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国贸(专升本)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9-12-19 20:1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ith 于 2019-12-19 20:40 编辑

一、节来源——《致命的均衡》第十六章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并向我提出了交易。如果我支持他晋升,他不会把我的秘密泄漏出去。当然,这是勒索。但是,我很欣然地接受了他的条件,或者说是让他相信我答应他的条件了。我需要做的是安抚他,并防止他把他的怀疑泄露给其他人。当然,我很清楚,这样的交易仅仅是给了我时间,不会是长期的保险措施。勒索很少会有休止的。丹尼斯·戈森会控制我的。除了杀死他,我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

   “我想到要杀你亨利,来保全我的名誉。但是,我的骗局迟早会被又一个碰巧看到我的书的斯皮尔曼或是丹尼斯‘戈森发现的。所以,我不得不结束这一切。这又一次成了唯一清楚的选择。”

二、经济学原理

1)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经济人”即在市场经济中人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边际量”即每一单位的投入与其收益。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情节分析:克莱格院长在被戈森发现造假后他有几个选择:第一他可以选择与戈森先生合作,但他将生活在一种心理极度不安定的状态之中,他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不能满足戈森的要求而被弄得身败名裂,这显然不是他能接受的;第二他不与戈森合作,那他将直接失去多年努力获得的声望和地位。显然他还要去寻找别的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他想到的是谋杀。杀死戈森对他来说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法,既可以消除威胁,又可以保住声誉,对他来说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2)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情节分析:克莱格院长在杀死戈森之后,认为自己并不安全,又相继杀死了贝瑞特和贝尔。在被亨利发现事实后他也曾想杀死亨利,但他知道他的骗局迟早会被又一个碰巧看到他的书的人发现,所以他不得不结束这一切。对克莱格院长来说自杀是效用最大化衡量的结果,是唯一能解决这一切并能使他满足的方法。

三、现实例子

(1)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饥肠辘辘时,急着去街头买吃的。假设去买小油饼,由于饿得厉害,当你吃第一个油饼时,即使价钱贵一点,也不会挑剔什么,因为这时最饿,最需要,多花一点钱也愿意。而吃第二个油饼时,感觉就不太一样了,尽管也饿,但毕竟不像刚才那样迫切需要了。如果你的饭量是介于四到五个油饼之间,那么,当你吃完第四个油饼后,由于基本上已经吃饱,对油饼的需要已经不再迫切,第五个油饼就可以吃,也可以不吃了。由于油饼的价钱较贵,一般情况下,你是不会再买第五个了。这是因为你考虑到了自己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第五个油饼对你而言,边际成本已经超过了边际收益,那么理性的你自然会选择拒绝。
(2)效用最大化
    一点点奶茶的价格实际上和其他品牌的奶茶价格差不多,但为什么一点点的如此受欢迎?这与他们的服务有关。在同一水平的价格下,顾客在一点点享受的服务要优于其他品牌的奶茶店,花相同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服务,这能使顾客产生满足感。

四、个人感悟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经济学原理运用得当,能够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学会衡量事件本身的机会成本、效用等,这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所帮助。
                 
                                                                                      19国贸(专升本)1班  吴海苹  19230121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9-12-20 15:54: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邺徐安 于 2019-12-20 16:14 编辑

一、选取段落
小说情节(来自于第五章):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
    布里奇和丈夫都为女儿的职业成就感到自豪。现在,进一所兽医学校比进一所医学院还难。事实上,如果他们的女儿当初进不了兽医学校的话,她就会成为一名医生的。但是她的本科成绩让康奈尔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都很乐意接受她。她想离家近点,因此很轻易地选择了康奈尔大学。
……
    “动物园打电话让你去?”她的爸爸问到,“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二、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被称为机会成本。

