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际经贸个人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21:5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5 12:24 编辑

一、情节: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打算整晚在办公室工作,但学生丹尼斯•戈森却深夜来到他的家里拜访他。斯皮尔曼的妻子打电话催促他回家, ”亨利,不好意思,又打搅你了。我知道你想整个晚上在那儿工作,但是家里有人想见你。“ 他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曾经有段时间,他很乐于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很小。但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不那么能温文尔雅地承受的起打扰和分心,学校评选工作需要花费他大量时间,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销售著作可以让他挣很多钱,这时候被打扰的成本就非常大。(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二、原理
        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分析资源配置的结果及效率,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讲,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最稀缺的资源,现在回家意味着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个小时时间。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带来的可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三、例子:
        牧场饲养员对于土地有三种选择,可以养鸡,养鸭或养猪。养鸡预计收益一万元,养鸭预计收益两万元,养猪预计收益三万元。如果他选择养鸡,机会成本就是养鸭或养猪得到的收益中较高的那部分,也就是养猪获得的三万元;如果他选择养鸭,机会成本就是养鸡或养猪得到的收益中较高的那部分,还是养猪获得的三万元;如果他选择养猪,机会成本就是养鸡或养鸭得到的收益中较高的部分,也就是养鸭获得的两万元。
四、感想:
        1.关注机会成本,做出理性选择。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无限的需求和愿望,但是可供我们享用的资源又往往是有限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将资源用于这一项事件,那么就不能将同一种资源用于另一项事件。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评析一件事情和与此同时所放弃的另一件事情,做出理性而又经济的行为。人生就是一门终生的经济学课程,不同的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不同,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在做出最终的选择和决定之前,我们要综合而理性地分析利弊,以尽量保证自己的机会成本最小,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2.善用机会成本,进行逆向思考。我们在面临未来选择或改变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去考虑选择了某条路或作出某些改变后有可能会面临的损失和风险;而很少去考虑,如果不去做这个事可能会损失什么样的机会和收益。前者是典型的会计成本思维,后者则是着眼未来的机会成本思维。像是该不该转行,很多人的关注点侧重在如果我失败了会损失现有的收入几何,而较少去关注如果我不利用这个机会转行我可能会错失些什么。我们在面对抉择时,不能只是关注到显性成本,而是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多份思考。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学号:20210120126   姓名:戚金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6-6 13:1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5 12:26 编辑

一.情节:她自己在心理学中的研究领域是很早以前从功利主义的根源分叉出来的。现在,没有哪个现代心理学家会相信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功用。丹泽认为,功用就是对幸福、快乐、满足或一些类似感情的旧统称。这个术语是没有内容的。不论你做什么,你可能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用。 你是亲吻你的丈夫还是欺骗他呢? 你是宠爱你的小狗还是斥责它呢? 你是买一辆新的劳斯莱斯还是开旧的雪佛兰呢? 这都没关系! 你所选择的是最能使你开心的。我们为什么说它最能使你开心呢? 因为那是你的选择呀。你为什么要选择它呢? 因为它能让你开心嘛。对于一个像丹泽这样的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循环推理。它仅仅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理论。经济学家仅仅指出了人们所做的是他们要做的。——选自《致命的均衡》(二)
二.经济学原理:
1.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的成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生理需求,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三.例子
1.机会成本: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他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或接近充分利用的时候,或者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时候,机会成本对正确决策具有一定意义。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这些需求中的某一种或好几种,当一个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衣食住行的需求是最强烈的,认为赚钱最重要,生存最重要。当这个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他会有更高的追求,例如需要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有良好的沟通,工作时间久了,他又需要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当一个人,完全能够胜任工作能够自给自足能够独立生活,他会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比如,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向社会捐赠、通过做义工、通过为改变社会作出贡献等方式。
四.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感悟: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学不会改变世界,但是经济学会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本学期的课程让我感受了经济学的原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部分东西都能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经济学是用时间来指导的,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方方面面,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五.班级姓名学号
20国贸 黄悦婷 20210120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6-8 13:0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5 12:25 编辑

