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21工商个人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2-5-15 21:28
标题: 21工商个人作业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作者: 21工商谢满满    时间: 2022-5-17 15:56
本帖最后由 21工商谢满满 于 2022-5-17 17:31 编辑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32 谢满满
作为人类学家的克莱格院长在自己视为学术生涯颠峰之作的作品里,编造了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规律的所谓实地调研数据,戈森作为研究价格的学者,在与院长就数据问题讨论时发现了这一点,并想与其交易,保证如果自己能够被留任,就不检举揭发这一学术造假丑闻。——第十章


效用最大化:效用就是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案例分析:Apple作为电子商品界的领航者,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iPhone系列手机的更新换代在国内引发的消费热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从今年来看,iPhone13在国内一经上市就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领头军。那么一款iPhone手机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如此吸引消费者?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定义为”效用“ 。
商品效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观性。主观性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一种完全取决消费者本人的感觉。 也就是说,效用有很多不确定性,效用的度量也只对消费者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
(2 ) 相对性。相对性说明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品的效用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由此可见,一部iPhone手机的真正价值早已远远超越了它的使用价值上。换言之,虽然能够上网、发微信、刷微博、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的手机早已屡见不鲜,但是iPhone手机之所以能够在与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中崛起,是因为它的效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手机被赋予了高端、时尚、个性、奢侈等内涵。这些内涵的追加不是单纯靠研发生产所能带来的,更多是体现在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消费者认为iPhone手机能够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它的效用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通讯工具转变为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时尚奢侈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使用iPhone手机,部分消费者甚至对人们痴迷iPhone手机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iPhone手机的诞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孤立了使用非智能手机的消费人群。因此,对于购买iPhone手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再次说明商品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当一个消费者在得到第一部IPhone时他的满足程度是最大的,换言之边际效用也是最大的,此时若他再得到一部两部三部同样的Iphone,他的满足程度绝对不会高于第一部,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现实中很多东西偶都可以给人带来效用,如:金钱,权力,美貌,或者说是别人为你做的每一件事等等。现在社会的通行看法就是:这是一一个充满物质的社会,金钱或者说是利益能够解释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但是往往会出现很多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自己挣钱或者谋取权力等,这些往往不能用个人金钱最大化原则来解释,比如,许多人放弃高薪职位,宁愿去偏远地区支教等等这样的例子,在我看来:每一个人的效用函数都非常特殊,以至于不能用特定的公式表达,比如去偏远地区支教的老师,戍边战士,无私奉献的各种英雄人物等等,他们也许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带给他们的效用不低于金钱、物质、权力等等带来的效用,于是他们做出来那样或这样的选择。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他人的效用,就能够提前知道他将要做的选择,这是非常可怕的,然而每个人的效用函数并不是公开的,普遍的,最后的选择有时候让人难以琢磨也是很正常的。综上,最为普遍的的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需要我们发现。解释世界、现象,是经济学理论最为厉害之处。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32 谢满满


作者: 孙冲    时间: 2022-5-17 17:21
本帖最后由 孙冲 于 2022-5-17 17:28 编辑

孙冲·21工商管理 21210150127
导致那位年轻的经济学教授绝望的事情,正是有三位职称评定委员对他的研究成果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实际上,来自其他院系的六位评委,基本上都无法按照经济学研究的标准作出客观的评价,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评定委员们对于候选人戈森在研究中使用的模型和假设提出了各种疑义,比如数学教授从污染的道德性方面认为戈森得出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可以征收污染使用权费是缺乏道德评判的,化学教授根据自己购买日用品的经验认为戈森对于品牌数量的判断有误,文学教授完全不懂得现代经济学该研究什么,而心理学教授认为戈森所做的只是循环论证,社会学教授认为经济学中对于人性的假设过于简单和片面。这些质疑虽经斯皮尔曼教授的精彩评点都一一驳倒,但最终还是有些委员无法改变自己的观念,形成了3票否决3票赞成的平局。                                                                                                        
------第九章
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特征是解释,是实证,而不是规范。这个演进方向是更趋向于自然科学的数理模型和量化分析,而不是侧重于道德评判和政策设计的规范研究。尽管马克思也主张一门理论只有上升到了可以进行量化研究的时候,她才配称得上是科学,但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身还一直没有提升到这一阶段。马克思本人采用的研究视角正是基于阶级分析的道德判断,当然,现代经济学是否就已经成为了科学也存在着争议。但是,她是在这个方向上前进着。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类似,先将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模型化,抽出一些基本的特征,甚至进行一些理想化的处理,然后进行逻辑分析和推导,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就像物理学中使用的真空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当然很少存在,但是人们却可以借助这一极端情况下的假设条件,顺利地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并对生活中的落体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稍具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加上了空气阻力,仍然没有改变有重量的物体会从天上加速降落这一在真空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也是这样,在理论推导过程中使用的假设条件可能过于简单到不符合人们的常识判断,也没有使用包罗各种可能性的面面俱到的模型,但是却能得出能够解释甚至预测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经济学理论是可以证伪的,经济规律也像自然定律一样,可以用数据和事实进行检验,并不断加以修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现代经济学过于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批评都显得十分虚弱无力,毕竟,这个学科正在像科学分析的方向前进,而不只是道德判断和说教了。
现代经济学可以这样用
    斯皮尔曼教授是如何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恍然大悟地发现了真凶呢?原来经济学还不只是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其实这只是作者的噱头,实际上,斯皮尔曼也只是应用到了他所掌握的经济学理论,马上看出了凶手的破绽。而这一破绽也确实曾被年轻的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发现,并最终导致了被杀害的悲惨结局。作为人类学家的克莱格院长在自己视为学术生涯颠峰之作的作品里,编造了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规律的所谓实地调研数据,戈森作为研究价格的学者,在与院长就数据问题讨论时发现了这一点,并想与其交易,保证如果自己能够被留任,就不检举揭发这一学术造假丑闻。而当院长得知丹尼斯·戈森曾经试图与其他评委联络,可能会对他造成名誉伤害时,投下了最关键的一张否决票,导演了丹尼斯·戈森自杀和另外两位他接触过的两位教授被杀的惨案,并巧妙地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当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真相大白之后,其实经济学也只是找到了凶手作案动机的根源,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代替专业的刑侦手段。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


作者: 21工管杜沁雯    时间: 2022-5-17 17:54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07 杜沁雯
“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这里是亨利和卡尔文·韦伯的对话,菲琳百货大厦持续喧闹着,不得不佩服菲琳百货大厦别出心裁的廉价商品价格体系的设计,它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在竞争的经济世界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情节选取————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着的支付意愿减去买着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益。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果等于边际支出。
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

现实例子
生活中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看中了一样非常喜欢的东西,可以是衣服、食品或者别的任何商品,并且你有十分强烈的购买欲望,这种欲望溢于言表。当商家发现你有强烈的购买欲望是,他会考虑以较高价格卖给你。尽管中间你会尝试砍价,但商家知道你更加想要商品,所以他们对于你的砍价,会以较低的程度减少价钱。其实,你对商品较强的购买欲望,表明你有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你询问价格时,老板会把价格提高,由于你消费者剩余较多,就会毫不犹豫的把商品买下来。

感悟
当消费者以低于消费者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时,消费者的满足感会油然而生,甚至有一种占了便宜的窃喜,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带来的喜悦与热潮。菲琳百货大厦利用这种心理,销售廉价商品,尽可能多的索取消费者剩余,刺激消费,未尝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是,也促使虚假广告和不法商家雇佣“托”来害人的风气,通过夸大商品的效用获人为制造的紧缺感,提高消费者价格,从而增加购买者“消费剩余感”,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所以,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可完全看某一商品的表面,也许这就是商家营造的假象。



作者: 21工管杨宁    时间: 2022-5-18 17:03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35  杨宁

小说情节:
      权衡了一下,司机选择了超速而不是遵守法规。因为纯利润超过了成本。吴教授意识到,不计后果的鲁莽驾驶看上去好像是不理智的,但是通过分析,这恰恰是对成本一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
      在那厚厚的镜片后面,吴教授的双眼微闭着。他没再去注意交通了。出租车的窗户都关上了,他几乎都听不见远处的大钟敲响的声音了。他觉得心神不安。他的思绪朝着一个方向。而那方向是他最初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犯罪时所没有预想到的。不停地玩功利主义的计算实在是太压抑了。障碍都清除了。在他的头脑中,他突然想到了他最大的敌人——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仇恨的人的脸。他的头脑又在进行快速的计算。然后又停住了。在这个游戏里,吴教授发现了致命的均衡。          ————第四章

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这一过程是成本和效益的权衡过程,经过计算和分析(通常会应用到博弈论),达到最终的最有利的均衡状态。

相应例子: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利己的,都会为自己追求最大利润,减小成本。比如去菜市场买菜,和买菜的人进行讲价,同样那么多的菜,可能消费者会认为现在的价格超出了预计的成本,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和买方协商要求便宜一点(减少成本)或菜再加点(增加效益),同样,买方也就是生产者也会对自己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权衡。很多时候消费者均衡也是在已有预算约束线的条件下,不同商品组合之间的权衡结果。比如出去玩的时候会想,看电影的时候是喝奶茶还是吃爆米花,在消费者心中,由于奶茶带来的满足感更大,且价格和爆米花相比也相差不大,其带来的边际效用是最大的,因而在消费者会在权衡各个方案后选择最有利、带来效益最大的组合。

认识与感悟
      均衡体现在方方面面,不止是消费者会有均衡现象。无论是生产者还是供销商,都会在既定的条件限制下分析和采用对自己最有力的策略,取得最大利润的同时达到均衡。放到偌大的社会上看,在诸多均衡的条件下,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达到一般均衡的方法,使所有人都受益。经济市场体系中的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同样,人际社会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的。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最大效益均衡,就会选择将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而这很有可能会损害更多人的利益。就想小说中吴教授所研究的社会犯罪一样,其实之所以会有社会犯罪,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某些人后某些事妨碍了罪犯们的效益最大化,为了达到最大效益之下的均衡状态,就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除掉某个人,换来的就是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均衡状态,即所谓的“致命的均衡”。“这个世界里的人们信奉丹尼斯·戈森的理论,他们只在乎价格,而不是价值。”可能对于罪犯们来说,这样的冒险行为是边际效益最大的结果。
      无论是经济市场还是人际社会,追求自己的效益均衡的同时不应损害更多人的其他利益。只有各方都达到现有条件下的均衡,才是最为稳定且持久的,打破平衡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必然会受到很多的阻力。


