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51|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贸专升本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3: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信的底部,署名是:院长奥利弗·吴,亨利·斯皮尔曼把这份通知放在面前,放了好一会儿。当那些痛苦的回忆如潮水般涌出时,他感觉到一种悲伤。他又一次从桌子那里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看着外边倾盆的大雨。他想起了丹顿·克莱格的悲剧,还有丹尼斯·戈森、福斯特。贝瑞特和莫里森·贝尔可怕的命运。他们的死亡这一事实提醒了他——他自己的必死性和脆弱性。他意识到他的时间的边际效用正在开始快速增加。
破案的关键武器:“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人物为德国学者戈森(H.H .Gossen,1810—1859) ,作者为本书被谋杀的教员也取名戈森,因此大有“玄机”。
经济学上有名的“戈森法则”(Go s sen ‘S Law)便以他为名——第一,同一享乐不断重复,享乐达饱和点时,其带来的享受次第递减;第二,同量的享乐不断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的享乐( 快感或满足) 较大。
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为:边际效用。
①边际效用的基本原理: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作为MU。所谓边际,意思就是边上的,由于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边际量就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即经济主体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计划进行的一个微小的调整。我们在讨论效用问题的时候,就是消费者所消费的最后一单位的商品,这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带来的效用或者说导致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就是边际效用,用公式表示为:MU=ΔTU/ΔQ
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动量除以消费品数量的变动量,即当消费品变动一个单位的时候总效用会变动多少个单位。
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其他条件相同是指:①同一时间内,前后消费的商品应该是一样的。②消费者的偏好应该保持不变。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①人的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②资源配置的原因。

对应的例子:①边际效用例子:1984年的央视春晚上,陈佩斯、朱时茂联袂出演了一个小品,叫《吃面条》。小品讲得是陈小二为了演好角色,被导演要求一次次重复吃面条的故事。吃第一碗的时候,狼吞虎咽、幸福满满、回味无穷。吃第二第三碗的时候,已经是将将凑合、淡而无味了。到第四第五碗,那就不单是难以下咽,甚至还恶心想吐了。你看,每多吃一碗,陈小二对面条的满意程度越低。这里的“多吃一碗”,就是增量,也叫边际。吃面的满意程度,可以理解成效用。那每一份增量,多吃一碗带来的满意度,就是边际效用。
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像你在办公室里帮大家跑腿买饮料零食一样,一开始没人愿意动的时候,你自告奋勇的说“我去”。大家会很高兴,还会说,你人真好,愿意跑腿。但是当你去了第四次、第五次甚至第十次的时候,大家可能就觉得习以为常了。甚至把这个事情当作你分内的事情。你到点了没去,他们也许还会抱怨指责你呢。

理解:最开始的第一个商品,边际效用最高,因为最满足,然后逐个下降,因为满足感在不断下降,一直到0,甚至是负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指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前,所产生的效用是递增的。或者说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资料,产出的效用也增加一个单位。但是,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增加,生产出来的效用并非永远呈递增趋势的,尤其是当生产资料增加到某一数量时/开始,生产效用反而开始下降,这就是效用递减现象。所谓边际效用就是指每增加单位生产资料所能获得单位生产效用。


20国贸专升本2班    陈澄    2023012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1-1 18:2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8 10:54 编辑

   第6章中提到的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中的价格体系,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这种情况很像一种动态博弈,动态博弈行动有先后顺序,不同的参与人在不同时点行动,先行动者的选择影响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做了什么选择,因此,为了做最优的行动选择,每个参与人都必须这样思考问题:如果我如此选择,对方将如何应对?如果我是他,我将会如何行动?给定他的应对,什么是我的最优选择?。动态博弈的困难在于,在前一刻最优的决策在下一刻可能不再为最优,因此在求解上发生很大的困难。在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城中,博弈双方都知道价格是会不断下降的,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买或者不买,但你并不知道对方会在什么时候出手,过早购买的价格可能会高,但等得太久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相应的例子是,在房屋买卖市场,有一个买主在AB两个卖主之间进行选择,两个卖主各有一套户型相差不大的住宅要出售。买主先向卖主A出价101万元,如果A不接受,就转向卖主B,出价102万元,如果B也不接受,则在转向A,出价103万元,如此等等。直到最后向A出价105万元,如果A仍不接受,就终止交易。可以看到,如果AB都因为不满意售价,在轮到自己时决定不卖,那么到最后买主退出交易,卖主AB都没有得到收益。如果一开始A就决定卖,就会以相对微薄的收益结束交易。
  我认为在这样的博弈中,第一,掌握对方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可以根据对方的信息来预测对方在下一轮的决策,以此来决定自己的策略。第二,看准时机适时出手,不要因为太贪心一直拖延,知道最后错失良机。

