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金融工程1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1-12-20 23:13:09 | 只看该作者
1.选自第五章:
斯皮尔曼家的早餐依旧很老式。冰冻的浓缩桔汁,混合馅饼,代用槭糖浆,冷冻干咖啡都不适合布里奇·斯皮尔曼。在她家,一切东西,就像她喜欢说的那样,都是“从零开始”。布里奇·斯皮尔曼坚信,一顿丰盛的早餐可以使一天的生活充满活力。在早些年,冬天的时候,她宁愿让帕特丽夏不穿大衣,不戴手套出门,也非要她吃点热麦片,馅饼,鸡蛋什么的,还有刚烘烤好的面包。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2.经济学理论:
斯皮尔曼的话反映的是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对应该理论中需求价格,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一般与其价格呈反方向运动。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所以斯皮尔曼认为想要生意减少,就会让人的需求降低。

而女儿的话从经济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去理解,这就是信号理论中的“信号传递”原理。这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采取某种行动,向信息劣势方发送产品的价值和质量信号。
信号传递模型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不完全信息对策,通俗来说,以买卖方的市场举例,买卖方永远在信息上是不平等的,理论上卖方总是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产品信息。
高质量产品的卖方对自家的产品有自信,自然会抬高商品的售价。而高售价传递出的信息,则会被买方理解为“贵一定是有道理的,可能是稀缺,可能是品质贼高,总之买了物有所值!”

3.例子:
斯皮尔曼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一般商品都符合这一规律。
女儿的例子以奶制品行业的巨头特仑苏为例,它的广告语“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为何如此经典?因为它传递了一个高价值的信息“我们家的牛奶品质不一般,鹤立鸡群。”所以虽然特仑苏卖的比别的牛奶贵,但仍然买的人很多。

4.总结:
经济学的知识看似高深,实则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像是上面所提到的一些例子,或者是书中讲到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论,经济学者不应该是光知晓理论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对生活处处留心的人。

20金工1 屠卓楠 2021043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12-24 14:5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1210180103 于 2021-12-24 15:22 编辑

1、致命的均衡第六章情节         
     这天亨利·斯皮尔曼和女儿走进菲琳百货大厦后,决定到处看看。因为他深深相信,当经济分析运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会在商业世界的分析和调查中发出最夺目的光彩。这一天,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在商店购物肯定也是最普遍的经济生活了。但是,斯皮尔曼却发现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还有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接着他陷入了思考,联想到了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却突然被韦伯打断了,他好奇地问亨利“你经常来这里真的就是看人们买东西吗? ”。“我不是经常来的。但是每回我来这里,都会很受启发。今天我就发现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真是设计得别出心裁。它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亨利·斯皮尔曼回答说。“消费者剩余? 我在怀疑,作为一个英语教授,我在所领的薪水中,是否得到了很多的消费者剩余。”韦伯装出一副对他朋友的这一经济学论题很感兴趣的样子。韦伯低头看了看别在衣袋里的那支绿白相间的圆珠笔。“50美分。”他试探性地回答道。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2、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3、现实世界的例子
     就是指我们购买一种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买完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举个例子你逛街看上一件衣服你只愿意用100元买经过了你和老板的讨价最后用了90元买回来,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100-90=10元
4、结论总结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不是消费者真的获得了一笔额外的财富剩余。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可以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加以应用,是衡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由于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类,而消费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由现代社会分工体系引发并决定的,所以消费者权益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 维护消费者权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消费者剩余下手。
     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市场经济是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经济。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产品消费的主体,而厂商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质需求和价格需求,而“消费者剩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知道了这一点,很多商家自然会下一番工夫,尽让“消费者剩余”为正数,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剩余是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作用下产生的,人们利用这一点使自己获利,但是这需要一些手段去规范和保护。

