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标题: 《活着》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25 21:51
标题: 《活着》
[attach]11[/attach]



电影《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影片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最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影片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它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该片荣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葛优)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

中文名  活着
外文名  Lifetimes Living
其它译名  Woot jeuk
出品时间  1994年
出品公司  年代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内地
导    演  张艺谋
编    剧  余华,芦苇
制片人  邱复生
类    型  剧情
主    演  葛优,巩俐
片    长  133分钟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    彩  彩色
摄    影  吕乐
混    音  Dolby
原    著  余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25 21:5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c2NTE0Mjg0/v.swf




作者: 栀子花    时间: 2014-10-28 16:33
《活着》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富贵,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同时,影片中充斥着辛辣讽刺的味道,强烈的抨击了大跃进运动

作者: 叶忠成    时间: 2014-10-28 20:05
主角富贵太惨了,亲人一个个离去,影片还是很好看的

作者: QGqy~    时间: 2014-10-31 21:22
活着 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微微    时间: 2014-11-1 15:49
不错哦,介绍的好

作者: 13110033129    时间: 2014-11-4 21:17
对生命的认识,也许只有在失去后才能体会。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坚韧的活下去。导演思路很清晰,遗憾的是片子显得过于理智客观了,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的老祝显得那么脆弱,而让我们忽略了他的坚强。

作者: 啊哈哈    时间: 2014-11-5 15:59
有时候,我们活着是为了周边的人而活。但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很多时候,我们都别无选择,但我们应该坚信,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有机会获得我们想要的。

作者: 王策martin    时间: 2014-11-15 11:29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作者: 584060210    时间: 2014-11-20 21:49
这篇电影看了感觉还是很难过的,不仅仅是因为主人公的儿子因为意外死了,包括他们的女儿难产,每一个主人公的离去都会使人感到很遗憾。这部影片记录了在文革时期人们的事情,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活了一辈子最后的结局却不是美满的。这让人引发深思。

作者: lanmintou    时间: 2014-12-9 14:19
王策martin 发表于 2014-11-15 11:29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 ...

片名“活着”和剧情中亲人的死去的对比的确好鲜明

作者: 1070112922    时间: 2014-12-19 10:27
活着,最平凡的梦想;活着,最奢侈的梦想。

作者: 1070112922    时间: 2014-12-19 10:29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最苦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当时他们真的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希望能好好的,安静的活着而已,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作者: 大元    时间: 2014-12-23 22:04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是的啊啊啊啊

作者: yc2014    时间: 2014-12-24 14:30
《活着》这部电影,让人深思,我们不仅要把握当下,更要懂得知足!

作者: 许时超    时间: 2014-12-24 20:40
活着却如同死去


作者: tcj1010    时间: 2015-3-19 21:43
影片记录了文革时期人民的辛辛苦苦,由此也能想到我们父辈一代童年的辛酸,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的时候才发现活着才是最好的。

作者: 13101013322王明    时间: 2015-3-19 22:15
       故事还是很感人的,感觉这才是一流的电影,几近催人泪下,语言轻松有趣,却让人倍感沉重!看完这个电影,我就一直在想,导演到底想表达怎么个意思?毕竟不具备欣赏评析的才识与头脑,只感觉时间永是流逝,历史永是向前,这个电影确实好看,,,我只是个麻木的看客!

作者: 哎呦喂~    时间: 2015-3-20 12:55
在那个满是痛苦的年代,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都难


作者: 哎呦喂~    时间: 2015-3-20 12:57
前几年有一句话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当活着,都不那么容易,可以试想生活是多么艰难。

作者: 赵梁    时间: 2015-3-23 19:00
活着真好!,

作者: 赵梁    时间: 2015-3-23 19:17
之前看过了一次,但感觉还是不错,

作者: 应敏    时间: 2015-3-23 19:32
《活着》这一影片留有那个时代浓浓的烙印,影片以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30年为背景,40年代的国共内战,再到50年代的祖国河山一片红,再到60年代。有一些沧桑感。
     同时,影片中还存在着许多讽刺的画面,如红卫兵夺权,将一些权威打成魔鬼蛇神,而一些没有经验的红卫兵学生变成了医院里的主治医生,这画面正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存在的一些荒唐与滑稽的一面,是对那个时代的讽刺,一针见血。



