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4|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金融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21:2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2-6-7 19:20:23 | 只看该作者
时常会听到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说法,自己也一直觉得对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还是有所认识的,但刚刚读完的一本小说却让自己发现差距其实很远。阅读此书,仿佛
被作者带着,走进了经济学的幕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读了一遍经济学原理,那些曾
经只是因在书本上的概念一下子融入到了生活中。故事的情节并不十分离奇,真正吸引人的是书中对成本、机会成本、均衡这类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精妙阐释。

人的“脾气”是好是坏,我们一般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生理学问题,要不怎么叫“脾”气呢?但书中却对人的脾气作了深入的成本、收益分析,我们不妨称其为“脾气经济学”:斯皮尔曼教授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裁绛父亲为什么在店里对客人的态度一直那么好,而回到家里对家人的态度却总是那么坏。当然,这对于成为经济学家后的斯皮尔曼先生来说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当然这里隐含了服装加工水平相当这样的前提),对于顾客来说,相同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
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服装加工之外的额受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到饭店吃饭,特别是请别人吃饭,内容差不多的菜肴在一些服务细致周到、环境优雅的饭店会比一般的饭店高很多,但你会发现那样的地方同样门庭若市。老斯皮尔曼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等待他的将是门前冷落。而对家人,他即使是乱发脾气一般来说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当然,我们在哪儿都尽可能不要发脾气)。对此,中国有句老话叫“和气生财”,说的其实就是这“脾 气经济学”,无论你心里有多少不痛快,对顾客都必须笑脸相迎,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当成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
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家的态度一定会好。比如老斯皮尔曼,他仍然有机会在顾客面前卸下伪装。比如因为特殊的情况使得找他做衣服的人排起了长队(极端的情况就是他垄断了这一地区的服装加工)或者他降低了收费标准,即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时,他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不过,这两种情况是有差别的,那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老斯皮尔曼没有损失,也可以说他发脾气相当于提高了收费标准,而对第二种情况来说,他的坏脾气相当于把收费标准提到了原来的水平,老斯皮尔曼自己为自己的坏脾气埋了单。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斯皮尔曼的收入固定,即他的收入与他的表现无关时。这种缺乏制度激励的情况,在我们以前的计划体制下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
这“脾气经济学”背后是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你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发泄。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找出人们行为中的一系列均衡,直至此书题目所说的那种致命的均衡。比如点菜,你会花5块钱点一盘土豆丝,而花500块钱点一只鲍鱼。这巨大差异的背后是你对土豆丝和鲍鱼效用的理性评价。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成本、收益的均衡判断。因此,同一段路,下雨的时候你可能选择打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你宁愿挤公共汽车。而当把惩罚作为成本来考虑时,就离书中所说的那种那种致命的均衡不远了。我们现在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恐怕就是贪污腐败问题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官员因贪污腐败问题而被查办的消息。从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一直到现在的胡长青、成克杰,他们都因为贪污腐败而送了命。对此,我们一般的观点是他们这样做不值得。确实,当被送上断头台时,结果已经明确了。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都不是傻瓜,他们的行为是依照十分理性的均衡分析做出的。毕竟,贪污腐败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常人无法企及的奢华生活,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享受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是巨大的:而成本方面,贪污劣行败露的几率并不高,而且即使被起诉,他们仍然可以设法为自己开脱,减轻罪责,也就是说他们为贪污腐败行为付出的成本是可以忍受的。因此,在贪官与法律的这个博弈中,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贪官们的期望收益至少大于零,而且可能很大。据此我们可以说,在他们作出贪污腐败与否的决定时,他们是理性的。