作者: 虞莹莹    时间: 2022-5-18 20:54
21工商管理21210150139虞莹莹
小说情节:
  戈森有要紧的事去哈佛经济学明星人物亨利·斯皮尔曼的家里和他商议,但亨利不乐意停下手头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回家,因为现在回家意味着他损失了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损失了获取高额报酬的时间。       ————第三章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案例分析:
  机会成本在现实中有很典型的例子,例如朋友送了你一张价值60元电影票,如果你决定拿电影票看电影,那你付出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和电影票成本,即使这张票是别人送你的,但仍然有60元价值,卖掉它就能有60元。所以,当你选择拿电影票去看电影,此时你放弃掉了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的时间成本+60元票价。又比如说在经营企业的时候,我们考虑是否要投入一笔资金去投放广告,除了要测算广告的效果是否能够覆盖投入成本外,还要考虑这笔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如果这笔资金投入其它工作会带来的收益,比如增加设备扩大产量,或科研创新提高效率等等。
个人感悟:
  在我看来,一般人一般情况下,在手握多个选择的时候,首选肯定是机会成本最小(价值最大)的选项。机会成本思维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1、关注机会成本,做一个更理智的人。工作或创业是选择,学习或摆烂也是选择,甚至吃不吃饭,熬不熬夜都是选择。因此大到择偶就业,小到日常琐事,我们都面临着选择,而有选择就会有机会成本,有机会成本就值得去关注。30分钟健身的机会成本可能只是葛优躺+刷抖音,读一本书的机会成本只是追几集电视剧;而沉迷吃鸡的机会成本是你原本可以学习掌握某项办公技能。关注机会成本,很多选择也就明晰得多。2、善用机会成本思维,逆向思考进行抉择。我们在面临未来选择或改变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去考虑选择了某条路或作出某些改变后,有可能会面临的损失和风险,而甚少去考虑,如果不去做这个事,我可能会损失什么样的机会和收益。前者是典型的会计成本思维,后者是着眼未来的机会成本思维。毕业时要选择北上广深还是回老家县城?是留在体制内朝九晚五还是下海创业放手一搏?诸如上述问题,不妨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做做衡量。3、一个人的精力分配,往往决定了他的层次。“我做的事情价值多少,是由我放弃的事情反映出来的。”这正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平时上课回寝室后多余的时间,你是选择拿出手机刷抖音让自己乐一乐还是利用空余时间写完作业,晚自习可以学新的东西呢。如果你一个下午都在网上为了“哪个男明星更帅”的话题骂战,那说明了你一个下午的时间也就值这点争论。
  机会成本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做出决策。通过考量每个选择的成本和收益,做出合理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浪费中去,你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留给价值更高的人和事。
                      ——21工商管理21210150139虞莹莹



作者: 张博森    时间: 2022-5-19 13:24
张博森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0
小说情节:索非亚‘乌斯提诺夫清楚地知道,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哈佛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在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售价相去甚远。她还知道,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因此,她每次都会买最便宜的牌子。“如果高斯曼先生懂一点点化学的话,他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她边选购商品边咕哝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  来自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虚荣效应
虚荣效应。 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拥有某种虚荣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定制的服装都是虚荣商品。此处,顾客从艺术品或跑车中获得的价值,多半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的一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特权、地位和排他性。

案例分析:虚荣效应主要体现在奢侈品行业中,这其中,做得最好的品牌之-当属爱马仕 皮具中的爱马仕“柏金包”和爱马仕“凯莉包”。 以“柏金包”为例,尺寸有30cm、3cm、40cm、45cm四个不同的选择,皮质有90种不同的素材与颜色可以选择,其中牛皮、羊皮、猪皮比较常见,售价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但如果选择购买鳄鱼皮、鴕鸟皮或者蜥蜴皮等珍贵皮质制作的“柏金包”,低则需要30万元人民币,高则需要超过百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够,即使是购买普通的“柏金包”,消费者也很难拿钱就能购买,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过于受欢迎,而皮包的产量有限,“柏金包”全球采取订制方式,每份订单都需要返回法国生产总部,由师傅们手工制作,一个皮包的完成时间为3个月,所以,通常在订购之后的6个月到1年时间才能取到货。然而,即使购买过程如此繁琐,那些缺乏耐心的富豪们面对长长的等候名单仍然趋之若鹜,爱马仕专卖店更是门庭若市。

个人感悟: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作为消费者在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时应学会鉴别价格中的虚荣效应,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尽量规避购买书中所出现的所包括内容一样,只因多了商标价格就昂贵的商品。
从企业角度出发,要利用虚荣效应来进行定价策略。首先,要满足消费者归属感,体现出产品高定价和成功人士的身份和地位相匹配,奢侈品价格过低会无人问津,生活必需品价格低会吸引消费者,所以企业要利用高定价来满足消费者的归属感。其次,还应有高价格的支撑,不能简单的高定价,需要解释出高定价背后的原因,让消费者感觉物超所值,对于奢侈品而言,他不仅仅满足正常必需品所要求的基本内容,还要在精神层面,例如审美,设计,背后故事,文化等方面烘托,让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

作者: 21工商尤莉媛    时间: 2022-5-19 17:34
本帖最后由 21工商尤莉媛 于 2022-5-19 17:36 编辑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37 尤莉媛
章节内容:
“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
1.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买卖的商品完全相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密切,以至于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进出该市场有不存在任何的障碍,那么,这就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企业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其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微不足道,二是其产品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产品毫无区别。
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对于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市场价格是一个既定的“参数”,即不会因为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在现行的市场价格水平上,完全竞争企业可以多生产一点,也可以少生产一点,市场价格不会因此而下降或上升,完全竞争企业就是所谓的“价格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行的市场价格。
2.顾客感知价值(消费者剩余):所谓顾客感知价值(CPV),是指企业传递给顾客,且能让顾各感受到的实际价值。它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差,如图 2-3 所示。顾客购买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系列利益或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顾客购买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和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支出,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现实例子:
我们在购物时,总希望尽可能把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成本降低,同时又希望以中获得很多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为此,我们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权衡,从中选择出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顾客感知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
而且,不同的顾客对总价值的期望与对各项成本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以提高顾客感知价值。例如,低收入群体在购买汽车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汽车的购买价格和后期使用成本,在有能力支付货币成本的条件下,他们寻求尽可能高的包括产品价值在内的购买总价值。对于工作繁忙的顾客而言,时间成本是其最为看重的,企业应尽量缩短顾客寻求产品信息和购买的时间,提供方便和快捷的销售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和适应顾客求快、求便利的心理要求。

对原理的认识感想:
      顾客感知价值大小受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的各个构成因素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顾客购买总成本中某一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顾客购买总成本的高还影响顾客购买总价值的变动,进而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大小。企业在做出各项场营销决策时,应综合考构成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的各项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用较低的生产与市场营销费用为顾客提供具有更高顾客感知价值的产品。为此,企业总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提升产品、服务、人员与形象,进而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减少顾客购物的货币支出以及时间精神与体力等方面的耗费,从而降低购买总成本。







作者: 21工管朱桐谊    时间: 2022-5-19 23:10
21工商管理21210150144 朱桐谊
小说情节:
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第九章
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益递减
  该情节反映的是边际效益递减理论或者说边际效益理论。我们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度使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实际案例解释:
  《边规》举反例:“某工程队要以南北走向用10000节铁轨铺一段铁路,与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相接。当然越铺得多,铺这段铁路对于工程队来说,重要性就越大,成就感也越大,即边际效用越大。”如果只铺了第一节铁轨,铁轨就因缺货而涨价50%,该工程队很可能放弃这个工程,这说明这第一节铁轨是可有可无的,其边际效用最小。如果在铺完9999节铁轨时,铁轨没有了,该工程队绝不可能放弃这个工程,哪怕涨价300%,也一定要买一节回来铺上,如没有它,前面的9999节铁轨的效用就等于零,这说明最后一节铁轨是最重要的一节铁轨,因而它的边际效用最大,这里边际效用也是递增的。
这里,如果作者换一个角度来看,把一条铁路的完成作为一次完整的消费,当一条铁路建好之后,再在相同两地之间建第二条铁路,它的效用增加很显然比第一条铁路的效用要小得多。这是完全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
不否认作者分析的第9999节铁轨重要性,可是作为一次消费是具有完整性的。在对消费品中一个元素进行消费时产生的 作用暂不用“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如一辆汽车,必须要有所有的汽车零件包括引擎、轮胎、车身等等组合在一起才可能完成汽车的消费,产生效用。只使用引擎、或只推动轮胎、或光坐在不能前进的车厢里是永远也达不到消费汽车的效用。所以,我们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一定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坏习惯。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就是说对于每一件事情,开头就是第一次,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这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问道:“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水的价格却非常低。钻石对人的生命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钻石却非常贵,这是为什么?”是呀,为什么钻石那么贵、不能当饭吃,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买?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愣住了,直到了解到这个概念——“边际效用”。因为水的量相对比较多,所以其边际效用就很低,而钻石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简单来说其边际效用比较高。什么是边际效用?先打个具体的比喻,饿着的时候,吃上一个馒头感觉太满足了。这个因为吃了馒头而新增的幸福感,就是边际效用。根据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所说,边际是指“新增”带来的“新增”。边际效用是你多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的享受。刚才提到饿着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感觉太幸福,而吃两个感觉还是很好,继续吃下去,因吃馒头而带来的收益就依次递减,吃到最后就不想再吃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几年前听樊登解读某本关于戒瘾的书,提到如果想让孩子戒游戏瘾,可以让孩子一直玩游戏,直到玩不下去了,继续让他玩,到最后可能孩子看到游戏就怕了。这里用到的正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感想及认识:
  简单来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正是这样的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市场上形成了众多的价格垄断以及各种的营销策略,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钻石与水的价格差异,必需品与奢侈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边际递减效用就可以完美的解释,正是因为边际效用的不断递减,使得水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为0,而钻石的边际效用则趋向于尽可能的大。正是有微观经济学如此的理论的出现,才能够更好的解释其背后的真正的本质属性何在,我认为,这正是微观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成就点以及突破点所在,与此同时,边际递减效用而不仅仅可以体现在市场规律中,更广泛的来说其甚至可以突破到整个社会的众多事情,当我们将边际效用赋予人,或者赋予一件事来说,不仅仅只是价格,那么所有东西都有其的边际效用,只不过是其表现形式以及表现的状态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其都满足了由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用的一个本质规律,我认为,这就是这个定理乃至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大的成就所在,可以以一个简单的本质普遍规律,从而覆盖归纳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

作者: 杨政臻    时间: 2022-5-19 23:26
21210150136

作者: 杨政臻    时间: 2022-5-19 23:29
工商管理21210150136杨政臻 1.原文摘抄:如果每天上门的客人源源不绝,老斯皮尔曼大可以对客人呼来唤去或挑三拣四,无须负担任何经济成本;但是在价格由市场力量决定时,微笑和服务就成了争取客户的手段,恶劣的态度和服务只会吓跑客户,到时候老斯皮尔曼就会尝到“回家吃自己”的苦果。  一旦了解了父亲的表现,其他许多行为也就突然说得通了。举例来说,房租受到法律限制无法达到市场均衡价格的时候,房东往往对房客态度恶劣;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粗暴的肉贩,因为当时牛肉价格固定;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货时有幸拿到尼龙丝袜的店家,对于那些早起排队等候的客户,也是不会抱持任何同情之心的。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2.所涉及的经济学原理:供需平衡理论(theory of 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供求平衡是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求差异,实现供求均衡。”供求平衡的实质是使市场商品供应量及其构成与市场上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量及其构成之间保持平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组织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保持供求比例协调,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流通部门安排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组织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使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之间保持相互适应的关系,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合理组织流通,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案例分析:为什么酒吧里点一杯水要钱,而花生米却免费提供?花生米的成本虽然不高,但怎么也比一杯清水要贵,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花生米和水都不是酒吧的核心产品,酒吧的盈利主要是从卖酒来的。而花生米和酒是互补的,可以促进顾客多喝酒,而水和酒却是矛盾的,水喝多了,点的酒自然就少了。所以,即便清水的成本接近于零,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 为什么买一台新电脑会赠送很多软件?我们购买的新电脑都搭载着最新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音乐软件等,厂家为什么要免费赠送这些软件呢?这主要是因为软件的边际成本很低,而且软件用户粘性很强,当你用熟了一套软件后,很难再去使用其他同类软件。所以对于软件商,赠送给你初级的使用权限就是等你用上手后通过高级功能及升级版本收取利润的钓饵。而电脑厂商也乐于用这些赠送软件来增加产品的卖点,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4.结论总结:我认为所谓市场,是由买方和卖方组成,买方获得商品,满足其需求。卖方出售商品,获得利润。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的关键是需求,想要创造价值增长,必须以满足需求为前提。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既包括消费者的偏好(比如与水相比,消费者更喜欢钻石)也包括需求者的人数(比如艺人成名后,粉丝增多);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既包括供给方的成本(比如钻石的生产成本大于水的生产成本)也包括供给者的预期(比如想看明星演唱会的人比较多)。显然,只有供需决定价格的分析逻辑才经得起推敲。这一经济生活常识真正解释了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作者: 21210150133    时间: 2022-5-22 12:56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经济人.…….”她从鼻子里哼出声音,“就是这样,在号称现代的社会科学著作里,凡勃伦的痛苦与快乐指数快速计算表借尸还魂啰。”丹齐克不禁疑惑,同样身为经济学家的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早已揶揄过“经济人”的概念,为何仍无法断绝这种情况。她吞下三明治的最后一角,喝光了可乐。
丹齐克专攻的心理学研究,早就脱离了一开始的功利主义,今天没有任何一位心理学家相信,人类行为只是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丹齐克认为,“效用”一词已成陈迹,以往用这个词汇囊括幸福快乐或满足等类型的情绪,实际上毫无内容可言。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为了个人效用最大化:你决定亲吻丈夫还是背叛他?你会爱抚还是责备狗狗?你买的是全新的劳斯莱斯还是二手的雪佛兰?不论你选哪一个,都是一样的!你会选择让你最快乐的选项。我们怎么知道哪一个选项让你最快乐?因为你选择了这么做。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因为能让你快乐。对丹齐克这样的心理学家而言,这种逻辑推理是个无穷回路,一再重复,说了等于没说,经济学家的理论就是:人会做他们要做的事。