5、21金融工程1班蔡雨欣21210180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12-24 15:04: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买尔哈巴·牙生21210180158第八章:情节内容:第八章中,贝尔教授因为污染问题一度考虑过搬家到环境好一些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留在了那里。原1文:他的担心并不只是出于对自己幸福的考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莫里森·贝尔和他的妻子都很担心新英格兰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从这个地区的工厂里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危及到他们两个女儿的健康。曾经有段时间,贝尔认真考虑过到西南部教书,以便把他的家人带到那个他认为安全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并联合了谢拉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环境的改善。 经济学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了解所面临的选择,做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就面临着决策:是搬家到环境好的地方,使自己的家人健康和满足自己对野生动物的观察研究需要;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忍受污染,但是距离上班的地方近,工资高,距离亲人朋友也更近。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做决策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而这里的成本,包括你为了得到某件东西付出的和放弃的之和。文中贝尔教授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他所做的这个决策的成本就不只是留在这里的花费,还有放弃的更好的自然环境与家人的健康。  现实例子:我在初中时选择了从新疆走出来到上海读高中而不是留在了新疆,其实和贝尔教授面临的选择有一些相似。当时我面临着在新疆读高中还是在上海读高中的选择:留在新疆,不会出现不适应环境差异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学习方面也不会落差很大但是我的脚步会被限制,可能一辈子都留在新疆;去了上海,学习生活环境会比较好,可以在大城市长长见识,但离家远,不能见父母,需要适应上海与新疆截然不同的气候。反正这是我人生当中最大的决策之一,相比较之下,我认为在上海读书对我未来发展更加有利,能够开阔眼界,见见世面,能够受到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我做的决策,也是根据上面的经济学原理进行的。 收获:以上列出的经济学原理让我明白了人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也许做出决策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在大脑里还是有一个迅速的权衡利弊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12-24 16:24: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1金工1班21210180153陈程          选自第九章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这我并不反对。”她说。   “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换句话说,亨利,”奥利弗·吴回答说,“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就是出售报纸与出售块状糖、香烟的方法不一样。”   “完全正确。”斯皮尔曼回答道。   “你所说的我明白了,”吴教授说,“理论能够预测,正如你先前告诉我们的一样。我肯定我以前没有用那种方法来理解效用理论。”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价值取决于不满足程度。由于人们满足的程度越高,对商品的需要程度越低,这种情况使得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一个饥饿的人对食物的需要程度与一个饱食的人对食物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饥饿的人肯定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食物,而饱食的人可能只愿意出很低的价钱购买食物。因此,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要程度。也就是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效用。由于人们满足的程度越高,对商品的需要程度越低,这种情况使得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3.生活例子: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有人给你拿来一笼包子,那你一定感觉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是最好的,吃的越多,单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直到你吃撑了,那其它的包子已经起不到任何效用了。 4.对边际效用的自我理解:一件物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想要得到它的欲望,如果如果欲望低了,那它也没有什么用了,价格自然会低,无意义。就比如上面的吃包子的生活例子,当你很饥饿,你会花高价去买包子,当你吃撑了,尽管包子的价格很低很低,你也不会去买。“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就是边际效应在起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12-24 16:25: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选自第三章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2,经济学原理: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事例:当同学们在休闲和学习之间做选择时,学习会带来知识的充沛,休闲则会带来身心的愉悦,只是看自己在特定时间中哪一个更满足自己的最大利益。 3,总结:政治经济学在个人学习生活中也是有影响的。其原理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决定,在不同的时间段同一个经济学原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21210180129石芊  金工1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12-24 20:39: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选取章节:第三张 “面对丹尼斯·戈森到访,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二)经济学原理及基本内容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商品价格会下跌;供不应求的时候,商品价格会上涨。股票作为一种可交易的证券,影响其价格的机制与普通的商品并无不同。由于在一个时间段内,股票的数量总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当成交量大幅上涨的时候,股票的价格也会快速上涨,这就是所谓的“量在价先”。很多人在谈论股市是否是牛市的时候,也总会拿量作为标准,因而看到放量上涨总是很开心的。 (三)结论总结 在经营过程当中,财务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企业的成本与效益,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并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相对应的成本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对预期行为的潜在收益以及风险的详细测量,它包含了很多影响因素。我们要明确成本与效益分析的成本单元,再整理出潜在项目的有形成本,基本上,我们只要着手开始做一个项目,都会产生成本。