21210208031潘若颖
21金融本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2-6-6 23:11: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章,主人公回忆自己曾经在法庭做证的情景,一位家庭主妇被违章司机撞倒,受伤必须休息一年,她的老公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为家庭服务,支付工资5000美元,法庭在审理时听取经济学教授证词来判定赔偿多少钱合适。这位经济学者认为,被撞伤的家庭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出门工作能够赚得10000万美元的年薪,因此她为家庭服务的价值为每年1万块,而不是5000元。当然,后面有一叨逼叨的论述,为什么应该按照人最高的潜在收入计算成本……在经济学的知识中,本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个内容:1.从信息经济学中搜寻信息的成本与收益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中的自愿性失业的现象。2.通过搜寻成本来讨论不同商品价格多样化的关系。3.通过教授为注册会计师辩护的案件来讨论机会成本的含义。4.讨论在消费者偏好不同的前提下使得消费者效用达到最高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品牌数目。5.以心理学家、犯罪学家对于人性复杂的理解来诘问经济学中“人们期望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是否合理。最后一个话题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因为我的boss也曾就经济学“看似可笑的假设”来试图向我证明,之所以经济学没有按照客观的实际来讨论人们的决策,是因为这样的假设使得分析和预测“最实用”,同时,我们并没有人们具有复杂的动机等等其他的假设条件,是因为其他的假设条件是没有讨论价值的。经济和金融学用极为“过分”的假设来阐述理论,比如,mm定理,是为了能够把有效的理论阐述清楚,方便预测。   此书引人入胜之处不在其剧情,而在于凸显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经济学教授通过博弈论解释商场的打折现象,通过边际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讨论了服务质量的问题。身边的“迷”一个又一个的被解开,使我感到了经济学巨大的力量。 21金融本3 21210208298 叶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2-6-6 20:5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四章 高森为自己开拓的研究方向,是新近崛起的信息经济学领域。这个研究领域起源于芝加哥大学,已影响到各方面的重要研究。信息论原本关注的是消费者和劳动力如何搜寻及获得必要信息、完成交易的过程。归根究底,交易仍是经济学的终极主题:买方与卖方互相寻找,交换商品与服务。高森和同样从事交易成本分析的研究者醉心于探索此种双方寻找的过程,希望能够建立经济模型。令许多经济学家感到意外的是,信息经济学对传统研究方式产生生了极富启发性的影响,包括产品质量、期货市场、失业政策、广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他经济学问题等。  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一人关系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一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例子:你去楼下便利店打瓶酱油,你付出了酱油的钱和走下楼再走回家的时间和体力,楼下便利店收到的只有酱油的钱,所以说你走下楼再走回家的时间和体力就是这次交易的交易成本。 同样的,你从某东和某宝上买的衣服鞋子玩具食品的交易成本就是商家所付出的运费和打包成本。 你看,交易成本可以是交易双方任意一方付出它虽然可大可小,但却真实存在。 21金融本3 李时箐 21210208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2-6-6 20:59:3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源于第五章)
        《致命的均衡》是一部有趣的经济学推理小说,其中的内容包含着很多有关微观经济的知识点,体现出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致命的均衡》(五)当中林肯·菲琳的百货大厦中地下商场的商品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只停留四周,直到最后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首先,一般在地下商场售卖的商品,一般都是服饰类的商品,这些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按照拉姆齐定价法原则,对于商品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降低价格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而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地下商场的商品打折是可以解释的。
