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市销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0-1-2 21:14:36 | 只看该作者
1、小说情节:第五章中亨利·斯皮尔曼与女儿在餐桌上交谈,斯皮尔曼说如果兽医不想要太忙的话,只要将收费提高就行,而他女儿则认为如果提高收费,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因为有些人根据收费高低来选择兽医,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宠物看病。斯皮尔曼以经济学的“需求法则”解释,表明这种说法的错误,并且清楚女儿将“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
2、经济学原理:该情节反映了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莫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当某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该种商品的购买,而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购买。
3、现实例子:比如说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决定少吃苹果,苹果园主决定雇用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以增加供给量,增加收入;比如当油价上升时,更多的人会选择不开私家车,而选择去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人们这种选择的变化就是对激励做出的反应。
4、个人感想:需求法则就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市场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相反,则上升。女儿想法的主体可能为资产阶级,资本家或许会选择收费高的宠物店,因为一般来说价值决定价格,而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社会的主体并非资产阶级,更多的是中产和穷人,因此,更多的人会将收费不同的宠物店进行比较,最后选择收费最少的一家,因为这样的话,消费者得到的东西相同但付出的机会成本最少。若提高收费,则去高收费兽医那的人减少,兽医自然不会太忙。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需求量指消费者在某一既定时期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是定性的指标,而需求量是量化指标。
19市场营销 章叶娇 19210140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0-1-2 22:03:28 | 只看该作者
片段:“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动物园打电话让你去? ”她的爸爸问到,“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经济学原理:
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美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①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人们的偏好变化,选择价高的兽医就诊②投资变得引起的移动③振奋购买变得引起的移动④进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
2、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提高价格却还要较多消费者选择消费的现象仅限于价格在宠物主人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内。
3、需求量:买家愿意并且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此处指人们选择的兽医治疗服务)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此处不适用简单的需求定理,受其他因素影响)影响因素的其他因素:①爱好,人们偏向价格高的兽医,心理上认为其水平较高 ②买者的数量,人们受从众心理影响,随大流选择价格高的兽医,以此来进行随大流的消费,认为不易出错
现实案例:
1、中国消费者远赴日本买天价马桶盖和电饭煲,尽管日本产品质量好,但却是无意义的追风随大流购买高价产品,产品多数不符合中国生活标准水质,系统语言,而且平时保修存在不便利性。
2、打卡网红旅游圣地、吃网红小吃、买网红搭配······网红圣地、小吃、穿搭不是所有都无价值,但更多的是过多的网红产业总难免于疏漏管理,随着高质量的网红带动网红产业,一些漏网之鱼就会乘机大肆宣扬表里不如一的产品,甚至许多网红店铺的产品是三无产品。消费者随大流,掀起一阵网红打卡之风,而走红的网红产品也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供不应求降质量提价钱,人们依旧高价买入中低质的产品。
感悟: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切忌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要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19市场营销   周欣怡  19210140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0-1-2 23:25:01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选取:斯皮尔曼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情节梗概:斯皮尔曼作为哈佛大学经济系知名人物,收入不断增加,面对戈森到访的打扰将会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
2.经济学原理:
(1)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做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了机会成本,而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又分为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斯皮尔曼回家的机会成本中隐性成本则是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做讲座专栏等工作的时间,显性成本是做专栏等工作获得的收入。
(2)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所做事的边缘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做决策。而斯皮尔曼回家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边际效用是较小的。
