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工商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5-24 20:18:55 | 只看该作者



21工商白颖蕾21210150101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中提到斯皮尔曼与自己的女儿前往菲琳百货大厦购物,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对于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它最大限度的索取了“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原理,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于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那么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标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是由马歇尔提出,但是大厦管理者或许没有读过他的书籍,但凭借着直觉设计者商业策略敏锐的对这座大厦的地下商场进行了设计。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也是马歇尔利用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个概念衡量了消费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也就是买者想要从市场中获得利益,而现实中比如说上服装市场购买衣服,在一些小摊上,有些衣服成本不足五十元,并且原本可以六十元就可以购买,但它标价却是一百二十元,有些人喜欢这些衣服,就会愿意出一百甚至一百五十元,这就存在了消费者剩余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一种满足,而不是消费者真的获得了一笔额外的财富剩余,由于消费者拥有偏好的特性即偏好的完备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东西多比少好,因此每个消费者都会选择以最大限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消费者剩余恰好满足这种偏好,从而使得消费者愿意去支付并且认为自己获得剩余,从而为市场带来收益。
而这些现象我认为都体现了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利益,那么社会利益也是难以支撑起来,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产品消费的主体,而卖者想要获取利益,则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消费者剩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市场中会尽量体现消费者剩余,使自身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这种对于交易的满足感是交易得以持续的基础,所以我认为“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消费者得到满足并且进行消费也是为市场与销售方带来利润与好处,使经济上升加快,支撑市场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5-26 22:01:31 | 只看该作者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51陈玥璃
小说情节:斯皮尔曼在菲林百货大厦观察到地下商场的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完全不一样。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
———第六章

荷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拍品有一个起拍价格,即拍卖的最高期望价格。随着拍卖进行,该价格会随时间的变动自动向下浮动,如果在浮动到某个价格时有竞拍者愿意出价,则该次拍卖即成交,因此荷兰式拍卖的竞价是一次性竞价,在拍卖中第一个出价的人成为中拍者。拍卖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无声拍卖,另一种是表盘无声拍卖。
荷兰式拍卖有两个显着特点。
1.价格随着一定的时间间隔,按照事先确定的降价阶梯,由高到低递减。
2.所有买受人(即买到物品的人)都以最后的竞价(即所有买受人中的最低出价)成交。
因为荷兰式拍卖的特点,所以商品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售卖出去。

案例分析:卖家有100朵鲜花,必须在一天内卖完,否则花就谢了。首先,卖家设定最高价为每朵100元,每两个小时降价10元。拍卖开始后没有人竞价。过了两个小时,降到每朵90元时,有个竞买人竞价。如果他买100朵,则拍卖到此结束,此竞买人成为买受人,100朵鲜花以每朵90元成交。如果他只买70朵,那么剩下的30朵继续拍卖。如果一天过去了,不再有人竞价,那么拍卖的结果是唯一的竞买人成为买受人,以每朵90元的成交价买走70朵花。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荷兰式拍卖的是超市蛋糕店晚上打烊前的促销活动,以打折促销的方式将一些有时限的商品尽快卖出去,同时又能给本店树立良好形象。

认识与感悟:如今最广为人知的是英式拍卖,即价高者得。但是这种拍卖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商品,只适用于稀缺性商品。而荷兰式拍卖却适用于需要大量销售或急需出售的商品,从中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从商家角度看,在出售商品时采用荷兰式拍卖的原理可以给顾客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培养固定顾客。同时可以将顾客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梯,每个阶梯有各自的受众。而贪图便宜的顾客在等待与担心其他顾客争夺中,受到环境的感染往往会买许多计划之外的商品。而真正获得免费商品的顾客其实寥寥无几。从顾客的角度看,荷兰式拍卖采用降价拍卖的方式,使顾客能在自己接受范围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表面看采用荷兰式拍卖并不划算,甚至是亏本销售,但分析其中的商业逻辑就可以发现商家能得到很多的利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5-26 23:34:42 | 只看该作者