该段反映了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商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他们被假定为以理性经济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当事人。理性消费者的经济行为表现为,在外在环境既定的条件下,根据自身目标和有限资源做出最优选择。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动机源于消费者本身的欲望。欲望即“需要而没有”,指一个人想要但还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物品之所以能成为用于交换的商品,原因在于商品恰好具有满足消费者某些方面欲望的能力。
人们的欲望是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动因,商品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消费者则根据商品对欲望满足的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商品及相应的数量。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一种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由消费者欲望的强度所决定。而欲望的强度又是人们的内在或生理需要的反应,所以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一个消费者的不同状态而言,其效用满足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现实实例:有一对夫妻,花了3个月时间才找到了一只他们非常喜爱的古玩钟,他们商定只要售价不超过600美元就买下来。但是,当他们看清上面的标价时,丈夫却犹豫了。
“哎哟,”丈夫低声说,“上面的标价是800美元,你还记得吗?我们说好了不超过600美元,我们还是回去吧。”
妻子说,“不过我们可以试一试,看店主能不能卖便宜点。毕竟我们已经寻找了这么久才找到了。”
夫妻俩私下商量了一下,由妻子出面,试着与店方讨价还价,尽管她认定600美元买到这只钟的希望非常小。
妻子鼓起勇气,对钟表售货员说:“我看到你们有只小钟要卖。我看了上面的标价,而且价标上有一层尘土,这给小钟增添了几许古董的色彩。”停顿了一下,她接着说:“我告诉你我想干什么吧,我想给你的钟出个价,只出一个价。我肯定这会使你震惊的,你准备好了吗?”她停下来看了一下售货员的反应,又接着说:“哎,我只能给你300美元。”
钟表售货员听了这个价后,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就爽快地说:“好!给你,卖啦!”
你猜妻子的反应怎样?夫妻俩欣喜若狂了吗?不,事实的结果是正好相反。“我真是太傻了,这钟本来恐怕就值不了几个钱..…..或者肯定是里面缺少了零件,要不为什么那么轻呢?再要么就是质量低劣.…”妻子越想越懊恼。
尽管后来夫妻俩还是把钟摆到了家中的客厅里,而且看上去效果很好,美极了,似乎走得也不错,但是她和丈夫总觉得不放心,而且他们一直被某种欺骗的感觉所笼罩。

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效用为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在这里消费者讨价还价显然不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这里实际是消费者在追求消费者剩余。在问价格之前,消费者通常心里已经对商品有一个主观评价,即愿意支付的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这时你的消费者剩余是负数,你就觉得不值,你就不会购买了;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觉得很值,就会购买,这时就有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主观的,并不是消费者实际货币收入的增加仅仅是一种心理上满足的感觉。买了消费者剩余为负的商品时感觉也不是金钱的实际损失,而是心理上挨宰的感觉而已。就是我们对所购买的东西说值不值的含义。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33徐异乔

作者: 15558712761    时间: 2022-5-22 20:07
本帖最后由 15558712761 于 2022-6-4 12:36 编辑

         21工商              21210150130           王乐妮      
         小说情节: “不算上船的造价。那就是说,不算上这些固定的开支——比如说,船只的折旧,债权人的利息,库纳德公司员工的工资等等。不管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这星期去不去英国,这些开支都是必须支付的。只要旅客们去往南安普顿所支付的——他们的船票钱和他们在船上的开销——补偿了这艘船此次横渡的运行费用,库纳德就获利了。” “怎么会是那样的呢? 他们要付给债权人利息啊? ” “他们不管怎样都是要付给债权人利息的啊——除非他们赖账。如果这趟横渡的总收益超过燃料费、食物供应费和所有员工工资总和一块钱,那么,库纳德就赚了一块钱,而如果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没有走这趟航线,他们就赚不了这一块钱。拿你在达拉斯市中心的商店做例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关门大吉呢? 如果你还能付得起债主们的利息,你就不会关门。关门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你还是付不起债主们的利息啊。但是,如果你的营业额还抵不上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你就会关门大吉了。因为关门后你就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管这些费用叫做可变成本的原因。利息是固定成本。因为即使你关门了,它们也不会消失。当然,你是永远不会那样做的。最后,你还是不得不支付所有的费用。但是,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接下去的一小时里,斯皮尔曼和麦迪逊就国家的经济问题交换了意见。斯皮尔曼都不愿意起身离开,去健身房进行下午的身体锻炼了。“非常有趣的一次讨论,教授。我盼望着再次见到你。如果你和贵夫人去达拉斯的话,我非常乐意带你们参观一下我的商店。”————第十三章
           
       经济学原理:短期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不改变其生产规模即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投入量,只改变原材料、燃料、劳动等的投入量来调整生产时发生的费用,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文章中所说的“利息”便是固定成本,“工资和保管费”便是可变成本,两者均为短期成本,在短期内,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低于企业的平均成本,便已亏本,但只要价格还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仍可以继续营业,因为当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如生产则在补偿全部可变成本外,尚可以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减少一些。只有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才应该停业,也就是文章中那句“营业额还抵不上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时,当然,这只是短期情况,而麦迪逊的那句“但是,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是因为在长期中,以利润追求目标的企业绝不能亏本营业,在长期中,不存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一切都是可变的,如果价格低于平均成本就该停业。
      
     案例分析: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例子都蕴含着短期成本的概念,我们都会衡量固定成本和不变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1954年,王永庆创办了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可是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王永庆决定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他有自己的算盘,他相信自己的产品销不出去,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可以通过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来实现。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成成品供应市场。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预测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慢慢被打开了,王永庆大获其利。最关键的是,王永庆通过扩大产量,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这是他成功的法宝。王永庆之所以要在亏损中继续经营,就是因为明白了短期成本的经营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可变成本是不受控制的,他所要做的是要在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前提下,扩大产能来降低固定成本,此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变成了亏损最小化,这也是疫情期间很多商家企业的选择。  
         
      认识与感悟: 通过上述的一个情节和一个例子,我们其实就是知道了企业在短期内的目的就是少赔就好,不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就要选择继续经营,要先站稳脚跟再说。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反正都要赔,那就选择亏损最少,损失最少的一个,衡量开与不开,哪个亏得少选哪个。这是经济学短期成本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作为市场中的微观主体,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考虑最多的就是成本问题,在短期内,我们抉择要不要继续经营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开与不开哪个的成本更高,做到及时止损,这是第一步;而第二步便是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们所要考虑的便是要尽量减少无效的消耗,一些无足轻重的无需费神;第三步便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我们要学习王永庆的案例,在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来降低固定成本,这样可以显著降低成本;第四步,便是既要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又要推动成本的降低。一个企业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以使成本最小。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取得最大利润,就要遵循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尤其是在疫情的大环境下,这是我们国家的所有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要熟知“短期成本”的概念与理论,它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作者: 21210150149    时间: 2022-5-22 20:19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9 王盼
小说情节:根据安排伦纳德·考斯特来到院长办公室来陈述候选人情况,考斯特对丹尼斯·戈森的评价总体很不错,但是却和维勒莉·丹泽不同,她明显不看好丹尼斯·戈森,俩人展开了辩论。最后在场的教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莫里森·贝尔提到了经验主义。
——第十一章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 。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代表人物有欧内斯特·戴尔,艾尔弗雷德·斯隆等。这一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1.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
2.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
3.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

案例分析:有一个探险队要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他们要征服这座高峰。于是,这个探险队开始着手准备,食品、药品及其他登山器材都备齐了。其中一位老探险家负责携带钢针,因为在雪峰上面气温极低,燃气炉的喷嘴极易堵塞,需要用钢针疏通。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却只带了一根。因为,他认为有一根钢针已经足够了。遗憾的是,这支探险队没有能够征服这座高峰,探险家们一个也没能再回来。问题就出在钢针上,那根钢针在使用时,不慎崩断了。由于仅仅带了一根钢针,燃气炉无法使用,队员们断了饮食,最后全部陷入绝境。老探险家只凭借了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没有结合实际,因此才把自己和队员逼上了绝路。

个人感悟:孔茨指出:“没有人能否认对过去的管理经验或过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样做的’进行分析的重要性。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确实,过多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依赖历史上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险的。其理由很简单,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可能远不适合于未来情况”。没有人能否认过去的管理经验对以前的贡献以及其有用性,但是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所以应当结合实际,不能过分地依赖经验,不然迟早会将自己至于“危险”之中。时代不断变化、前进,相应的,方法论也应当随之变化,“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按照经验主义来说,是对实践的高度总结,因为我们不可能概括完所有的实践经验,所以保持创新与探索,追求真理。


作者: 21工管威翰    时间: 2022-5-22 22:59
21工管李威翰21210150154
通过半天的阅读,除了惊艳于文章本身通过侦探小说作为骨架加经济学原理为血液相编制的剧情内容外,更加好奇的是文中所提到的各种奇怪经济学现象。通过进一步的查证搜索,我将选择一段“荷兰式拍卖”所反映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一个叫菲林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制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所有商品的价格均打折出售,但降价并不是简单的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其折扣是浮动的,可预测的,譬如每周固定降价百分之二十五,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四周,到最后商品的价格会降到最低点。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售出,商品就将捐给慈善机构。
       首先,商场并不会赔本也不会倒闭,这其中原理不得不引出“荷兰是拍卖”,它的拍卖模式是从最高开始叫价。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会显示在仪表上,它的出现是为了代表价格。这跟指针会有规律的向较低的价格区域移动,直到叫拍者按下按钮,所谓的钟停止移动,而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拍到了这件商品。比如说,没有人会愿意支付超出自己预期的高价来买一件东西,但同时人们也知道如果等待太久,低出了自己的预期出价范围,那么物品很可能就要归于比你早一步出价的人的手中。显然,消费者并不能不条件的追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他必须在少掏腰包和赢得拍卖品中间紧张的权衡利弊,追求约束条件小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显然,这是两种相反力量出现的场合,供给和需求将自动达到均衡。
       然而,在大部分减价式拍卖中,实际上有许多竞价。因为减价式拍卖经常用于拍卖品具有多样品质的场合,如质量上的不同、第一个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可以买走全部物品,但往往只以最高价买走这些物品中最好的,然后拍卖继续,价格下降,当另有竞买人愿意接受竞价,他也有同样的选择,也是买走余下中最好的,然后拍卖又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竞买人大部分时间都沉默不语,但是在竞买者之间确实存在持续的竞争。