作者: 郑耿直。    时间: 2015-3-25 17:59
很好看 很能反应时代背景

作者: 洛洛Z    时间: 2015-3-25 21:54
《活着》之前是听说过小说,影片总是能从某些个角度阐释作者的思想,但是正如所有的影片一样,并不真正地揣摩到作者的意图,从单纯的文字到带有黑白伤感色彩的影片,我们能够很好地过滤片段。主人公的潇洒到落魄到站起再到衰落直至无奈,这段心理路程紧扣心弦,好像是暗示着一种制度的失败到兴起到失败,影片在抨击文化大革命的同时也体现了我们总是不断地在探寻,寻找人生真谛,努力积极向上地活着,渴求有灵魂寄托地活着。

作者: 赵梁    时间: 2015-5-4 20:33
为什么被禁啊,


作者: 赵梁    时间: 2015-5-4 20:35
这部电影政治上没什么敏感的东西啊,怎么会是禁片,

作者: 小飞侠姜    时间: 2015-5-22 20:19
活着 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文革这个 灰色的时期 有太多难以释怀的故事

作者: jqx44001    时间: 2015-5-23 17:42
或者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活着就有希望!

作者: 798091419    时间: 2015-5-26 12:39
活着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地主阶级的一生,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他的一生辗转多次,经历复杂,体验了悲欢离合,从小人物的一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制度和人民生活的状况,给人以深刻的思考-------13113003246赵嘉磊

作者: 1215576933    时间: 2015-5-26 12:44
总体感觉这部电影很好,但是有些小细节感觉不是很好看

作者: 小飞侠姜    时间: 2015-5-29 18:57
上节课 老师提到 我们始终回避文革这一时期,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避免文革地再次发生,无法坦然面对真是悲哀

作者: 1746311848    时间: 2015-6-2 13:14



悲惨的人生。。。。。。

作者: 橘子味的喵    时间: 2015-6-4 19:59
不论发生什么,活着总是要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品尝人生种种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作者: 安同学    时间: 2015-6-5 10:18
活着就是一种勇气,人只要活着,对家家人朋友都是一种慰藉、支柱

作者: 潘剑凯    时间: 2015-6-5 13:33
文化革命的迫害的

作者: 总攻大人    时间: 2015-6-7 12:33
这是一部安静的影片,不曾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竭斯底里,仿佛只是一段主人公福贵一路走来的注释。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19:55
人只有经历失去,才知道拥有的美好。主角不经历这些苦难,也就不知道活着就已经很好了

作者: 顾贤锋    时间: 2015-6-8 20:05
方超亮 发表于 2015-6-8 19:55
人只有经历失去,才知道拥有的美好。主角不经历这些苦难,也就不知道活着就已经很好了

说得对!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07
顾贤锋 发表于 2015-6-8 20:05
说得对!

你好,我好像听说过你,你是哪个班的

作者: 顾贤锋    时间: 2015-6-8 20:08
方超亮 发表于 2015-6-8 20:07
你好,我好像听说过你,你是哪个班的

物电学院13电气2,你呢?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09
顾贤锋 发表于 2015-6-8 20:08
物电学院13电气2,你呢?

同学院的啊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09
方超亮 发表于 2015-6-8 20:09
同学院的啊

我是物本的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10
方超亮 发表于 2015-6-8 20:09
我是物本的

你是哪个寝室的?