    论述:对于小说中,帕特丽夏在继续待在费城实习和回家休息几天之间权衡取舍,她认为回家放松几天有利于她提高之后的效率,从而使自身效用最大化所以她选择了回家待几天而不是继续待在费城实习;如果帕特丽夏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待在费城实习,那么在费城实习所得到的工资报酬,工作经验都是现在帕特丽夏选择了回家休息的机会成本。
    小说中帕特丽夏的本科成绩让康奈尔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都很乐意接受她。她想离家近点,因此很轻易地选择了康奈尔大学。帕特丽夏在康奈尔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之前权衡取舍,由于她认为选择离家近的康奈尔大学从而获得的效用大于在密歇根州大学完成学业,促使她最终选择了康奈尔大学,用机会成本来权衡取舍,是经济个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

    需求与需求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可能有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而需求量则是指按照某种给定的交易价格,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量可以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将需求和需求量分别用坐标图表示,前者可描绘成一条线(如图1中的D线),后者则是需求线上的某一点,如图1中的A点或B点。需求的变化体现为整个需求线所出现的移动、旋转、弯曲等位置或形状上的改变,如图2中所示的需求线从D。到D1,或到D2,或到D3的变化。需求量变化则应体现为在同一条需求线上的点的移动,如图1中的A点到B点。

    论述:小说中帕特丽夏说:“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在这里,帕特丽夏把需求和需求量搞混了,诊室里有大猩猩可能会影响人们带着宠物来找帕特丽夏看病的需求而不是需求量,需求定律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变动的起因: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整体平移。需求量变动的起因: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动):需求定律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线的移动(需求变动):如果某些因素改变了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就会移动,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增加;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减少。
许多变量会使需求曲线移动,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量: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者数量。(注意区分需求曲线的移动与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定律就是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论述:小说中帕特里夏说如果她提高收费,会有更多的人找她给宠物看病。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为什么兽医的收费高了,需求量却会增加呢?
    小说中帕特丽夏从“需求变动”的方面出发,她认为人们更倾向于收费高的兽医,是因为人们认为收费高的兽医有更好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这里,消费者的嗜好影响了需求的变动,也就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亨利是从“需求量的变动”出发也就是需求定律,他认为在需求曲线上,价格的上升会引起消费者对兽医的需求量减少,这里,是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变动。

三、相应的例子
    关于机会成本和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例子:以我们专升本的同学为例,当我们大专毕业在即,我们面临参与工作还是专升本的权衡取舍,以结果看来,我们都认为专升本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大于大专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如果我们当时没有专升本而是参加了工作,那么参加工作所得到的工资报酬和工作经验等就是我们现在选择继续学业的机会成本。

    关于需求与需求量、需求定律、需求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的例子:前几天温州突然升温,当天温大C区的奶茶店蜜雪冰城前排队买冰淇凌的人比没有升温时多了好几倍,这就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同学们的购买欲望由于天气而增加,这里就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另一个例子:奶茶店做促销时,原价要12元一杯的奶茶,现在只要8元一杯,当天买奶茶的同学人数比没做促销时多了好几倍,这就是需求量的变化,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而奶茶店取消促销时,奶茶的价钱恢复为12元一杯,买奶茶的人数相比做促销时又减少了,这就是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时是需求量的变动。

