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工商管理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1-1-3 19:34:31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节选:“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经济学原理:需求和价格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即,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例子:星巴克每年都会推出纪念品,对于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而言远小于售价,但人们依然追捧争相购买。即便星巴克的咖啡昂贵,可还有一定可观的消费人群:对于过去的西方人,土豆是一种廉价的主食,当土豆与其他食物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土豆的量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穷人反而会减少土豆的需求量,凑钱去买比土豆昂贵的替代品。
个人感想:价格提升,需求反而增加,这是让我诧异的。吉芬效应让我学习到了消费者潜在的虚荣心。就像是《知名的均衡》兽医咨询费用的提高,在消费者看来,兽医的档次提高了。消费者凭着对宠物的喜爱和对自己生活的品质要求,反而会去选择更高消费。在消费市场上,最主要的就是吸引消费者,需求和价格理论则正确的反映了当下社会市场,让我体会到了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巧妙联系。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36     叶敏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1-3 20:59:58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内容叙述:一位绅士问斯皮尔曼:“库纳德怎么维持他们所乘坐的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一直运行下去,不算上船的造价。”斯皮尔曼回答说:不算上这些固定的开支,比如船只的折旧,债权人的利息,库纳德公司员工的工资等等。不管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这星期去不去英国,这些开支都是必须支付的。只要旅客们去往南安普顿所支付的--他们的船票钱和他们在船上的开销--补偿了这艘船此次横渡的运行费用,库纳德就获利了。”
经济学原理:厂商短期生产与否的决策与固定成本无关,它只取决于市场价格(亦等于厂商的平均收益)和平均可变成本的比较。只要P大于AVC,厂商就会生产;只要P小于AVC,厂商就会停止生产;当市场价格P等于最低的平均可变成本AVC时,厂商则处于停止生产的临界点。
相应的例子:以商店为例,如果营业额抵不上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即使关门后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但租金是固定成本,即使关门了,你也得支付所有费用。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来弥补不变成本的一部分。
想法:我们如果将来要创业的话,我们要坚持MR=SMC利润最大化原则,注意平均收益与平均可变成本的比较,依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是继续生产还是停止生产,也要考虑固定成本。
 20210150133 20工管 杨思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1-4 15:12: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选段自第十五章 “不,这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我们剑桥城也有做得好吃的餐馆。但即使你永远觉得餐馆里的菜好吃,在船上你也会吃得比餐馆多的。这和价格有关。在船上,餐厅里所有的东西都不用钱。”   “当然了,‘海上的哈佛’付了钱的。”她说。   “不,不是校友联合会付了钱的缘故。就算你已经支付了横渡的所有费用,你多吃菜单上的任何一道菜也不会花你一分钱的。在大多数的餐馆里吃饭却不是这样的。你在决定点不点面食之前,你得先看看价格。如果面食给你带来的满足感胜过你不点这个菜而省下的钱带给你的满足感,你就会点这个菜了。你在这里点菜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里的菜都不用钱。因此,只要你更喜欢面食而不是价格,你就会要面食的。如果面食能给你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满足感,你也会点的。你总会点一些,不会不点的。用我们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你会一直吃,直到吃的边际效用为零。到那个时候,你的心里就平衡了。”   “我怀疑我的体重还会是三百斤的。”索非亚回答说。 “如果是那样的话,”斯皮尔曼眨了眨眼说,“不止你有那么大的消费者剩余,每个人也都会有的。” 经济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在生活中,当你觉得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你已经支付了所有一餐的价格,那你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来吃,而不是看当时食物的价格,因为在你心里你喜欢吃的食物给你带来的效用更高,而且当你吃多少也不会改变你支付的价格,你会吃到自己真的吃不下了,这时候再吃,食物对你的边际效用已经没有了,快成负担了。这个时候即使不需要额外的费用你也会不想继续吃了。 感想:即使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当需要的物品超过了一定限量也会是负担,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何小鹭 20210150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1-4 21:56: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第三章 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的。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的。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学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称职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 2、机会成本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3、陈先生曾担任一个小公司的经理,王同学是一个18岁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现在成为研究生院的同班同学,都没有在外兼职,日常花销也基本一致,虽然两人都付出了相同的学费,但陈先生读研的实际成本要大于王同学。如果陈先生为了读研究生而放弃经理的工作,每天收入减少10万人民币,王同学则放弃每年三万人民币的就业机会,因此陈先生读研的机会成本比王同学多了7万人民币/年。 4、经济学用放弃的收益,而不是占用的稀缺资源来定义成本。原因在于如果用占用的稀缺资源就无法反映成本的差异,因为既定的稀缺资源对每个人来讲重要性都不同,关键在于自己如何选择。我认为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说,只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才有机会成本,不稀缺的资源机会成本为零。 20工管 20210150138 张佳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1-4 23:18:33 | 只看该作者



