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金融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12#
发表于 2022-6-6 18:20:11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情节(第五章)
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有一次,他在荷兰做系列演讲,主办方知道他对市场行为很感兴趣,于是就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去参观郁金香鳞茎的拍卖会。让斯皮尔曼很吃惊的是荷兰的拍卖会跟常规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过来进行的。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荷兰的拍卖会和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是很相似的。受到菲琳百货大厦里这种价格体系刺激的狂热购买者知道等得太久可能意味着什么也买不到。同样,无动于衷的沉着冷静的荷兰市民也知道如果等得太久,那么郁金香鳞茎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不会是他的了。
                       理解与感悟
荷兰式拍卖(使供给与需求紧张从而达到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就一般性的拍卖而言,我们都知道,它们的方法是从一个很低的价格开始叫价,然后大家喊价,出价最高者得到拍卖物。这样的做法很合符情理,大家也己经习以为常,但世界之大,有一种荷兰式拍卖与寻常的拍卖不同。
它不是从最低价而是从最高价开始叫。在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的数字也不表示时间,而是代表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有一个购买者按下铵纽,大钟的移动便立即停止,而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拍到了这件商品。这样的拍卖何以能够成功,会不会价格一路狂跌无人问津?不会的。虽然,没有一个荷兰人愿付超过自己愿意的高价水头一根郁金 香茎,但冷静的荷兰市民也知道如果等待得太久,低出了自己愿出的价格,那么郁金香茎很可能就要归于他人之手了。显然,消费者并不能无条件地追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他必须在少掏腰包和赢得拍卖品中问紧张地权衡,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这一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拍卖,也被运用于普通商品的销售。例如,书中谈到有一个叫菲林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制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所有商品的价格均打折出售,但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其折扣是浮动的,可预测的,譬如每周固定降价 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周,到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售出,商
品就将被捐给慈善机构。商场会赔本,甚至关门吗?当然不会。理由如同荷兰式拍卖,顾客必须在少掏腰包与得到商品之问紧张权衡。其结果,商品被抢购一空,而商场大赚其钱。
显然,在这样有着两种相反力量出现的场合,供给和需求将自动达致均衡。
               从这本书引出的对经济学这门课的认识
由于本学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共同学习,使我对经济学这门学问有了许多理解。我觉得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特征是解释,是实证,而不是规范。这个演进方向是更趋向于自然科学的数理模型和量化分析,而不是侧重于道德评判和政策设计的规范研究。尽管马克思也主张一门理论只有上升到了可以进行量化研究的时候,她才配称得上是科学,但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这个方向。马政经采用的研究视角正是基于阶级分析的道德判断,当然,现代经济学是否就已经成为了科学也存在着争议。但是,西方经济学是在这个方向上前进着。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类似,先将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模型化,抽出一些基本的特征,甚至进行一些理想化的处理,然后进行逻辑分析和推导,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在理论推导过程中使用的假设条件可能过于简单到不符合人们的常识判断,也没有使用包罗各种可能性的面面俱到的模型,但是却能得出能够解释甚至预测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经济学理论是可以证伪的,经济规律也像自然定律一样,可以用数据和事实进行检验,并不断加以修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现代经济学过于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批评都显得十分虚弱无力,毕竟,这个学科正在像科学分析的方向前进,而不只是道德判断和说教了。
21金融本3
21210208143
魏嘉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6-6 18:19:04 | 只看该作者



