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金融工程1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1-1-3 21:0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 月11日星期五    “支票簿上的账目有些出入。从算术上来说,它应该是没有出入的,应该是平衡的。但是现在,上面的数字并不一致。经验告诉这位经济学家,银行在结算他支票上的账时肯定没有犯错误。亨利·斯皮尔曼仔细监测着支票簿的财政状况并不是担心剑桥信托公司的职员犯下什么错误。相反,他只是希望支票簿上的余额仅够满足他的现金需求。这样一来,他就不会拒绝其他能给予更高报酬的挣钱机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1-1-3 21:2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子聪 于 2021-1-12 15:52 编辑

                                                                       良好的服务是商品的无形附加值
    来源:第二章13段,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思考: 人的“脾气”是好是坏,我们一般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生理学问题,要不怎么叫“脾”气呢?但书中却对人的脾气做了深入的成本、收益分析,我们不妨称其为“脾气经济学”。斯皮尔曼教授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裁缝父亲为什么在店里对客人的态度一直那么好,而回到家里对家人的态度却总是那么坏。因为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当然这里隐含了服装加工水平相当这样的前提), 对于顾客来说,相同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服装加工之外的额外受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使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当然,在因为特殊的情况使得找他做衣服的人排起了长队(极端的情况就是他垄断了这一地区的服装加工)或者他降低了收费标准,即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时,老斯皮尔曼的态度就不一定那么好了;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斯皮尔曼的收入固定,即他的收人与他的表现无关时。这种缺乏制度激励的情况,在我们以前的计划体制下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
                                                                            经济原理 1 .均衡价格理论
  根据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主要集中在他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马歇尔把均衡价格理论当作他的价值论。所谓均衡价格就是把价值看成是供求达到均衡所决定的价格。由于他把价格当作价值,所以他以流通中的供求关系说明价值的形成。因此,他对价值的分析实际亡是对价格的分析。他在分析中吸收了生产费用论韧边际效用论,用前者说明供给变动的规律,闻后者说明需求变动的规律。马歇尔运用边际效用论,说明“需求价格”就是消费者对于“—定数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把需求转化为“需求价格”,正是因为顾客对受到尊重和良好服务的需求,因此老斯皮尔曼的商品附加价值就更高。
   
                                                                       经济原理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如果将老斯皮尔曼的裁缝生意看作一种商品,那么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简单地说,具体劳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这种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所谓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这里所说的劳动指的就是这种抽象劳动生产商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老斯皮尔曼在裁缝生意上投入的材料生产手段和时间实际上是一种具体劳动,创造了他所生产衣服的使用价值,而他良好的服务态度则相对来说就是抽象劳动,也消耗了其精神与脑力。因此他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劳动投入,那么商品本身的价值就有所提高。
                                                                            经济原理 3 . 基本价值规律
  又根据市场机制的调节,包括供求关系的平衡,当他生产的商品价值量提高,而价格并没有因此提高的时候,较同行业就更加有竞争力,所以会出现需求增加,门庭若市的现象;但如果老斯皮尔曼根据增加的价值量适当提高价格,也是合理的,这会增加他的利润与收益,只是这份收益不是通过需求量增加而是通过单位产品价格利润上升得来的。

                                                                           经济原理 4 . 资本的矛盾总公式
  这里主要讲的是资本流通的公式,资本流通它的两极都是货币,但是,在资本流通中最付出的货币和经过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量,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否则这个流通就亳无意义,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货币。因此,资本流通过程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G+△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殖就是剩余价值(m)。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倘若将老斯皮尔曼的用于购买材料以及对衣服本身投入的物力作为G,那么在G过程中转化为W的过程中加入了抽象劳动:良好的服务,那么最终G就会产生一个增加量,从而获得增值资本。
   
  生活应用:在我们身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到饭店吃饭,特别是请别人吃饭,内容差不多的菜肴在一些服务细致周到、环境幽雅的饭店会比一般的饭店价格高很多,但你会发现那样的地方同样门庭若市。 老斯皮尔曼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等待他的将是门前冷落。而对家人,他即使是乱发脾气,一般来说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当然,我们在哪儿都尽量不要发脾气)。对此,中国有句老话叫“和气生财”, 说的其实就是这“脾气经济学”, 无论你心里有多少不痛快,对顾客都必须笑脸相迎,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当成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
  总结:这“脾气经济学”背后是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你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发泄。同样,同一段路,下雨的时候你可能选择打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你宁愿挤公共汽车,这就是将惩罚作为成本,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找出人们行为中的一系列均衡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成本、收益的均衡判断。