四、感想认识
    大学里的所有学科中,没有一个学科能像经济学那样,能够充分地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心理学家可以解释变态行为,预测犯罪的精神变态者的反应。社会学家致力于解释大众文化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人类学家则关注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的神话。但是经济学所吸引斯皮尔曼的正是经济学家对个人日常经济生活的理解。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它还可以使我们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它还将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致命的均衡》不仅仅是一本侦探小说,其中还蕴涵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作为一本推理小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作为一本经济学入门读物,对我们学习经济学益处颇多。
    有很多有趣的经济现象其实就蕴含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又很少利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这些现象,我认为虽然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去分析和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学问题的确有所不足,但是我们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在一步步探索经济学的奥秘的过程,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经济学的最佳方式!
19国贸专升本1班   19230121152   叶璇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9-12-20 19:25:13 | 只看该作者
1、在买独木舟时,节省l %可能就是10条红色羽毛腰带;而山药呢,节省1 %只有1 10根红色腰带。所以,我们可以预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可卖山药的人却不一样。顾客更愿意不再去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从寻找另外的山药商人中节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少多了。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17
2、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人们的社会或经济生活中,要经常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权衡取舍,可能会有许多种选择。出于人的本能,人们总是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最大利益方面的选择。但是更多的时候,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与限制,我们需要在各个选择之间做出权衡。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如果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挑选更便宜的山药上,尽管最后能买到最便宜的山药,但是在这上面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是不划算的。但在挑选独木舟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找更便宜的一个商家是划算的,因为独木舟的价值很高,经过比较挑选,省下的钱是比你花的时间成本多的。
3、刚上大学的时候,在开学前,我要准备给自己买一些大学生活的必需用品。在买沐浴露、洗发液、卫生纸等等价值不高的东西的时候,我直接选择在楼下的便利店完成了购物,尽管我知道我多走几家百货超市,总能选到最划算的一家。但是我明白,我在其中投入的时间成本和路费对于省下的这一点钱来说是不划算的。但是我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却走访了好几家数码城,并且也在网上进行比价。因为笔记本电脑的价值较高,经过仔细的挑选,或许能给我省下几百甚至上千的钱,这对于现在低收入的我来说,花上一天的时间去比较是值得的。
4、读完了《致命的均衡》,我明白了经济学能给我们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最后案件凶手的反转也是亨利·斯皮尔曼通过经济学的原理发现的。亨利从院长的作品中看出了院长的数据作假,又联想到了被害者与院长之间因为这个作品存在的联系,所以判断出院长才是最后的凶手。这种推理手法让我叹为观止,加深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书中还有多出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地下商场和拍卖会。作者利用了消费者剩余的相关概念向我们解释了这些,还有机会成本等等。我觉得这是一本每一个经济学入门者必读的书,精彩至极!
5、19国贸专升本119230121111 邓瑞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9-12-20 21:36:29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
来自第十五章
1、一艘船怎么能够一直开下去。当这趟去往南安普顿横渡的总收益(旅客的船票钱和他们在船上的开销)大于横渡的运行费用(燃料费、事物供应费),库纳德就获利。这些运行费用为可变成本,而船的造价(船只折旧、债权人的利息等),这些为固定成本,不算进去。


2、达拉斯市中心的商店什么情况会关门大吉。营业额抵不上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以上费用为可变成本,而债主们的利息为固定成本。这个利息即使关门也不会消失。
二、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为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以上情节反映了企业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停止营业是指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在某个特定时期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如果企业停止营业,它就失去了出售自己产品的全部收益。同时,它节省了生产其产品的可变成本,但仍需支付固定成本。如果生产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即PAVC,停止营业。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因此它也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部分。
三、例子
1、生意冷清的餐馆
即使许多桌子都空着,照常营业仍然有利可图。餐馆的固定成本为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等。在短期中这些为沉没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店员工资为可变成本。在做出是否在午餐时营业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只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当从吃午餐的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时,老板才会在午餐时间关门。
2、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
由于不同的季节收入变动很大,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关门。固定成本为购买土地和修建球场的成本,这与决策无关。只有在一年中收入大于可变成本的时间里,小型高尔夫球场才应开业经营。
3、亏损的航空公司
尽管航空公司有亏损,但这些航空公司仍继续出售机票并运送乘客。既然航空公司飞机飞行有亏损,为什么不停止经营。飞机的可变成本为燃料的成本和机务人员的工资,一架飞机这个固定成本在短期中为沉没成本。只要飞行的总收益大于这些可变成本,航空公司就应该继续经营。
四、感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经济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学对我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例如: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等衡量指标与企业的供给决策都起着重要而相互关联的作用。在短期中,如果生产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在学习中,我发现经济学并没有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了我们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技巧。提高了我们自身认识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也提高了我们掌握经济规律的能力。
    19国贸专升本1班  华妮 1923012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9-12-20 23:1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x_t6XzjoJW 于 2019-12-20 23:17 编辑

