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际经贸个人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1-6-14 18:18:55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一、情节
哈佛大学的学生丹尼斯·戈森不愿意去办公室见哈佛教授斯皮尔曼,坚持在他家中等待他回来,说有很重要的事情跟教授说。原本,斯皮尔曼不愿意回家,但是这次他选择回家去,因为对于他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这次被打扰转化为了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斯皮尔曼通过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很多事情。他的父亲总是对客人彬彬有礼,但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满腹牢骚,对家人漠不关心。现在,斯皮尔曼能够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他父亲的行为了。他的父亲和其他裁缝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而父亲的服务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却足够服务得到大部分的顾客,也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所有人排队等待他做衣服,他有差别的对待某些顾客, 因为这是对他来说不存在的经济成本。但是,糟糕的服务会吓跑顾客,这样他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少。这个原理也解释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斯皮尔曼在回家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学生,但是无心打招呼。而后,在停车后,斯皮尔曼看到了英语教授卡尔文·韦伯留在他车上的纸条,他很高兴。但因为见到丹尼斯,他的心情瞬间又变差了。丹尼斯到他家来是为了和他谈论升职的事情,但是斯皮尔曼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不愿意再说下去。丹尼斯恳求他,但是他不动于衷。(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二、经济学原理
   1、成本
         斯皮尔曼教授不愿意回到家中见丹尼斯,因为他认为其中的成本太大。他回家意
      味着工作时间损失四个小时,而这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
           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化称之为
           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成本也可以是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
   2、效益
         斯皮尔曼教授权衡成本与效益,认为回家接到丹尼斯十分不值得。
      效益:指效果与利益或者收益。
   3、机会成本
         斯皮尔曼教授这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
      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客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
               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放弃的另外一种收入。
   4、供求平衡
          斯皮尔曼的父亲的服务态度十分好,是因为市场上裁缝的供求量等于需求量,如
      果他服务态度糟糕,就会吓跑客人,他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少。
      供求平衡: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
                致,消除供求差异,商品的需求量及其供应量保持平衡。
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1、成本: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到销售所需的费用,如一支铅笔的成本包括原材料、运
            费、销售成本等。
    2、效益:在学习时,不专注,效益就小,若专心、投入,则效益就大。
    3、机会成本:今天有两种选择,一是去看电影,二是去打工。如果选择去看电影,则
                打工损失的收入就是你选择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4、供求平衡:二战时期的屠夫待顾客会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收到了人为
                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3顾客一
                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能够买到商品。
四、自己的感想
    在阅读了《致命的均衡后》,发现生活中很多人类的行为,不仅是可以靠人类行为学来解释的,还有很多是可以靠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的。在分析某一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后,便能够明白这一行为的原因、目的,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现象,感受生活。
    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机会成本原理,理性的做出选择,在分析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减少机会成本 。我们要学会取舍,懂得如何取舍。
五、班级:20国贸;学号:20210120105;姓名:陈月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6-15 16:4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安智 于 2021-6-15 16:49 编辑

1.《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在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城,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非常吸引人。百货大厦地下商场区域的喧闹声非常有特色。走下自动扶梯,斯皮尔曼看到两个小伙子各自拽着一件粗花呢运动夹克的一只袖子。突然,其中一个不想再争了,获胜者赶紧跑到收银台宣称那件夹克是他的战利品。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地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它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