一、情节: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九章)
二、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三、例子:
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以后,随着这个人所吃的包子数量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个包子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如果他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着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
四、感想:
1、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获: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投入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报,投入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等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相,在企业管理中,边际效益递减是指企业的每一份新增投入带来的回报会越来越少2、公平环境,权责对等:奖励、处罚一个人或组织,都要有依据,否则就可能失去对奖励的崇拜和处罚的敬畏,这比没有奖励和处罚还可怕3、延缓职场边际效益递减:简单来说,当一次新增的成本投入不能带来更长远的更大利益时,这样的成本投入就应该放弃。这样做,我们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学号:20210120133 姓名:王雨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6-9 15:5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5 12:27 编辑

一、情节: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今晚,为了招呼那个不速之客,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他是不会开心的。(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二.原理:
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在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上,市场需求和供给互相作用使得市场趋向于均衡。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相对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不足,生产者不能在该价格下销售所有的产出,市场价格就会降低;相反,如果价格太低,消费者的需求量相对于生产者的供给量过剩,消费者就不能购买到想要(且买得起)的数量,市场价格就会提高。假如最初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由此决定的商场需求量小于市场供给量,供大于求,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势必导致市场上的价格趋于下降;相反,如果最初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大于市场供给量,供小于求,市场出现超额需求,在现行价格下,某些消费者买不到其意愿数量的商品,从而愿意以更高价格购买商品,结果导致市场价格升高。
三.例子:
1.下雨天,一个市场上,一共有50把雨伞供应,但是却有500个人对其有需求,就会有人出高价去购买雨伞,故雨伞的价格就会增高。
2.晴天,一个市场上有50把雨伞供应,只有五个人对此有需求,供大于求,雨伞无法卖出,价格就会下降。
3.当市场上有50把雨伞供应,有50个人有需求,供给等于需求,达到价格均衡,价格不会发生改变。
四.感想:
由《致命的均衡》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济原理,也能通过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来理解这些原理。以一起自杀案来表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了有趣的文学作品中,不枉是一种学习经济学知识的有效办法。学习完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以后,我们也应该学会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看待身边的事物,用最理性的方式面对生活,同时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五:商学院20国贸 20210120130 任芯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6-11 23: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5 12:28 编辑

1.情节: 斯皮尔曼家的早餐依旧很老式。冰冻的浓缩桔汁,混合馅饼,代用槭糖浆,冷冻干咖啡都不适合布里奇·斯皮尔曼。在她家,一切东西,就像她喜欢说的那样,都是“从零开始”。布里奇·斯皮尔曼坚信,一顿丰盛的早餐可以使一天的生活充满活力。在早些年,冬天的时候,她宁愿让帕特丽夏不穿大衣,不戴手套出门,也非要她吃点热麦片,馅饼,鸡蛋什么的,还有刚烘烤好的面包。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2.原理: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体现了需求原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凡勃伦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由于某些商品对别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所以贵不是目的,能让消费者恰到好处的炫耀,不露声色的装才是真正的目的。提高价格,除了能满足消费者炫耀的心理,还能打消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顾虑,让他们产生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的心理。偏好:指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喜好程度,它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3.例子:
需求原理:商场特殊节假日搞活动,满减打折,消费者往往蜂拥而至,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消费者需求增大。 凡勃伦效应:曾经有一家卖保健品的公司,为了能够让消费者买到更加便宜的维生素,觉得定价为9.9元。结果消费者不认账,销量一直平平淡淡。在哪个时候,消费者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有好货。后来公司为了生存,把产品定价为100多元,结果成为了市场的知名的品牌,非常成功。也许这两种维生素的效果差不多,但是价格却差别很大。在保健品市场,保健品除了自己服用,很多时候都用来送礼,如果产品价格低,都不好意思拿出手送给别人。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很难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低价肯定是劣质货。除此之外,在医药行业很多病人会要求用最好最贵的药,感觉这样就会好得更快,这就导致很多医药公司研发新药贵药,许多有使用价值的药品因价格低廉而面临断产。
4.感想:
我们买东西买对的是“实用性消费”,就是买这个商品的实用功能,包的实用功能就是装东西,护肤霜的实用功能就是保湿,车的实用功能就是代步工具。我们买东西买贵的是“炫耀性消费”,就是买这个商品的附加功能。爱马仕限量款包包,售价为73万元,你会买么?即使你不会买,依旧不影响那些想买的人预约购买。因为这些人买的已经不是包,而是一种身份认同。如果你的经济实力有限,那你就遵从“实用性”性消费,只买对的。如果你是富豪,那当然可以选择“炫耀性”消费,不过据说炫耀财富的是“土豪”,低调的“富豪”。在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度到追求格调与身份上来,而知晓凡勃伦效应或许会让我们以后的消费更加理性。
5.个人信息:
魏欣怡,20国贸,20210120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6-17 22:4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7 22:48 编辑