维勒莉.丹泽对学经济的人的哲学总结:你是亲吻你的丈夫还是欺骗他呢? 你是宠爱你的小狗还是斥责它呢? 你是买一辆新的劳斯莱斯还是开旧的雪佛兰呢? 这都没关系! 你所选择的是最能使你开心的。我们为什么说它最能使你开心呢? 因为那是你的选择呀。你为什么要选择它呢? 因为它能让你开心嘛。对于一个像丹泽这样的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循环推理。它仅仅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理论。经济学家仅仅指出了人们所做的是他们要做的
  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这里表现出的是一个关于心理的经济学原理,即“人们的心理不可准确预测,他们总是做着让他们开心的事。”这个原理就是我们是不能准确预测市场的,因为你无法预测其他人对市场的看法与做法,他们总是做着让他们开心的事,除非你是引导他们的人。
  现在实体经济衰弱,虚拟经济强盛,在虚拟经济中,这种原理很容易体现,就是追涨杀跌。人们把钱投入到虚拟经济中是希望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于是人们喜欢看见自己的钱在增长,所以会买入当前增长的股市希望未来继续增长,在股市跌的时候又害怕未来继续跌,就把持有股卖了,这就很容易导致买后跌,卖后涨,这个现象不仅是股票市场,在很多金融产品领域里都有,你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金融产品价格走势,但是你不知道这些人会在什么时候做这种事,这就是很多博学的人进入市场,觉得市场就是他的提款机,结果铩羽而归的原因。
  我们应该学习并牢记经济学原理,观察市场走势,不应该觉得自己能准确预测他人的行为,有自己的想法,不盲目从众。
21金融本3-21210208021-何倪功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6-6 18:16:20 | 只看该作者



21金融本3吴晨阳 21210208071
情节:第七章
亨利·斯皮尔于12月22日星期六在大型百货商场里等待他的女儿购物,其中有这样一个对话:
“您有什么需要的吗? ”一个营业员问道。他忙了一早上,已经焦头烂额了。
  “我能看看你们的削皮刀吗? ”
  这个营业员指了指:“它们在那边——墙边。”家用器皿部的东区摆放的是餐具。营业员把他领了过去。餐具的品种繁多。
  小到用来挖瓜球的小勺子,大到卖肉店里切骨头和软骨的切肉刀。亨利·斯皮尔曼看上的是一件普通的器具。
  “我看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很费劲地在切那些桔子。她用的那把削皮刀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我想给她买把锋利的新刀。”
  “一把新的削刀,好时髦! 好浪漫呀! ”帕特丽夏开着父亲的玩笑。“一定要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还要系上漂亮的蝴蝶结。妈妈说不定会误以为这般大小的盒子里装的是一只手镯呢。特别是当它包装得很漂亮时。想像一下当她发现这是一把削皮刀时的高兴劲吧。”
  “为了表示对亚当·斯密的敬重,我想不应该系蝴蝶结的。他为所有后来的经济学家制定了浪漫的标准。斯密说,‘我只爱我的书本。’从这个角度说,一把削皮刀要比一只手镯浪漫多了。“
斯皮尔曼顽皮地看着女儿,注视着她的反应。“你很吃惊吗? 不应该呀,帕蒂。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切那些桔子花了多少时间? 一只手镯不会帮她切桔子切得快点。但是一把新的削皮刀却可以为她节省时间。平均每天得有5 分钟,一周可能就有半个小时。如果我送给她一只新手镯,而让她继续用旧的削皮刀,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半小时的时间来浪漫了。”

这是微观经济学中效率的体现,斯皮尔选择给她妻子买一个锋利的削皮刀能提高他老婆的工作效率,减少需要花的时间,省下来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如果单单送一个美观的手镯,或许可以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感,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省下更多的时间。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文明随着工具的发展而发展。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革新,都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就能省下更多时间进行技术革新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6-6 18:11:21 | 只看该作者
三位现代美籍经济学家都以马歇尔•杰文斯的笔名合写了一本谋杀文学作品,并且这个长篇小说将剧情设置的那么引人入胜,而且一点儿也不逊色于阿加莎克莉丝蒂笔下的杀人案。马歇尔堪称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而杰文斯则以现代边际效用学说之父而闻名于世。在这本书中所阐述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边际效应的使用有着密切联系。
书名常被译成"致命的均衡",其实FATAL的本意应是"至关重要",之所以在文字上如此处理,与本书中的三位教师和一位校长的死有关,所以将其理解为"致人死命"了。首先小说故事以一位因没有经过学院教师职务评价委员的留任评审而绝望的年轻统计学教师丹尼斯戈森遭人谋杀为楔子,接着又从头到尾展开讲述了从委员发起评价到最后真正的谋杀凶手投海自尽的全部过程。直至最后二章,杀人案的真相终于得到揭露,但根据以往的认知,人们通常都把凶手定位于死者前女友且成为鉴定主任的女教师和一个邮票收藏者头上,不过本书却在最后一章揭示出真正的凶手是院长,这个道貌岸然的人终于以跳海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使得那个最年轻的经济学博士绝望的事情,就是所有三个国家职称评定委员会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负面的评论。