段落选自第十六章原文:...斯皮尔曼轻快地走着。让他感到有点意外的是,船上的生活节奏他非常喜欢。能够逃避电话、留言和信件,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经过上学期那些可怕的事情后,医生指示他要彻底地换一换环境。事实上,在他看来,海上的旅行生活过得太快了。但是他知道有些人不这样想。韦伯夫妇俩抱怨说他们也觉得有些幽闭恐惧症了;奥利弗·吴也同意这种说法,他说海洋变得单调乏味了。
经济学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基本内容:经济学家们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成本来做决策。
解析:从海洋变得单调乏味可见,最初他们对海上的生活还是比较喜欢的,可是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那种满意的感觉逐渐衰退,使得他们觉得生活的乏味,不应该再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了,从这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性选择,当海上的生活不能满足他们时,他们就会考虑其他的方式去利用他们的时间。
现实中的例子:就简单拿生活中的饮食举例吧,一个人去吃KFC,然后他买了一个汉堡、一杯可乐,当他吃完这些后,感觉还没吃饱,然后又点了一份鸡肉卷,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吃饱了,味道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了,然后就不吃了。可是一开始汉堡和可乐,他吃起来却是超级好吃的。这个例子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当鸡肉卷已经达不到他的预期效果时,他就考虑不去吃了。
原文:杀人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我杀人只是迫不得已。无论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来看这件事情,我都别无选择。当然,我本希望,丹尼斯·戈森的死能够让这件事情有个了断。几个月前,他兴冲冲地来找我。说他对我那本有关...你知道的,亨利,早期在人类学方面的工作让我得到了一些赞誉,但是,我知道,作为一名人类学家,如果没有一部正真伟大的作品,没有一个...而且,当院长意味着权力——权力是我喜欢拥有的东西。
经济学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基本内容: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解析:院长因为他的一部作品数据虚假,为了不被戈森威胁,制造了一连串的杀人案,并将罪名误导至香农(戈森未婚妻)的头上,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赞誉和权力,通过这些残忍的方式,损人利己。他不仅违背了法律还违背了道德,这些受害者也就成了院长为了声誉和权力的机会成本。
现实中的例子:拿我们这些大三大四的同学举个例子,因为要准备还剩下一年的考研,所以时间大部分都是用来学习的,原来这些时间他们可以用来休闲娱乐,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或者活动,为了考研能取得好成绩,那些休闲娱乐的时间就是他们所放弃的。
感想:通读本书,感觉这本书如果是关于侦探小说,那么它的结局有点牵强,但是作为经济学方面的读物的话,给我带来最大的感想就是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学,人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有些人为了考研削减睡觉的时间晚睡早起,都在为了得到一件东西而放弃其他的东西,还在考虑着边际收益与成本,激励充斥着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贸易让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因此,要想学好经济学,就要留心生活的方方面面。
19国贸专升本1班 19230121157 张家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9-12-20 23:32:31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基本内容及经济学原理
这一情节讲述了老斯皮尔曼和女儿就是否应该用更长的时间寻找更低价格的水果刀而引发的讨论,并且就花一天的时间选汽车与花一天的时间选水果刀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论述的经济学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在这个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老斯皮尔曼更愿意花一天的时间去选一辆好的车而不愿意花同样的时间挑选价格更低的水果刀,根本原因在于花同样的时间挑选一辆好的汽车带来的收益比花一天来挑选价格更低的水果刀所带来的收益要大得多,并且老斯皮尔曼认为花一天的时间去挑一把刀得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为此耗费的成本。基于这样的思考,老斯皮尔曼愿意支付8.32美元买这把水果刀。
举例说明
人们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去买房,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花的时间付出的成本小于买到更好的房子带来的收益,这个取舍是正确的。但若是让人花同样的时间去寻找价格更低的盐,米,是不现实的。
感想
《致命的均衡》这本书采用悬疑侦探小说的形式来介绍经济学相关原理,既不会使文章看起来乏味无趣,又可以让读者实实在在的了解其中经济学的奥秘。文中发生的经济原理事件一般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如文中老斯皮尔曼所想的“经济学研究的是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并且值得思考的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9-12-20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基本内容及经济学原理
这一情节讲述了老斯皮尔曼和女儿就是否应该用更长的时间寻找更低价格的水果刀而引发的讨论,并且就花一天的时间选汽车与花一天的时间选水果刀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论述的经济学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在这个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老斯皮尔曼更愿意花一天的时间去选一辆好的车而不愿意花同样的时间挑选价格更低的水果刀,根本原因在于花同样的时间挑选一辆好的汽车带来的收益比花一天来挑选价格更低的水果刀所带来的收益要大得多,并且老斯皮尔曼认为花一天的时间去挑一把刀得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为此耗费的成本。基于这样的思考,老斯皮尔曼愿意支付8.32美元买这把水果刀。
举例说明