因此,我们要整理出一个透彻详尽的成本清单。而成本应该是根据实际市场价值与研究而定,但是当市场价值与研究没有可行性的时候,自己的估计也应该是明智、经过周密的研究而得出。继续整理出所有的无形成本以及项目的利润,利用成本与效益分析,为如何推动项目的进行提供建议。 21金融工程一班李卓骏21210180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12-24 21:08: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文选自第五章1   选取的情节:哈得逊河的东西海岸与具有善恶双重性格的人一样,差别是很大的。当这艘巨轮驶向维拉扎诺海峡桥时,在左舷的乘客看见了曼哈顿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它们坐落在南边,旁边就是世界贸易大楼的双塔。在右舷的乘客可以目睹到国家经济的工业一面。工厂、精炼厂、烟囱、仓库——许多都变旧了——沿着新泽西海岸线排成一行。坐落在工业联合体中的是在霍伯肯的麦斯威尔咖啡加工厂。它那巨大的倾斜状的杯子,仿佛是要倒给一位金刚喝。这位金刚正要赶去曼哈顿爬一栋摩天大楼,现在需要休息一下喝口咖啡。    纽约是非常著名的景点。成百上千的游客靠着左舷的甲板栏杆。他们有的在照离别像,有的在欣赏风景,有的在品味着海上旅行的前景。斯皮尔曼夫妇俩很早就登上了上甲板,俯瞰船头,欣赏着两岸的景色。这使亨利·斯皮尔曼想起了索斯汀·威伯伦谈到过的金融与工业的区别。在威伯伦看来,工业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因为工业负责制造商品;而另一方面,负责造钱的金融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赏。威伯伦觉得,金融不仅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反而是经济发展的桎梏。自从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生产要素,不管是金融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是同等有用的——之后,斯皮尔曼觉得这种一分为二的提法没有多大用处了。但是,新泽西和纽约的巨大差距却使威伯伦提出的那种区别在表面上看来挺有道理的。2所体现的经济学原理:该段所体现的原理是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八条理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能力。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而如何比较其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呢?答案是用生产率,生产率即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以及劳务数量,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而生产率的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决定因素。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出大量物品与服务,它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美国人比尼日利亚人生活得好,是因为美国工人的生产率比尼日利亚工人的高。日本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比阿根廷人快,是因为日本工人的生产率提高得更迅速。而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有四个,我们称之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在更复杂、更现实的经济中都有相应的部分。就如文中所说的一样,在船的左边是世贸大楼,而右边是各种工厂,各种工厂的生产支撑着国家的生活水平,只有这些工厂的高效率的生产,才能有华丽的建筑的诞生。3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拿我们刚刚过去的疫情来说,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其他西方国家对疫情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打赢这一场防疫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劳务水平,尽管疫情刚开始时物资短缺,但是在强大的工业支撑下,中国马上回复了物资的供应,而不像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需要囤纸巾、囤物资来维持日常生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尽管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尽管没有美国的高,但是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准4    对原理的认识和感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些过去向往的生活早以实现,我认为经济学基本原理中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此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人均GDP越来越高,人们有了钱可以购买各种各样的食物和商品,甚至能腾出时间外出旅游,丰富文化生活,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敢想象的,那时候人们有时甚至填不饱肚子,同样是这个国家同样是这群人,改革开放前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答案肯定是改革开放这利国利民的政策,一个政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能使我们国家发生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呢?答案就是它发掘了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接下来我会以举例的方式来说明它。首先是改革,之前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出来的食物和商品都是统一分配,人们干多干少好像没什么差别,这就导致很多人四体不勤,偷懒耍滑,反正大家最后都一样,出工不出力的人多了,再怎么树立劳动模范也没什么用,改革以后,国家允许私有制存在,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每个人都想为了好的生活努力劳作,改革前后同一批人,大家都积极劳动的时候生产的食物自然就充足起来。接下来说开放,之前我们种地的时候都是用锄头,牛等落后的工具,一年下来种不了几亩地,开放以后外国商人带来了机器和技术,几个人就能干完过去几十人需要干的活,剩下的时间还能去别的地方打工贴补家用,劳动效率又大大提高了。所以说不管是什么政策,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那就是好政策,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反过来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也就是生产率)。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放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这些都提高了生产率的水平,让生活越来越好。5 金融工程1班 练洛川 21210180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12-25 11:15:12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经济学理论分析
姓名:杨华          学号:20211320139         班级:20金融工程1班
      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亨利.斯皮尔曼知道一些很少有人会相信的事情。如果他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别人会误解他的:他的父亲,一个对顾客最有礼貌的人,对待自己的家人竟会像百老汇那家加油站的职员一样粗鲁。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无需去改变父亲的性格,只要改变那一成不变的价格就行了。
       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

