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国贸专升本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1-12-8 18:41:35 | 只看该作者
一、原文
经济学侦探小说《致命的均衡》(五)
前情提要:帕特丽夏收到邀请去动物给动物治病。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二、原理
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需求:需求指的是在某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需求量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需求表中是指对应于某一价格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上是指某一点的横坐标。因此,需求量的变化在需求表中表现为行与行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三、例子
1、人们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时,不管是疫情期间或者是反季节时购买时,只要价格合适,并且在自己的购买意愿很强烈时,人们会选择购买,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必需品大米或者在疫情当中的口罩消毒液,不管价格波动怎么样,还是会选择买。
2、而对于需求量,是指例如人们在超市或者网上购买时,会对不同牌子的相同商品进行比较,按照需求标准,从价格、质量方面来决定购买相对划算的商品,进行有效需求。如:超市的安慕希价格上升了,因为是新品,但是差不多口味的纯甄价格在促销,价格相对较低,那我通常会选纯甄的,这时纯甄就是安慕希的替代品。

四、总结
    在我看来,两者的区别是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数量。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要满足同一种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21国贸专升本2班 曹丽琳 2123012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12-8 18:44:42 | 只看该作者

一、该情节节选自小说第九章:
     “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二、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1、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消耗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是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所谓边际,意思就是边上的,由于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边际量就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即经济主体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计划进行的一个微小的调整。用公式表示为:MU=ΔTU/ΔQ
      2、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里其他条件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前后消费的商品应该是一样的,以及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
三、现实中的例子
   《罗斯福的三个面包》。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婉言谢绝。
    春晚陈佩斯主演小品《吃面条》,他在刚开始吃第一碗的时候觉得味道非常好,几口就吃完了,并且还意犹未尽;吃第二碗虽然没有第一碗那么顺畅,但是也很快吃完了,这时候他已经饱了;吃第三碗时表情就已经很痛苦了,吃完后蹲都蹲不下去;再吃第四碗时就已经很明显已经很痛苦了,吃完直接送医院了。
四、感想
     每个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用,并且获得最大效用,即获得最大的满足。但一般来说,当欲望比较强烈的时候,消费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就比较大;已经通过消费使欲望下降以后,再继续进行消费所获得的满足感也会下降,而欲望已经得到了满足,再继续消费下去可能就没有满足的感觉,甚至会有了痛苦的感觉,出现负效用。因此对边际效用递减的研究极为重要,通过合理优化消费配置,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21国贸专升本2班 王天浩 2123012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12-8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原文内容: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现实例子:当我报名了专升本考试,对比我的专科同学,我失去了实习的机会,在备考中还放弃了娱乐的时间。在工作当中,还放弃了本该收获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我的选择参加升学考试的机会成本。当考上开始继续读书的时候,这段期间该获取的实习的工资也没有获得,可见当做出一种选择时,另一种事情无法完成便是一种损失,便是机会成本,可见空闲的时间,实习的工资都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感悟: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衡量大小的,比如原文中的斯皮尔曼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时间能够挣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教授自然不愿用这时间提前回家接应他人。许多高收入人群不愿意休假的原因也是在这了,因为休假的(机会)成本太大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而非就业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提升学历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比直接就业更大。
21国贸专升本2 潘杭熹 2123012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12-8 21:21:36 | 只看该作者
一、小说情节(来自第五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二、原理
该情节反映的是生产与成本的经济原理。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指的是企业本身自己拥有的并且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 要素的总价格。这一部分成本由于并没有实际支出,只是由于企业自己使用而没有出售或 出租出去而导致的收益损失,所以称之为隐性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会计报表上显示不出 来的,比如企业主自己拥有的厂房、自有资金以及时间成本等。

三、现实案例
我们在淘宝购物、或者在电商直播间中观看他人直播带货,在挑选或者浏览的时间中我们就放弃了我们自己的机会成本,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选择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便能够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或者是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某些的渠道获得赚钱的途径,能够在这段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收益。

四、自己的感想
《致命的均衡》将许多有关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具体的运用过程反映在了“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是我们每个经济学人都应该懂得的。这要结合稀缺原则,在生活中,我们有无限的需求和愿望,可是可供我们享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没有免费的午餐。例如,今天我和朋友约好一起复习。可是突然暗恋很久的学长早上突然打电话说要请我看电影。我就必须要在两件事中选一个。我就会纠结。如果和朋友一起复习(因为这是说好的),不但我做到遵守信用,其次还能提高成绩。 但是,学长请我看电影这种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错过一次以后可能就难有了。我就会衡量。最后做出选择,可能约会,可能复习。约会意味着不能复习,复习意味着不能约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
                     