        同时,地下商场商品的打折也是商家的一种博弈,这种商品大打折大多数都是各个商家牺牲平时的销售作为代价的,打折能够让商家在销售中占优,这是非合作性博弈的结果。
       知识点:商品的需求弹性 价格歧视 非合作性博弈
        事例:双十一部分商家将价格上涨百分之二十五后再进行打折活动,满减活动。
       感悟:商品的折扣背后蕴含着很多经济学原理,学好经济学能让我们少踩很多坑。
谢长健 21210208238 21金融本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2-6-6 20:55:05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致命的均衡》一书,由美国作家杰文斯创作,用侦探小说的结构来阐述经济学的原理。在书中讲述了的是作为哈佛教授的丹尼斯·戈森斯自杀了,随后又有委员被杀害,随后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意识到了事情的危机性,开始借助经济学原理来破案。
小说在有一章节描述了,两位给丹尼斯·戈森斯投反对票的哈佛教授被残忍杀害,使小说推向的高潮。这一章节,数学教授贝尔在储物间拿坚果的时候被人用钝器击毙,在贝尔的人物性格上,贝尔是一个十分受人尊敬的教授,但同时也对学生十分严格。而另一位教授贝瑞特则独自在家中娱乐时被水果刀一击毙命。作者在描写两位教授被杀害时,着重描写了当时的作案环境,都给人透入出“凄冷”的感觉,隐隐约约预示着杀手的到来。起初,一起起凶杀案被认为是精神病者的无差别杀害,但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点,就是给丹尼尔·格森斯投了反对票。
随即在下一章节,斯皮尔曼开始凭借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杀手香农的作案动机。斯皮尔曼先用成本曲线的原理,举例了一位妇女被醉酒的司机撞到,而导致妇女一年无法打扫家务,丈夫用5000美金雇佣佣人来打扫家务,而妇女也是一位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有10000美元的工资,从成本角度来说应该赔偿10000美金。但在法庭上,哈佛的院长和各各教授都在辩护和指控上受到阻碍,在一轮轮的证词下来,嫌疑犯香农仍然定罪不足。而牵扯到了许多人的痛楚,如哈佛大学中各各职员间的嫉妒,雇员间的友情还是爱情?在最后的审批下,香农被判二级谋杀。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斯皮尔曼夫妇等一行人乘坐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游轮,在游轮上,斯皮尔曼再次运用了“消费者剩余”,解释索菲亚在横渡时,吃东西为什么这么乐意使用自助餐,在相比之下,边际效用为零。在游轮的归途上,斯皮尔曼开始分析,香农为什么要怨恨而杀人,增加了不理智性。如何增加了她的效用。他把香农比作狂热的投资者,在香农下注时,并没有考虑周全,丧失理智,“All in”,要不一无所用,要不有看似的利润。在斯皮尔曼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得到和失去并不是一致的,完全没有经过计算,像市场上那些冒险的无理智的投机者。
     而当斯皮尔曼在颠簸的船舱里思考时,提出了假设:丹尼尔也是被谋杀,香农不是凶手的结论时,故事给了读者有一次反转。“消费者要最大可能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个主张的可靠性和它大量惊人的预测能力已经无数次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了。而在压力之下,丹顿·克莱格院长,注意到斯皮尔曼的微表情后,他选择纵身一跃,了解作为杀手的压力。
案件结束了,所有人都回到了原本的生活中。
小说《致命的均衡》在故事方面描写的一般,但将经济学理论相互交织之后,让小说更加有了阅读的性质。在豆瓣上有这么一位用户评价这本书“《致命的均衡》並不是一個出色的推理故事,如果你是為了看推理故事而讀這本書,可能會感到失望,但《致命的均衡》目的不是要說一個精彩的推理故事,而是要說明一些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因此讀書可能不會對推理故事有太大的期望,會原諒作者杜撰這個沒什麼可推的推理故事。以故事形式來介紹經濟學的概念,讀起來也很有趣,問題是,當你花時間看完了一個250頁並不精彩的推理故事,有多少經濟學的概念會留在腦袋裡,它們裡留在腦袋裡多久,還是我要了解這些相關概念時直接了當找一本經濟學大辭典看算了,雖然是枯燥了點,但可省回不少的時間,這也是經濟學的機會成本問題。”在故事中加入了“经济学原理”,从趣味性和感染性,远远大于了课本上的白纸黑字。也特别感谢这本书为读者带来的经济学知识。
21金融本3
21210208326
吴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2-6-6 20:52:45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这本书中写道:在圣塔克鲁兹岛上流通着一种名为“红色羽毛腰带”的货币,作者提到,在这个岛上“山药价差是25%,独木舟价差是41%”的,但在事实上如果根据经济学理论,独木舟的价差一定会远超山药的价差。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买东西总会想方设法寻找用最低的价格拿下心仪的物品。事实表明只有当你寻找的商品本身的成本要小于每次寻找它所花费的时间的平均成本时,才会降低消费欲望再去寻找其它价格相对更低一点的高价商品了。
        举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人们常常为了想买到相对价格更低一些的手机而愿意每天花费很长的时间专门去搜集各个商场或者上网从各个渠道获取相关资料,看看如何才能拿到最低价格的同款正品。如果有商家愿意给出一点点折扣,购买者也会愿意将它买下。