                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32        王滢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2 1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选自第三章: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又叫择一成本,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其他东西。斯皮尔曼如果选择回家,那么那么就意味着他将有四个小时不能工作,如果选择工作,他将无法回家满足妻子想去店里买东西的要求和面见戈森。
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的是一个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文中斯皮尔曼的时间是固定的,这里的两种产品是他回家面对戈森和继续工作。
举例:
机会成本:在面对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外卖同时送消费红包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红包数额大的一边进行消费。生产可能性边界:在长时期学习会觉得疲惫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学习时间和放松时间使得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
感想: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天气一冷就想睡懒觉,在工作日是早起去上课还是继续躺在床上,在上课的时候是选择认真听课还是偷偷玩手机等等。在面对选择时,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综合权衡利弊。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班
学号:20230121231
姓名:王莎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2 16: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1、“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2。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2、反映的经济学原理: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的基本内容:
需求的变化是指当需求所表达的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发生变化。商品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其他因素变了。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化。
3、对于一个商品,比如雪碧。当可乐价格变高了了,人们转而更多地购买雪碧,使雪碧的需求发生变化。
当雪碧价格也会上涨,这时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就是需求量的变化;
4、对原理的认识
需求变化在图表上表示为整条需求曲线向左向右移动;而需求量的变化在图表上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体现了需求数量与价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价格发生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改变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化。需求规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依存的关系。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大


班级 20国贸专升本2班。任英英 20230121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2 17: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我说…?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一一比如,一部汽车一一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一一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同一种资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在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用途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用途,那些放弃的用途就是我们做出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即机会成本。
对文章内容的解读:文中的机会成本体现在主人公如果花费时间去寻找更便宜的削皮器那么将意味着花费在找便宜削皮器的时间也许可以去做对他来说很有价值的事,就比如他愿意花一天的时间去找价格便宜的汽车而不是削皮器,因为同样是一天的时间而便宜的汽车可以为他剩下一笔钱,而削皮器所省下来的钱和汽车省下来的钱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主人公宁愿花费时间在汽车上而不愿意花费在削皮器上的原因。即花费在削皮器上的时间,机会成本太高了。
例子:
晚上妈妈叫你去外婆家,说外婆要送你一台笔记本电脑,而你爸爸叫你去奶奶家,说奶奶给你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时姐姐叫你晚上去吃肯德基。这时就有三种选择,你要开始选择了,于是你选择去外婆家,那你就要放弃肯德基和自行车,这时比较自行车和肯德基,取价值大的自行车,所以你去外婆家获得笔记本电脑的机会成本就是一辆自行车。
同理,去教室自习还是窝在宿舍打游戏之间选择。那么在教室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打游戏带来的快乐,享受打游戏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教室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感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在做任何事,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要支付成本。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考虑一件事物的成本往往只考虑了为这个事物花了多少,即只考虑了投入成本,而忽略了因为得到这个事物而损失的其他利益。所以机会成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做选择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我们获得的利益是否能大于我们投入的成本和放弃的成本,只有仔细衡量了它们的关系才能知道我们做这件事是否值得。

20国贸专升本2班      王梦婷  2023012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4 17: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9 10:23 编辑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主要内容:这是一段布里奇和丈夫还有女儿三个人之间的谈话。
布里奇:“我能想象出你为小猫小狗治病的情形,但是你去动物园......我真的想象不出你是怎么为狮子做手术或者为大象拔牙的。”
女儿:“但是妈妈,我最喜欢的是大动物啊。我才开始职业生涯,动物园就能叫我去,我觉得很幸运。”
爸爸:“动物园打电话让你去?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女儿意识到情况逆转,就问爸爸“这为什么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爸爸反问道“经济学?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女儿回答道:“需求法则,你经常说的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最后爸爸不想破坏他们性质,没有告诉他们之所以作出夸张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