作者: Targaryen    时间: 2022-5-23 12:38
21工商管理唐军凯21210150128
章节选取概括:
斯皮尔曼的一家正在享受早餐,他们的女儿是一个兽医,作为经济学家的亨利·斯皮尔曼早上的问候是“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女儿表示忙不过来,亨利·斯皮尔曼对他说你只需要提高你的费用就可以了,女儿又说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当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吉芬商品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叠加的结果,我们承认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理论吉芬商品是可以存在的。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或无差异曲线的特性造成的。在商品集合为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无差异曲线严重斜向一个坐标轴,即其斜率的绝对值达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理论上的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极端灾荒年份,在当时给定收入条件下,会出现吉芬商品。另一种就是文章中所产生的现象,一种新产品,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产生。


案例分析:
我们先分析第一种情况“在极端灾荒年份,在当时给定收入条件下,会出现吉芬商品”。假定我们一个月有1100元生活费,且所有生活费都用于吃饭,吃饭有两种选择有(1)吃食堂,食堂的饭虽然难吃,但是便宜。(2)吃外卖,味道比食堂要强上不少,但价格也偏贵。
吃食堂一天的花费为30元,吃外卖的一天花费为50元,那你正好可以吃20天食堂再吃10天外卖,但如果食堂因为封校涨价了,吃食堂一天的开销为35元,外卖价格不变,那么只拥有1100元生活费的你可能就得去吃27天的食堂再去吃3天的外卖,然后攒下5元钱。对于食堂的消费随着价格的上涨反而增加了,因为你最多只能去吃三天的外卖,多吃一天,在这个假设下,你就有一天会饿着吃不了饭了。
其次是第二种情况“一种新产品,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了解”。我觉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和消费者的心里有关。我们假设自动铅笔作为一种新产品第一次出现于市场,如果以较低价格作为普通铅笔的替代商品则需求有限,但是如果以较高价格作为一种高档品出现,则会有更多需求,人们购买它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自我感想体悟:
吉芬商品,作为价格与需求曲线中的异类,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吉芬作为经济学家对于超出正常情况的探究精神。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但我们探究精神往往被一些公理所束缚,没有揭开公理面纱的勇气,这就需要我们展现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不断挖掘真理。
其次,对于吉芬商品这一种特殊的存在,我还有一点所思所悟。对于上面的第一种情况,“在极端灾荒年份,在当时给定收入条件下,会出现吉芬商品”,可见吉芬商品主要是饥荒的产物,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市场,和平的世界,我们就不用担心吉芬商品的出现。但对于第二种情况“一种新产品,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了解”,这样的出现,我反而觉得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出现新的产品,市场才会不断更新,不断改朝换代,推动我们经济的发展,因为这种吉芬商品,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就成为了一种普通的商品进入了市场。这样看来,吉芬商品的存在,可能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






作者: 21210150113    时间: 2022-5-23 19:47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13 胡子俊
帕特丽夏和父亲亨利.斯皮尔曼在菲琳百货大厦购物,但是斯皮尔曼发现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里有一个特殊的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甚至有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他们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斯皮尔曼认为该价格体系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第六章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这里举几个简单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消费者剩余:
比如我们去服装店买衣服,看见一件村衣标价200元,但实际80元就能够买下来。但是为什么会提高标价?这是因为商家想把你的消费者剩余都赚去。这些衣服的成本不足80元,但是有人特别喜欢这些衣服,他们愿意出高于80元甚至远远高于80元的价格买下来,这里面就存在着消费者剩余。因此,当你看上某件衣服时,最好不要流露出满意的神色,否则你就要花费较多的钱买下这件衣服。对于那此没有购买经验的顾客来说,当他以较高的价格买下这件衬衣时,或许还以为自己占了个便宜,殊不知在他高高兴兴花费200元钱买下这件衣服时,商家也高高兴兴地发了一笔小财。
还有就是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奶茶第二杯半价:假如奶茶店一杯奶茶12元,你也觉得味道不错、价格合适你经常和朋友去买,然后有一天奶茶店门口挂了一个活动促销的牌子写着第二杯奶茶半价,那么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去买奶茶一共买两杯实际就只花了18元,就会感觉比平常你愿意支付的24元省了6元钱,这六元钱就是消费者剩余。

感想: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消费者,通常我们都会按照边际效用大小来判定在自己心目中商品的价值高低。边际效用越大说明商品对我们越有用,所以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是根据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但是我们也要理性消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的概念经常被一些商家所利用。但好的市场,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交互能达到良好促进;劣质商家可能会选择虚高的价格以欺骗消费者。所以我们可以多渠道的区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以一个能接受的价格购入,增加自己的消费者剩余价值。


作者: 21工商郑哲航    时间: 2022-5-23 22:21
  21工商管理 郑哲航 21210150142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第三章  经济学原理————供求理论       供求定理指商品需求与供给量的变化会使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当需求变化率大于供给量变化率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变化率小于供给量变化率时,价格下降。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市场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量的变动方向与市场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供求定理不是供给定理和需求定理的总和。供求定理表明的是供求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而供给定理和需求定理表示供给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影响及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那么该商品生产者会展开激烈竞争,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如果某种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商品生产者又会采取不同方案,不会对商品销售做出改动,因为不用担心商品的销售状况。  案例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艺人在还没有大火大热之前,他们举办的活动,像演出会、粉丝见面会等等,所需要的票价往往属于一般价格,为什么?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相当高的人气,没有人气也就没有很多人会来买他们的票,这就导致他们准备的门票供给过于需求,门票都卖不完,又如何将门票的价格定高呢?同时为了更多的出售门票,他们又会通过各种活动来促使人们购买门票。可一旦艺人成名之后,无论是什么活动,各种活动的门票价格都将受到抬升。至于艺人成名后的演唱会票价为什么会抬升,同样也是供需关系作用的结果。从供给方面来看,同样方式的表演意味着艺人的供给不变。但由于成名后的演唱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也就意味着当票价抬升时,与成名前相比愿意并且能够支付这一价格的人会增多。因此,演出方对门票的定价会提高。从需求一方来看,当艺人成为明星后,在门票售卖市场上有更多的人认识这位艺人,有更多的人想观看这位明星的演出,而这意味着想看演出的人中能够支付高票价的人增多了。因此,当供给和需求相互匹配时,我们就会发现艺人成名后演唱会票价会抬升。并且艺人也不会担心门票会卖不出去。这就是供给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认识总结:        社会中所有事物都受到供求理论的影响,社会经济想要进步也离不开供求理论。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没有供给,社会无处消费,无法推动需求增长和社会经济流动;没有需求,商品销售不出去,大量滞留,也无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供给与需求缺一不可,相互作用,从而能做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商品价格也受到供给需求影响。价格如果不符合社会发展情况,商家标价脱离实际,也会导致社会经济的不稳定。而供给需求是商家定价的重要准则,根据供给需求情况,商家可以制定合理的价格,也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商品销售。所以供求原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思想。

作者: 531889288    时间: 2022-5-23 22:44
戈森发现院长的研究中伪造了数据,并要挟院长让他晋升。院长将计就计,伪造了晋升成功的信件,为了稳妥期间,院长也杀害了贝尔和贝瑞斯特。最终被斯皮尔曼识别出真相,院长留下写明真相的信件,跳海而亡。 夹叙(推理小说)夹议(经济学原理)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学并不复杂就在我们身边。 经济学基于权衡投入产出比理性人的假设,趋利避害,付出就有回报。脾气经济学是指你在职场摆出笑脸,在家中不控制脾气纯粹是因为不用顾忌在家中失业。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你的第十瓶可乐带给你的幸福指数是远远低于第一瓶的。 至于让戈森被自杀的真相是,因为人是理性的,低价格物品的波动远远要比高价值的大。比如斯皮尔曼花了3块钱买了一把水果刀他明知再找找能有更便宜的但考虑到时间成本,就选了离手最近的水果刀,但大件物品如车的价格区间比例就小的多。 书中贯穿始终的是渗透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的经济学逻辑和分析视角,比如经济学家对时间成本的内心估算与计较(尤其是对可测度的机会成本或经济代价的估算)、对效用最大化原则、搜寻成本和消费者剩余等基本概念出神入化般的运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小说中的相关描述和具体情节,我们还可以对美国大学中的教授资格认定规范和程序、各种学科之间的对立、傲慢和偏见以及个体认识差异以及学科之间的鸿沟所引发的诸多矛盾略知一二。虽然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大都是虚构出来的,但是其中也不乏许多经验和事实的积累和浓缩。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几位经济学者(小说作者)似乎对文学创作也并非完全是“门外汉”。为了较为自然地衔接人物、事件,小说从头至尾采用了日记体式的白描,间或穿插着主要人物的情绪变化、内心深处的隐忧和相对连贯的思维过程。 看完这本小说又触动了我内心积压的一个情结:迄今为止,没有看到过国内小说中有关经济学家生活和思维的描述,更不用说以经济学家为主要人物的文学创作了。希望今后有经济学圈内人承担起弥补这一空白的任务  21210150134工商管理严豪杰

作者: 21210150152    时间: 2022-5-24 15:58
本帖最后由 21210150152 于 2022-6-6 17:44 编辑

21工商管理21210150152 扎西白吉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第六章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实例:1 .比如一个人要买一件商品,他愿意花费最高的价格是10元,但是商品标价是8元,消费者剩余是就是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于商品实际价格的差,即为2元。2.你上服装市场买衣服,在个体摊点、有些衣服标价每件120元,但实际上50元就可以买下来。为什么要标价这么高呢?这是因为小贩子想把您的消费者剩余都赚去。这些衣服虽然成本不足50元,但是有些人特别喜欢这。
衣服,他愿意出100元甚至150元买下来。这里面就存在消费者剩余。因此,当去购买这件衣服的时侯,如果这件衣服穿在身上非常合适,颜色也非常满意,这个时候您不要流露出来满意的神色,否则你就要花费120元才能够买下这件衣服。你嘴里应当说:“这件衣服穿在身上还算马马虎虎。”当然,有些顾客没有经脸,他会说:“这件衣服穿在身上非常合适,颜色也非常漂亮!一件120元一点也不贵!”这个顾客高高兴兴地花费120元买下这件衣服。小贩子也高高兴兴地发了一笔小财。
感悟:我们作为消费的主体,就必然需要认真思虑自我的消费需求,要不然很容易被人认为你的钱很好赚,这在生理心理上来说都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消费最主要还是以自我承受能力出发,以需求程度为主要考量。