事实上,来自于任何学科领域的六位评委,大体上都没法根据经济学研究的准则进行客观性的评判,也因此,他们都根本无法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此书主要刻画了一位在外形上酷似美国知名财经家米尔顿•佛里德曼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教授斯皮尔曼,也就是这个喜欢喋喋无休地对听者们做出经济理论分析的教授,给委员会们讲述了市场研究究竟是什么,并在最后利用他的市场分析方法揪出了真正的凶手。从头到尾你都可以在这位博士的评论中,去学到一个很关键的经济学理论理论概念和东西,但是你很可能永远不会发现他如此令人讨厌。评估委员会们也针对候选人戈森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模式和假设给出了不同疑义,例如数学教授在关于污染的道义性方面,认为从戈森得出对于产生污染的公司可以缴纳污染使用权费是没有道义判定的,而化学教授则基于自己采购日生活用品的经历提出了戈森关于品牌数量方面的道义判断错误,文学教授则完全不知道现代市场经济该研究些什么,而社会心理学教授则认为戈森该作的研究只有道义循环理论,现代社会学教授则指出现代市场经济中关于人性方面的道义假设比较单一和片面。上述疑问,虽然经斯皮尔曼教授的精彩评论都一一驳倒了,但最后仍然有委员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观点,最后产生了三票否定三票支持的平局。
不要利用现代市场经济作出道德判决与评价。现代市场经济的定义基本是客观效用,只是主观感受,并没有劳动价值和价格概念,不讨论剥削和附加性价值的来源与分配。经济学的使用是具有一定规范的,经济学研究也具有特定的“游戏规则”,超出这些客观条件提出过高的要求,是现代经济学无以承担之重。
21金融本3陈浩楠212102080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6-6 17:42:1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此书,仿佛被作者带着,走进了经济学的幕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读了一遍经济学原理,那些曾经只是因在书本上的概念一下子融入到了生活中。
《致命的均衡》是一本以“奇案中的经济学”为卖点的侦探小说,案情大致如下:哈佛大学某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主席丹顿·克莱格在他的人类学巅峰之作里使用了自己编造的数据,不幸的是这被经济系天才的年轻人——助理教授丹尼斯·戈森发现了。担心身败名裂的克菜格设下圈套杀死了戈森且几乎逃脱了法律的惩罚。但故事并没有结束,还是那些数据,让睿智的老经济学家斯皮尔曼教授识破了克菜格的阴谋,绝望的院长先生只好跳海自杀了。很显然,故事的情节并不十分离奇,真正吸引人的是书中对成本、机会成本、均衡这类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精妙阐释。
人的“脾气”是好是坏,我们一般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生理学问题,要不怎么叫“脾”气呢?但书中却对人的脾气作了深入的成本、收益分析,我们不妨称其为“脾气经济学”:斯皮尔曼教授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裁缝父来为什么在店里对客人的态度一直那么好,而回到家里对家人的态度却总是那么坏。当然,这对于成为经济学家后的斯皮尔曼先生来说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当然这里隐含了服装加工水平相当这样的前提),对于顾客米说,相同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服装加工之外的额外受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这种情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到饭店吃饭特别是请别人吃饭,内容差不多的菜肴在一些服务细致周到、环境优雅的饭店会比一般的饭店高很多,但你会发现那样的地方同样门庭若市。老斯皮尔受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务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等待他的将是门前冷落。而对家人,他即使是乱发脾气一般来说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当然,我们在哪儿都尽可能不要发脾气)。对此,中国有句老话1*和气生财”,说的其实就是这“脾气经济学”,无论你心里有多少不痛快,对顾客都必须笑脸相迎,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当成是产品员量的一部分。
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家的态度一定会好。比如老斯皮尔曼,他仍然有机会在顾客面前卸下伪装。比如因为特殊的情況使得找他做衣服的人排起了长队(极端的情况就是他垄断了这一地区的服装加工)或者他降低了收费标准,即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时,他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不过,这两种情況是有差别的,那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老斯皮尔曼没有损失,也可以说他发脾气相当于提高了收费标准,而对第二种情况米说,他的坏脾气相当于把收费标准提到了原米的水平,老斯皮尔曼自己为自己的坏脾气埋了单。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斯皮尔曼的收入固定,即他的收入与他的表现无关时。这种缺乏制度激励的情况,在我们以前的计划体制下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这“脾气经济学”背后是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你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发泄。福者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找出人们行为中的一系列均衡,直至此书题目所说的那种致命的均衡。比如点菜,你会花5块钱点一盘土豆丝,而花S00块钱点一具鲍鱼。这巨大差异的背后是你对上豆丝和鲍鱼效用的理性评价。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成本、收益的均衡判断。因此,同一段路,下雨的时候你可能选择打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你宁愿挤公共汽车。而当把惩罚作为成本米考虑时,就离书中所说的那种那种致命的均衡不远了。
