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aith 于 2019-12-19 20:40 编辑
一、情节来源——《致命的均衡》第十六章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并向我提出了交易。如果我支持他晋升,他不会把我的秘密泄漏出去。当然,这是勒索。但是,我很欣然地接受了他的条件,或者说是让他相信我答应他的条件了。我需要做的是安抚他,并防止他把他的怀疑泄露给其他人。当然,我很清楚,这样的交易仅仅是给了我时间,不会是长期的保险措施。勒索很少会有休止的。丹尼斯·戈森会控制我的。除了杀死他,我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
“我想到要杀你亨利,来保全我的名誉。但是,我的骗局迟早会被又一个碰巧看到我的书的斯皮尔曼或是丹尼斯‘戈森发现的。所以,我不得不结束这一切。这又一次成了唯一清楚的选择。”
二、经济学原理
(1)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经济人”即在市场经济中人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边际量”即每一单位的投入与其收益。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情节分析:克莱格院长在被戈森发现造假后他有几个选择:第一他可以选择与戈森先生合作,但他将生活在一种心理极度不安定的状态之中,他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不能满足戈森的要求而被弄得身败名裂,这显然不是他能接受的;第二他不与戈森合作,那他将直接失去多年努力获得的声望和地位。显然他还要去寻找别的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他想到的是谋杀。杀死戈森对他来说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法,既可以消除威胁,又可以保住声誉,对他来说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2)效用最大化 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情节分析:克莱格院长在杀死戈森之后,认为自己并不安全,又相继杀死了贝瑞特和贝尔。在被亨利发现事实后他也曾想杀死亨利,但他知道他的骗局迟早会被又一个碰巧看到他的书的人发现,所以他不得不结束这一切。对克莱格院长来说自杀是效用最大化衡量的结果,是唯一能解决这一切并能使他满足的方法。
三、现实例子
(1)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饥肠辘辘时,急着去街头买吃的。假设去买小油饼,由于饿得厉害,当你吃第一个油饼时,即使价钱贵一点,也不会挑剔什么,因为这时最饿,最需要,多花一点钱也愿意。而吃第二个油饼时,感觉就不太一样了,尽管也饿,但毕竟不像刚才那样迫切需要了。如果你的饭量是介于四到五个油饼之间,那么,当你吃完第四个油饼后,由于基本上已经吃饱,对油饼的需要已经不再迫切,第五个油饼就可以吃,也可以不吃了。由于油饼的价钱较贵,一般情况下,你是不会再买第五个了。这是因为你考虑到了自己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第五个油饼对你而言,边际成本已经超过了边际收益,那么理性的你自然会选择拒绝。 (2)效用最大化 一点点奶茶的价格实际上和其他品牌的奶茶价格差不多,但为什么一点点的如此受欢迎?这与他们的服务有关。在同一水平的价格下,顾客在一点点享受的服务要优于其他品牌的奶茶店,花相同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服务,这能使顾客产生满足感。
四、个人感悟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经济学原理运用得当,能够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学会衡量事件本身的机会成本、效用等,这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所帮助。 19国贸(专升本)1班 吴海苹 1923012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