作者: 白小白    时间: 2022-5-24 20:18



21工商白颖蕾21210150101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中提到斯皮尔曼与自己的女儿前往菲琳百货大厦购物,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对于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它最大限度的索取了“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原理,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于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那么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标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是由马歇尔提出,但是大厦管理者或许没有读过他的书籍,但凭借着直觉设计者商业策略敏锐的对这座大厦的地下商场进行了设计。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也是马歇尔利用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个概念衡量了消费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也就是买者想要从市场中获得利益,而现实中比如说上服装市场购买衣服,在一些小摊上,有些衣服成本不足五十元,并且原本可以六十元就可以购买,但它标价却是一百二十元,有些人喜欢这些衣服,就会愿意出一百甚至一百五十元,这就存在了消费者剩余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一种满足,而不是消费者真的获得了一笔额外的财富剩余,由于消费者拥有偏好的特性即偏好的完备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东西多比少好,因此每个消费者都会选择以最大限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消费者剩余恰好满足这种偏好,从而使得消费者愿意去支付并且认为自己获得剩余,从而为市场带来收益。
而这些现象我认为都体现了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利益,那么社会利益也是难以支撑起来,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产品消费的主体,而卖者想要获取利益,则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消费者剩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市场中会尽量体现消费者剩余,使自身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这种对于交易的满足感是交易得以持续的基础,所以我认为“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消费者得到满足并且进行消费也是为市场与销售方带来利润与好处,使经济上升加快,支撑市场发展。

作者: 陈玥璃    时间: 2022-5-26 22:01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51陈玥璃
小说情节:斯皮尔曼在菲林百货大厦观察到地下商场的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完全不一样。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
———第六章

荷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拍品有一个起拍价格,即拍卖的最高期望价格。随着拍卖进行,该价格会随时间的变动自动向下浮动,如果在浮动到某个价格时有竞拍者愿意出价,则该次拍卖即成交,因此荷兰式拍卖的竞价是一次性竞价,在拍卖中第一个出价的人成为中拍者。拍卖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无声拍卖,另一种是表盘无声拍卖。
荷兰式拍卖有两个显着特点。
1.价格随着一定的时间间隔,按照事先确定的降价阶梯,由高到低递减。
2.所有买受人(即买到物品的人)都以最后的竞价(即所有买受人中的最低出价)成交。
因为荷兰式拍卖的特点,所以商品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售卖出去。

案例分析:卖家有100朵鲜花,必须在一天内卖完,否则花就谢了。首先,卖家设定最高价为每朵100元,每两个小时降价10元。拍卖开始后没有人竞价。过了两个小时,降到每朵90元时,有个竞买人竞价。如果他买100朵,则拍卖到此结束,此竞买人成为买受人,100朵鲜花以每朵90元成交。如果他只买70朵,那么剩下的30朵继续拍卖。如果一天过去了,不再有人竞价,那么拍卖的结果是唯一的竞买人成为买受人,以每朵90元的成交价买走70朵花。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荷兰式拍卖的是超市蛋糕店晚上打烊前的促销活动,以打折促销的方式将一些有时限的商品尽快卖出去,同时又能给本店树立良好形象。

认识与感悟:如今最广为人知的是英式拍卖,即价高者得。但是这种拍卖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商品,只适用于稀缺性商品。而荷兰式拍卖却适用于需要大量销售或急需出售的商品,从中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从商家角度看,在出售商品时采用荷兰式拍卖的原理可以给顾客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培养固定顾客。同时可以将顾客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梯,每个阶梯有各自的受众。而贪图便宜的顾客在等待与担心其他顾客争夺中,受到环境的感染往往会买许多计划之外的商品。而真正获得免费商品的顾客其实寥寥无几。从顾客的角度看,荷兰式拍卖采用降价拍卖的方式,使顾客能在自己接受范围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表面看采用荷兰式拍卖并不划算,甚至是亏本销售,但分析其中的商业逻辑就可以发现商家能得到很多的利润。

作者: 554478580    时间: 2022-5-26 23:34
标题: 21210150145朱勇刚
本帖最后由 554478580 于 2022-6-4 15:07 编辑

1.文段选自第六章
“我不是经常来的。但是每回我来这里,都会很受启发。今天我就发现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真是设计得别出心裁。它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我在怀疑,作为一个英语教授,我在所领的薪水中,是否得到了很多的消费者剩余。”韦伯装出一副对他朋友的这一经济学论题很感兴趣的样子。
  “卡尔文,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你不同。就拿你衬衫衣袋里那支圆珠笔来说吧。你是多少钱买来的? ”
  韦伯低头看了看别在衣袋里的那支绿白相间的圆珠笔。“50美分。”他试探性地回答道。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韦伯现在对此很好奇,也顾不了他自己了,因为斯皮尔曼的热情是极具传染性的。
“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2.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获得的利益,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3.现实的示例:当一个人进入市场的时候,他想买一件衣服.当这个人走到摊位面前的时候,看见这一个摊位的衣服很喜欢。卖衣服的小贩子心想:这个人看中了我的衣服,我可以贵一些卖给他.其实,这个买衣服的顾客表现出很想买的样子,这表明他具有比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这个顾客问:“这件衣服的事情?”小贩子回答:“100.”本来这件衣服只卖50。由于这个顾客表现出有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小贩子故意提高了价格。当把价格提高以后,这个顾客还觉得挺上算,他毫不犹豫把衣服买下来了。
4.感想:消费者剩余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收入,而是我们因为需求程度而产生的可以接受的最高价与实际支付之间形成的差值,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这个差值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而这种心理剩余,能让我们觉得买到一样东西是值得的,使人感觉是理性消费。
5.21工商21210150145朱勇刚


作者: 哈皮z    时间: 2022-5-27 00:39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6 祝佳怡
1.选取情节——第十五章
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2.经济学原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则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化效用满足,并保持这种状况不变,那么此时就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在收入约束的条件下,每位消费者都会竭力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会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3.结合现实例子——用效用最大化角度解释手机快速迭代更新的必要性。
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你会对自己刚买的新手机充满挖掘未知功能的欲望而对手机爱不释手,不断点击不同软件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手机功能熟悉了,手机的性能也逐渐变差,那么手机对你的探索欲望的满足程度也在降低。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分析,刚入手时的新机给你带来的总效用最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消费同一种型号的手机带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个后果就是消费者愿意为这款型号支付的价格也会降低。价格要是低到一定程度企业就会亏损。消费者消费会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且商品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越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更迭手机型号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偏好,让消费者有出更高价格购买手机的意愿。

4.个人感悟与总结
效用最大化原则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应用广泛。就原文来说,斯皮尔曼提到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可以预测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这种预测的核心就是消费者会为了最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去寻找一个更低价的产品,寻找的冲动取决于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偏好大小。对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效用。需要思考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带给消费者效用,如何帮助消费者满足他们的效用最大化。

另外想说的就是我们大可不必抱着功力的心态学习经济学,尝试着将经济学作为一门生活艺术学科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学好经济学不但可以帮我们更好得经行经济决策活动,还能让我们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双能够看透人和事物背后运动规律的眼睛。


作者: 周义涵    时间: 2022-5-27 08:02



一、情节内容
    “我给你们举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吧。去年年末,我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我却不会花那样多的时间去购买一件小小的厨房用具。如果有这么一个商人,他能给我比别的汽车销售商多一点的折扣的话,那么我再多花点时间去造访他也是很值的。但是如果是买像一把削皮刀这样的商品,我多余的造访就不值得了。就算在削皮刀上给我打50%的折扣,我也不会开车穿过整个城市去买的。但是对于一辆新车,哪怕是1 %的折扣,也是很值得去琢磨琢磨的。无数的顾客都是这样的。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这种购买行为使得汽车的价格更加接近。但是削皮刀却不是这样的。在波士顿地区的事实情况在岛上的市场中也应该是真实的。因此,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一原理不可避免地就会引出这样的预测: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大。但是克莱格的数据表明的是什么呢? 刚好相反的形式。不是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有错误就是克莱格编造了他的数据。面对这样的选择,没有经济学家会犹豫的。”斯皮尔曼停了下来,等待着听众们的提问。没有人提问,所以他又继续了。                                     ——摘自第十七章
上述情节的概括:斯皮尔曼通过列举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其他人更好的明白为什么说克莱格院长在书中编造了数据。
二、效用最大化
该情节体现出经济学中效用理论中的效用最大化原理。下面主要谈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概念
效用就是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2、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是用来度量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商品组合时所获得的总满意程度的变量, 它是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函数。
如果只考虑一种商品, 效用函数为一元函数:U=f (x) , x>0, 其中, U为效用, x为消费的商品数量。
考虑两种商品的商品组合是, 效用函数为二元函数:U=f (x, y) , x>0, y>0, 其中, U为效用, x, y为两种的商品消费量。
当限定U取常数值U0时, 方程f (x, y) =U0所表示的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 它表示不同的商品消费组合所取得的效用相等。
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效用为最大。
3、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的最大效用
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服务,消费者想要购买,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这种前提条件在经济学上可称之为预算经济条件。一方面指购买各种消费品需要多少钱,另一方面是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收入有限,因此是一种约束。
那么,想要将有限的收入花好,以致让消费后的自己满足程度达到最大该怎么做呢?固定的收入有很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少买些,衣服少买些等,总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经济学称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为效用最大化。综上所述,就是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所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4、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在收入、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所消费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5、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
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三、生活案例
不管是家庭还是居民,都需要从市场上花钱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网购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收入范围内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其实就运用到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例如:在夏季来临之时, 某女士需要在网上购买连衣裙和凉鞋, 想要买的有很多,但最终她在选择购买的时候往往只会选择在自己限定金额之内的一种最让她感到满意的搭配,这个过程就体现出经济学原理中的效用最大化。
四、自我感想
小说中提到了很多经济学原理,如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机会成本、成本曲线、需求法则、消费者剩余、最佳品牌数、相对价格等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就消费者而言,他总是想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不让自己的每一分钱白费。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做到理性,不管购买什么,我们都需要考虑自身条件(收入等),在约束条件下,尽量实现效用最大化,达到最满意的程度。而不应该为了某种效用最大化的搭配组合,不顾自己的承受范围。同时该理论在企业决策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企业运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指导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利润。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3  周义涵