3.举例:
(1)在生活中购物时,我们常常会在线下实体店或是线上的网店之间做出决策。有时实体店的商品价格会偏高,我们会去挑选网店更加价格优惠、称心的商品。精挑细选下终于决定购买,认为节省了不少钱,但实际上也付出了相应的机会成本。这里的机会成本体现在网购所需要的邮费、该时间段本来用于做其他工作但用来仔细对比挑选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逛网店所消耗的精力、货到后万一不满意形成心理落差进行退货等。在这里邮费的交易属于显性成本,而时间、经历、心理落差等都是隐性成本。
(2)夏天在景区旅游时,雪糕10元/根,是平时价格的3倍。这时你又渴又热,而此刻景区就这一家商店,出于生理需求你选择购买。一根雪糕吃下去后舒服了许多,但还是感到热,由于之前强烈的需求得到了部分满足,需求不再强烈,你决定这次不买了,此时就出现了边际变动,边际效用逐渐递减。因为第一次买雪糕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所以选择购买。由此可见,雪糕的最大效用决定了你需不需要购买。
4.感想:
      古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要面临许多选择与决策,比如该选择上课还是去参加比赛,选择去图书馆看书还是参加社团活动,该考公还是考研等。这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各种事件的机会成本,透过显性成本看到隐性成本,做到机会成本最少并且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更倾向于心理因素,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当前所需要的是什么,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边际效用的最大化。学习并习惯用边际思考逻辑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19市场营销 19210140146 朱梓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0-1-3 00:38:52 | 只看该作者
1.小说情节: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2.反映的经济学原理:(1)原理内容: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2)情节分析:斯皮尔曼在做决策时在继续工作与回家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如果他回去,那作为高收入者的他去见戈森的机会成本很高,所以斯皮尔曼是不情愿回去的。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斯皮尔曼回去的车油钱是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如果此次斯皮尔曼的工作是写一篇新闻杂志上的专栏,那么从专栏中获取的可观收入就是他回去见戈森的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3.现实例子:如果你是企业的经营者,在有限资源下,企业可以生产帽子或者袜子,这时你就要面临权衡取舍,企业到底是生产帽子,还是袜子。你就会比较是生产帽子的机会成本更高一些,还是生产袜子的机会成本更高一些。若你选择让企业生产帽子,那么生产袜子所带来的收益会是生产帽子的就机会成本。还有当你走过冰激淋店时考虑是否要买冰激淋时,你会面临权衡取舍,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如果你选择不买的话,那你吃冰激淋的快乐心情会是你不买冰激淋的机会成本。

4.感想总结:生活中资源是稀缺的,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时,就要考虑机会成本,谁的机会成本最小就选择谁,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在生活中我们要善用经济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5.  19市场营销  陈茜  19210140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0-1-3 10:40:04 | 只看该作者
1、小说情节:他快走近图书馆前门了。他应该偷本书走吗?他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很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 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啊。然后,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 他有些迷惑了。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继而,吴教授又开始计算他能得到的好处了。收获的似乎很少。当然,书中的知识是一大收获,可能还有阅读中的乐趣。但是,通过阅读图书馆里的藏书,他已经可以得到这些好处了啊。而且他是如此频繁地光临这个他最喜爱的“避风港”,所以对他而言,来这里也说不上麻烦。当然,他还可以把这本书卖了换点钱。但是盖有图书馆印章的书在市场上值不了几个钱呀。他想不出其他好处了。经过他的计算,偷书的成本明显超过了带来的好处。吴教授心想戈森也不会偷书的。  ——《致命的均衡》第四章
2、经济学原理:①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由于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情节中吴教授在面对是否偷书这一权衡取舍中,理性分析了偷书需要的成本(自责懊恼,体力活,掸去灰尘成本,……)和偷书带来的收益(在图书馆内同样可以得到满足的知识获取和阅读乐趣,在市场上价格低廉),将两者进行比较,发现偷书的成本大于收益,以及分析到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书所放弃的自尊,轻松,时间成本等等。最后做出了放弃偷书这一决策。
3、例子:女生永恒的主题——减肥。放弃美食,坚持运动会起到减肥的作用,它所带来的收益是拥有一个好的身材,健康,瘦下来的内心愉悦。它所带来的成本是时间消耗,体力消耗。比较减肥所带来的收益和所需要的成本,大多数人觉得收益大于成本,于是做出减肥这一决策。
4、总结:人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权衡取舍。在我们成长的阶段中,遇到的选择数不胜数,如何相对正确的选择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 在做决策时,我们不可随意,而是要用理性支配自我。通过比较某一行动方案带来的收益和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小,最后做出决策。