人们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去买房,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花的时间付出的成本小于买到更好的房子带来的收益,这个取舍是正确的。但若是让人花同样的时间去寻找价格更低的盐,米,是不现实的。
感想
《致命的均衡》这本书采用悬疑侦探小说的形式来介绍经济学相关原理,既不会使文章看起来乏味无趣,又可以让读者实实在在的了解其中经济学的奥秘。文中发生的经济原理事件一般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如文中老斯皮尔曼所想的“经济学研究的是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并且值得思考的好书。
19国贸专升本1班     潘培云      1923012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9-12-21 15:05:18 | 只看该作者
一、        小说情节内容选取——《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院长说的“毫无意义”和“不合常理”令他无法忘却。自杀并不合乎斯皮尔曼关于人类行为的模型。在学术方面,他坚持这样一种观点:个人在做出选择前是要做出边际判断的。他们要么买得多点,要么买得少点。他们搬到这里来住,而不搬到那里。他们选择了这份工作而不是另一份工作。他们多花了一小时在工作中,这样,他们牺牲了一个小时的休闲时间。自从研究生开始,斯皮尔曼的信仰的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伟大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卷首语——自然是没有飞跃的。在斯皮尔曼看来,自杀就是一种飞跃。从概念上,他意识到:当不被重视的人生效用对一个人来说是消极意义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但是,对于一个活下去在生活中就可以享受更多满足的年轻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很不理性的。
二、        情节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该段情节主要通过戈森的学术观点反应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从所选情节的红字部分可以得到以下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就行权衡取舍。文中通过买东西的多少,住所的选择,时间分配的选择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经济学原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过程中,通过所做决策比较考虑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放弃的东西。文中的例子是花在工作上的一小时时间需要牺牲一小时的休息时间。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经济事物总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是理性人在做出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文中通过戈森的自杀举动反应了他的不理性,活下去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满足的他却选择了自杀,也就是通过这个经济学原理让斯皮尔曼意识到作为理性人的戈森不可能因这个事情选择自杀,这个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最终凭借着丰富的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正在的杀人凶手。
三、        现实中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是考研的日子,我们可以通过考研的例子来体现这个经济学原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有的人选择了考研和考公务员,有的人选择了工作,有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这就构成了权衡取舍的条件,大家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利弊选择自己对的人生方向。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原来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这里也可以拿考研的例子来说,参加考研的同学放弃了自己平时休闲娱乐的时间去努力的看书,放弃了毕业直接工作所赚到的工资,但是他们作为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权衡利弊发现考研的好处要大于弊端,他们能拿到更好的学历,有更好的知识底蕴面对社会竞争,通过放弃一些东西来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个原理我们其实也可以用考研去分析,但是我们换个例子分析下比较明了。比如说我们去爬山,爬到半途中发现自己口渴了但是我们没有带水,山上的小卖部的矿泉水要10块钱一瓶,对比山下的2元的矿泉水价格相差的有点大。但是实在是太口渴了,作为理性人的我们会考虑到边际量,这个时候山上的一瓶水的边际产量能值这10块钱。当我们喝完了一瓶水发现还是有点口渴,但比刚才好多了,也许我们会考虑的价格过高不会去买第二瓶水。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
四、        结论和自己的感想
看完了《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我有着很大的感触,对经济学这门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这个小说虽然是推理小说,但是其中全包含了很多的经济学原理。该小说是用插叙的手法,从第一章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戈森的死亡,然后斯皮尔曼教授凭借着他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其破案的关键武器也就是我们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我觉得可以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引路人,用小说的故事情节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心。
我觉得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社会。他能让我们更精明的参与经济,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正如曼昆教授所说,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在干什么事情,我们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9-12-21 15:0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gichen 于 2019-12-21 15:14 编辑

