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灿荣 于 2021-1-5 19:57 编辑
《致命的均衡》 一.情节叙述--第六章 派翠西亚和父亲一起前往波士顿购物,女儿准备为父母购买圣诞节礼物。父女二人来到菲林百货。菲林百货有一套很特殊的定价系统,由其创始人林肯创立。他规定,地下摆放的都是特价商品,但打折的方式并不只是单纯按照定价给予固定折扣,而是随着时间,按照比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增加折扣。地下楼层的所有商品都打上一个特惠价格,但是这些价格每个星期减少25%,每件商品不会超过四个星期。就是这样的一套体系,让斯皮尔曼在闲逛的时候遇到俩个年轻人争夺一件上衣。其中一人喊到“想都别想,我已经注意他俩个星期了。” 二.经济学原理 1.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上是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而商家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 ,运用打折这一促销手段 ,在消费者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 ,是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商品 ,提高消费者剩余 。随着价格P下降时 ,需求量Q不断上升 ,是商家出现“薄利多销”的局面 ,既获得效益 ,又去库存 。2. 边际效用价值论:商 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 边际效用” 。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三.现实案例 针对上述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百货店利用消费者这种主观心理感受,采用打折的政策,抓住消费者捡便宜的心理,实现将无法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去库存,既减少了管理成本,也实现了薄利多销。所谓薄利多销,即当消费者看到产品降价,对打折的商品需求量上升,最终产生的利润效果。 针对上述第二个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价值论,在本书中就用这样的现实例子。菲林百货为地下楼层的所有商品都打上折扣,每个星期在递减25%。不少人都在等第四个星期减少到最低点的时候,满足他们最大欲望时才进行购买。但百货公司为了防止产生负效用,设置期限不做供给无限欲望,使自己的利益亏损。 四.感想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体现这经济学上的原理,从此书中我也明白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觉得理所当然无需解释的情况,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下,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作为商学院的学生,今后看待事物要用经济学思维。 许鑫 2021015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