                                                                                             19市场营销 19210140124 王璐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0-1-3 17:32:34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内容: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这个情节中,作者描述了在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中,由于商品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且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周,所以当购买者看中一件他喜欢的商品时,何时购买能以低价买到又不会被他人截胡,成为一种学问。
2.选取情节所反映经济学原理及原理内容:
选取情节中,人们面临着何时买心仪商品的决策,其反映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是指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家庭、社会时,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
情节中,当购买者担忧自己心仪的商品会被他人先买走时,他就不会等到最后一周再去购买,而是在前一两周就将商品买下。但同时,他也放弃了以更低的价格买此件商品的机会。
3.现实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例子。小到一个人在午饭时是选择吃鸡肉还是鸭肉或者吃其他的菜品填饱自己的胃,大到一个国家是选择将更多的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或者增加军队的开支,都属于在进行权衡取舍。
现在,我们经常喜欢在网上进行网购。我们会发现,网购平台上经常有商家会送一些优惠券,而我们是否要在优惠券到期前使用它们就是一个进行权衡取舍的过程。这时候,我们会对使用优惠券是否划算等因素进行分析,如果我们不在到期前使用,那么我们就错过了用便宜的价格将商品买下的机会,下次有需要时,将只能用高得多的价格才能买到;如果我们使用了这张优惠券,我们也要冒着买来商品发现自己并不十分需要,用了几次就放在家里“积灰”或是将其扔掉的风险。
4.结论总结:
我通过书中的这一情节,更加深了对“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一原理的认识。人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会面临很多决策,只有通过一定的分析与考虑,了解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在进行权衡取舍时,我们也切勿感情用事,多利用理性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做出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决定。

19市场营销 19210140145  周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0-1-4 18:34:46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内容: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得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四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四小时时间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2、经济学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3、现实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情无时无刻都体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这一经济学原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4、结论总结:
   通过这一张的阅读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机会成本”地概念,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因此,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包含着经济学知识,只有我们擦亮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且积极地思考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找到机会,走向成功!

19市场营销   19210140105  陈鹏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0-1-4 18:43:16 | 只看该作者
情节:波可哈德对着斯皮尔曼,露出了半月形的笑容。“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斯皮尔曼博士。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拉发行时,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了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并从当地一家报纸上得到了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然后他加了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副局长又把他姓名的首字母加在了邮票上。就为了他们这点努力,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太让人惊讶了。你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
     “能告诉我原因吗,教授? 这样的话,当我告诉顾客这些小纸片的价值时,他们就不会那么吃惊了。”
     “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致命的均衡》 第七章

体现的经济学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当买者决定需求多少时,他们盯着价格;当卖者决定供给多少时,他们也盯着价格。作为买者与卖者决策的结果,市场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价格会自发调整,指引这些单个买者与卖者达到某种结果,该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正如目前国内外潮流圈子中的“炒鞋”现象,炒鞋,这个行为主要是一个短期的市场行为或者说是故意限制了供应量以达到价格和生产成本关系脱节。因为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而导致价格上涨,完全脱离生产成本对于售价的影响,这个情况下价格只和需求的强度有关,只要消费者能够承担得起这个价格就会一直上涨直至达到临界点。物以稀为贵,炒鞋的必备特性之一就是限量,联名款、潮流款、明星带货款等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又是限量发售,鞋市价格自然飙升。小说情节中的邮票就像是上述的鞋,当它充分引起了顾客的兴趣时,它的价格便取决于顾客的购买力了。从整体看,无论炒什么,都是投机行为。 当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收入、偏好、熟悉的场景和环境,导致他们偏好的投资标的会有所不同。炒鞋,因为鞋子是年轻人比较熟悉、容易估值、交易起来方便的一种东西。但总体而言,工业化的制成品无论用怎样的手段进行销售,仍然是批量化流水线产品,饥饿营销只能制造心理稀缺效应,不可能制造真正的价值稀缺性。因此,尽管有些鞋子因其独特性获得溢价,但继续交易中的大量涨价空间多半是基于情感扰动的泡沫价格,不能长久。用斯密的理论来说,最终这个价格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平衡卖者和买者所想要达到的结果。