作者: lcd    时间: 2022-5-27 20:30
本帖最后由 lcd 于 2022-5-27 20:37 编辑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14李承达
一、小说情节(第七章)
      但是我对它的价格一点儿都不吃惊。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
  波可哈德对着斯皮尔曼,露出了半月形的笑容。“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斯皮尔曼博士。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拉发行时,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了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并从当地一家报纸上得到了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然后他加了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副局长又把他姓名的首字母加在了邮票上。就为了他们这点努力,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太让人惊讶了。你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二、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三种状态
第一种:供不应求
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落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这时候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卖方处于有利的地位。这种情况一般就造成价格的上涨,卖方从中能获取刚好的产品利润。
第二种:供大于求
说的是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大于(超出)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这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候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这种情况一般就造成价格的下跌,买方能在交期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第三种:供求均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达到了理想的对等状态,即供给刚好满足需求。这种平衡只是种趋势,只能是相对的平衡,这需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处于对等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这种情况下价格就相对上没有波动,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主观判断决定他们乐意付多少钱,也就是他们的需求决定他们愿意支付该价格,而供给的稀缺导致价格的上涨,表现出供不应求。
三、生活案例
在拍卖会上,古董的价格往往都会达到很高,但是古董自身的实力使用价值却很小,导致古董价格高的原因是市场供应量小,而需求量大,人们的主观观念乐意支付该价格,供不应求导致的昂贵。而近几年来,电脑,手机,投影仪代替了电视机,因此电视机的市场需求量变小,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降。
四、总结
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价格变动会带来供求关系变化。过高的价格会超出买家的支付能力,使他们望而生畏,需求量降低:卖家却乐于盈利,供应量上涨,太低的价格会使卖家减产止损,供应量下降:买家乐于自掏腰包,需求量上升。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反过来作用在价格上,使之发生变化。在供过于求时,往往会带来通货膨胀,卖家想让商品早日脱手,价格下跌。在供不应求时,往往是通货紧缩,卖家坐地起价,价格上涨。价格决定着供求关系的变动,但真正的核心是价值。这种循坏会往复进行,直到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国家应当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优化卖家的生产结构与国民消费结构,建立一个活跃而健康的市场,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蔡雨丹    时间: 2022-5-30 21:14
21210150102  蔡雨丹 21工商管理
一、小说摘录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
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第一章
二、经济学原理:工资差别理论
工资差异理论阐释了岗位工资制度的理论依据,即劳动者素质和劳动量不同,劳动报酬也不相同;这一理论还暗示一定的政策意义,即政府不适当的工资政策可能扭曲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三、现实例子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同样是教师上同样的课程,但是由于他们的职称不同,所以得到的工资也是不同的。企业中不同职位的职工获得的工资也是不同的。生产线上的工人工资也是不同的即使做着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时间……
四、个人感悟
在我看来这样的制度是有利于发展的,为什么大部分求职者更愿意去找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呢?正是因为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总是期望能在未来获取高于人力资本投资额的回报,否则,没有人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薪酬激励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工资是对人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合理的工资差异对于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保持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21210150147    时间: 2022-6-2 13:22
在《致命的均衡》第7章中,斯皮尔曼和伯克哈德的讨论中,以邮票为例子,提到了“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这体现了在市场中,商品的价值是由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非单纯的大小,大小无法作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标准,真正能决定的是商品本身所凝聚的劳动。 在我们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同样的案例,如果以该小说中的比较来说的话,在市场上1cm³的黄金价值比1m³的铁的价值更高,这是因为黄金所蕴含的劳动成本远远高于铁,因此小小的金块会比大大的铁块更值钱,这是符合了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经济规律的。因此我们在平时进行经济活动中,不能仅仅依照外表来观测该商品的价值,必须要实实在在的测算到该商品的实际价值是多少,而不是仅仅从外表来简单推测,必须利用好该规律,在商业活动中避开陷阱。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47 杨鑫塬

作者: Fulva    时间: 2022-6-2 16:24
小说情节:   “这是否公平我说不上,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但是当然,我在审判过程中说清楚了的。那就是,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我估算了一下,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这不过是基础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恐怕,这些与法庭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   斯皮尔曼看着他的两位朋友。他们脸上神秘的表情让他不得不继续往下说。“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它只会问丈夫要支付的工资是多少。而经济学家——提醒你们一下,甚至是刚开始学经济的学生——把成本看作是放弃了的最高成本。 任何事情的成本都是你所放弃的最可取的选择。而对于这位妇女来说,则是一万美元。作为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家人自愿放弃一万美元——这是她作为注册会计师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但是法官声称他无法理解我的证词。尽管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我还是说服不了法庭。这家人仅仅得到了五千美元。“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从此,我再也没有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过证了——虽然我知道我们经济系的许多同事在各种各样的案子中作过证。坦率地说,我听说一些死守传统的没有创新的律师对经济学家闯入了他们的领地而感到十分伤心和失望。” 来自小说第十二章  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多角度的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现实世界例子: 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又比如会计公司的大楼如果用于做员工办公室的话,其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出租大楼的收益。而会计成本则是所有显现的开支,比如养猪的会计成本是猪饲料费用等,会计公司的成本是大楼的水电费、员工的工资等。  感悟与认知: 就如小说所展现的,妇女留在家里无法工作的成本并非表面上的五千美元而是一万美元,这是经济学中非常基本的不同成本概念,但是我们却常常将其忽略。在日常经营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我们不可以只看表面的数字,而是要深入挖掘各个要素所隐含的价值,否则表面上有盈利,实则是亏损。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也不入账,但它是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有可能使投资决策发生失误。 无论在经济学方面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片面看待事物,忽略其背后隐含的巨大效益。全面认知、探清成本,才能学好经济,才能面对社会。 21工商管理陈紫萱  21210150105

作者: acepec    时间: 2022-6-3 20:53



21工商 冯小帅 21210150108
亨利·斯皮尔曼与他的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在餐桌上谈论女儿的兽医工作,亨利·斯皮尔提出“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他的女儿则说这是体现了需求法则,当她的候诊室有一只大猩猩在就诊时,就没有人来让她给他们的宠物看病了。虽然亨利没有反驳什么,没有告诉她们他做出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她把“需求”和“需求量”搞混了。—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又叫需求规律。当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格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当于中国汉字中的一捺。影响需求还不止一个价格因素,如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们的偏好、消费风气发生变动,甚至消费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动,都会影响需求,这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现实案例
Alchain曾问道:为什么美国加州橙子,质量最高的橙子大都运到外地去,而留在加州本地反而是较差的呢?假设在美国顶级苹果是一个2角钱,而次级苹果一只1角钱,顶级苹果的相对价格是2:1,为2;运到某外国后,每只苹果价里要加上运费1角钱,于是顶级苹果在国外的价格是3角一个,而次级苹果价变为2角一个,这样一来,顶级苹果在国外的相对价格是3:2,成为1.5。阿尔钦说,由于顶级苹果的相对价格在国外比在美国低,所以,需求量是在国外比在美国国内高,美国人舍不得吃相对较贵的红苹果。
感悟
需求法则不仅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同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需求法则的本质便是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下降。1.人际社会上看:个人认为这个原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人便是一个商品,而公司等招聘单位便是消费者,在公司对我们进行选择的时候,公司岗位的预计招收量越少,就意味着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因此我们便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凸显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缺点,这样才能在百舸争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2.市场社会上看:同时,在复杂的消费中,该理论也同样适用,我们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心理,以低价进行售卖竞争,达到出售产品盈利得同时打压竞争对手的一石二鸟的效果。经济学理论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的了解了理论的内容以及本质,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对其进行应用。
21工商 冯小帅 21210150108

作者: 21210150115    时间: 2022-6-4 11:12
21工商管理李磊21210150115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第三章  经济学原理————供求理论
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
  商品经济的许多范畴都可以统一到供求关系之中。如研究商品关系的那些基本范畴:生产与消费、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与货币等相互对立的概念.一旦把它们与市场相联系.实际表示的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研究商品和价值的一般关系时不涉及市场,因而不以供求关系表示。马克思指出。在市场上。“互相对立的只是两个范畴:买者和卖者。需求和供给”。 “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上再现了下列关系:第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第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尽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来代表”。
  2.供给和需求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它们都由生产产生。处于对立地位的供给和需求彼此很难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说.供给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给。属于增加供给的生产活动同时增加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由于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而增加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换言之.生产中的生产需求也可以说是供给。马克思在谈到供给和需求的含义时说。“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象只是同义反复”:并认为供给和需求都决定于生产:“供给和需求是由生产本身决定的”. 深刻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辨证关系。供给与需求的这种辨证关系对于政府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很有指导意义。
  3.供给和需求虽然闻由生产决定。
  但二者在量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真正的联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中社会用来生产这种物品的部分。也就是这种物品的生产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数量.另一方面,社会要求用这种物品来满足需要的规模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而只有偶然的联系”。这说明.供给和需求同由生产决定.但供给和需求不必然任何时候在量上都相等。理论上假设的供求均衡只是在不均衡的波动中才存在.存在于平均数中。由于在市场上“供给”是为了价值.提供的也是价值.而“需求”要的是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劳动.供给的商品中虽然花费了“劳动”.但产品不为社会所需要.供给成为“无效供给”。另一方面.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需求具有无限性.但只有有相应货币购买力的需求才是能实现的“有效需求”。市场上只承认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供求的这种“偶然联系”表明供给和需求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一种社会关系;它实质表示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存在交换劳动的关系。这种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作者: 21210150150    时间: 2022-6-4 11:17
1、        情节摘要——《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
“我怀疑我的体重还会是三百斤的。”索非亚回答说。
  “如果是那样的话,”斯皮尔曼眨了眨眼说,“不止你有那么大的消费者剩余,每个人也都会有的。”
2、        经济学原理
(1)价格弹性: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是指某一种产品销量发生变化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是衡量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数量变动的敏感度指标。当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销售量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幅度是相抵的。当0~1之间的弹性意味着价格上升也将使得收益上升,而价格下降使得收益下降,我们说这类物品的需求是相对缺乏弹性的,或者说价格不敏感。大多数食品的需求弹性是低的,而大多数的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如香水,高档服装等都相对较高。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3、        例子说明
(1)618活动期间各大商家的降价促销,很大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这就是典型的需求价格弹性。
(2)假如奶茶店一杯奶茶12元,你也觉得味道不错、价格合适你经常和朋友去买,然后有一天奶茶店门口挂了一个活动促销的牌子写着第二杯奶茶半价,那么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去买奶茶一共买两杯实际就只花了18元,就会感觉比平常你愿意支付的24元省了6元钱,这六元钱就是消费者剩余。
4、        感悟与总结
凯尔文勋爵曾说:“当你能衡量你所谈论的东西并用数字加以表达时,你才真正对它有几分了解;而当你还不能衡量,耶努能用数字来表达时,你的了解就是肤浅的和不能令人满意的。尽管了解也许是认知的开始,但是在思考上则很难说你已经步入了科学的阶段。”由此可见,事实上起初我对于经济学的了解是肤浅且不能让人满意的,但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阅读《致命的均衡》一书让我逐渐脱离浮于表层的浅显认知,其实此书引人入胜之处不在其剧情,而在于凸显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经济学教授通过博弈论解释商场的打折现象,通过边际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讨论了服务质量的问题。身边的“迷”一个又一个的被解开,使我感到了经济学巨大的力量。
5、        姓名:李星愿
班级:21工商管理
学号:21210150150


作者: 罗辰辰辰    时间: 2022-6-4 14:28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20 罗辰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一、经济学原理:需求原理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原理(law of demand),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源于家庭或者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无疑是该商品的价格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所以,一种商品的需求反映了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对于上述有关需求的概念,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这里给出的需求定义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考虑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其次,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并不是一次市场购买行为,也不是某一次购买活动对应的购买量,而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意愿和条住制定的一个计划。再次,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即出于自身意愿做出选择并具备支付能力。        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相应于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消费者关于需求量制定的一项计划。 (二)需求的表示 1、需求表 2、需求曲线 3、需求函数:Qd=D(P);特别的,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那么需求函数具有线性形式:Dd=a-βP。 (三)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 1、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收入水平 3、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预期 5、政府政策 二、举例  关于供需原理变化的例子很多,我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由定义可以知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比如有一款我喜欢吃的零食,最早开始,它的售价是10元,我很乐意花钱购买,因为它物美价廉;但随着这款商品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消费人群大大增加,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选择提价,价格涨到15元。于是我选择不再购买这款商品,因为和它一样好吃但价格更低的其他零食多的是,我可以选择它的替代商品。和我一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因此,时间不久这款商品的销量大大减少,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量降低了。 再比如,近两年时间疫情反复发作,让不少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摆的状态,疫情爆发让居民无法正常生活,导致了能源生产当中劳动力短缺,如果国家各个方面想要正常运行,那么日常对原油的消耗量就不会减少,劳动力无法投入实际生产,原油供应自然跟不上。对于有车一族来说,近期感受最深的就是“油价又涨了”,“加不起油了”,“不敢开车了”,一直以来,油价都在上涨,几乎每半个月就要调整一次,而近期油价的持续上调,让人们的压力瞬间增加,因此,许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对石油的购买。 三、个人感悟 以上讨论的有关需求的概念是就着单个消费者而言的,但我们要注意到,市场价格并非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所决定,而是由整个市场上对同一种商品“总的”需求所决定的。因此,需要对所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加总”来得到整个市场的需求。 并且,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消费者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都必然满足需求规律。例如,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的时候,就出现了“土豆价格升高,但土豆的需求量不减反增”的现象,此类与需求规律相悖的现象被称为“吉芬难题”。我们不难发现,这类现象从侧面说明了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正如马歇尔所言:“经济学的规律可与潮汐的规律相比,却不能和简单与精密的引力律相比。”人们的活动是多样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以致于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中,我们所能做的关于倾向的最好的叙述,也必然是不精确和有缺点的。 虽然存在特例,但经济学仍然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作为需求的“基本规律”。因此,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想做到企业发展、打开商品的销路,就需要拥有清醒的企业自我认知和定位,进行完备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与偏向、制定合适的价格、顺应市场发展的大势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作者: 15397303956    时间: 2022-6-4 15:56
本帖最后由 15397303956 于 2022-6-4 15:59 编辑

