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际经贸个人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21-6-28 18:40:49 | 只看该作者
1.小说情节
第十一章节选:你在一个小时内,你喝的第10瓶可乐没有第一瓶好喝,但在一个月中你喝的第10瓶可乐可能就不会比你第一瓶难喝了,这样的话,你储存更多的可乐,按合适的速度去喝它,那么每瓶可乐味道都会是相同的,所以你在自动贩卖机买可乐,投入一瓶可乐的钱就只能得到一瓶可乐。但是在报纸贩卖机前,你投入一份报纸的钱,却可以得到一堆报纸,这是因为一旦你得到今天的报纸,它就立刻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
2.经济学原理
这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本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在短时间内,持续喝可乐(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第10口的可乐所带来的快感远远不及第一口的幸福感(兴奋程度下降)。
3.例子
就像近年来选秀节目的逐渐兴起,在第一档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初步进入人们的视线时,人们对其充满新奇感,吸引了很高的热度。但随着短时间内接二连三地一档又一档的相同类型节目的涌现,人们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兴趣逐渐降低,热度也不及从前。这是因为短时间内在偶像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节目组没有找到与第一档节目中练习生质量一样的参赛选手,反复让已参加的选手重新参加节目,如果能停个两三年,等更好的苗子出来,人们对这类节目的新鲜度将会像以往保持一样。
4.我的感想
边际效用递减,是人类作为感情动物的毛病,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让人轻易为某件事、某个人疯狂。所谓“酒饱后足”,就是吃的最后一口,喝的最后一口,边际效用都是零 。不过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做不到。我们的收入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每种商品都买到边际效用是零的那个状态,没有那么多钱。
5.个人信息
20国贸  20210120146张耀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1-6-29 11:09:27 | 只看该作者
1、该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工作被打断的时候,斯皮尔曼一向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但这是出自他自己的选择。对他而言,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情绪表现,就像选择任何商品一样,通过成本效益的比较来决定。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以比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干扰工作的事务,那时候他可以允许自己分心去做其他事,因为被打断时需要放弃的收入较少;也就是说,必须付出的成本较低。
现在他是哈佛经济系的明星,但讽刺的是,薪水越高,他越是感到无法拨出时间去做其他事。他靠公开演讲、为报章杂志写客座专栏、撰写书籍等赚了大笔金钱。现在打道回府,代表将会损失四个小时的教评会工作时间,而这四个小时必须拿演讲或写书或写专栏的时间来弥补,所以今天晚上中断工作的成本可能是少写一篇新闻杂志专栏,因而减少一笔可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这笔可观的收入是丹尼斯·高森来访的机会成本。
2、经济学原理:
(1)成本效益是指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从事某项活动。对于斯皮尔曼而言,此时被打断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收入成本,大于他回家见丹尼斯的收益。
(2)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成本。如果他回家见丹尼斯,就会放弃掉四个小时的写专栏的高昂收入这一机会成本,所以斯皮尔曼对此没有好脸色。
3、现实事例:(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是按照成本效益选择商品的,当商品带来的收益(效用)大于付出的货币成本,人们才会认为商品物有所值。(2)对于高收入的人而言,机会成本可能比较高昂。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等的,如果用于休息就不能用于工作。收入越高,休息时付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会减少休假。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的机会成本低,玩手机、逛街等休闲娱乐机会成本高。
4、感想:(1)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增后减。当工作时间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即便能带来高收入,人们却倾向于休息。因为此时的身心已经十分疲劳,是收入无法弥补的成本。(2)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经济学思维做出理性的选择,以大学生为例,尽管他们知道娱乐比学习的机会成本高,但是由于人的惰性和缺乏自律,导致娱乐时间大于学习时间。
徐梓瑶20国贸19210120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6-29 21:31:02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这我并不反对。”她说。
 “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二、经济学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同时虽然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消费数量下或者对不同的消费者而言,边际效用的递减速度是不同的。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也不会相同。
三、例子
当你获得了几块预约了几天的每日限量售卖的蛋糕,当吃第一块时觉得这块蛋糕十分美味,毕竟让自己等了这么多天才吃到,吃得很开心。在吃第二块蛋糕时就感觉平平无奇了,或许感到口感有丝丝甜腻。在吃第三块蛋糕时,已经感觉难以下咽了,而第四块蛋糕也会在下一秒被放进冰箱。
但是如果是预约了几天,获得了每天购买一块限量蛋糕的机会,那么,第四天得到的第四块蛋糕就不会难以下咽了。
四、感想
  当你在需求很强烈的时候,获得了某样东西满足了你的需求,那你在那一刻一定会非常满足。但是如果这样东西并不是你时时刻刻所需要的,他只是满足了你一时的需求,那么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同时产生的就不会是满足了甚至是厌恶。
  把这项原理投放到社会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对一个人好,夸赞她赞美她,对方可能会短暂的对你感恩并予以回报,但是如果这种付出持续输出,对方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事是理所应当,甚至会觉得对她的好是一种负担并产生厌恶心理。
  一切事物都有适度的原则,当你获得的回报不及边际的付出,就要及时止损,以获得最大利益。
五、个人信息
张王檬 20国贸 20210120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1-6-30 11:18:54 | 只看该作者
一、        情节:
(1)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2)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均摘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        原理
(1)博弈论:各参与人作为“经济人”,即“理性人”,通过在策略性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和行动来使自己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 而地下商场和荷兰拍卖都是利用心理博弈的方式进行扩大销售,即通过不断降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但是同时也必须要提防被同样虎视眈眈的顾客以高于你心理价位的价格买走。虽然你的竞争者都沉默着,但博弈无处不在。
(2)“理性人”假设:人们在做出一项决策时,会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进行权衡比较,挑选出最佳方案,以实现最大满足或最大效用。 地下商场和荷兰拍卖的消费者们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会在商品处于最高价格时就出手购买。
(3)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者需求弹性。而且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因素中有“商品的重要程度”。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地下商场所卖的都是“最时髦商品部货架上的”,所以当实行打折策略时,才会有那么多消费者竞争。
三、        生活例子
(1)博弈论: 前几天新闻里有个“钱大妈肉铺”,为保持零库存,每天晚上从7点起,全场生鲜9折出售,每隔半个小时再降一折,到晚上11点降到全场1折,11点半之后则免费派送。商品的价格随时间不断下降直到售出,这与该书中的地下商场和荷兰拍卖如出一辙。
(2)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食品、医疗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甚至接近于零,而奢侈品、文娱旅游等的需求弹性就较大。
四、        感想感悟
这本《致命的均衡》把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奇案”的主线中,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经济学的魅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让我感觉到学好经济学能对许多社会现象拥有更深的理解,抽离出本质,就像书中所说的地下商场、荷兰拍卖、面值1美分的邮票价值连城,甚至“污染执照”,如果没有经济学的指导,这些事在我们看来就是极其荒诞难以理解的。
20国贸  20211100318 刘鸿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1-6-30 22:29: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30 22:31 编辑