对于克菜格院长来说,当年轻的丹尼斯•戈森找上门来的时候,他知道他一向平静而高尚的生活只能是回忆了。戈森以他对经济学的饭感识破了克莱格院长在《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一书中编造数据的丑行,并以替他保持秘密为条件要他支持自己在即将到米的评审中获得晋升。克莱格院长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立即开始杀人灭口的谋划。因为克菜格知道,这是勒索,而且只是个开始,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除非他除掉那个勒索者。他有几个选择:第一,它可以选择与戈森先生合作,但正如刚刚说过的,他将生活在一种心理极度不安定的状态之中,他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不能满足戈森的要求而被弄得身败名裂,这显然不是他能接受的:第二,他不与戈森合作,那他将直接失去多年的努力获得的声望和地位。显然他还要去寻找别的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他想到的是谋杀。于是他假意答应戈森的要求,然后在委员会的投票中不让戈森通过。他谋杀了戈森并制造出戈森因晋升失败市自杀的假象。他进而杀死了委员会中投戈森反对票的两位教授(因为戈森曾试图与这二人联系,克菜格无法确定这两个人是否已经知道他的劣迹),然后又成功地制造了戈森的女友香农为报复而杀死这二人的假系。事实上克莱格成功了:營察认为戈森确实死于自杀,而香农也因证据确凿而被陪审团判处有罪正如克菜格事前所谋划的,他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声誉,也没有付出什么明显的代价。
但他最终还是被识破了,因为那些编造出来的数据还在。克莱格的书中说在美拉尼西亚人居住的圣塔克香然岛上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价格从780到1100个货币单位不等,而山民们的一种次要食品山药每篮子的价格则在4到5个货币单位之间。问题就出在这些数字上。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是外生给定的。对单个供应者米说,任何使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行为会立即使其销售量下降为零。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水平差异以及运输成本等问题的存在,相同产品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当然不会因为这种价格差异而大惊小怪,但价格差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会积极询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货比三家”。询价是有成本的,比如在北京,即使坐公共汽车,跑三、五家商场去比价的直接经济成本也得十元以上,这还不算你损失的时间。因此,如果我要买-支笔,即使我知道某个地方有可能只卖三块,还是会在身边方便的小店为它花上五块钱甚至六块钱。也就是说,因为买笔机会成本的存在,我可以忍受100%的价格差异。但当要买一辆十几、二十几万的汽车时,相信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认认真真的比价,有时甚至会跑不同城市去询价比较。因为汽车价格哪怕具有1%的差异,询价者就会有两千块的收益,而消费者的询价成本并不会因产品不同出现多大差别,这时询价是有利可图的。人们在作出购买贵重物品之前“货比三家”的结果必然是这类南品在市场上的差价很小,而克菜格给出的圣塔克鲁滋岛上的价格体系恰恰与这个经济学常识相佐,这正是戈森和斯皮尔曼对克米格数据应生疑问的原因。很显然,克莱格给出的圣塔克香慈岛上山药和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与经济学常识相抵触。当然,斯皮尔曼教授识破克来格的阴谋起始于他对戈森自杀的怀疑。在斯皮尔曼看米,戈森即使不能留在哈佛任教也不过是在面子上有所损失,但这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方面,哈佛每年都会淘汰很多年轻人:另一方面,他仍然可以到一些相当好的学校去教书。因此,斯皮尔曼无法相信年轻的经济学家戈森会自杀,因为他这点面子上的损失和宝贵的生命相比太微不足道。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维,将一个大案子插入经济学的探讨中。
21金融本3李尚锴212102082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6-6 17:29:4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瓶软饮料比第2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这我并不反对。”她说。“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
  该情节选取于第十一章中,亨利·斯皮尔曼通过维勒莉手中的可乐来解释她对经济学循环性的错误看法,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乐与报纸要用不同的自动售货机来卖?在城市中,可乐等饮料的自动售货机制作精良、价格不菲。而售卖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却十分简陋,扔硬币进去时,出来一大堆报纸。