2.经济学原理及基本内容
①需求规律: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在地下商场,顾客们虎视眈眈地等价格降到最低买走打折商品。
②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动机来源于消费者本身的欲望。欲望驱使下的消费者行为可描述为在可支配的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所消费的商品数量结合,力图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
③不确定性是指各种可能的结果出现的概率不存在或者不可知的情况,如果一项选择行为所对应的结果不唯一,那么决策者就会面临着不确定性。在地下商场,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无法预知的是商品是否会被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3.例子
荷兰式拍卖亦称“减价式拍卖”。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拍卖标的竞价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直到第一个竞买人应价(达到或超过底价)时击槌成交的拍卖。减价式拍卖通常从非常高的价格开始,高得有时没有人竞价,这时,价格就以事先确定的降价阶梯,由高到低递减,直到有竞买人愿意接受为止。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竞价人同时应价时,转入增价拍卖形式。在大部分减价式拍卖中,实际上有许多竞价。因为减价式拍卖经常用于拍卖品具有多样品质的场合,如质量上的不同,第一个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可以买走全部物品,但往往只以最高价买走这些物品中最好的,然后拍卖继续,价格下降,当另有竞买人愿意接受竞价,他也有同样的选择,也是买走余下中最好的,然后拍卖又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竞买人大部分时间都沉默不语,但是在竞买者之间确实存在持续的竞争。减价拍卖最大的优点在于:成交过程特别迅速,尤其是使用表盘式无声拍卖方式,使拍卖过程机械化、电子化,交易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叫价递减过程往往导致竞买人坐等观望,企盼价格不断减低,因而现场竞争气氛不够热烈,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4.总结
①价格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②消费者通过消费来获得欲望的满足。③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
通过阅读《致命的均衡》,帮助了我认识掌握经济学原理,作者通过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得通俗易懂,使我在阅读小说中发现经济学的乐趣。

5.20国贸 20210120148 周安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6-15 21:06:34 | 只看该作者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选取《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韦伯现在对此很好奇,也顾不了他自己了,因为斯皮尔曼的热情是极具传染性的。
  “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由消费者剩余可知: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又例如买电脑,虽然都知道威力公司的笔记本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甲愿意出9000元的价格买天想电脑;乙觉得商家不会骗他,愿意出8700元;丙愿意出8300元;丁只愿意出8000元成交。假如现在威力公司就只有l台笔记本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甲,当他以8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收益是多少呢’比起他之前愿意出的9000元来,他就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看完这本《致命的均衡》后,在书中看到了许多经济学原理,没有想到经济学原理也可以和破案结合起来,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是经济学原理的体现,只要用心去体会。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学以致用,将经济学的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觉书中抽象的原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多多看这种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经济学知识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20国贸20210120108杜雨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6-17 22:4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焦糖味南瓜 于 2021-6-17 22:48 编辑

一、选取情节:           戈森所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在这个领域,搜寻信息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寻找报酬更多的工作。搜寻,理所当然地就要花费时间,付出努力,克服搜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但是戈森却发现了一个不是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致命的均衡》第一章
二、经济学原理及基本内容:
        1.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体现了初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原理。初次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收入分配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要素的第一次分配按照边际生产力原则。要素的丰度以及生产力的差别会导致要素收益出现差别。不同所有者对物资要素所有数量的差别,也会导致初次收入分配出现差别。
        2.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 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体现的是不公平。公平与效率: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 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三、例子:
        初次分配中存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第一,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典型的例子是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第二,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均衡)第三,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西·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形曲线”假说,当然,也有中国的特点。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特征可概括为:城乡收入差距在高位徘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稳定,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显著,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四、感想:
        要正确对待收入分配差距。任何收入分配公平都是一种相对的公平,不可能是一种绝对的公平.要实行一种绝对的公平,那就必然要抹杀劳动者之间、行业部门之间的事实差异,不问效率高低,不分贡献大小一律实行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导致共同贫穷.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当然,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是一种低层次水平上的平均,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显然不能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平均水平上.因此,以效率促发展,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必然之举。
     “相对公平”就是收入分配的水平保持着一个合理的差距,并非一味地追求平均.这样既可以兼顾效率,又可以照顾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一方面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鞭打慢牛,鼓励和保护先进”,从而提高社会生产率,推动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可以照顾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其基本的生活保障,消除人们在利益上的心理对抗。
        当然,收入存在着合理差距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其必然性在于:其一,劳动者每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数量是不同的,且其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效能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个人收入差距的存在;其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各区域的资源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差异较大,根据事物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必定要有先有后地发展,必然会出现先富和后富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存在;其三从行业发展上看,由于国家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必然要优先发展,否则会造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这就产生了行业的优先发展问题,造成了行业收入差距的存在.其四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归宿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同等富裕,富裕的水平必然不一样,所以收入差距必然存在.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收入差距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这个限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此限度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贫富差距不能超过国民的物质承受力;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分配不能同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背,即贫富差距不能超过国民的心理承受力.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就是合理限度的体现.一句话,合理的收入分配及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既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否则将会破坏社会稳定,又要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否则将妨碍社会发展.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学号:20210120129   姓名:邱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6-18 21:51:27 | 只看该作者
情节: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原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结合现实,本文中亨利在继续工作和回家招待客人中抉择,最后通过比较选择了回家,这是对工作的放弃选择的回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选择,比如现在我选择在打字完成这个作业,放弃了洗衣服,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进行分析。