      这一情节来自于小说的第三章。这一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并且在不同情况的供求关系下,买卖双方的主导地位不同导致的卖方态度不同的原因。简单的来说,就是看市场供求状态下,卖方对于顾客的态度是否会对营收造成影响。亨利.斯皮尔曼的父亲在家脾气暴躁,是因为在家不存在什么市场利润影响,但是在店里就不一样了。
      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同时也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有供不应求、供大于求、供求均衡三种关系。
      供不应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落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这时候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卖方处于有利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在上述小说情节中,卖方对待顾客的态度如此粗鲁无理了。还有一点是针对具体情况,卖家对于顾客的态度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收益。当法律限制租金、人为控制牛肉价格,导致了价格稳定,因此无论卖家什么态度都难以对他们的收益作出改变时,他们就不会用很好的态度去对待客人了。在加油站,石油供应量下降,导致市场上石油供不应求,加上政府对于油价的控制,各处的油价价格都一般高,无竞争压力,卖方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态度如何,石油都不愁卖不出去,并且价格也不会改变,因而在供应量下降后,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态度恶劣。
      供大于求,说的是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大于(超出)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这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候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小说中,在政府取消了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后,致使市场中的加油站有了竞争关系,尽管当时石油供应下降,但是也会产生价格差异,同时卖方态度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加油站工作人员态度又产生了转变。
      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达到了理想的对等状态,即供给刚好满足需求。这种平衡只是种趋势,只能是相对的平衡,这需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处于对等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
       这一经济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明显反应,其实就是和自身利益相关。这一现象在人际关系中的反应尤为明显。当有求于人时,对方占于主导地位,有求于人的那个人可能态度会恭敬或是低下一些;反过来,当别人有求于己时,自己的态度又会不一样的。事实上,人人都是逐利者,态度关乎利益,无可厚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12-25 12:54: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金融工程1班 颜业凡 21210180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12-25 12:5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美国,大型的百货商店就像巨大的橱柜,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试着把它的商品抢购一空,它们也永远不会被掏空。在圣诞购物旺季时,人们更是疯狂地购物。在商场的入口处,进进出出的都是汹涌的人流,就像激流在相反的两个方向同时涌出一样。   亨利·斯皮尔曼既是人群中的一部分,又不完全是它的一部分。说他是人群中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也是这个购物旺季里的一个购物者,他所做的也增加了购物旺季里的这种喧闹;说他不是人群中的一部分,是因为亨利·斯皮尔曼是这购物大军中的一个观察者。这个独立出来的观察者现在在观察方面遇到了麻烦——因为他正在华盛顿大街的入口处等他的女儿。   他还没看见女儿就听见了她的声音。至少他觉得那个声音是他女儿的。直到女儿推开了那一群提着大包小包的、阻挡了他视线的顾客,他才确定真的是他女儿。“您没有等太久吧。我都不知道现在几点了。”   “没关系。事实上,我很高兴你来晚了,因为我自己也是刚到这儿的。我碰巧遇上了加尔文·韦伯——你还记得他吧,对吗? ——我们聊了一小会儿。我本想在商场里买点东西的,结果都没时间了。你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家用器皿吗? ”   “知道呀,我刚才下楼时才经过那里。”   “那你带我去吧,帕特丽夏。我想给你妈妈买点东西。”   帕特丽夏拉着她爸爸,很熟练地穿过了拥挤的人群。她知道家用器皿摆在哪儿,因此她比那些不清楚的人的速度快多了。   当亨利·斯皮尔曼跟着女儿走的时候,他思索着:其实,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   这又一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啊。斯皮尔曼意识到:帕特丽夏知道这个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商品在哪儿,这就降低了他的搜寻成本。   “您有什么需要的吗? ”一个营业员问道。他忙了一早上,已经焦头烂额了。   “我能看看你们的削皮刀吗? ”   这个营业员指了指:“它们在那边——墙边。”家用器皿部的东区摆放的是餐具。营业员把他领了过去。餐具的品种繁多。   小到用来挖瓜球的小勺子,大到卖肉店里切骨头和软骨的切肉刀。亨利·斯皮尔曼看上的是一件普通的器具。   “我看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很费劲地在切那些桔子。她用的那把削皮刀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我想给她买把锋利的新刀。”   “一把新的削皮刀,好时髦! 好浪漫呀! ”帕特丽夏开着父亲的玩笑。“一定要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还要系上漂亮的蝴蝶结。妈妈说不定会误以为这般大小的盒子里装的是一只手镯呢。特别是当它包装得很漂亮时。想像一下当她发现这是一把削皮刀时的高兴劲吧。”   “为了表示对亚当·斯密的敬重,我想不应该系蝴蝶结的。他为所有后来的经济学家制定了浪漫的标准。斯密说,‘我只爱我的书本。’从这个角度说,一把削皮刀要比一只手镯浪漫多了。“   斯皮尔曼顽皮地看着女儿,注视着她的反应。“你很吃惊吗? 不应该呀,帕蒂。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切那些桔子花了多少时间? 一只手镯不会帮她切桔子切得快点。但是一把新的削皮刀却可以为她节省时间。平均每天得有5 分钟,一周可能就有半个小时。如果我送给她一只新手镯,而让她继续用旧的削皮刀,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半小时 的时间来浪漫了。”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那个年轻的营业员拿着斯皮尔曼要的商品回来了,他看上去还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给您,先生——都包装好了。您可以带走了。”  节选自第六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26 11:57 , Processed in 0.17076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