  为什么出售可乐和报纸的机器会如此不同?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个基本定理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时经济学还认为不同物品的边际效率递减的速度和情况是不同的,并且与消费的时间有关。就可乐来说,一次喝10瓶,肯定是一瓶必一瓶难喝,边际效用递减得会很快,但如果买100听易拉罐放在家里,并且用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那么每听可乐的带给你的口感和快感都是一样的,边际效用也不会有太大差别。报纸则与可乐大不相同,报纸的边际效率下降的十分迅速,并且和隔时消费无关,报纸在你得到它后,无论在什么时候,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虽然报纸的自动售货机会掉落一大堆报纸,但人们也只会拿走其中的一份,这就导致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是非常简陋的。
  在工作和学习里,很多人也是通过不断努力以期望能够上升,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宝贵的时间,但是如果总是盲目而重复的干一件事情,可能达到的目标效用会不断递减,最终就成为一个蒙着眼的拉磨老驴。
21金融本3邵显宇212102082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6-6 00:12:55 | 只看该作者
故事以一位因未通过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留任审查而绝望的年轻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被人谋杀作为楔子,然后从头开始叙述了在委员会开始评定到真正的杀人凶手投海自尽的整个过程。直到最后两章,凶杀案的真相才得以曝光,而在之前的阅读,读者一般会将疑凶定在死者前女友且担任评定委员的女教授和一位邮票收藏家身上,但是作者却在最后章节分析出真正的凶手就是院长,这位道貌岸然的学者最后以跳海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导致那位年轻的经济学教授绝望的事情,正是有三位职称评定委员对他的研究成果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实际上,来自其他院系的六位评委,基本上都无法按照经济学研究的标准作出客观的评价,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塑造了一个形象上酷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佛里德曼的经济学教授斯皮尔曼,正是这位喜欢喋喋不休地对听众进行经济分析的学者,向委员会解释了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并且最终通过他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揪出了真正的杀手。从头到尾我们都能从这位教授的评论中,去学习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和知识,然而你可能不会觉得他令人讨厌。
评定委员们对于候选人戈森在研究中使用的模型和假设提出了各种疑义,比如数学教授从污染的道德性方面认为戈森得出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可以征收污染使用权费是缺乏道德评判的,化学教授根据自己购买日用品的经验认为戈森对于品牌数量的判断有误,文学教授完全不懂得西方经济学该研究什么,而心理学教授认为戈森所做的只是循环论证,社会学教授认为经济学中对于人性的假设过于简单和片面。这些质疑虽经斯皮尔曼教授的精彩评点都一一驳倒,但最终还是有些委员无法改变自己的观念,形成了3票否决3票赞成的平局。
斯皮尔曼教授是如何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恍然大悟地发现了真凶呢?原来经济学还不只是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其实这只是作者的噱头,实际上,斯皮尔曼也只是应用到了他所掌握的经济学理论,马上看出了凶手的破绽。而这一破绽也确实曾被年轻的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发现,并最终导致了被杀害的悲惨结局。作为人类学家的克莱格院长在自己视为学术生涯颠峰之作的作品里,编造了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规律的所谓实地调研数据,戈森作为研究价格的学者,在与院长就数据问题讨论时发现了这一点,并想与其交易,保证如果自己能够被留任,就不检举揭发这一学术造假丑闻。而当院长得知丹尼斯·戈森曾经试图与其他评委联络,可能会对他造成名誉伤害时,投下了最关键的一张否决票,导演了丹尼斯·戈森自杀和另外两位他接触过的两位教授被杀的惨案,并巧妙地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当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真相大白之后,其实经济学也只是找到了凶手作案动机的根源,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代替专业的刑侦手段。        21金融本3  王源博   212102083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6-5 22:4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斯皮尔曼走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电话铃正响着。他把成堆的书和文件丢在走廊地板上,从外套口袋中慌乱地摸索立陶尔中心413室的钥匙,等来到电话前的时候,这位经济学教授已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但还是及时接到了老婆的电话。“亨利,很抱歉又来吵你,我知道你打算工作一整个晚上,但是这里有人想见你。 “是派翠西亚已经到家了吗?”他问。 “不是,我想她今晚要很晚才会到。等你的人是丹尼斯高森,你们系那个年轻教授。他现在在客厅,好像非常着急找你谈。我跟他说你在工作,但是他说这件事太重要了,他又不想到办公室找你。现在他人在这儿,我跟他说我会试着打电话给你。 “他说了是什么事吗?” “他没跟我说,只说有必要马上见你。他看起来好像很苦恼,我相信他确实非常苦恼,在这么冷的晚上跑到这儿来。” “唔,但我并不想回去,不然就没办法完成工作了。