21国贸专升本2  应皓然  2123012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12-8 21:42:59 | 只看该作者
一、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二、原理
这段情节反应了经济学原理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准确的说,叫“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时间成本是指顾客为想得到所期望的商品和服务而必须耗费的时间换算而成的代价。
三、现实例子
在双十一的时候,我们为了凑满减活动,可能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挑选商品,为了凑满减节约几十块钱,而我们的付出的时间价值远远大于这几十块钱。
四、总结
我们需要懂得计算时间成本,可以办理在很多决策上做出到底是花时间做,还是花钱买的理性决策。把省出来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提高自己单位时间内,所能创造出的价值。

21国贸专升本2班          张林杨       2123012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12-8 23:2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李毅 于 2021-12-8 23:45 编辑

一、小说情节(第三章)
      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二、经济学原理
    (一)经济学两大基石:稀缺性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文中的二战时期的牛肉价格和百老汇的石油价格,都体现了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市场上供小于求,那么掌握稀缺资源的人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掌控这个价格,而且在政府的管控下,从而其服务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了。   
    (二)市场供求作用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对于老斯皮尔曼的裁缝店来说,市场上的供求力量相抵,那么做一件衣服的市场价格会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那么相同行业内就会产生竞争,所以老斯皮尔曼就有了对顾客和家人态度的明显反差。
    (三)机会成本。老斯皮尔曼如果对客户的服务态度不好,那么他将会有损失,而在衡量下,好的服务态度是更有利的;而对于家人来说,态度差衡量下不会有任何损失,所以才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态度。但是,我个人觉得,他对家人态度差其实不是一定就没有损失,如果妻子的离开,家庭的破裂,最后损失的成本也是很大的。

三、现实案例
    (一)稀缺性。在学校里,学校的奖学金、班里的班委评选和任何的奖励与评选都是稀缺资源,那么对于这些稀缺资源,我们就会付出各种成本(钱、时间等),这些都会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或者影响自己的决策等。
    (二)机会成本。比如在大学里谈恋爱,和对象在一起的钱、时间投入的成本;对于专升本的我来说,继续在学校里深造付出的时间成本;上课时候是玩手机还是认真听课。我们对于这些机会成本都会有一个衡量,然后做出一个自己觉得最佳的决策。

四、个人感想
       通过阅读《致命的均衡》我明白,经济学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好经济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之前没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对我们未来的规划和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让我在平时的选择中,有理智的分析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在如此多元选择的时代,如何让自己不轻易被诱惑、如何做出最好的决策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等,将机会成本等经济学概念运用其中一定会受益匪浅并发现新世界。

21国贸专升本2班    陈李毅    2123012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12-9 16:30:17 | 只看该作者
一、情节(《致命的均衡》 第四章)
吴教授合上公文包,走出魏德纳图书馆。他在想应该偷走这本书吗?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门口的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他偷书的行径.但是,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会乐于接受的。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吴教授又开始计算他能得到的好处了。收获的似乎很少。经过他的计算,偷书的成本明显超过了带来的好处。吴教授心想戈森也不会偷书的。
二、原理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机会成本:
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三、例子
就拿我周末吃饭的选择来举个例子。如果我不吃饭会影响我的心情,我一个下午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而去食堂吃饭就要换睡衣,然后走到食堂,有可能还要排队,大概要花费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如果我点外卖的话,外卖是送餐到寝的,我只需要花费开门的那几秒就好了,我权衡之后还是决定点外卖。
 