感想:《致命的均衡》这本书从一件凶杀案展开讲述,将经济学原理融汇其中,将本来枯燥的知识融进有趣的小说之中,让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这本书我很喜欢,感谢老师的推荐!
个人信息
20国贸 20210120104 陈梦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6-19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 540e." >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原理
   市场均衡。均衡是指经济系统中的某一特定经济单位、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在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上,市场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使得市场趋向于均衡。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相对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不足,生产者不能在该价格下销售所有的产出,市场价格就会降低;相反,如果价格太低,消费者的需求量相对于生产者的供给量过剩,消费者就不能购买到想想要的数量,市场价格就会提高。当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三、生活例子
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需求)增加了,而歌手的数量(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会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数不变,而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四、感想
这学期我们从微观经济入手,学习了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课上,老师常常以书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这让我意识到,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关键的是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常识。
20国贸 20210120102陈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6-21 16:00:52 | 只看该作者
情节(全文)
  一位因未通过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留任审查而绝望的年轻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被人谋杀作为楔子,然后从头开始叙述了在委员会开始评定到真正的杀人凶手投海自尽的整个过程。

现实生活中现代经济学的应用
    斯皮尔曼教授是如何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恍然大悟地发现了真凶呢?原来经济学还不只是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其实这只是作者的噱头,实际上,斯皮尔曼也只是应用到了他所掌握的经济学理论,马上看出了凶手的破绽。而这一破绽也确实曾被年轻的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发现,并最终导致了被杀害的悲惨结局。作为人类学家的克莱格院长在自己视为学术生涯颠峰之作的作品里,编造了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规律的所谓实地调研数据,戈森作为研究价格的学者,在与院长就数据问题讨论时发现了这一点,并想与其交易,保证如果自己能够被留任,就不检举揭发这一学术造假丑闻。而当院长得知丹尼斯·戈森曾经试图与其他评委联络,可能会对他造成名誉伤害时,投下了最关键的一张否决票,导演了丹尼斯·戈森自杀和另外两位他接触过的两位教授被杀的惨案,并巧妙地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当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真相大白之后,其实经济学也只是找到了凶手作案动机的根源,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代替专业的刑侦手段。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
    现代经济学不能够帮助我们自动形成经济管理的对策。这不仅仅是对中国如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的欧美,也不可能完全借助模型来制订经济政策。这就像你无法直接使用牛顿力学来计算火箭运行轨道一样。尽管我们可以用简单抽象的公式和模型了解到火箭在巡航时遵循的一般规律,但精确计算还需要更为复杂的工具和方法。国内有些信奉西方经济学的信徒,过度夸大了现代经济学这方面的能力,试图简单套用模型和理论,这是滑稽和不现实的做法。但是,现代经济学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并对即将发生的经济问题做出方向正确的预测,运用得当,能够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坦率地说,国内经济数据的缺乏使得现代经济学的运用基本上停留在经济学原理的水平,因为更为高级的模型不具备应用的条件,而这些简单的概念和原理就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判断了。