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见他。你觉得我应该回去吗?” “如果你回来就太好了,他打算一直等到你回家,可是我想在派蒂到家之前去圣哲家买些东西。 亨利-斯皮尔曼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了。这位身材矮小、头顶日渐稀疏的教授摘下角质框眼镜,用手帕拭去上面的雾气。工作被打断的时候,斯皮尔曼一向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但这是出自他自己的选择。对他而言,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情绪表现,就像选择任何商品一样,通过成本效益的比较来决定。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以比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干扰工作的事务,那时候他可以允许自己分心去做其他事,因为被打断时需要放弃的收入较少;也就是说,必须付出的成本较低。”该情节取自于书本第七章。         该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成本效益。成本效益也叫成本效益原则,是指进行财务决策时效益要大于成本的原则,如果不能实现效益大于成本,则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应该否决这一决策。成本效益的原则: 1.成本效益的原则规定,在会计系统中,一项活动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一项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会影响内部和外部使用者的决策。其他系统原则(控制原则、相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方面的决策同样会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 2.在成本效益观念下,成本绝对数并非越低越好,关键看一项成本的发生产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业总成本的节省)是否大于该项成本支出。 3.成本效益观念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均体现了成本效益观念。而传统成本管理则强调成本绝对数的节约与节省,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举个例子:某公司为了改善经营,打算购买一套商业智能软件,该公司用成本效益分析来判断此举是否正确。在成本方面有:软件的价格成本,雇用技术咨询人员安装和运行软件的成本,培训软件操作人员的成本;在效益方面有;提高了的业务流程(导致年度经营总成本下降),由于信息供给更为有效,公司决策更为科学(导致额外的现金流),由于使用现代化软件,员工士气得到提升。         通过成本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成本变动的规律,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有助于进行成本控制,正确评价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还可为制订成本计划、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指明成本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21金融本3   石珮力   212102081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6-5 18:3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550505 于 2022-6-5 18:38 编辑

       “但是妈妈,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大动物啊。我才开始职业生涯,动物园就能叫我去,我觉得很幸运。”
  “动物园打电话让你去? ”她的爸爸问到,“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选取自第五章
反应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原理   基本内容: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一) 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即随 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经济学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正常品,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 消费者收入反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劣等品。
(二)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人们的偏好一般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替代 品,如牛肉和猪肉、苹果和梨子等。由于它们在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替代品价格的 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价格的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减少。如果其它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影碟与影碟机等,由于它们必 须相互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互补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将 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