在第十五章,主人公回忆自己曾经在法庭做证的情景,一位家庭主妇被违章司机撞倒,受伤必须休息一年,她的老公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为家庭服务,支付工资5000美元,法庭在审理时听取经济学教授证词来判定赔偿多少钱合适。这位经济学者认为,被撞伤的家庭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出门工作能够赚得10000万美元的年薪,因此她为家庭服务的价值为每年1万块,而不是5000元。当然,后面有一番论述,为什么应该按照人最高的潜在收入计算成本……,这便是经济学原理中所讲到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在本章节中,因被撞伤的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因此在进行赔偿时就需要按照他的最高潜在收入计算成本。
20工管             20210150119史济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1-4 23:3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灿荣 于 2021-1-5 19:57 编辑

致命的均衡
情节叙述--第六章
派翠西亚和父亲一起前往波士顿购物女儿准备为父母购买圣诞节礼物父女二人来到菲林百货菲林百货有一套很特殊的定价系统由其创始人林肯创立他规定地下摆放的都是特价商品但打折的方式并不只是单纯按照定价给予固定折扣而是随着时间按照比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增加折扣地下楼层的所有商品都打上一个特惠价格但是这些价格每个星期减少25%每件商品不会超过四个星期就是这样的一套体系让斯皮尔曼在闲逛的时候遇到俩个年轻人争夺一件上衣其中一人喊到“想都别想我已经注意他俩个星期了
二.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上是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而商家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运用打折这一促销手段在消费者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是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商品提高消费者剩余随着价格P下降时需求量Q不断上升是商家出现“薄利多销”的局面既获得效益又去库存
2.边际效用价值论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
三.现实案例
  针对上述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百货店利用消费者这种主观心理感受采用打折的政策抓住消费者捡便宜的心理实现将无法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去库存既减少了管理成本也实现了薄利多销所谓薄利多销即当消费者看到产品降价对打折的商品需求量上升最终产生的利润效果
  针对上述第二个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价值论在本书中就用这样的现实例子菲林百货为地下楼层的所有商品都打上折扣每个星期在递减25%不少人都在等第四个星期减少到最低点的时候满足他们最大欲望时才进行购买但百货公司为了防止产生负效用设置期限不做供给无限欲望使自己的利益亏损
四.感想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体现这经济学上的原理从此书中我也明白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觉得理所当然无需解释的情况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下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作为商学院的学生今后看待事物要用经济学思维
许鑫 20210150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1-5 09:35:42 | 只看该作者



情节:斯皮尔曼解释他怎么发现登顿·克莱格是凶手,证据是“圣克鲁兹群岛的山芋价格差异,和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比起来相对较小”
原文:斯皮尔曼停了一下,继续说:“根据克莱格的叙述,山芋是岛民饮食中可以看到的一项并不昂贵的商品,独木舟则很昂贵,其价格占一个家庭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会发现登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圣克鲁兹群岛的山芋价格差异,和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比起来相对较小······所以独木舟的价格差异为41%,而山芋的价格差异为25%。但是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这两个数字应该倒过来才合理······如果圣克鲁兹的岛民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在搜寻商品的时候,会一直找到多拜访一个卖家的成本相当于预期可能节省的金额为止······卖独木舟的人如果定价和竞争对手比起来相对较高,就会发现许多顾客会继续前往别的地方寻找更好的价格,卖山芋的人就不是这样,顾客会比较愿意放弃搜寻,因为多问一家能够省下的价格相对较少。
原理:
1.根据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理论,只有当商品带来的效用大于钱带来的效用时,商品者才愿意消费该商品。独木舟的价格较高,如果价格差异大,消费者会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低的商家(前提是独木舟质量相同),商家为了减少生意的流失,必定将价格定得跟其他商家差不多,至少价格差异不是很大。
2.在这个小岛上,市场类型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独木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商家将商品价格定的差不多。山芋价格差异较大的原因是其较为廉价,消费者不愿意花大力气找寻更低的价格。
3.信息的不对称性。考虑到岛上信息闭塞,卖山芋的商家可能靠消费者对信息掌握程度不完全,来挣取更多利润。
吴宇鑫20210150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1-5 17:27:10 | 只看该作者