作者: 顾贤锋    时间: 2015-6-8 20:10
方超亮 发表于 2015-6-8 20:09
我是物本的

幸会幸会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11
顾贤锋 发表于 2015-6-8 20:10
幸会幸会

同幸同幸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14
顾贤锋 发表于 2015-6-8 20:10
幸会幸会

同幸同幸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22
葛优演的真心好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23
电影的结局还是比书里的更“幸福”一点,书里男主人公的亲人都死光了,就留他自己一个人

作者: 方超亮    时间: 2015-6-8 20:24
电影的成功就在于的它的悲剧

作者: 日落花开    时间: 2015-6-10 18:04
活着才是永恒

作者: 日落花开    时间: 2015-6-10 18:05
活着才是永恒

作者: 丁欣慰    时间: 2015-6-12 22:20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作者: 长河一号    时间: 2015-6-13 08:37
人生总是如此曲折,没有人能一帆风顺,活着真好。

作者: 支宇翔    时间: 2015-6-14 03:24
任何事情到了最糟,只能上升
活着
才会有希望

作者: 13110033129    时间: 2015-7-15 12:50
本帖最后由 13110033129 于 2015-7-15 12:52 编辑

挺不错的。

作者: 吴梦婵    时间: 2015-9-26 13:32
本帖最后由 吴梦婵 于 2015-9-26 13:34 编辑

       活着,是影片的线索和脉络。通过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不同场景不同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虽然仅有十年的差距却是真真切切截然不同的时代和境遇。听老师说,这是张艺谋导的最好的一部影片,或许就是在说《活着》的震撼性。        它之所以震撼,就是福贵一家的经历和遭遇,时空在变化,却依旧是福贵在经历。爹被气死,娘病死,女儿血崩,儿子被撞死——那种物是人非的败破感,不是说新中国成立了,经济发展了,物质繁荣了就能打破的。而这一切,全依赖于人活着,人活着就是在经历,无论富穷,生老病死,人生就像是福贵说的那句话“只要活着!“没错,或者比什么都好,这应该是张艺谋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一点,正是他的人生信仰。       但电影的主题往往不止这么一点,也可以说不仅是反映正能量,或许有着消极面的东西,这也有可能就是影片被禁的原因之一。《活着》是在80年代拍的,距离影片中的六十年代也仅仅是20余年,文化大革命翻天覆地的反响正如昨日之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是难忘又深刻的。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废待兴的时代,中国的发展必须以史为鉴。《活着》是给全中国人民看的,以喜剧的方式笑讽人们的愚昧,揭露犯下的过错。”明天就能超英国,后天就能超美国。“二喜带给福贵家”毛泽东思想“,手捧毛主席语录,画毛主席画像,就连成亲也是唱着革命歌,拜堂也要先拜毛主席告知他一声。反比于富贵他们一家,是一直受人们摆布的对象,劝赌卖祖宅,被虏革命......尤其是福贵学投降,他其实一无所知;凤霞结婚的细节,福贵一家被推着行各式敬毛礼节。这一切仿佛都回到了文革,是那么真实,当时又有多少个福贵就那么被摆弄。他的不幸,是时代赋予的,四十年代的动荡不安、人心叵测,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浮夸风,六十年代的文革,又害了多少人!凤霞的死是文革的余孽,教授的死是人心愚昧和文革的后果,有庆的死虽说是春喜的错,却是整个时代的错,是物质欲过剩的结果。春熙喜欢汽车,不仅仅是他一人,人人都爱,物欲横流的时代人类的命运会不会走向末路?这是《活着》留给我们的一个问题,其实影片中早已有了答案。也可以说人类到底要不要活着?又该怎样才能活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四十到六十年代,福贵一家的命运已经成为了一个死循环。有庆的死是春喜造成的,而春熙又在文革时被批斗,想要自杀;凤霞雪崩而死,馒头又被当作有庆那样教育。如何打破命运的死循环,又是我们该思考的不老话题!