情节: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
在这个百货大厦的一幕幕场景体现了这里的消费价格体系对于“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的利用。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与综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这个商品在其他的地方,或者说原价本来是1000,但在这个商场的这层楼每周都会有打折销售,这样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就会增加,消费者也会更有意愿在这个商场等待消费。 而由于商品的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竞争,在等待的过程可能会面临着失去这个商品的可能性,也就会有在打折力度在商场愿意接受并且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就有消费者进行购买的情况。商场利用了这些经济学原理,在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同时满足自身利益需要,实现利益的相对较大化。
例子:
如果一个商品你本来对它的估计是10元,但你去了商店看到这个商品只要5元,你就会觉得很便宜。网购这个模式就满足了许多人内心的消费者剩余。许多商品在网络销售比原价更便宜,这也是网购消费最开始盛行的原因,因为价格的网络与线下差距,提高了“消费者剩余”,也就提高了他们在线上消费的意愿。“618”,“双十一”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在这些消费节的时候,商品会进行打折或者满减优惠,以增加消费者消费的意愿,大大提高了销售额。
感想:
1、 作为销售方要学会合理提高人们的“消费者剩余”来谋求利益。比如说在产品的包装上下功夫,包装的精美化往往会提高人们内心对该商品的预期消费。还有在定价销售上学会利用“消费者剩余”,一个商品的成本为6,往往定价要更高,而在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如果他的意愿较低就可以在定价的基础上,运用折扣提高“消费者剩余”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
2、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避免进入销售的陷阱,比如说现在很多的消费节都是先提价到节日再降价,我们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需求,降低自己的预期消费,避免“消费者剩余”的虚高。而当我们去买商品砍价的时候也要利用这一点,不要表现出渴求的一面从而提高了销售方对你的消费预期而进行提价。
20210120124 彭诗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6-30 23:00:27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
戈森所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在这个领域,搜寻信息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寻找报酬更多的工作。搜寻,理所当然地就要花费时间,付出努力,克服搜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但是戈森却发现了一个不是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致命的均衡》第一章
2.反映的经济学原理:“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原理的内容: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均衡的工资水平由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且随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而变化。
情节分析:一般而言,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但是,当工资水平已经非常高时,它的进一步提高反而可能会使消费者减少其劳动供给量。文中的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都选择继续找工作。不过,在继续找工作这条路上他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找实行工资无差别制的公司,另一种是寻找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公司。而他们更乐意寻找后者的原因是,在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公司中,员工在将来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更大。