一、选取情节:           戈森所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在这个领域,搜寻信息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寻找报酬更多的工作。搜寻,理所当然地就要花费时间,付出努力,克服搜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但是戈森却发现了一个不是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致命的均衡》第一章
二、经济学原理及基本内容:
        1.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体现了初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原理。初次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收入分配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要素的第一次分配按照边际生产力原则。要素的丰度以及生产力的差别会导致要素收益出现差别。不同所有者对物资要素所有数量的差别,也会导致初次收入分配出现差别。
        2.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 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体现的是不公平。公平与效率: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 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三、例子:
        初次分配中存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第一,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典型的例子是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第二,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均衡)第三,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西·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形曲线”假说,当然,也有中国的特点。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特征可概括为:城乡收入差距在高位徘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稳定,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显著,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四、感想:
        要正确对待收入分配差距。任何收入分配公平都是一种相对的公平,不可能是一种绝对的公平.要实行一种绝对的公平,那就必然要抹杀劳动者之间、行业部门之间的事实差异,不问效率高低,不分贡献大小一律实行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导致共同贫穷.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当然,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是一种低层次水平上的平均,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显然不能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平均水平上.因此,以效率促发展,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必然之举。
     “相对公平”就是收入分配的水平保持着一个合理的差距,并非一味地追求平均.这样既可以兼顾效率,又可以照顾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一方面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鞭打慢牛,鼓励和保护先进”,从而提高社会生产率,推动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可以照顾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其基本的生活保障,消除人们在利益上的心理对抗。
        当然,收入存在着合理差距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其必然性在于:其一,劳动者每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数量是不同的,且其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效能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个人收入差距的存在;其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各区域的资源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差异较大,根据事物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必定要有先有后地发展,必然会出现先富和后富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存在;其三从行业发展上看,由于国家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必然要优先发展,否则会造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这就产生了行业的优先发展问题,造成了行业收入差距的存在.其四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归宿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同等富裕,富裕的水平必然不一样,所以收入差距必然存在.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收入差距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这个限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此限度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贫富差距不能超过国民的物质承受力;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分配不能同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背,即贫富差距不能超过国民的心理承受力.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就是合理限度的体现.一句话,合理的收入分配及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既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否则将会破坏社会稳定,又要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否则将妨碍社会发展.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学号:20210120129   姓名:邱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6-30 22:2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30 22:31 编辑

情节: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
在这个百货大厦的一幕幕场景体现了这里的消费价格体系对于“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的利用。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与综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这个商品在其他的地方,或者说原价本来是1000,但在这个商场的这层楼每周都会有打折销售,这样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就会增加,消费者也会更有意愿在这个商场等待消费。 而由于商品的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竞争,在等待的过程可能会面临着失去这个商品的可能性,也就会有在打折力度在商场愿意接受并且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就有消费者进行购买的情况。商场利用了这些经济学原理,在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同时满足自身利益需要,实现利益的相对较大化。
例子:
如果一个商品你本来对它的估计是10元,但你去了商店看到这个商品只要5元,你就会觉得很便宜。网购这个模式就满足了许多人内心的消费者剩余。许多商品在网络销售比原价更便宜,这也是网购消费最开始盛行的原因,因为价格的网络与线下差距,提高了“消费者剩余”,也就提高了他们在线上消费的意愿。“618”,“双十一”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在这些消费节的时候,商品会进行打折或者满减优惠,以增加消费者消费的意愿,大大提高了销售额。
感想:
1、 作为销售方要学会合理提高人们的“消费者剩余”来谋求利益。比如说在产品的包装上下功夫,包装的精美化往往会提高人们内心对该商品的预期消费。还有在定价销售上学会利用“消费者剩余”,一个商品的成本为6,往往定价要更高,而在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如果他的意愿较低就可以在定价的基础上,运用折扣提高“消费者剩余”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
2、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避免进入销售的陷阱,比如说现在很多的消费节都是先提价到节日再降价,我们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需求,降低自己的预期消费,避免“消费者剩余”的虚高。而当我们去买商品砍价的时候也要利用这一点,不要表现出渴求的一面从而提高了销售方对你的消费预期而进行提价。
20210120124 彭诗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6 20:21 , Processed in 0.16981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