21210150145朱勇刚

本帖最后由 554478580 于 2022-6-4 15:07 编辑

1.文段选自第六章
“我不是经常来的。但是每回我来这里,都会很受启发。今天我就发现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真是设计得别出心裁。它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我在怀疑,作为一个英语教授,我在所领的薪水中,是否得到了很多的消费者剩余。”韦伯装出一副对他朋友的这一经济学论题很感兴趣的样子。
  “卡尔文,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你不同。就拿你衬衫衣袋里那支圆珠笔来说吧。你是多少钱买来的? ”
  韦伯低头看了看别在衣袋里的那支绿白相间的圆珠笔。“50美分。”他试探性地回答道。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韦伯现在对此很好奇,也顾不了他自己了,因为斯皮尔曼的热情是极具传染性的。
“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2.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获得的利益,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3.现实的示例:当一个人进入市场的时候,他想买一件衣服.当这个人走到摊位面前的时候,看见这一个摊位的衣服很喜欢。卖衣服的小贩子心想:这个人看中了我的衣服,我可以贵一些卖给他.其实,这个买衣服的顾客表现出很想买的样子,这表明他具有比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这个顾客问:“这件衣服的事情?”小贩子回答:“100.”本来这件衣服只卖50。由于这个顾客表现出有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小贩子故意提高了价格。当把价格提高以后,这个顾客还觉得挺上算,他毫不犹豫把衣服买下来了。
4.感想:消费者剩余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收入,而是我们因为需求程度而产生的可以接受的最高价与实际支付之间形成的差值,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这个差值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而这种心理剩余,能让我们觉得买到一样东西是值得的,使人感觉是理性消费。
5.21工商21210150145朱勇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5-27 00:39:47 | 只看该作者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6 祝佳怡
1.选取情节——第十五章
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2.经济学原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则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化效用满足,并保持这种状况不变,那么此时就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在收入约束的条件下,每位消费者都会竭力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会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3.结合现实例子——用效用最大化角度解释手机快速迭代更新的必要性。
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你会对自己刚买的新手机充满挖掘未知功能的欲望而对手机爱不释手,不断点击不同软件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手机功能熟悉了,手机的性能也逐渐变差,那么手机对你的探索欲望的满足程度也在降低。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分析,刚入手时的新机给你带来的总效用最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消费同一种型号的手机带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个后果就是消费者愿意为这款型号支付的价格也会降低。价格要是低到一定程度企业就会亏损。消费者消费会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且商品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越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更迭手机型号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偏好,让消费者有出更高价格购买手机的意愿。

4.个人感悟与总结
效用最大化原则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应用广泛。就原文来说,斯皮尔曼提到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可以预测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这种预测的核心就是消费者会为了最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去寻找一个更低价的产品,寻找的冲动取决于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偏好大小。对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效用。需要思考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带给消费者效用,如何帮助消费者满足他们的效用最大化。