                                                                                                                                   20金融工程1班  黄亚晴 20210180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1-1-3 21:3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戈森收集了这类职员工资的数据,并从中发现如果采购员所在企业是快速发展,并生产流行性和季节性产品的,那么比起那些受过培训和教育的、在更稳定的企业中工作的采购员,他们收入反而更多些。举例来说,一个购买时尚服装的采购员比一个购买机械工具的采购员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这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宣称他正在测试的这一理论或是解释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理论是有关制止犯罪的。在一个很难监控采购员的工作技能和诚信度的市场中,理智的雇主会付给理智的职员,比如采购现成商品的职员,更高的工资。因为有时候,衣料的生产商可能会贿赂采购员。在贿赂的诱惑下,采购员可能会采购那些本不大合他们意的衣料。而雇主给出的高工资能确保采购员抵制贿赂的诱惑,使他们从雇主的利益出发,采购那些合意的货物。在那些贿赂较少的市场,采购员的罪行容易被雇主发现。    因此,雇主不必用高工资来确保职员对他们诚实。在戈森的理论中,他认为诚实的雇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诚实而获得了更高的工资,而是雇主给他们高工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实。在奥利弗·吴看来,这个理论很可笑。   出自《致命的均衡》第四章 2.基本原理:市场均衡规则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当实现了市场供求均衡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成交量(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关于价值 (价格) 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的理论。他从静态局部均衡分析出发,借助供求论,使边际效用论同生产费用论相结合,说明商品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均等之点。这个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3.认识:市场均衡价格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概念。完全由市场影响的经济是不科学的,必须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控制。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政府应该站在更高点更好的预估社会经济变化趋势,应对经济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4.在现实中,每种商品都有各自的价格,我们用纸币去交换得到商品,五元可以买到一瓶饮料,也可以用5元买薯片,等等,五元对应的商品有很多,纸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我们在支付时,现代一般都在用信用卡、微信、支付宝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商品交换方式进步了,支付手段也进步了,但,市场有自己的秩序,无论怎么变化,纸币的发行量永远以所流通的货币量为限度,这也就保持了无论支付手段方式如何变化,市场都能保持平衡,不崩塌。   20210180112 雷婷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1-1-3 21:5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108 于 2021-1-10 19:50 编辑

亨利·斯皮尔曼从红色羽毛、猪、独木舟和山药中知道克莱格伪造数据。经济力量决定了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即:相对价格。他们从经济原理中预测价格对这些经济力量作出的反应。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价格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价格是320条羽毛腰带的差异。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致命的均衡》
原理: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实际例子:新买回来的手机,各种功能都具备,性能都是最好的状态,最大的满足了我们对手机的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的性能开始变差,各项零件开始劳损,大不如之前新买回来时候的状态,尽管他还是可以使用但是他的边际效用已经降低了。
原理: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全部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相对价格变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价值量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等。并且相关商品任何一方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其相对价格的变化。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可以是由于自身价值量、市场供求变化导致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变化,也可以是自身价格不动。
感悟:我们买东西是为了边际效益最大化才去购买新的商品,他的边际效益越高,消费者更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商品,所以我们要分析消费者所需要的边际效益,增大边际效益,从而提高收入。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偏好。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比例关系的动态反映,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它随市场供求关系、运费、关税等限制条件以及各国贸易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区评估和估测价格的走向,制定合理的价格,随着不同的市场变化相对价格也随之变化,这样得到的价格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助于商人生产者在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利益。也让消费者更好的预估商品价格的走向,在所需商品价格较低时及时购买,以免过度涨幅。就类似以前的土地便宜,买房便宜,而现在寸土寸金,很多房地产商就买下房子坐等升值,并因此获取了大量的金钱。20210180111 雷佳艺 20金工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1-1-3 22:0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小说的第八章:
原文:他的担心并不只是出于对自己幸福的考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莫里森·贝尔和他的妻子都很担心新英格兰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从这个地区的工厂里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危及到他们两个女儿的健康。曾经有段时间,贝尔认真考虑过到西南部教书,以便把他的家人带到那个他认为安全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并联合了谢拉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环境的改善。——《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经济学原理: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了解所面临的选择,做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就面临着决策:是搬家到环境好的地方,使自己的家人健康和满足自己对野生动物的观察研究需要;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忍受污染,但是距离上班的地方近,工资高,距离亲人朋友也更近。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选择留在原处,我猜测也许是考虑到搬家的成本太高,会失去现在稳定且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污染也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留在这里也许可以为自己的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教授选择了留下。
实际例子: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例子。比如选大学的时候要选离家近的大学还是教育水平高,经济发展快的地方等等。选工作也亦如此。
感悟:以上列出的经济学原理让我明白了人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也许做出决策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在大脑里还是要有一个迅速的权衡利弊的过程。
20210180151   买尔孜亚·吾斯曼    20金工1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1-3 22:28:54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一书中,我对第二章中斯皮尔曼教授描述自己的裁缝父亲对客人和对家人的态度不同有所感悟。当老斯皮尔曼面对自己店中的客人时,他总是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然而他回到家却时常满腹牢骚,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学习经济学以后,斯皮尔曼教授也才渐渐明白父亲。斯皮尔曼教授认为父亲的行为反差能用理论来解释,裁缝这个行业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或专业培训,但父亲的裁缝店和其他裁缝店有激烈的竞争,所以父亲需要用足够好的态度和服务才能吸引、服务更多的客人,使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得到好的收益。要改变父亲的行为反差很简单,只需要改变一成不变的价格就好了。
从这其中,体现出了市场格局方面的经济学原理。当市场上的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出卖者为尽快脱手而彼此竞争,相互压价促销,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卖方处于被动地位,相反,买方则可以在卖方为脱手商品而进行的竞争中待价而沽,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优势地位,这种是以买方为主导、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型市场格局,简称买方市场;反之,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则是卖方型市场,简称卖方市场。裁缝市场上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势,属于买方市场,而老斯皮尔曼的裁缝店与其他裁缝店同属于竞争关系。单就裁缝的手艺而言,老斯皮尔曼与其他裁缝的技术水平差不多,所以老斯皮尔曼需要通过更好的态度和服务来吸引顾客,得到客人的信任与喜爱,从而提升在买方市场中己店的竞争力。如果老斯皮尔曼对客人态度不佳,带来的后果是会减少店中的客流量,从而损失收益,但是他对家庭的态度不满并使他不会损失什么,所以他在家中的态度与店内的态度可以有所反差。正如斯皮尔曼教授提到的那样,如果改变裁缝店一成不变的价格,使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房市场,则老斯皮尔曼对客人的态度可能就会发生改变,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行为反差了。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案例,在某个地方不出名时,往往即使它的门票价格再低,景色怎么优美,员工服务再好也得不到多少大的客流量,但当它摇身一变成为某个网红打卡景点时,尽管它的景色依旧,但知名度却直线上升,门票也一票难求,随之而来,也会出现被迫消费的情况,但即使这样,旅游热度依旧不减,这也就是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关系通常由市场来平衡,在市场不足以调节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时,则需要由政府来进行管控了,我国国内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变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由此可见,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变化也带来了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差异。
                     20金工1 20210180138 徐煜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1-4 22:03:33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摘要——《致命的均衡》第十七、十八章
1)“我不知道需求是否真的在增加,但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自己能不能熬的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如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 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2)“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索非亚,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相对价格——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至于如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原理进行预测。” “但是,亨利,”奥利弗- 吴又一次像本科生一样在空中挥舞着手,以期得到教授的认可,“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为什么会暗示出一件商品相对于另一件商品的相对价格会是怎样的呢? 你把效用理论用在报纸自动贩卖机时,我觉得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还是看不出效用理论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2.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价格心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要量。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会引起需要量下降,抑制消费;价格下降会增加需要量,刺激消费。