一、 小说情节内容选取——《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院长说的“毫无意义”和“不合常理”令他无法忘却。自杀并不合乎斯皮尔曼关于人类行为的模型。在学术方面,他坚持这样一种观点:个人在做出选择前是要做出边际判断的。他们要么买得多点,要么买得少点。他们搬到这里来住,而不搬到那里。他们选择了这份工作而不是另一份工作。他们多花了一小时在工作中,这样,他们牺牲了一个小时的休闲时间。自从研究生开始,斯皮尔曼的信仰的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伟大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卷首语——自然是没有飞跃的。在斯皮尔曼看来,自杀就是一种飞跃。从概念上,他意识到:当不被重视的人生效用对一个人来说是消极意义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但是,对于一个活下去在生活中就可以享受更多满足的年轻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很不理性的。
二丶 情节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该段情节主要通过戈森的学术观点反应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从所选情节的红字部分可以得到以下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就行权衡取舍。文中通过买东西的多少,住所的选择,时间分配的选择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经济学原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过程中,通过所做决策比较考虑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放弃的东西。文中的例子是花在工作上的一小时时间需要牺牲一小时的休息时间。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经济事物总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是理性人在做出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文中通过戈森的自杀举动反应了他的不理性,活下去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满足的他却选择了自杀,也就是通过这个经济学原理让斯皮尔曼意识到作为理性人的戈森不可能因这个事情选择自杀,这个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最终凭借着丰富的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正在的杀人凶手。
三丶现实中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是考研的日子,我们可以通过考研的例子来体现这个经济学原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有的人选择了考研和考公务员,有的人选择了工作,有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这就构成了权衡取舍的条件,大家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利弊选择自己对的人生方向。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原来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这里也可以拿考研的例子来说,参加考研的同学放弃了自己平时休闲娱乐的时间去努力的看书,放弃了毕业直接工作所赚到的工资,但是他们作为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权衡利弊发现考研的好处要大于弊端,他们能拿到更好的学历,有更好的知识底蕴面对社会竞争,通过放弃一些东西来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个原理我们其实也可以用考研去分析,但是我们换个例子分析下比较明了。比如说我们去爬山,爬到半途中发现自己口渴了但是我们没有带水,山上的小卖部的矿泉水要10块钱一瓶,对比山下的2元的矿泉水价格相差的有点大。但是实在是太口渴了,作为理性人的我们会考虑到边际量,这个时候山上的一瓶水的边际产量能值这10块钱。当我们喝完了一瓶水发现还是有点口渴,但比刚才好多了,也许我们会考虑的价格过高不会去买第二瓶水。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
四丶结论和自己的感想
  看完了《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我有着很大的感触,对经济学这门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这个小说虽然是推理小说,但是其中全包含了很多的经济学原理。该小说是用插叙的手法,从第一章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戈森的死亡,然后斯皮尔曼教授凭借着他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其破案的关键武器也就是我们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我觉得可以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引路人,用小说的故事情节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心。
  我觉得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社会。他能让我们更精明的参与经济,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正如曼昆教授所说,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在干什么事情,我们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19国贸专升本1班  马嘉晨  1923012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9-12-21 18:5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恰好 于 2019-12-21 19:06 编辑

1.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3章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2.经济学原理
        小说中“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体现了经济学原理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3. 生活中的例子
        当初在选择考专升本还是工作时我就进行了一个取舍,这就是机会成本。我考进温大再读两年书,我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学历,但是我放弃了工作的机会,放弃了这两年的所能得到的工资。
4. 感想
      《致命的均衡》这本书包含了许多经济学的知识,值得一读。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所生活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学经济学可以让我们更精明地参与经济,经济学将使你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当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我们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我们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19国贸专升本1  周晶丹 1923012116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2-2 05:23 , Processed in 0.28703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