个人总结
    不要使用现代经济学进行道德判断和评议。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基础是效用,是主观体验,不是劳动和价值,不讨论剥削和附加价值的来源和分配。其实她要研究的就是单纯意义上的市场和交易行为,那些希望借助这一工具进行道德批评的企图是不合时宜的。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的科学,不是进行道德评判和政策建议的规范性研究。国内一些经济学者将其作为向政府献计献策的技能,与现代经济学的主旨相去甚远。经济学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范,经济学研究也具有特定的“游戏规则”,超出这些客观条件提出过高的要求,是现代经济学无以承担之重。

20国贸 20210120140 杨彩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6-21 19:58:55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概括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小说至此,杀害了哈佛教员丹尼斯·戈森、教授莫里森·贝尔和福斯特·贝瑞特的真凶已经揭露谜底,凶手就是哈佛经济学院院长丹顿·克莱格。起因是他在著作《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中数据造假,被戈森发现后,他害怕被无休止勒索,于是杀人灭口来保守秘密。
但事实上,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已经凭借经济学知识,发现了克莱格数据存在的问题。斯皮尔曼教授是这么说的,“克莱格叙述说,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经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知道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2.结合原理分析以及我的观点
为什么“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这个价格差异量是错误的呢?这是因为在竞争性市场中,购买者往往都是某一既定商品价格的接受者,他们将依据这个既定的价格决定各自最优的购买量和消费量,以实现消费满足程度即商品效用的最大化。而竞争市场里存在大量的销售者,如果消费者不喜欢一种交换条件,或者觉得价格不够合适,他们就会去寻找其他的提供更好条件、更低售价的销售者。如果针对同一种商品,消费者寻找更低价格所花费的成本与找到低价后所节省的钱是相等的,这将使得人们愿意去寻找低价销售者。
本事例中,由于独木舟售价高昂,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更划算的交易,独木舟商家不能用比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所以即使独木舟本身价格高,市场价格差异反而小。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挑选一辆价格合适的汽车,与经销商进行讨价还价,因为所得到的折扣是值得的。
但山药这类商品却不一样。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去爬山,景区里的一瓶水标价8元,一根烤肠标价10元。实际上,景区外的超市里一瓶水只需3元,香肠5元。即便如此,旅途中的游客仍愿意花钱购买景区里的水,而不会特意跑到山脚下去购买小店里的水,因为3到5元的差值远小于来回一趟购买成本,节省下来的钱太少了。这样,水和香肠这类较低廉的商品,价格变化范围却会相对较大。
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和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最大化效用满足。消费者通过寻求效用最大化来进行消费选择,由此对市场造成影响。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不同商品的价格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景区旅游的我本预计花10块钱才能买一瓶水,但实际只花了8块钱,多出的2块钱,将会成为我的消费者剩余。这是我为了得到一瓶水所愿意支付的数额和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差,是我在这个市场里得到的好处。