作者: 刘天钰    时间: 2015-10-8 15:11
看了活着这个电影真的感觉很心酸,福贵少爷因为赌输掉了家产,妻离子散,终于知道过日子了,妻子带孩子回来了,以为日子有盼头了,又被征当劳力...到最后儿子女儿都离开了人世,只剩下一个小外孙。
这部电影看起来比那些不切实际的泡沫剧有教育意义,描述了那个时代人们所经历的苦难,也能让现代人能了解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难以想象这些活在蜜罐里的人遭受这些不幸时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当然希望我们都生活的幸福,但我们要多去给爱我们的人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让生活更有色彩

作者: 杨然    时间: 2015-10-8 22:28
曾为富家子的福贵过着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烟花柳巷已不能够满足,只有赌场上的挥金如土才是福贵的快意人生。于是,他输掉了全部家产,气死了父亲,气走了妻子儿女。但是眼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福贵的自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开始学会踏踏实实地活着,于是,妻子儿女都回到了他的身边。但命运是不公的,每当福贵最幸福的的时候,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就会像风一样袭来。随着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只留他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被失败摧折了腰,将自己缩进灰色的躯壳里,拒绝一切重现的光明;有些人被困难吓破了胆,满脸的惊慌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但这些挫折与福贵的厄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许,没有什么比活着,活在这个世界上更为幸福了。正因为活着,生命才会有意义。即使物转星移,人事变迁,但又有何惧呢?只要还有呼吸的空气,抱着对生命的虔诚,这一切,便已经足够了。
“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但事实上,就像余华在书中所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人生来就注定要伴随悲伤,但正是悲伤使我们更清醒地活着。坚持活着,无惧死亡,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作者: 吴梦婵    时间: 2015-10-10 22:19
富贵家的一生是贯穿中国的,具体地说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国民党统治下的经济萧条,福贵一穷二白,倾家荡产;内战,福贵失踪;新中国成立到大跃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却是一项错误,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改善;文革至文革以后,政治背景的笼罩,盲目信仰毛主席成为最悲催的事情。福贵的悲正是中国的悲。

作者: 白太阳123    时间: 2015-10-30 09:07
很多时候社会总是很残酷的,无论是那时的战争还是大跃进,都让人们活在恐惧中。但是再艰难的环境,人还是要活着,或许在我们的眼里那时的人们活得太苦了,只有痛苦与绝望。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还看到的是暖暖的亲情,他们对未来一定会好的展望与信心。人活着不能只看到痛苦与绝望,再苦还是有甜的

作者: E7A84A    时间: 2015-11-4 14:10
电影的结局温和一点,书的结局更无情一点,情节上也有变化,说不出那个更好,毕竟是个悲剧

作者: zhangxiaoli    时间: 2015-11-7 22:25
看完电影的心情还是比较平和的,而看完书心情却是异常的悲凉,但悲凉中透着股希望。看着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远去,悲伤过后却依旧能坚强着走下去,我无法想象当他最后的亲人离去时他的内心该是怎么样的绝望,而他又是怎么克服自己的那份绝望的,不得不承认这个角色塑造的非常成功,既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作者: 14中本1班杨敏雅    时间: 2015-11-7 22:43
      人的一生“活着”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活,便有了一切。第一次看《活着》是一个学长上了影视鉴赏的课介绍的,看了确实值得细细体会。再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排斥,反而觉得好剧就是用来反复咀嚼的。
      题目虽然叫“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知不觉中造成了人物莫大的悲剧色彩。
      “好好活”这句话深深刺到了我的神经。这是每个人活着的最基本的意愿,但是“好好活”的标准又因人而千差万别。而作为生活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标准始终在不断放低,最后完全依顺于麻木与不幸的世界。
      每个人都要活的有意义