所涉及的经济学原理:
1、需求的变化:价格不变,由其他因素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化。表现为需求函数本身的变化以及和需求曲线的变化,变成了新的需求函数和新的需求曲线。(曲线整体的移动
这里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需求量的变化:其他因素不变,由价格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同一个需求函数式中自变量变化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曲线上点的运动


例子:
1、关于需求变化: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两种可乐可以分别独立满足消费者同一欲望中经常相互代替的商品。假如可口可乐相对于百事可乐价格上升了,人们就会对百事可乐的需求增加。
2、关于需求量变化的例子:假如消费者可接受奶茶价格为10元一杯,现在涨价到20元一杯,这时一部分消费着会因为价格对奶茶的需求减少。

我的理解:回到节选片段中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行为的不同呢?(兽医行为:上门服务。人类医生行为:不上门服务)如果女儿选择不上门服务,文中说女儿喜欢大动物,假如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很多人会因为其他因素而选择不去女儿的诊所。这里的其他因素与价格无关,可能是因为人们害怕大猩猩或者其他因素(不包括价格)所以不去女儿的诊所选择去一个没有大动物的诊所。因此这是需求的变化。而需求法则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需求量预期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
感想:这是我之前经常混淆的概念,直到看到这一段对话,因为亨利认为这对经济学家是个重大过失,而对于兽医来说不算什么。虽然我不是经济学家,作为学经济学原理的人来说,这种基本概念混淆也不应该吧。现在通过举例子,对这两个基本概念得到了比较深刻地理解。最后想说经济学真的是社会科学的王冠!salute!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班
姓名:王赟宏
学号:2023012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5 18: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5 18:46 编辑

一、情节内容(来自小说第五章):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二、反映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定理
  情节中,帕特丽夏的忙碌说明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而她的父亲亨利建议说提高收费,那么兽医服务的价格上升,客人可能会选择别家更便宜的兽医服务或者其他,需求量就会减少。
  基本内容:需求定理,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增加。
三、现实例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菜市场的猪肉价格上涨,会导致部分人不愿承担价格上涨的部分,而不再购买猪肉,或者选择其他肉类代替,这样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菜市场的猪肉价格下降,部分人原本没有愿意购买猪肉,但是由于价格因素,让他们有购买的欲望,从而导致需求量增加。
四、感想认识
  需求定理的开头有一句限定性的条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不仅仅只有价格,例如偏好、收入等都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假如我比你更喜欢吃苹果,因此同样的价格下我比你更倾向于多买苹果;而即使苹果的价格不变,当你的收入高了,通常你会倾向于比以前收入少的时候,多买苹果。但需求定理专注于研究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假设价格以外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其它因素都保持不变,以便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单独地分离出来。
20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23  孙单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5 18: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5 18:28 编辑