        在圣塔克鲁兹岛里面,山药是一种不常见的食物,在家庭日常支出的构成比例中它所占的很小,而独木舟则是一个平常几乎不会买的大件商品,如果买了一个独木舟就要多花一点去弥补家庭收入构成里面占的比例相对大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要买回一些诸如像独木舟和山药这样比较昂贵的大件商品时,为了能去市场寻找另外一种相对更低的价格,他所要花费的平均时间也应该要比我们购买回一整篮子山药时所需要用到的平均时间多。这样得出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实际价格的变化范围要比独木舟的实际价格的变化范围大。但是这与克莱格先生的数据结果不同,独木舟的价格差价居然仅是41%,比山药的价格差价的大很多,这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因此这只能说是克莱格先生编造或夸大了一个数据。
《致命的均衡》这本书看似是一个个悬疑的案件,实则透露出许多经济学原理,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以致用。

蒋雨桐 21金融本3  212102082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2-6-6 20:50:47 | 只看该作者





源于典故《盗马》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老百姓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吃了。官吏追捕到这些人,准备绳之以法。秦穆公说:“有道德的人是不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的。”于是就给他们酒喝。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个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国军队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用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食马饮酒的恩德。于是,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这很好的解释了——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即考虑周到,不必万无一失,但留一退路。如在投资前,需要考虑到盈利、亏损和持平,把每种情况考虑清楚,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投资就能够进退有度。欧美管理学家经过对人类行为和组织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快乐工作的四个原则:原则一:允许表现;原则二:自发的快乐;原则三:信任员工;原则四:重视快乐方式的多样化。公司管理者不该为了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方便管理而表现出高高在上,不近人情。在对待员工问题上,尊敬员工而不是将其作为压榨的机器,这样做员工会以更好地状态,新鲜的活力来完成工作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更富创意,公司也终将辉煌!而不是像如今频频发生的公司事故。……我认为蓝斯登定律不仅适用任一经济领域,还适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21金融本3+彭礼波+21210208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2-6-6 20:46:38 | 只看该作者



尽管许多人都有杀死莫里森·贝尔的动机,但是,当警察获悉福斯特·贝瑞特也被残忍地杀害了的消息,他们立即排除了所有的动机。周一上午,贝瑞特的清洁工发现了他的尸体。这一消息随即传开了,剑桥城社区的人们笼罩在极大的恐慌中。两天之内,哈佛大学的两位教员相继被谋杀了,这表明很有可能是有个疯子逃出来了。人们纷纷向这个地区的锁匠们询问有关安全装置的事情,出售报警系统的公司也跃跃欲试,准备发灾难财大赚一笔。选自第十一章。本章中莫里森·贝尔和福斯特贝瑞特的离奇死亡给群众带来了极大恐慌。他们两者死因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可能是投了丹尼斯·戈森的反对票使他没有晋升。民众间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哈佛的两位数学家被谋杀的事情引发了他们巨大的恐慌。本段选取情节中由于两起谋杀案的发生,出售报警系统的公司跃跃欲试,准备发灾难财大赚一笔。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发国难财并不是一种罪恶,而是价格机制调整的必然选择。首先,国难容易造成恐慌,人一旦恐慌就会出现所谓的绵羊效应,跟着抢购各种生活资源,导致需求突然间剧增,而供给不变甚至下降,这种情况下供需严重不平衡,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这种情况不能埋怨商人,毕竟这是市场决定的价格。其次,国难情况下,商人面临的风险比一般群众更大。包括货物采购及运输所花费的成本都较和平时期巨大,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存在价格上涨的要求。最后,那些以次充好的不良商家,其行为完全是犯罪,已经脱离了正常经济活动的范畴。这种人往往会被判刑。而那些正经经营的商人们只不过会被百姓骂为见利忘义的小人。例如在前年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引发了巨大的恐慌,一时间人们疯抢口罩,在那个时期口罩还不是必需品,直接导致了供不应求的发生,需求大量空缺,刺激了一批人发国难财的心思,口罩一时间价格疯狂飙升,几毛钱的一个口罩抄到了几十块钱,N95这样的专业口罩甚至上百。但正因为我们身处中国,在国家的控管领导下,许多企业也自发性的生产口罩,口罩价格迅速被控制下来。发国难财灾难财是种可耻的行为,可能在一时间它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缓解压力,但这会破坏市场的平衡,这类行为不可取。