作者: 14中本1班杨敏雅    时间: 2015-11-15 22:04
本帖最后由 14中本1班杨敏雅 于 2015-11-15 22:17 编辑

       《活着》是中国仅有的几部好剧之一,是值得反复咀嚼的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发现导演将福贵门口的那条“街道”作为了历史变迁的印证者。每次年代的转换,都会在转换镜头开始出现一个由同一角度所拍摄的街道画面。随着街道景物以及行人衣着等细节之处的变化,观众可以很容易的明白电影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特征。这样的转换方式虽然不能称之为十分高明,却是一种很简单很有效的表现方式。每一次同一角度街道画面的出现,都能使观众之前的心情稍稍平复,缓冲之后再投入到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之中去。       福贵一出场时,就是在茶馆赌场赌博,赌博之余,他还配合着二胡调子嚎了一嗓子。这个时候,二胡音乐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福贵颓废糜烂的封建少爷生活;福贵被共产党俘虏,最后踏上回家的路上,这时背景二胡音乐所传递出来的则是福贵历经艰险终于得以回家与老婆孩子见面的迫切欣喜之情;而在凤霞出嫁,富贵和家珍望着女儿和女婿的背影时,背景里的二胡却又向观众传递出父母和儿女分离时一方面欣喜另一方面却又舍不得的矛盾心情。总之,你可以看出来,影片所选音乐的表现手法虽然单调(主奏乐器只有二胡),但是二胡却都能很好地与故事发展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态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也就能使影片中的音乐自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主线,从而将故事主旨表达出来。
       影片中,几乎贯穿整个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实物恐怕要数福贵的皮影和皮影箱子了。皮影道具的出现并非偶然,它象征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福贵们属于自己的小小的理想与希望。在电影中,这种运用现实存在的物体传递作品主旨的表现方式就相当于文字写作时所运用的“借代手法”。



作者: E7A84A    时间: 2015-11-23 13:40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气死的父亲,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情节上也有些变化。电影的结局温和很多。书的结局更悲惨。说不出那个更好,毕竟是个悲剧。

作者: wwqyy18    时间: 2015-11-26 14:55
看完之后感触挺深的,福贵遭受了太多的离别和不幸。很难相信这么多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身上。文革对当时的老百姓的影响太大了

作者: 周佳颖    时间: 2015-11-28 10:58
这么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同样是跨越了最动荡变化最快的那些个历史时期,人物同样是渺小无奈,在命运历史面前毫无选择。

作者: wwqyy18    时间: 2015-11-28 20:50
巩俐饰演的角色前前后后经历了那么多的灾难,一直没有离开福贵,这也是让人非常敬佩的

作者: wwqyy18    时间: 2015-11-28 20:54
这部剧虽然看的比较压抑,但是也有一点笑点,那就是妇产科的教授被批,关进了牛棚,几天没有吃饭。然后一下子吃了7个馒头,又喝了水。红卫兵说吃了饭喝了水水就相当于吃了7倍的食物。也就意味着王教授吃了49个馒头。

作者: 14电科沈晓钰咩    时间: 2015-11-29 19:45
这部影片 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的挣扎,即使没有尊严,活着就好!

作者: 14电科1李晨希    时间: 2015-11-29 23:49
开始觉得跟余华的《活着》不太一样,就对这部片子有点不喜欢,后来再一次观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片子意味深长。
我觉得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个讽刺,因为这样一部片子是禁片。我曾经百度过这个片子被禁的理由,好像是说反
应了当时社会的污点,因此不予审核通过。但是这部片子依然“活着”。
这也是 我想说的 在社会强压下的活着是一种人性本质的需求,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人存在的意义,第一点就是活着。

作者: 戴浩江    时间: 2015-11-30 18:41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纠结于人生的梦想,长大了我们又开始纠结生活的意义,可是人活了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不为什么呗,还能为什么? 活着,活着就好了。故事讲得是一位生活在上个世纪的老人的历经苦难的一生,生活不易,从这部影片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人活着的时候,死亡总是如影随形,一直潜伏在你的身边,不知哪天一不小心就会夺走你的生命,迅捷而无情,只有当你死了,他才会离开,说来也是可笑,这竟然是无法逃避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只是在等待,结局摆在那里中间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

作者: 14电科沈晓钰    时间: 2015-11-30 19:57
虽然省去了书中很多细节,但那在长板凳上摔木块,高昂着嗓子唱皮影戏的镜头还是让我迷恋。(老师,这是我的新账号,原来的账号密码忘记了)

作者: Wch    时间: 2015-12-1 16:36
影片值得让人思考!