3.现实例子:在很多企业中,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这一点理所当然可以得到验证,调研表明,一大部分人都愿意为了加班工资而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他们为了各种各样的补贴津贴忙得像一只小陀螺,这和企业的激励机制分不开,薪水就是最好的内驱力。
4.感想与总结:作为企业家来说,要给员工开出合适的工资,得到最优性价比,才能让员工不仅有动力去好好工作的同时不让他们有想要偷懒摸鱼的想法。

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姓名:杨扬
学号:20210120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7-7 00:33:45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一.章节梗概:
在上一章节中,审判结果让主人公亨利·斯皮尔曼深感不安,决定回顾事件,在静心阅读中发现了端倪,找到了真正的凶手。索菲亚·乌斯提诺夫询问亨利是如何知晓克莱格伪造数据的,亨利考虑到一旦克莱格认罪并自杀的消息传播出去,自己作为第一发现者,在这船上剩余的旅途时间将被无数数不清的询问淹没。为节省时间,亨利征得船长同意邀请朋友们参与私人会议,借此解释自己是如何发现端倪并理清案件思绪的。在会议上朋友们一一提出心中困惑,亨利·斯皮尔曼从经济学角度作出答复,解决疑惑,将案件真相和个中缘由解释的通俗易懂。
二.反映原理:
1.
事例:
“……买一个独木舟要用300根红色羽毛,这跟用一百万根红色羽毛有什么不一样?我不明白。……”索菲亚·乌斯提诺夫做着手势,由于惊讶……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索菲亚,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相对价格——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至于如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原理进行预测。”
原理:
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经济力量决定的”指需求与供给。市场机制存在自发调节,使市场最终处于均衡状态。
2.
事例:
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克莱格叙述说,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经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知道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价格变化与效用最大化原理,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低档品、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
3.
事例:
“如果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他或是她会不停寻找更低的价格,直到寻找到的另一个更低的价格所节省下来的钱与这次寻找花费的成本等同时。到了那个时候,美拉尼西亚人,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再去寻找另一个卖方了,而会从已经报出最低价的这个卖方那里买下这件商品。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去另一个村子寻找另外一个卖方节省下来的价格差异超过了寻找花费的成本,这个岛民在这趟搜寻中是有收获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收获少于额外寻找的成本,那么美拉尼西亚人不再寻找反而会有所收获的。”
原理:
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用并且是获得最大的效用。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即预算约束、商品价格及个人爱好。
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者说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入。
4.
事例:
“我们同样可以预测,当美拉尼西亚人要买像独木舟这样的大件商品时,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他所花费的时间肯定要比买一件像一篮子山药这样不经常用的、便宜的商品所用的时间多。在买独木舟时,节省l %可能就是10条红色羽毛腰带;而山药呢,节省1 %只有1 /10根红色腰带。所以,我们可以预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可卖山药的人却不一样。顾客更愿意不再去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从寻找另外的山药商人中节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少多了。”
“我给你们举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吧。去年年末,我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我却不会花那样多的时间去购买一件小小的厨房用具。如果有这么一个商人,他能给我比别的汽车销售商多一点的折扣的话,那么我再多花点时间去造访他也是很值的。但是如果是买像一把削皮刀这样的商品,我多余的造访就不值得了。就算在削皮刀上给我打50%的折扣,我也不会开车穿过整个城市去买的。但是对于一辆新车,哪怕是1 %的折扣,也是很值得去琢磨琢磨的。无数的顾客都是这样的。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这种购买行为使得汽车的价格更加接近。但是削皮刀却不是这样的。
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商品的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间存在差额。商品的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对消费者消费的影响。
三.生活例子:
1.效用最大化
在购买手机或者其他物品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虑该商品可以满足我们多少需求。常言“货比三家”就是在不断的对比中寻找最能够满足我们需求的商品,实现我们期望达到的最高价值。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某型号的手机大火,而该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连续生产这一种型号的手机,即该型号手机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在递减,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3.消费者剩余
购买电影票观看电影的过程。假设一张电影票票价为40人民币,可是在对该电影赞赏有佳的消费者眼中,其价值为80人民币,那消费者剩余则是40人民币
4.利润最大化
如今的大学生,在期末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时间,实现各科学科的相对均衡,有取有舍,实现利润最大化。考场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遇到不会或者一时无思路的题目,选择暂时跳过,为卷面挣得最大的“利润”——成绩
四.感想
《致命的均衡》打破了我对经济学是枯燥乏味的看法,它将理论性的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在不失经济的严谨性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它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反而可以说就是生活。经济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它从生活中来必然会回到生活中去。知识与生活的融会贯通我想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意义。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学号:20210120110
姓名:何佳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7-7 23:29:43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
小说第十五章
“我给你们举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吧。去年年末,我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我却不会花那样多的时间去购买一件小小的厨房用具。如果有这么一个商人,他能给我比别的汽车销售商多一点的折扣的话,那么我再多花点时间去造访他也是很值的。但是如果是买像一把削皮刀这样的商品,我多余的造访就不值得了。就算在削皮刀上给我打50%的折扣,我也不会开车穿过整个城市去买的。但是对于一辆新车,哪怕是1 %的折扣,也是很值得去琢磨琢磨的。无数的顾客都是这样的。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这种购买行为使得汽车的价格更加接近。但是削皮刀却不是这样的。在波士顿地区的事实情况在岛上的市场中也应该是真实的。因此,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一原理不可避免地就会引出这样的预测: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大。但是克莱格的数据表明的是什么呢? 刚好相反的形式。不是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有错误就是克莱格编造了他的数据。面对这样的选择,没有经济学家会犹豫的。”斯皮尔曼停了下来,等待着听众们的提问。没有人提问,所以他又继续了。