21金融本3 21210208072 查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2-6-6 20:20:2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当亨利·斯皮尔曼跟着女儿走的时候,他思索着:其实,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
这又一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啊。斯皮尔曼意识到:帕特丽夏知道这个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商品在哪儿,这就降低了他的搜寻成本。
 “您有什么需要的吗? ”一个营业员问道。他忙了一早上,已经焦头烂额了。
  “我能看看你们的削皮刀吗? ”
这个营业员指了指:“它们在那边——墙边。”家用器皿部的东区摆放的是餐具。营业员把他领了过去。餐具的品种繁多。
小到用来挖瓜球的小勺子,大到卖肉店里切骨头和软骨的切肉刀。亨利·斯皮尔曼看上的是一件普通的器具。
   “我看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很费劲地在切那些桔子。她用的那把削皮刀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我想给她买把锋利的新刀。”
“一把新的削皮刀,好时髦! 好浪漫呀! ”帕特丽夏开着父亲的玩笑。“一定要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还要系上漂亮的蝴蝶结。妈妈说不定会误以为这般大小的盒子里装的是一只手镯呢。特别是当它包装得很漂亮时。想像一下当她发现这是一把削皮刀时的高兴劲吧。”
 “为了表示对亚当·斯密的敬重,我想不应该系蝴蝶结的。他为所有后来的经济学家制定了浪漫的标准。斯密说,‘我只爱我的书本。’从这个角度说,一把削皮刀要比一只手镯浪漫多了。“
   斯皮尔曼顽皮地看着女儿,注视着她的反应。“你很吃惊吗? 不应该呀,帕蒂。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切那些桔子花了多少时间? 一只手镯不会帮她切桔子切得快点。但是一把新的削皮刀却可以为她节省时间。平均每天得有5 分钟,一周可能就有半个小时。如果我送给她一只新手镯,而让她继续用旧的削皮刀,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半小时的时间来浪漫了。”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经济原理:经济信息价值是经济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即效用和功能的程度与价值的关系。经济信息的效用(或功能)与价值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搜寻成本来讨论不同商品价格多样化的关系。
例子:就像在小说里写的,用大量的时间去找到价格最低的削皮器和用大量时间找到一辆性价比最高的汽车,两者是不一样的。生活中也是,在实用性商品中,价格普遍低的不值得去花费时间去找价格最低的。
感悟:信息价值在经济学中非常的重要,一个人信息掌握的程度越高,他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同时也要学会通过搜寻成本来计算商品价格的多少,购买商品时有价值的再花时间。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经济学小说带点侦探推理的色彩,但是我从头看到尾,这本书如果单单用来学习经济学知识是不错的,但是侦探推理的色彩太弱了。这本书不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推理小说,但是可以学到很多的经济学知识。本书讨论的经济学思想大部分是通过哈佛的几位教授在辩论中一点点凸显出来的,这让这本书的流畅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了。
在推理部分中,虽然这个案子从发生到被破,整个过程可谓是平淡无奇,而且不乏牵强之处。但是本书采用的是时间上的插叙的手法。开门见山的暗示我们丹尼斯·戈森这位年轻的教授死了,而在后面慢慢补充相关事实,用的这个叙事手法非常的有趣,让读者自己过过侦探的瘾,希望能从委员会的不同成员中找到杀人的蛛丝马迹。
这本书引人入胜的地方不在这本书的剧情上,而是在于凸显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关于经济学的内容,这本书主要讨论了这些:分析劳动力市场中的自愿性失业的现象;通过搜寻成本来讨论不同商品价格多样化的关系;通过教授为注册会计师辩护的案件来讨论机会成本的含义;讨论在消费者偏好不同的前提下使得消费者效用达到最高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品牌数目;以心理学家、犯罪学家对于人性复杂的理解来诘问经济学中“人们期望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是否合理。
“人们做一切事情,头脑中仅有一个目标,而丹泽认为这个目标就是一心一意地追求幸福。”
“有哪个人不再计算呢?所有的人都在计算。有的没那么精确,而有的精确些,但是所有的人都在计算。”
这两句话是我在这本书中比较喜欢的句子。
21金融本3班 21210208202 包涵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3 04:19 , Processed in 0.25181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