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标题: 《活着》电影 [打印本页]

作者: 20中本1夏玲珑    时间: 2021-12-13 23:09
标题: 《活着》电影
《活着》里,有那么几重悖反:
首先,名字叫活着,其实里面的人都死了——余华的原著死得还更绝一点,电影比较克制也比较柔化,饶是如此,当初还是被禁了,毕竟,死亡越高发的年代和地界里,讲述死亡越是一件危机四伏的事情。
其次,虽然一直在描述死亡,可它的内核是活着,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活着构成了对抗死亡的唯一方式。也就是说,这是一部以描述命运之绝望为主线的电影,但它却以留给你生的意志(注意,不是“生的意义”为目的)。
所以主人公哪怕一直在生活面前失地千里,除了那抹屈辱而讨好的、卑微中求存的苦笑外毫无还手之力,但你看到最后,似乎也很难说他和生活究竟哪个才是胜利者,因为他就是能让自己活下来,生活就是没有能把他彻底毁掉。
最后,这种希望,并不是典型的希望,它和我们所熟悉的理想型希望、励志型希望、鸡血型希望都不一样,它的本质,更像是基于绝望的希望——不是“我们只要活着,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而是“在永无休止的困境里,除了活着,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就像余华说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我们大多时候都不会愿意承认这句话,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懂得寻找和提炼意义,然后使用意义自勉、自立、自强、自为、乃至于自欺。
毕竟,二十世纪以来,也没几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在如此多猝不及防的、却又总是扑面而至的历史境遇跟前,屈辱地、艰难地、卑微地、颠沛流离地、百折不挠地、甚至是麻木不仁地求存过。
那么多人死,那么多事情让人死,可福贵自己偏偏就是不会死。“主角光环”(如果也能用这个词的话)简直大得堪比好莱坞灾难片男主。
因为福贵是“活着”的符号,是“活着”这个概念的浓缩喻体、精神本体、践履主体。
只是,“就我活着、一个个经历着身边所有人的死、经历完了我还是活着”,这样的“主角光环”,真有人想要吗?
于是,活着就同步成为了最大的假象和最大的真相,成为了最大的超脱和最大的木然,成为了最大的卑微和最大的坚韧,成为了最怒其不争的犬儒,和最洗尽铅华的冲淡。




作者: 20中本1夏玲珑    时间: 2021-12-16 17:27
看了原书,余华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就写在封底。看书之前,完全不理解。看完之后,不甚理解。过了几年,恍惚间有一些理解了。光影婆娑,想要活出自己。





欢迎光临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http://wdjjlt.org/y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