3.学习感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微观经济学和我们在高中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大不相同。比如商品的价格,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价格由价值即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决定。而在微观经济学学派的观点中,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均衡点决定的,是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相较之下,微观经济学会多采用数学分析和经济模型,比如各种边际曲线和均衡模型、完全竞争市场和科斯定理等,来探究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可以说这学期只是个起点、入门,要更深入的学习西方的经济学体系,我还在路上。
4.个人信息
20210120114 20国贸黄梦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6-22 22:19:08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
虽然斯皮尔曼正在休闲放松,享受着这次海上旅行,但是,过去几个月所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不是可以轻易地从他的脑海中抹去的。他总是想起梅丽莎‘香农。一位看上去很甜美,很通情达理的年轻女士竟然为了报复亨利的两位熟人,而制造了两起残忍的谋杀案。在经济学中,并没有人们通常很有理智这一说法。但是这些行为太不理智了。很难明白梅丽莎.香农是怎么通过全盘考虑,相信谋杀两个人能够增加她的效用。仅仅因为他们在她未婚夫的晋升上投了反对票。从斯皮尔曼的角度看。丹尼斯·戈森所做的事情是很愚蠢的。而现在,梅丽莎的报仇仅仅是增加了这种事情的不理智性。她不可能没想到过她会被逮住。但是,也许她的心神太混乱了,终究还是没能清楚地进行推理。对于斯皮尔曼来说,很难在经济学的框架中理解不理性的行为。因为在经济学里,理性是一个基本的假定。梅丽莎·香农的行为就像是一个狂热者的行为。狂热者的人性注定他们不会这种考虑。要么是全部,要么是一无所有。对于利润,他们不会进行精确的计算。不去权衡成本与收益。他们不会互相体谅,不会采取什么特殊手段的。经济学涉及的是良好行为的优先功能,正如渥兹华斯描述的是“或多或少被精确计算过的学问”。对于像梅丽莎·香农这样的行为,亨利·斯皮尔曼感到震惊。因为这看上去与对得到与失去的精确计算是不一致的。这种行为没有经过成本的计算。对于或多或少的精确计算,梅丽莎·香农似乎没有留心。(选自《致命的均衡》第16章)
二、经济学原理及其基本内容
1.效用论:指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满足,是商品有用性的主观量度。
2.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最大化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西方经济学者指出,所谓“经济人”假设,也称“合乎理性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纯经济学的角度,企业的行为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近期的经济学也加入伦理学的角度。相信以长线而言,只有具商业信誉、社会责任的企业,其利润才会有最大化。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C=MR),利润达到极大化。
4.成本论:经济学从稀缺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①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② 生产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会计学成本。
三、现实例子
1.效用论:
兔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兔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兔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
这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2.理性人假设:
小明现在需要买苹果,他货比三家。在相同品质下,他选择了单价最小的那家,因为他花的钱最少。
3.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对厂商而言,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是亏损的,只有减少产量,才能增加利润。只要边际收益不等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时厂商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
4.成本论
生活中,我们能发现大商场晚上仍然敞开大门营业,而银行一般下午五点就停业了,除了ATM。这是由于延长营业时间给银行带来的收益远小于成本,而大商场相反。这些成本包括直接的水电费,也包括由于延长工作时间而支付给职员的加班费。
四、感想
读完《致命的均衡》后,第一次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其魅力所在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从经济学原理解开一所命案看出,经济学不是纸上谈兵,其原理是真实有效的,它们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经济学原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有规律可循。
在我看来,经济学知识不仅能为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它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合作诚信的精神和平等待人的价值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处理好和周围人群的关系,懂得个人的社会责任。它可以让每一个人去思考经济的运行、政策的制定、以及实际经济体与政策的互动关系,可以去思考自己的菜篮子,可以去思考自己周围所接触的一切。
总的来说,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理解政府政策的优劣,改进我们的思考方式。
《致命的均衡》不仅仅是一部侦探小说,更是一扇让我走进经济学的大门,值得一读。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学号:20210120151
姓名:李芷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6-24 15:33:24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
斯皮尔曼与女儿去到菲林百货购物,发现地下商场的定价方式与普通定价有明显区别,这里的商品价格会按照比例一步步打折,但当价格无法再低时就会直接捐给慈善机构,由此他想起了他参加过得荷兰式拍卖的场景,与该商场定价方式大同小异。此时斯皮尔曼遇到了韦伯,在聊天中从韦伯胸前的圆珠笔展开了对消费者剩余的探讨。(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原文:1.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菲林百货由林肯·菲林主导,他设计了一套定价系统,用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百货商场地下楼层,与店内其他区域有所区隔。地下楼层摆放的都是特价商品,但打折的方式并不只是单纯按照定价给予固定折扣,而是随着时间,按照比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增加折扣。首先,地下楼层所有商品都打上一个特惠价格,但是这些价格每个星期会再减少25%,这些商品留在店里的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星期,因为此时的售价已经低到不能再低到了这时还卖不出去的东西,菲林的策略就是捐给慈善机构。撇开“流动折扣”不谈,菲林和一般的地下廉价商场不同,不是因为质量较差所以卖得便宜,事实刚好相反,菲林地下楼层所售卖的商品,原先可能摆在楼上最高级的部门,为商品陈列架增添光彩。除此之外,从某些商品的标签上可以看出,它们来自美国最高档的百货公司。稍有了解的顾客都知道,在三十天的期限内,随着时间同一件商品每周都会变得更便宜,但无法预测的是不是有其他客人也在注意这件商品,会不会有人在价格降到最低点之前抢先下手。最低价格是促使顾客等待的诱因,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学习到,必须面对商品被其他人买走的风险;但是同时,太早下手又意味着放弃省钱的机会,同一件商品只要稍等一阵就会变得更便宜。在太早与太晚之间,光顾菲林地下楼的客户仿佛游走在剃刀边缘。
2.经济学家的食指往上移,指着韦伯的脸。“好,但是你知道吗?米尔顿·雷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明圆珠笔,而且独占圆珠笔生产的时候,一支笔要卖到18美元!现在有很多家厂商生产圆珠笔,你花不到50美分就可以买到一支。也许你不会当那个付18美元的冤大头,甚至16美元也不愿意付,可是我敢说,和钢笔比起来,为了获得圆珠笔所能提供的方便,你愿意出的钱绝对比50美分多许多。不论这中间的差价有多少,都称为你的消费者剩余。而且你要知道,卡尔文,到处都可以获得消费者剩余。在一个有竞争的消费体系中,通常绝大部分商品的售价,远远低于人们愿意为这项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这个差价就是马歇尔提出的消费者剩余。不管是谁发明了菲林的地下楼层特价商场,他确实是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摘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原理
1.博弈论: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在文中,商场通过定期不断降低商品定价使买家心中产生心理博弈,使买家需要在商品达到心理价之前时刻提防别的买家将商品买走,也要防止商品降到最低从而直接被捐给慈善机构。在商品降价的过程中所有买家间都存在着博弈。
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价格受需求影响,在需求影响下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地下商场在商品无法卖出、没有需求时就会采取降价的措施,通过降低价格使需求适量增加,但当商品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即低到该商品的价值时,价格就不会继续下降,而是直接捐赠。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以圆珠笔为例,50美分就可以买到一支圆珠笔,但在买家的心中,买家愿意为圆珠笔的价格而付出的金钱往往会大于50美分,商品售价一般都会低于买家心中该商品值得的最高价值。而购买圆珠笔超出50美分的部分即为消费者剩余。