21210150148李易衡
   小说情节:乌斯提诺夫教授否定了超市里的水果后,迅速离开了农产品货柜,在通道的尽头一个急转弯拐向右边,一路小跑经过了奶制品专区,拿了一盒酸奶,一盒鸡蛋,一包明斯特奶酪。又一个急转弯,这次是向左转,她经过了一个只摆着清洁剂的长长的通道。“蠢货,看看架子上这些愚蠢的东西吧。只要摆一个名牌商品就可以了嘛。 哈佛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在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售价相去甚远。她还知道,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因此,她每次都会买最便宜的牌子。“如果高斯曼先生懂一点点化学的话,他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她边选购商品边咕哝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  ——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品牌效应。品牌效应是指由品牌这个无形资产所引发的能够为其所有者或经营者带来新的经济效用的现象。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是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印象。”品牌可以让消费者辨别和评价不同厂商的产品,是厂商工作质量的标记,也是其市场信誉和未来收益的载体。品牌这一制度设计是内化企业产品外部性的重要方式,能够对企业行为产生强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的努力可以获得市场的奖励,企业的过失得到市场的惩罚。
    案例分析:对渠道而言,品牌代表着良好的信誉,经营品牌内存产品可以把运营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的杂牌厂商,经常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使得销售商的货源没有保证,售后服务无人负责,销售渠道的顺畅乃至做到良性循环就更无从谈起了。遇到市场受外界因素影响引起的震荡,就会遭受到巨大的打击。像冬天内存价格的上下跳动,就使若干经营杂牌内存的商家损失惨重。相比之下,经营品牌内存产品的商家由于在进货渠道、利润分成的等方面的规范操作,不仅回避了大的风险,而且也使得渠道更加畅通,加快了整个销售循环的速度,增加了渠道的利润。真正做到了“你也轻松,我也轻松”。
    感悟:品牌在产品宣传中能够使企业有重点地进行宣传,简单而集中,效果明显,印象深刻,有利于使消费者熟悉产品,激发购买欲望。品牌效应是产品经营者因使用品牌而享有的利益。一个企业要取得良好的品牌效应既要加大品牌的宣传广度、深度,更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服务为其根本手段。品牌优势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正逐步被业内人士所认识,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工艺上的专业特色,在未来竞争中很难站住脚跟。如今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但打造一个品牌又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加盟一个在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对于商家来说实在是走了一条捷径。 ——21210150148李易衡


作者: 21210150126    时间: 2022-6-4 22:32
21工商管理  石海翔  21210150126
她自己在心理学中的研究领域是很早以前从功利主义的根源分叉出来的。现在,没有哪个现代心理学家会相信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功用。丹泽认为,功用就是对幸福、快乐、满足或一些类似感情的旧统称。这个术语是没有内容的。不论你做什么,你可能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用。         
  ——第二章

经济学原理——效用
效用港译功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丹尼尔-伯努利对这个悖论的解答在1738年的论文里,主要包括两条原理: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例子
效用没有单位,没有客观的标准,纯粹是一种主观的臆断。比如,一个馒头,对于一个饿了三天的人,和一个刚刚吃饱饭的人,效用是不一样的。前者效用无穷大,因为可以救人一命;后者效用几乎为零。
    有时候你感觉到饿了,想吃点东西,那你吃的东西满足了你的“食欲”,这就是效用
    有的时候你工作久了,就想闲下来发呆,那闲下来发呆给你带来的“满足”就是效用
    有时候你觉得头发长了,就去剪头,理发师给你剪头满足了你头发短一点的”欲望“,就是效用。

效用,作为对一个个体收益或者需求满足程度的衡量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博弈论以及经济学中。认识效用理论对于理解博弈参与者的选择以及后续可能产生的结果至关重要。效用尽管不是货币,却可以用货币来衡量。效用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的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舒服”或“爽”的感觉。既然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要如何来度量它呢?我们都知道,研究任何事物或规律,如果可以定量化,那就可以通过我们人类五千多年来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来造福于全人类。一个商品或者一个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或者劳务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如果效用为负,现实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个人消费这种商品,已无法体验到满足感,而是一种痛苦或负担了。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如果我们把叔本华这句话中的满足理解为效用为正,痛苦理解为效用为负,我想这又是一句经济学界的至理名言!

作者: Fulva    时间: 2022-6-5 15:43
21工商管理 陈婉淇 21210150104 小说情节--第12章  “我完全被困住了,因为别人完全不理解我的证词。一位律师让我在一起个人伤害案中出庭作证。案情是这样的:一位母亲被一个喝醉酒的司机撞倒了,因为这个,她将近一年不能做家务活。她的丈夫不得不雇人来家里帮忙,他因此支付了五千多美元的工资——在那个时候,这是相当多的一笔钱了。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他们争辩说这是一位家庭妇女一年所做服务的金钱价值。我受邀以专家的身份前来作证,评估这个数目。”   “那么,那些钱不够公平吗? ”韦伯一边问着,一边眼镜向下瞥了瞥他的朋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那就是那个家伙要付的钱……”   “这是否公平我说不上,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但是当然,我在审判过程中说清楚了的。那就是,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我估算了一下,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这不过是基础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恐怕,这些与法庭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   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服务价值 服务价值是构成顾客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市场营销实践中,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产品本身价值的高低,而且更加重视产品附加价值的大小。特别是在同类产品质量与性质大体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企业向顾客提供的附加服务越完备,产品的附加价值越大,顾客从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就越大,从而购买的总价值也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举例说明:   现当代网络急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然成为当代人所喜爱的购物方式。在网购过程中人们不仅会看重商品本身所带来的的价值,往往也会观察购买商品过程中一些隐藏的价值,比如快递的选择,发货的时间与速度,邮费的收取以及商品售后服务等等,商品的价值不单单只是看他所拥有的价值,服务价值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十分看重的,其总价值也会因其而改变。  感想:   服务价值的出现,在于加强社会的满足感,当我们处在这个社会中,如果可以享受到服务带来的方便和关怀,能够极大的调动社会积极性和满足感,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消费来换取更好的服务,也就能促服务行业的发展。

作者: 郭俊钰    时间: 2022-6-5 15:48



20工商管理 20210240141 郭俊钰
经济学家丹尼斯·戈森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他本可以从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致命的平衡》第三章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实证举例: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 生产要素 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感悟体会:1.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在平日里的决策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最大收益,例如在图书馆学习一小时比在床上学习一小时的效率更高,收益更大,远抵抗路途中的劳累与不适。
2.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隐成本是我们平时不关注的,例如吃免费早茶的人还丧失了做其他事的时间,所以一定还要往这方面去考虑。

作者: Jing0130    时间: 2022-6-5 15:49
毛佳璟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22 小说情节: 戈森在文章中赞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使消费者受益的品牌增值的范围是有限的。他宣称自己发现了理论上最佳的品牌数量。如果超过了这一数目,或与这个数目不相符,消费者的利益将会受损。 索非亚‘乌斯提诺夫清楚地知道,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哈佛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在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售价相去甚远。她还知道,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因此,她每次都会买最便宜的牌子。“如果高斯曼先生懂一点点化学的话,他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她边选购商品边咕哝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 ——来自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 1.顾客感知价值与消费者剩余:顾客感知价值就是指企业传递给顾客,且能让顾客感受到的实际价值,它表现为顾客购买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差。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它表现为其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值之间存在一个差值。顾客购买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系列利益或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顾客购买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和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支出,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 2.虚荣效应:是一种连带外部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希望拥有的商品是独一无二的或者专有的,拥有这种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虚荣效应使得市场需求曲线相对缺乏弹性。例如,当许多人穿着同一款式的服装或购买某一特定类型的食品时,某一特定的个体可能会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以保持其独特的个性或引领时尚潮流。  案例分析: 1.海底捞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火锅行业之一,在该领域中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一直深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拥有许多忠实的顾客。海底捞透过产品价值链分析,严格把控风险,从董事会层面监督食品安全,并对相关联企业进行定期核查,同时保证菜品的多样性,提升产品价值;他以前沿的个性化服务为例,服务与人员相结合,对餐前、用餐时、餐后进行分析,为女性提供免费的美甲等服务,获得额外的增值产品和服务,完美诠释了“顾客就是上帝”,填补了很多服务行业这方面的空白。除此之外,海底捞还提供半份菜品的搭配,减少了顾客因吃不完而浪费的现象,对于费用的开支有计划地进行,避免不必要开支来控制成本。海底捞的一个经营理念就是通过提高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和人员以及形象价值来提高顾客总价值;与此同时,通过降低时间成本、精力和精神成本以及货币成本来降低顾客总成本,从而提高顾客感知价值,获得顾客信任和青睐,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并保留住了很多老顾客。 2.虚荣效应可以解释为对非大众性商品的购买需求,就是对高档商品的个性追求倾向。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高档商品刚上市的时候迅速购买;二是不论之前如何赞美的商品,一旦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一般大众都可以消费的水平就不再继续购买。例如,当你看上了一辆豪车,而这辆车有刚刚上架,你就会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迅速买下它;而当其市场占有率变高,你就不再想要它,因为丧失了优越感。奢侈品的无形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有形价值,奢侈品的受众是社会中少数的精英人群,为维护顾客的优越感,奢侈品牌就在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通过价格拒绝普通大众的消费。总而言之,商品越是高档,越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时候,虚荣效应就越明显。  个人感想: 1.我觉得作为企业要向海底捞的经营方式学习,就像上面的案例分析一样,企业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以及形象价值来提高顾客总价值,多做市场分析,了解顾客的爱好,并通过周全的服务来留住顾客;同时,通过降低时间成本、精力和精神成本以及货币成本来降低顾客总成本,两者综合来提高顾客感知价值,获得顾客的信任,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2.在生活中,我们作为消费者,需要有辨别的眼力,不能因为虚荣效应而出现小说情节中的问题,仅仅因为商标而去购买价格昂贵的商品;而作为生产的企业或厂家,恰恰需要利用虚荣效应来生产和定价,对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来定位不同的价格。奢侈品为满足顾客的优越感,就需要不断设置消费壁垒,体现商品的价值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但是,商品的价值质量一定要保证,其设计、成本以及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理应都是一流的。