(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如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
案例解释:如果一个消费者饿了,买了一片比萨饼,第一片比萨饼将有最大的好处或效用。每增加一块,消费者就会更加满意,效用就会下降。从理论上讲,第一块可能会从消费者那里得到更高的价格。然而,到了第四块,消费者可能会因为效用下降而不愿意为一块钱买单。换句话说,如果比萨店降低了他们的比萨片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就会小一些,因为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减少了他们的顾客已经吃饱了或者满意了。
对原理的认识:需求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求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需求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求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需求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求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求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求取而代之。一个人可以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但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这种人也只是少数而已。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唯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需求理论对我们来说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就要去实现更高的需求和目标。
    21210208124    21金融本3    史可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6-1 18:2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选择的是第12章的内容,选取的场景“斯尔曼舒适的坐在书桌椅上,开始读《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这一本书,他发现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是去深入思考克莱格在书中讲述的内容。关于原始居民经济的话题让一些经济学家很感兴趣,但是这个话题却没能吸引皮尔曼。因为现代文明中的商业与金融经济方面的难题已经足以让他焦头烂额了。但是丹顿克莱则完全着迷于其中的经济文化。甚至对于收集那些积累起来的商品的价格数据,他也很感兴趣,而这些都只能用流通的货币也表述。对于流通货币的复杂性,克莱已经解释过了。这里提到了流通货币,在当今社会,流通货币主要是指国家发现的法定货币,但货币本身是很复杂的,他有着自己的层次划分,这是根据流动性划分的,首先我们定义流动性最高的现金为M0,侠义货币为M1,那么侠义货币就可以表示为M1=M0+单位活期存款(又或者叫可开票的商业银行支票存款),这种观点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理论基础是,只有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是为人所接受的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当然,这种流通货币还具有最基本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对应的,这种职能也只职能在流通中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文中说到“对于那些收集起来的关于岛上各种商品的价格的数据,只能用流通中的货币来表示”。而第二种广义货币的观点认为,定义一种M2为广义货币,M2=M1+单位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相对于侠义货币,他的流动性又降了一级,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也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固增加了储蓄存款,但贮藏是购买力的临时储存,是可以时刻变现的,所以根本还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所以货币的流动性很重要。 就现实中来说,这样的例子其实到处都是,我们买的任何东西,无论去超市还是去什么地方,都会与明码标价的出行,这就提现了货币在流通中实现价值尺度的职能,这种价格,当然也只能由流通中的货币来表示。 就我自己的感想来说,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货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购买什么商品大多需要货币,而流通性也是维持市场,保证市场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流通了,才能实现供需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如消费者均衡一样的各种均衡,才能做到调节市场运行机制,保持市场稳定 21金融本3 陆宇伟 21210208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20 08:41 , Processed in 0.21064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