二、原理
效用最大化: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解释:消费者不愿意为了铅笔较高的折扣去做讲价的努力,但是会愿意为了汽车1%的折扣去做很多不知道能否争取到的利益,因而消费者是始终想要是心啊效用最大化的,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最喜欢的东西,这是在消费者消费时矢志不渝的信念。克莱格的数据违反了这一定理,所以必定时其伪造了数据,从而得出他可能犯罪的动机的推测。

三、例子
1.讲价
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主动讲价,使得商品的货币价值能够最大程度贴合商品的实际价值,就是为了依照心中对商品的估价来以最理想的价格买入商品,从而满足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心理。就像是菜场买菜的大妈为了3.5还是3块的白菜价格挣扎一样。
2.折扣
类似的,商家利用顾客在消费中想要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心理,会政策性地推出折扣与优惠的宣传措施,利用顾客想“占便宜”以及“追求性价比高”的消费心理,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

四、感想
经济学史实际上不仅仅活跃在经济领域,同时也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生活不仅仅是哲学的,更是充满理性的,所以在本书中,经济学家的故事处处涵盖经济学,甚至破案也与此息息相关。因此在生活中,要有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每件事情背后的原理与本质,从而品味生活的智慧与乐趣,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学习中,广泛地接触多个领域的学习,拓宽视野、完善思维方式,承认每个学科都有其深远的智慧与意义,从而在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对学科的学习与探索。就像是效用最大化的原理,就真切地存在于经济生活中,通过学习了解原理,通过观察品味原理,通过实践检验原理以至成就事业成就自我的价值,故而促进实现学习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将学习养成一种终身的习惯。;

五、个人信息
20国贸 20210120109 高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29 22:58 , Processed in 0.21056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