另外想说的就是我们大可不必抱着功力的心态学习经济学,尝试着将经济学作为一门生活艺术学科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学好经济学不但可以帮我们更好得经行经济决策活动,还能让我们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双能够看透人和事物背后运动规律的眼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5-27 08:02:40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内容
    “我给你们举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吧。去年年末,我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我却不会花那样多的时间去购买一件小小的厨房用具。如果有这么一个商人,他能给我比别的汽车销售商多一点的折扣的话,那么我再多花点时间去造访他也是很值的。但是如果是买像一把削皮刀这样的商品,我多余的造访就不值得了。就算在削皮刀上给我打50%的折扣,我也不会开车穿过整个城市去买的。但是对于一辆新车,哪怕是1 %的折扣,也是很值得去琢磨琢磨的。无数的顾客都是这样的。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这种购买行为使得汽车的价格更加接近。但是削皮刀却不是这样的。在波士顿地区的事实情况在岛上的市场中也应该是真实的。因此,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一原理不可避免地就会引出这样的预测: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大。但是克莱格的数据表明的是什么呢? 刚好相反的形式。不是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有错误就是克莱格编造了他的数据。面对这样的选择,没有经济学家会犹豫的。”斯皮尔曼停了下来,等待着听众们的提问。没有人提问,所以他又继续了。                                     ——摘自第十七章
上述情节的概括:斯皮尔曼通过列举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其他人更好的明白为什么说克莱格院长在书中编造了数据。
二、效用最大化
该情节体现出经济学中效用理论中的效用最大化原理。下面主要谈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概念
效用就是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2、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是用来度量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商品组合时所获得的总满意程度的变量, 它是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函数。
如果只考虑一种商品, 效用函数为一元函数:U=f (x) , x>0, 其中, U为效用, x为消费的商品数量。
考虑两种商品的商品组合是, 效用函数为二元函数:U=f (x, y) , x>0, y>0, 其中, U为效用, x, y为两种的商品消费量。
当限定U取常数值U0时, 方程f (x, y) =U0所表示的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 它表示不同的商品消费组合所取得的效用相等。
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效用为最大。
3、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的最大效用
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服务,消费者想要购买,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这种前提条件在经济学上可称之为预算经济条件。一方面指购买各种消费品需要多少钱,另一方面是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收入有限,因此是一种约束。
那么,想要将有限的收入花好,以致让消费后的自己满足程度达到最大该怎么做呢?固定的收入有很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少买些,衣服少买些等,总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经济学称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为效用最大化。综上所述,就是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所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4、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在收入、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所消费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5、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
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三、生活案例
不管是家庭还是居民,都需要从市场上花钱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网购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收入范围内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其实就运用到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例如:在夏季来临之时, 某女士需要在网上购买连衣裙和凉鞋, 想要买的有很多,但最终她在选择购买的时候往往只会选择在自己限定金额之内的一种最让她感到满意的搭配,这个过程就体现出经济学原理中的效用最大化。
四、自我感想
小说中提到了很多经济学原理,如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机会成本、成本曲线、需求法则、消费者剩余、最佳品牌数、相对价格等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就消费者而言,他总是想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不让自己的每一分钱白费。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做到理性,不管购买什么,我们都需要考虑自身条件(收入等),在约束条件下,尽量实现效用最大化,达到最满意的程度。而不应该为了某种效用最大化的搭配组合,不顾自己的承受范围。同时该理论在企业决策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企业运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指导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利润。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3  周义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5-27 20:3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cd 于 2022-5-27 20:37 编辑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14李承达
一、小说情节(第七章)
      但是我对它的价格一点儿都不吃惊。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
  波可哈德对着斯皮尔曼,露出了半月形的笑容。“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斯皮尔曼博士。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拉发行时,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了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并从当地一家报纸上得到了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然后他加了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副局长又把他姓名的首字母加在了邮票上。就为了他们这点努力,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太让人惊讶了。你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二、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三种状态
第一种:供不应求
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落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这时候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卖方处于有利的地位。这种情况一般就造成价格的上涨,卖方从中能获取刚好的产品利润。
第二种:供大于求
说的是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大于(超出)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这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候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这种情况一般就造成价格的下跌,买方能在交期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第三种:供求均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达到了理想的对等状态,即供给刚好满足需求。这种平衡只是种趋势,只能是相对的平衡,这需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处于对等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这种情况下价格就相对上没有波动,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主观判断决定他们乐意付多少钱,也就是他们的需求决定他们愿意支付该价格,而供给的稀缺导致价格的上涨,表现出供不应求。
三、生活案例
在拍卖会上,古董的价格往往都会达到很高,但是古董自身的实力使用价值却很小,导致古董价格高的原因是市场供应量小,而需求量大,人们的主观观念乐意支付该价格,供不应求导致的昂贵。而近几年来,电脑,手机,投影仪代替了电视机,因此电视机的市场需求量变小,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降。
四、总结