三、例子
1.博弈论:旅行者困境,即两位旅客下了飞机提取行李时发现花瓶破碎,要求赔偿,航空公司则让二人在纸上写下花瓶价格,若二人写的一样则按纸上数字进行赔偿,若不一样则价格低者为真话,高者为假话,且在花瓶赔偿外对真话者进行2元奖励,对假话者进行2元处罚,为获取最大赔偿,两名旅客便要进行博弈。
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在商店中,卖不出去的商品会进行打折促销的形式以吸引消费者,使其提升需求。
2.消费者剩余:在我们买衣服的时候,有时可能会表现出特别喜欢某一件衣服,询问价格时店员就有可能会把价格故意抬高,也许衣服原本的定价只有150元,但是由于我们特别喜欢这件衣服,所以即便是店员将价格提到200元我们也会购买。

四、感想
从《致命的均衡》这本书中我们应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桩凶杀案及破案过程,也应该去深究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其带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很好地解释了身边现象并拓展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例如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我们也应该实际考虑商品对我们而言的价值大小,而不能盲目因为价格的降低而去增大我们的需求。再比如消费者剩余,在消费者剩余较大时,若尊重买家偏好,则消费者剩余也是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国贸
姓名:朱心怡
学号:20210120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29 22:21 , Processed in 0.27021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