2)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例子
1)消费者价格心理——曾经一段时间疯狂上涨的猪肉价格,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生猪收购价格低,养猪户纷纷屠宰母猪,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直接造成可繁育母猪数量大幅减少,养殖户的减少,市场上仔猪供不应求,导致生产规模减小,猪肉的供应减少,猪肉价格则大幅上涨。
2)价值规律——“物以稀为贵”,西瓜在刚上市的时候供应量较少,相对于讲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买到西瓜,消费者就会相互竞争,这样卖家就会趁机哄抬价格,使价格高于价值,从而获取利益。
4.感悟与总结
政治经济学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刻板原理或是曲线推导,学习政治经济学之后,在最基础的消费时能够理性消费,能够做到真正的物美价廉。无论是上面体现的消费者价格心理还是价值规律,都有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学以致用于生活,才是真正的将政治经济学原理学的通透。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可以从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看一些课外读物来获取政治经济原理,正如《致命的均衡》一书,看起来无所不能的经济学实在是一门值得学习,值得研讨的学问。经济学的假设简单至极,看上去甚至不通情理,经济学的原理也非常简单,但就像大道至简的道理,要参透经济学,只用那三招两式就可解释清楚天下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却只有顶尖高手才能才能做到。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将政治经济原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的,让其成为便利我们生活的有利工具之一。
5.朱薇烨 20金工1 20210180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1-6 13:05: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一书的第二章中的“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这一段话讲的是主人公戈森的裁缝父亲对顾客的态度非常好,从而招来回头客,而且谨遵市场经济规律,认定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即市场决定商品价格,为此减少自身经营成本。商品的供与求都具有弹性,它们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供给的变动受到商品价格水平、生产规模、生产周期、技术条件和资金转移难易等因素的影响;需求的变动则受到货币收入状况和商品价格水平的制约。当一件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就会达到一种均衡的效果。商家的成本将受其销售态度影响,好的态度往往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反之,则会导致消费者的减少或流失,从而增加商家的成本。除此之外商品价格受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商家的供给量就会随之增多,商品价格就有可能随之减少,但商品价格仍受到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影响。例如当代社会,人们对5G网络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各互联网商家便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5G网络,推动5G网络的普及,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获取相应的利润。既取得了自身应得的利益,又实现了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 徐悠悠      20210180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1-1-7 11:37: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                         ———来自第11章 2、经济学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生活例子:有一天,你饿到不行,上街买包子吃。买第一个包子吃的时候,它给你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我们假定它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为10。你还没饱,于是买了第二个包子。买第二个包子吃的时候,它给你带来的效用就没第一个大,我们假定它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为8。你发现还没饱,还能吃,所以你买了第三个包子。买第三个包子吃的时候,它给你带来的效用就没第二个大,我们假定它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为6。 ... 等你吃完了第六个包子的时候,你发现自己饱了,吃不下了,这时这第六个包子的边际效用为0。你不会选择再买一个包子的原因是你知道你自己吃不下第七个包子,买了之后无论是吃掉还是扔掉,对于你来说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所以第七个包子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将会是负数。 4、感想启示:1、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得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2、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诫我们:企业要不断的创新,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丰富产品的类型,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减少边际效用规律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金工1班 苏静 20210180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1-1-7 21:11:59 | 只看该作者
1.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2.原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3.在我们买衣服的时候,一件衣服是200元,实际上其成本只有100元,在我们挑选的过程中,看中了这个衣服的颜色、样式,自己非常喜欢,老板在给我们介绍的时候对我们夸奖到我们穿上这件衣服是多么好看等等。最后我们愿意买下这件衣服,这就是老板利用了我们的消费者剩余。
4.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发生,我们要多利用他人的消费者剩余,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可以为自己赚到更多的利益。
5.20金工1班 李帅金 20210180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29 23:01 , Processed in 0.22221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