作者: swallow    时间: 2015-12-1 17:23
太真实的反映了中国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影片幽默却又极具讽刺意味,难怪是禁片。

作者: 277    时间: 2015-12-1 17:44
《活着》是一部非常引人深思的电影,通过男主的一生,经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来侧面反映中国那些年来的发展,残酷的战争只用短短一段来描画,但是依旧能看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痛苦,老百姓们不在意什么革命荣誉,他们只想好好活下去。不得不说男主的不幸,他的身边的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世,朋友、孩子……一切的一切都在反应那个年代的中国状况。但他又是幸运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运的了。

作者: GUOooo    时间: 2015-12-1 21:32
活着这部电影由始至终都透着对生命的辛酸与无奈,引发着人们沉重的思考。在故事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影片中富贵的一句话,我记忆深刻:什么都没有老婆孩子好,我一定要活着回去。这是他在被国民党军抓去之后所说的话。也许这就是一个从迷途中走出又走进深渊,而中间又被家庭的温暖所洗礼了的一个男人最真实的表达,让人感动。 

作者: 红烧安倍小五郎    时间: 2015-12-1 21:44
那些水帖的人真是太过分了  像我从来不水帖

作者: 红烧安倍小五郎    时间: 2015-12-1 21:4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作者: 红烧安倍小五郎    时间: 2015-12-1 21:46
这部电影   还是很触动人的

作者: zm2h    时间: 2015-12-2 10:53
这个电影还是很有意义的,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也警示着我们不要再犯这样的错

作者: 吴娟14国贸    时间: 2015-12-2 17:57
看过《活着》这本小说。电影没有把小说拍完,之拍到了她女儿死掉。故事整个跨了几个时代,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悲惨的活着,而富贵一家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们家的悲剧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让观众了解了这个时代,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活着”的含义,活着的背面就是死亡,无论怎样,希望的就是活着的动力。

作者: 14土木3管宇锋    时间: 2015-12-2 18:04
这片都被叫做禁片也是挺过分的

作者: QQ_3D5D3C    时间: 2015-12-3 18:28
时代也会决定命运

作者: 朱珏骅    时间: 2015-12-3 21:40
活着不易,塞翁失马。

作者: 朱珏骅    时间: 2015-12-3 21:41
活着不易,塞翁失马。

作者: zhangxiaoli    时间: 2015-12-3 21:53
也不知道活着的人是幸还是不幸

作者: 吴青云    时间: 2015-12-4 21:25
吴娟14国贸 发表于 2015-12-2 17:57
看过《活着》这本小说。电影没有把小说拍完,之拍到了她女儿死掉。故事整个跨了几个时代,大跃进、文革、改 ...

是啊,其实有时侯,活着代表了另一种死亡。

作者: 吴青云    时间: 2015-12-4 21:30
《活着》在中国是一部禁片,可真是这部禁片,里面反映了以往中国历史社会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可是中国政府却不同意将真相展示在大众面前,也许政府这么做是为了社会安定,但这样却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悲哀。

作者: 村里那匹狼    时间: 2015-12-6 21:06
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作者: penelope2    时间: 2015-12-11 16:39
平平淡淡  荣华富贵  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富贵一家只是在讨生活,但是当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是幸福满足的

作者: penelope2    时间: 2015-12-11 16:40
我们会想,如果小儿子没死该多好,那个大夫没有吃撑该多好   能怎么办?这就是一个人一家人的生活

作者: penelope2    时间: 2015-12-11 16:41
或许这是为了让世人明白,每个人的命里都会有不同的挫折,遇上了是命,没遇上,是结果

作者: penelope2    时间: 2015-12-11 16:42
向前看  向前进  比什么都强

作者: 周雪婷    时间: 2015-12-13 14:34
推荐去看原著,比电影版还要深刻的多,原著中一家人全部离世,只剩下福贵一个

作者: 14土木3周晓宇    时间: 2015-12-17 21:47
《活着》是影视鉴赏所有电影中看得最认真也是觉得最感人的一部电影,铭心之情不尽衷肠

作者: 李鑫    时间: 2015-12-20 18:23
片名为活着,但是整个电影都一直在死去,让人感觉要一种压抑,这电影反映了一种社会。

作者: 11建筑-陈址祥    时间: 2015-12-23 22:16
社会是残酷的,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作者: 金仙君    时间: 2015-12-26 12:59
很有感触,唯有坚强的活着





欢迎光临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http://wdjjlt.org/y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