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价格变动会带来供求关系变化。过高的价格会超出买家的支付能力,使他们望而生畏,需求量降低:卖家却乐于盈利,供应量上涨,太低的价格会使卖家减产止损,供应量下降:买家乐于自掏腰包,需求量上升。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反过来作用在价格上,使之发生变化。在供过于求时,往往会带来通货膨胀,卖家想让商品早日脱手,价格下跌。在供不应求时,往往是通货紧缩,卖家坐地起价,价格上涨。价格决定着供求关系的变动,但真正的核心是价值。这种循坏会往复进行,直到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国家应当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优化卖家的生产结构与国民消费结构,建立一个活跃而健康的市场,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5-30 21:14:26 | 只看该作者
21210150102  蔡雨丹 21工商管理
一、小说摘录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
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第一章
二、经济学原理:工资差别理论
工资差异理论阐释了岗位工资制度的理论依据,即劳动者素质和劳动量不同,劳动报酬也不相同;这一理论还暗示一定的政策意义,即政府不适当的工资政策可能扭曲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三、现实例子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同样是教师上同样的课程,但是由于他们的职称不同,所以得到的工资也是不同的。企业中不同职位的职工获得的工资也是不同的。生产线上的工人工资也是不同的即使做着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时间……
四、个人感悟
在我看来这样的制度是有利于发展的,为什么大部分求职者更愿意去找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呢?正是因为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总是期望能在未来获取高于人力资本投资额的回报,否则,没有人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薪酬激励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工资是对人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合理的工资差异对于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保持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6-2 13:22:56 | 只看该作者
在《致命的均衡》第7章中,斯皮尔曼和伯克哈德的讨论中,以邮票为例子,提到了“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这体现了在市场中,商品的价值是由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非单纯的大小,大小无法作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标准,真正能决定的是商品本身所凝聚的劳动。 在我们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同样的案例,如果以该小说中的比较来说的话,在市场上1cm³的黄金价值比1m³的铁的价值更高,这是因为黄金所蕴含的劳动成本远远高于铁,因此小小的金块会比大大的铁块更值钱,这是符合了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经济规律的。因此我们在平时进行经济活动中,不能仅仅依照外表来观测该商品的价值,必须要实实在在的测算到该商品的实际价值是多少,而不是仅仅从外表来简单推测,必须利用好该规律,在商业活动中避开陷阱。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7 杨鑫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6-2 16:24: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说情节:   “这是否公平我说不上,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但是当然,我在审判过程中说清楚了的。那就是,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我估算了一下,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这不过是基础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恐怕,这些与法庭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   斯皮尔曼看着他的两位朋友。他们脸上神秘的表情让他不得不继续往下说。“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它只会问丈夫要支付的工资是多少。而经济学家——提醒你们一下,甚至是刚开始学经济的学生——把成本看作是放弃了的最高成本。 任何事情的成本都是你所放弃的最可取的选择。而对于这位妇女来说,则是一万美元。作为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家人自愿放弃一万美元——这是她作为注册会计师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但是法官声称他无法理解我的证词。尽管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我还是说服不了法庭。这家人仅仅得到了五千美元。“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从此,我再也没有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过证了——虽然我知道我们经济系的许多同事在各种各样的案子中作过证。坦率地说,我听说一些死守传统的没有创新的律师对经济学家闯入了他们的领地而感到十分伤心和失望。” 来自小说第十二章  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多角度的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现实世界例子: 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又比如会计公司的大楼如果用于做员工办公室的话,其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出租大楼的收益。而会计成本则是所有显现的开支,比如养猪的会计成本是猪饲料费用等,会计公司的成本是大楼的水电费、员工的工资等。  感悟与认知: 就如小说所展现的,妇女留在家里无法工作的成本并非表面上的五千美元而是一万美元,这是经济学中非常基本的不同成本概念,但是我们却常常将其忽略。在日常经营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我们不可以只看表面的数字,而是要深入挖掘各个要素所隐含的价值,否则表面上有盈利,实则是亏损。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也不入账,但它是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有可能使投资决策发生失误。 无论在经济学方面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片面看待事物,忽略其背后隐含的巨大效益。全面认知、探清成本,才能学好经济,才能面对社会。 21工商管理陈紫萱  21210150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6-3 20:53: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1工商 冯小帅 21210150108
亨利·斯皮尔曼与他的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在餐桌上谈论女儿的兽医工作,亨利·斯皮尔提出“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他的女儿则说这是体现了需求法则,当她的候诊室有一只大猩猩在就诊时,就没有人来让她给他们的宠物看病了。虽然亨利没有反驳什么,没有告诉她们他做出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她把“需求”和“需求量”搞混了。—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又叫需求规律。当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格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当于中国汉字中的一捺。影响需求还不止一个价格因素,如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们的偏好、消费风气发生变动,甚至消费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动,都会影响需求,这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现实案例
Alchain曾问道:为什么美国加州橙子,质量最高的橙子大都运到外地去,而留在加州本地反而是较差的呢?假设在美国顶级苹果是一个2角钱,而次级苹果一只1角钱,顶级苹果的相对价格是2:1,为2;运到某外国后,每只苹果价里要加上运费1角钱,于是顶级苹果在国外的价格是3角一个,而次级苹果价变为2角一个,这样一来,顶级苹果在国外的相对价格是3:2,成为1.5。阿尔钦说,由于顶级苹果的相对价格在国外比在美国低,所以,需求量是在国外比在美国国内高,美国人舍不得吃相对较贵的红苹果。
感悟
需求法则不仅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同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需求法则的本质便是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下降。1.人际社会上看:个人认为这个原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人便是一个商品,而公司等招聘单位便是消费者,在公司对我们进行选择的时候,公司岗位的预计招收量越少,就意味着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因此我们便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凸显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缺点,这样才能在百舸争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2.市场社会上看:同时,在复杂的消费中,该理论也同样适用,我们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心理,以低价进行售卖竞争,达到出售产品盈利得同时打压竞争对手的一石二鸟的效果。经济学理论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的了解了理论的内容以及本质,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对其进行应用。
21工商 冯小帅 21210150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9 22:13 , Processed in 0.27464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