    在小说《致命的均衡》第七章,在圣诞购物旺季,亨利·斯皮尔曼打算在百货商场为妻子买家用器皿,女儿帕特丽夏领着父亲找到了该商品,亨利·斯皮尔曼当即买了一把新的削皮刀,而女儿对削皮刀的价格表示怀疑,认为应该货比三家,毕竟父亲本就打算花费一天的时间选购一部新车。父亲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的商店了,他认为花费一天时间买车和花费一天时间买削皮刀的时间价值不一样。
    这包含了经济学原理的机会成本,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当你得到一个机会时,往往会失去另一个机会。而该选择哪个机会,人们则需要通过计算机会成本来加以权衡。亨利·斯皮尔曼买削皮刀的机会成本大于买车的机会成本,所以亨利·斯皮尔曼不愿再继续寻找家用器皿。
    例如休息一天的选择可能包括去看电影,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和朋友出去喝咖啡。选择去看电影意味着这个行动的机会成本是第二选择。
    比如大学毕业生打算就业或是考研的选择。毕业生考研升学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指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延迟实现经济独行立。而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则是提升学历成为高层次人才。
    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我们在考虑机会成本的前提下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的问题,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也就是如何将既定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国贸专升本2班,20230121220,邵恒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5 20: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5 20:54 编辑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片段节选 内容简述:在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一次回家与父母谈到关于自己的兽医职业生涯时,她的爸爸布里奇·斯皮尔曼提出了一个关于经济学的问题,女儿穷追不舍地问爸爸这个经济学问题,斯皮尔曼想不出好的经济学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就期待地看着女儿希望她能为此作出较好的解答。女儿脱口而出‘‘需求法则”认为兽医行为与人类医生行为不同是由于需求法则,他的爸爸面露难色。因为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不乏凸显了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边际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解释了服务质量的问题等等。身边一个又一个生活问题被解开,我体会到了经济学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和魅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类似,都是先将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模型化,然后抽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并进行一系列理想化的推导,然后进行逻辑分析,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所使用假设条件可能过于简单以至于不符合人们的常识判断,但却能够解释甚至预测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经济行为。与此同时,经济学理论是可以证伪的,经济规律也像自然定律一样,可以用数据或事实进行检验,并不断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现代经济学过于数字化和抽象化的批评都显得苍白无力。
但是对我们来说,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现代经济学不能够帮助我们自动形成经济管理的对策。这不仅仅是对中国如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的欧美,也不可能完全借助模型来制订经济政策。这就像你无法直接使用牛顿力学来计算火箭运行轨道一样。尽管我们可以用简单抽象的公式和模型了解到火箭在巡航时遵循的一般规律,但精确计算还需要更为复杂的工具和方法。国内有些信奉西方经济学的信徒,过度夸大了现代经济学这方面的能力,试图简单套用模型和理论,这是滑稽和不现实的做法。但是,现代经济学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并对即将发生的经济问题做出方向正确的预测,运用得当,能够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坦率地说,国内经济数据的缺乏使得现代经济学的运用基本上停留在经济学原理的水平,因为更为高级的模型不具备应用的条件,而这些简单的概念和原理就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判断了。
20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26汤雯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5 2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6 22:38 编辑

节选自:
“尽管亨利·斯皮尔曼认为他的时间很宝贵,但是他并不认为“到处看看”是一种浪费或是无目的行为。因为他深深相信,当经济分析运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会在商业世界的分析和调查中发出最夺目的光彩。在斯皮尔曼看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这个英国经济学家甚至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地位还高。这个卓越的20世纪的思想家曾经把经济学定性为‘’研究人的日常经济生活“。12月22日这一天,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在商店购物肯定也是最普遍的经济生活了。
但是,斯皮尔曼却发现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还有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斯皮尔曼看来,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如此的吸引人”
反应的经济学原理:该段落涵盖了经济学的多个原理:1、效用,指的是人们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虽然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人都追求效用最大化;2、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而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3、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并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亨利·斯皮尔曼的时间很宝贵,若是他去逛完市场回来依旧一无所获,那他这段时间的损失就是成膜成本;4、机会成本:又叫泽一成本,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当亨利·斯皮尔曼决定要陪他的女儿逛市场时,那他就放弃了原来要做的事情,那些事情就成为了机会成本。
现实中的例子:1、沉没成本:投资者花费10万购买了一辆车,付款后这10万就是已经付出去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只享有该车子的所有权,而没有了那10万元的支配权,投资者可以二手车市场上将车子卖出,卖出价格一般要低于新车买入价格,那么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车子购买时间越长卖价就越低,沉没成本也就越高,由此可见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沉没成本也不仅限于支出的现今,购车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都属于沉没成本。2、机会成本:如果你去读了四年大学,而在这四年内你要是没有上大学的话,你可能已经成为一名职场人员了,那么打工赚到的钱就是机会成本。
感悟: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学原理的诠释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生动、活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另一个是发生在哈佛大学凶杀案的凶手居然是德高望重、久负盛名的院长,称职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主席,经济学法则中的均衡能让人上天堂,也能将人送进地狱。经济学中“利益最大化”原理,在现实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按照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去达到自身的效用均衡,即使这个均衡可能会让人送命。

20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27 汪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3 10:38 , Processed in 0.17345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