世界没有想大家预想的那样,正如列宁雕塑消失时,留下的是迷茫的母亲所包含的深意。当大家从一个柏拉图的洞穴出来,不是面对的真理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洞穴之中。片子中资本主义倒是被吸毒,性泛滥所代替了很多。同时我们要问在这个故事中一直缺席的马克思到哪里去了?正如德里达所说的幽灵一样,在主人公制作的电视中就有着浮现。在和列宁告别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应该是更加多元,开放,宽容。本来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摆脱了权威,才可以真正的解放。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必然还会不断出现。正如〈〈哈姆雷特〉〉中的幽灵,而且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场合登场。
谁让我们人类一直就是面对TO BE,OR NOT TO BE ,这样也就决定IS ALWAYS A PROBLE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6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7
386#
发表于 2023-6-6 16:39:08 | 只看该作者

片子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去讲述严肃的话题.两代人思想和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间穿插着家人的爱.母亲醒来,对所有的改变一无所知,孩子竭尽全力的去掩盖事实,怕母亲刺激过度再度病倒....而母亲因为爱孩子而接受巨变的事实....改变的是时代,是思想,是制度,是环境,而不能改变也改变不了的是我们心中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7
387#
发表于 2023-6-6 20:03:59 | 只看该作者
片子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去讲述严肃的话题.两代人思想和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间穿插着家人的爱.母亲醒来,对所有的改变一无所知,孩子竭尽全力的去掩盖事实,怕母亲刺激过度再度病倒....而母亲因为爱孩子而接受巨变的事实....改变的是时代,是思想,是制度,是环境,而不能改变也改变不了的是我们心中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388#
发表于 2023-6-9 00:06:50 | 只看该作者
夸张与幽默的手段来展现一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2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1
389#
发表于 2023-6-9 12:58:54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电影以其出色的表演、引人入胜的剧情和精湛的制作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令人难忘的电影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6-29 13:01 , Processed in 0.3099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