 
四、总结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简言之:人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意味着放弃。机会成本不只是一个简单概念,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小到人们的日常决策,大到商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机会成本”的现象经常发生,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21国贸专升本2 班 董灵洁 2123012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12-10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一、文章节选(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克莱格列举出来的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在克莱格到过的所有的村庄和岛屿中,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平均价格是950 条九号腰带。各个地区的价格有差异,从780 条腰带到1100条腰带不等。
  另一方面,山药这种岛民饮食中的次要食品,一篮子的价格在4 条到5 条九号腰带之间。
  读着读着,斯皮尔曼注意到他这个同事所做的研究和他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差异。在人类学方面,发现并列举出以前不为人所知的事实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一个经济学家是不大可能像阐述重大意义那样,在不提供理论解释的情况下列举数据的。
  但是,对于这个不太发达的经济里的市场的重要性,克莱格是那么的敏感。这让斯皮尔曼感到很高兴。这本书中提到了,在各种各样的乡村市场中,人们买东西时都会进行讨价还价。文中还讲述了人们买东西时通常是怎样走遍不同的村落,以确保他们用珍贵的红羽毛货币做了一笔最好的交易。斯皮尔曼的眼睛再一次扫视了克莱格收集的价格表……
二、经济学原理
信息与信息的价值、信息不完全
    信息的本来意义是指音信、消息,靠传播媒介传送的情报、资料、图标、录音、录像等,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递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受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经济市场中,有很多内容属于信息,市场均衡价格是信息,每一个个体的决策也是信息,信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也是一种商品,和普通商品不同,信息在“质”和“量”上又有独特的性质。
    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信息完全,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偏好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存在有何种质量的以何种价格出售的商品;生产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生产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存在有何种质量的、以何种价格出售的投人要素。完全信息的假定(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保证了帕累托有效率状态的实现。
三、生活举例
例如:在生活中的网络购物如今是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有各种购物平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就以前的我来说我只了解淘宝平台网上购物都选购的淘宝平台身边的朋友也基本上选择淘宝平台,但现在了解淘宝平台开店是需要交一定的费用而商家则会把这种成本计入销售产品分摊到了买家手中。而反观拼多多平台商家开店是不需要过多手续费的所以开店成本更低,很多商品也相对于其他平台更加便宜,还有京东平台他们的电子商品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有保障,正是这种信息的多元化体现出了更多信息的价值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从而货比三家利用平台充分的信息选择最优的产品。
再如:之前我在网上网购水果产品,网购水果产品的确是要比线下店便宜一点而且有当地不盛产的水果可以网购品尝不用担心在线下附近水果店付出物以稀为贵的冤枉钱。虽然网购水果给出了产品价格、规格、数量、商家距离等等,但不等货物真正到手我们买家是无法知晓里面产品内里是否真的甜美,我们无法到场亲自挑选,我们也无法知晓产品最终是否会总是无损坏的安全到达,这是信息的不完全。
四、感想总结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但是仍然有很多信息需要我们去自己挖掘,正是这种需要挖掘、对比、研究的过程体现出了信息的价值。在生活中信息完全的假定是不符合现实的,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很不完全的。因为认知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信息是流动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的不完全也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盲目的选择。但是信息的传播让我在消费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产品有了更好的选择,方便了我的生活。所以信息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在市场中我们要尽可能掌握更多相对完全的信息。
21国贸专升本2 刘艺姮 21230121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12-12 14:18:50 | 只看该作者
一.小说情节 摘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有一次,他在荷兰做系列演讲,主办方知道他对市场行为很感兴趣,于是就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去参观郁金香鳞茎的拍卖会。让斯皮尔曼很吃惊的是荷兰的拍卖会跟常规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过来进行的。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二.原理
消费者必须在少掏腰包和赢得拍卖品中间紧张地权衡,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也反映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现实案例
一次纪念品拍卖会上有一枚勋章,小李的心理预期价格是200元,最后竞拍时却以180元的价格拿到手,小李就觉得自己赚了20元。实际上这20元并非小李的真正收入,而是他的满足感。

四.感想
消费者剩余和效用最大化可以看作是消费者的一种心里感觉,是人们从购买中得到的一种满足剩余,并非实际收入的增加。生活中一些软件的大数据杀熟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消费者剩余这种原理。同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理性认识,正确评估商品,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21国贸专升本2 楼双双 2123012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12-12 15:05:01 | 只看该作者

一、故事情节(第五章)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二、经济学原理
以上情节反映的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需求定理”。需求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定理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就会减少;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增加。
三、例子
一家超市的某品牌纯牛奶因为原产地牛的数量减少而导致牛奶产量变少,价格上升,那么购买该牛奶的人就会减少;反观另一品牌酸奶,如果超市进行促销,降低价格,那么购买的人就会变多,也就是需求量会增加。
四、总结
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需要定理中,价格是因,需求量是果,换言之,是因为价格低才多买、价格贵才少买。理性法则,即趋利避害,是经济学之基石,而需求法则正是对此的体现——价格下降就增加需求量,这是趋利,反之则是避害。要正确理解需求定理,要注意“其他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21国贸专升本2  樊映岑  2123012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29 22:15 , Processed in 0.27307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