选段一:“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选段二:斯皮尔曼在阅读《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时,他一边看着书,一边在想:如果听到19世纪的经济学家,边际效用理论之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讲述的那个故事,他的朋友克莱格该会有多么感兴趣呀。无数的经济学家在给他们的学生们讲解货币的发展阶段时,都会讲述这个故事。泽丽小姐,巴黎莱瑞克剧院的一位演员,曾经被邀请去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唱歌。她的报酬将是门票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当人们把她的报酬分配给她时,她很吃惊地发现报酬竟然是一些猪,火鸡,家鸡,柠檬和可可豆。如果回到巴黎,这些东西的价值将会很可观的:大约有四千法郎吧。但是最后,她却不得不用水果来喂那些牲畜。回到巴黎后,这位小姐对于纸币的好处更加欣赏了。————《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货币的职能价值: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例:
消费者剩余:当我们去购买商品时,看到某一个商品十分不错时,商家就会故意抬高价钱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即使我们与商家进行讨价还价,但商家依旧赚钱了。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者剩余较多,虽然在与商家的讨价还价中,我们减少了消费,但是商家依旧获得了足够的利润。
货币的职能价值: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利用纸币进行交易。但实际上,纸币并没有任何价值,可是却能用在生活中。这就是体现出了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的作用。货币所为一般等价物,而纸币所为货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大大的便利的我们的日常生活,试想一下我们现在依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抑或是拿贝壳所为货币的时候,以物易物时常会使得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换对象要的东西,从而我们要获得他的商品必须先换到她需要的东西,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自我感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而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消费者剩余就让我们觉得是值得的,是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人感觉是理性消费,也反映了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时, 不要表现出对商品很感兴趣,例如本案例,若这个人表现的若无其事,那么商家会以为你不想买,所以就不会轻易提高价格了。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出现与广泛传播,无疑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它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场合下进行使用。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人们出门再也不用再带现金,也不会因丢失而烦恼,这难道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吗?
  20工管 魏王培 20210150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1-5 20:17:42 | 只看该作者
选取情节:(第二章)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机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有关。同时书中也还有很多部分提到机会成本···
现实例子:有两种投资方案,风险相差不多,收益率也相差不多,但因为便利问题二者只能选其一,故另一种方案应取得的收益为概念意义上类似的“机会成本”。

感想总结:由于人类社会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使得选择有成本。对于我们大学生,机会成本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学的学习中。不论是在经济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中,人生成长中,一个或大或小的选择都具有其相应的代价,因此我们不管在做什么选择时,都应仔细谨慎思量利弊,考虑清楚决策的“机会成本”,争取取得最大的效益,使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效益最大化,降低人生的“机会成本。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30  许玉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1-5 20:52: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有改动) 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留4 周,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如果最后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 在荷兰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一个表盘上。有一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那么这个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需求定理: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量成反方向变动。 例子: 消费者剩余:在市场上,当看见苹果又红又大时,就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个苹果很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苹果,然而小贩看见就会心想:“这个人看中我的苹果,我可以卖贵点给她“其实我们表现出对苹果很满意时,这表明我们有很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我们问苹果多少钱时,小贩会说2元一斤,其实是1元一斤的,因为我们表现出的消费者剩余较多,所所以小贩故意抬高价格,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划算的。 需求定理:苹果最早卖10元一斤,买的人很少,商场作促销活动,5元一斤,这时苹果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结论总结: 在生活中,商家都想获得最大利润,而消费者都想用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二者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让步,以达到两者都比较满意的价格来达成交易。20工商管理  侯竹  20210150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0:30 , Processed in 0.185727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