                                                                                       19市销 柴宇栋 19210140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0-1-4 21:03: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他还没看见女儿就听见了她的声音。至少他觉得那个声音是他女儿的。直到女儿推开了那一群提着大包小包的、阻挡了他视线的顾客,他才确定真的是他女儿。“您没有等太久吧。我都不知道现在几点了。”
“没关系。事实上,我很高兴你来晚了,因为我自己也是刚到这儿的。我碰巧遇上了加尔文·韦伯——你还记得他吧,对吗? ——我们聊了一小会儿。我本想在商场里买点东西的,结果都没时间了。你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家用器皿吗? ”
“知道呀,我刚才下楼时才经过那里。”
“那你带我去吧,帕特丽夏。我想给你妈妈买点东西。”
帕特丽夏拉着她爸爸,很熟练地穿过了拥挤的人群。她知道家用器皿摆在哪儿,因此她比那些不清楚的人的速度快多了。
当亨利·斯皮尔曼跟着女儿走的时候,他思索着:其实,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
这又一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啊。斯皮尔曼意识到:帕特丽夏知道这个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商品在哪儿,这就降低了他的搜寻成本。
“您有什么需要的吗? ”一个营业员问道。他忙了一早上,已经焦头烂额了。
“我能看看你们的削皮刀吗? ”
这个营业员指了指:“它们在那边——墙边。”家用器皿部的东区摆放的是餐具。营业员把他领了过去。餐具的品种繁多。
小到用来挖瓜球的小勺子,大到卖肉店里切骨头和软骨的切肉刀。亨利·斯皮尔曼看上的是一件普通的器具。
“我看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很费劲地在切那些桔子。她用的那把削皮刀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我想给她买把锋利的新刀。”
“一把新的削皮刀,好时髦! 好浪漫呀! ”帕特丽夏开着父亲的玩笑。“一定要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还要系上漂亮的蝴蝶结。妈妈说不定会误以为这般大小的盒子里装的是一只手镯呢。特别是当它包装得很漂亮时。想像一下当她发现这是一把削皮刀时的高兴劲吧。”
“为了表示对亚当·斯密的敬重,我想不应该系蝴蝶结的。
他为所有后来的经济学家制定了浪漫的标准。斯密说,‘我只爱我的书本。’从这个角度说,一把削皮刀要比一只手镯浪漫多了。“
斯皮尔曼顽皮地看着女儿,注视着她的反应。“你很吃惊吗? 不应该呀,帕蒂。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切那些桔子花了多少时间? 一只手镯不会帮她切桔子切得快点。但是一把新的削皮刀却可以为她节省时间。平均每天得有5 分钟,一周可能就有半个小时。如果我送给她一只新手镯,而让她继续用旧的削皮刀,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半小时的时间来浪漫了。”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做出的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两个事物中进行权衡取舍
                   (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做出的决策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但是多数情况下行动的成本是很难清楚地被看出的。
例子:(1)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去哪一个窗口吃什么食物,由于我们选择众多窗口中的一个我们就必须放弃其他剩余的窗口。
          (2)在最想去的窗口时,我们如果想要获得食物就必须付出金钱成本才能交易得到想吃的食物。而其实在这个选择中我们付出的成本还有时间,还有情绪。
感悟: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做出选择,而我们做作的选择都环环相扣,相互影响。
19市销  19210140133  杨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0-1-4 21:52:27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内容:“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2.经济学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斯皮尔曼先生明白继续选购一定会有更便宜的削皮刀,但是这会发费更多的时间,而这时间并不值得花在这上面,这与花大把时间在选购价格更低的汽车上的收获并不成正比。
3.现实例子:那些大学里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上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所以他们通常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
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存,而钻石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人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远高于水。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
4.结论总结: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选择,通过分析和权衡取舍,最终会选择出一个最适合的。通过这章的学习,我知道了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充分了解各种条件,比较分析,再做出决断。
19市场营销  王洁  19210140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2:51 , Processed in 0.18257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