作者: 15057732661    时间: 2022-6-5 19:25
21210150123 莫方圆 21工商管理  1.章节叙述: 乌斯提诺夫教授她经过了一个只摆着清洁剂,她丝毫没有犹豫就选了最便宜的一瓶液体漂白剂放进了篮子里。她说他们不知道漂白剂就是漂白用的, 所有的漂白剂都是浓度为5 .15%的次氯酸钠溶液。花钱买贵的是很可笑?。戈森在文章中赞成这个观点:使消费者受益的品牌增值的范围是有限的。他宣称自己发现了理论上最佳的品牌数量。如果超过了这一数目,或与这个数目不相符,消费者的利益将会受损。--------第七章 2.原理: 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在感知到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之后,减去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从而得出的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主观评价。体现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价值的特定认知,从而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或服务的客观价值。顾客感知价值被认为是顾客受让价值的主观认知的结果。 3.实例:海底捞没有十个服务宗旨。海底捞最大的特色是服务高于一切。海底捞自创立以来,始终奉行“服务全上,顾客全上”的理念,以贴心、周到、优质的服务,赢得了顾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创始人张勇说:“所谓特色就是你比别人多了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点”为海底捞赢来了口碑”。 海底捞始终坚持“绿色,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熬制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十三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的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融汇巴蜀餐饮文化“蜀地,蜀风”浓郁的优质火锅品牌。把客人的每一件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用热情周到、细致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力求每位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海底捞就餐,当您还没进门时,我们的门迎人员就已经迎上去了,进入海底捞,迎面碰到的每一位海底捞人都会热情的和您打招呼。  海底捞始终高扬“绿色,健康,营养,特色”的大旗,致力于火锅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让客人吃的放心吃的安心。海底捞他们就是通过好服务让提高顾客感知,让顾客体会到应有的价值,海底捞的服务得到肯定。 4.我认为,如果我做服务业,所以顾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要注重顾客的感受,保护顾客切身利益,让顾客有好的体验感。把客人的每一件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用热情周到、细致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力求每位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产品功能;使产品的非核心价值更高;即让顾客从物有所值、没被欺骗的认识角度产生更高的感知价值;降低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企业以自身的实力优势实行资源整合;以准确的品牌定位满足顾客心理与情感需求;实行感情营销,满足顾客情感需求,注重细节服务;彻底解除顾客担心产品效果不好和不会正确使用产品的后顾之忧,间接增强顾客对产品的感知价值。

作者: 刘凡    时间: 2022-6-5 20:50
21工商管理   刘凡  21210150118 他父亲必须和其他裁缝店抢生意,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进入这一行不需要什么金钱或教育资本,而他父亲裁缝服务的最后定价,虽然不足以赚大钱,却足以确保不会有大排长龙的客人,根据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如果每天上门的客人源源不绝,老斯皮尔曼大可以对客人呼来唤去或挑三拣四,无须负担任何经济成本;但是在价格由市场力量决定时,微笑和服务就成了争取客户的手段,恶劣的态度和服务只会吓跑客户,到时候老斯皮尔曼就会尝到“回家吃自己”的苦果。——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市场均衡(供求定理) 市场均衡是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市场状态。在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其他因素都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市场均衡由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此时商品价格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使得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等于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市场均衡分为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 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向的变动。  例子:房地产过热时,二手房价格飞涨难控,为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各地对其入市新盘执行限价政策,以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除简单限价外,还要加上各种条件来限制购买,打击借钱炒房的行为,增加二套房的借款利息和首付比例等,从中央到地方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从而稳定了房价。  我们处于市场之中,市场影响我们的生活,市场与我们息息相关。市场均衡虽然具有理论的抽象性,但是它也充分揭了现实的经济形态,在实际的作活中,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种思维式,教会我们去透过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此时达到市场均衡状态,也是市场的理想状态。

作者: 21210150131    时间: 2022-6-5 21:11
情节:
亨利·斯皮尔曼现在越来越不愿意被人打扰了,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乙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取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节选选自第三章
原理及分析:
这个情节中展现了机会成本这一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亨利·斯皮尔曼在经济学教授后,他的收入增多,他被打扰一次的成本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
例子:
机会成本例子:当你选择学习两个小时而不是看电视两个小时,机会成本就是从看电视中获得的收益和满足感。
感悟: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读书也罢,工作也罢,都取决于行为者对其从成本收益角度进行的自我评估。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最大代价,因此这个概念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做每一件事的代价,培养从机会成本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既要善于选择,也要善于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中作出理性选择,获得最大收益。

作者: Magic    时间: 2022-6-5 21:27
小说情节: 又逛了几圈,索非亚·乌斯提诺夫的篮子几乎满了。她来到了传统的结账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她放缓了脚步。为娜塔莎,她的俄罗斯波佐猎犬选购东西,更需要她慎重考虑。她必须选择那些最好的。在选购狗食的时候,娜塔莎的女主人是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的。                                        —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 价格质量效应:是指当高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高质量时,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会较低。在这里,价格不仅代表一种费用负担,它还是一种消费者能够获得的价值的象征。有三类商品受价格-质量效应的影响较大:一类是形象商品;一类是排他性商品;一类是只有价格能代表其相关质量的商品。  案例分析:那些购买纯金劳力士手表的消费者不仅仅是为了看时间,那些购买劳斯莱斯汽车的消费者也不仅仅是为了代步,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向他人表明自己能够购买得起这些商品。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商品称为形象商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象征或者显示拥有者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价格敏感性就很低。 除了形象因素之外,在较高的价位购买物品,可以避免与他人共享同样的商品,这种排他性也可带来附加价值。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人在旅行的时候愿意支付高价而乘坐头等舱,因为他们认为头等舱的宽敞座位和美味食物提供的价值不足以弥补票价的差异。实际上,很多商人选择乘坐头等舱是因为其排他性所带来的价值。也就是说,乘坐头等舱可以避免与喧闹的小孩或醉汉在一起,从而使他们在飞行过程中的工作或休息不受打扰。  个人感悟: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产品之前无法确定其客观质量如何,这时他们往往将价格作为反映其质量的标准,他们通常假设这些商品是由于质量高才会价格高。消费者越是将价格作为质量的判断标准,他们的价格敏感性越低。包括我自己在买东西的时候,当我对这些商品并不怎么了解的时候,在同类商品里,就总是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价格较高的质量也会相应好一点。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24  潘茹雪

作者: yjc    时间: 2022-6-5 22:22



荷兰式拍卖  
荷兰式拍卖也称“降价拍卖”,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荷兰拍卖是指,拍卖人先将价格设定在足以阻止所有竞拍者的水平,然后由高价往低价喊,第一个应价的竞拍者获胜,并支付当时所喊到的价格。
现实案例
卖家有100朵鲜花,必须在一天内卖完,否则花就谢了。首先,卖家设定最高价为每朵100元,每两个小时降价10元。拍卖开始后没有人竞价。过了两个小时,降到每朵90元时,有个竞买人竞价。如果他买100朵,则拍卖到此结束,此竞买人成为买受人,100朵鲜花以每朵90元成交。如果他只买70朵,那么剩下的30朵继续拍卖。如果一天过去了,不再有人竞价,那么拍卖的结果是唯一的竞买人成为买受人,以每朵90元的成交价买走70朵花。但是,如果过了两小时又有人来竞买剩下的30朵花,而价格为每朵80元。这时结束拍卖,第一个人以每朵90元的价格买了70朵,第二个人以每朵80元的价格买了30朵
感想
降价拍卖最大的优点在于:成交过程特别迅速,尤其是使用表盘式无声拍卖方式,使拍卖过程机械化、电子化,交易速度大大加快。降价拍卖的缺点在于,荷兰式拍卖的交易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为高昂;荷兰式拍卖的交易效率(包括资金效率和时间效率)比较低下。在叫价递减过程中,往往导致竞买人坐等观望,企盼价格不断减低,因而现场竞争气氛不够热烈。同时其中也存在两个显著特点:一,价格随着一定的时间间隔,按照事先确定的降价阶梯,由高到低递减。二,所有买受人(即买到物品的人)都以最后的竞价(即所有买受人中的最低出价)成交。
21210150138工商管理  俞建超

作者: dantaxiaowangzi    时间: 2022-6-5 23:09
21工商管理  毛虹琳  21210150121 1.来源章节:第十章 情节内容: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在阅读克莱格的著作《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时发现了端倪。书中提到,在美拉尼西亚人居住的圣塔克鲁茨岛上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价格从780条腰带到1100条腰带不等,且在各个地区的价格有差异。而山药这种岛民饮食中的次要食品,一篮子的价格在4条到5条九号腰带之间。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人们买东西时通常时怎样走遍不同的村落讨价还价,以确保他们用珍贵的红羽毛货币做了一笔最好的交易。  2.经济学原理:效用理论   原理内容: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服务的效用。由于消费者在做出选择时以获取最大效用满足为目标,因而对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分析又被成为效用理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化效用满足,并保持这种状况不变,那么此时就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3.说明原理:在自由竞争市场上,价格是外部给定的,对单个供应者来说,任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行为会使其销售量下降为零。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水平差异以及运输成本等问题的存在,相同产品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价格差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会积极询价,也就是“货比三家”。例如,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汽车,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去不同地区的4S店询问价格,以在既定收入下获得最大效用。  4.感想:效用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抽象的、虚无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客观的尺度,它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物品的喜好程度。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每个消费者所认为的效用是不同的。比如口渴了喝一杯茶,感觉身心愉悦,看一份报纸,感觉效果就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喝茶的效用排在第一。 人们总是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但随着商品的丰富、营销手段的多样,以及竞争的加剧,“物美”与否并非人们所能简单判断的。商家常常在商品上标明“原价××,现价××”,这样做无非是想通过所谓的“原价”增加商品的预期效用,即使“原价”从来没有出现过。较低的现价会使消费者认为用较低的支出会得到效用较高的商品,销售量自然增加。如果在使用商品之前不清楚商品的效用,人们就会反过来根据价格判断商品的效用。“便宜没好货”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人们需要某种商品,首先有了这种欲望后才去市场中搜寻。于是就会有价格越高,人们对它的评价就越高,购买的欲望就越强,购买的人就越多,这就形成了“越贵越买”现象。当然贵到一定程度,或者商品成了奢侈品,买的人就会减少。     需求激发了欲望,欲望促进了消费,消费中形成最大效用。

作者: 3024144560    时间: 2022-6-5 23:36
廖青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17

作者: 3024144560    时间: 2022-6-5 23:40
1月8日星期二,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委员会会议正进行到伦纳德·考斯特陈述他的候选人——丹尼斯·戈森。而维勒莉·丹泽却对戈森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认为他的作品都是基于功利主义和循环论证得来的。奥利弗·吴认为“戈森认为人类的行为只有单一的动机”,是说归谬法。考斯特不习惯被他人所迫,答辩进展的不那么顺利。斯皮尔曼最终无法容忍几位代表对戈森作品的错误批评和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误解。其中就用软饮料和出售报纸方法差异来反驳维勒莉对经济学循环性的错误看法。这里蕴含的经济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也说明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用预测的方法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第十章 选取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理论称述: 总效用: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之后,从这些消费当中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最后一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事例: 例1:虽然经过扫黑除恶行动后,不少腐败分子落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政治生活中,仍会有贪官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一旦走上贪污的道路,苍蝇会一直盯着你,在这条路上根本停不下来;另一方面也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关,即使一个人用不了那么多钱,但所贪过来的巨额资金给自己提供的快感远没有第一次多,会越来越少,所以腐败分子会不停通过更大规模的资金进账才会给自己获得一开始的快感,。也才会有了铤而走险获取快感,从小贪到大贪,甚至巨贪。 例2: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例三:你开了个小作坊,你一个人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等问题,于是效率变成了8件/天,但是平均算下来,实际上每个人每天产出商品是4件,边际效用递减,每个人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个人感悟:将经济学运用到心理来说,感觉钝化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可以根据边界平衡规律来分配时间、金钱、经历和资源,从而使总效用得到最大化。在出现边际效应减弱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或方向,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廖青  21210150117 21工商管理

作者: 21210150110    时间: 2022-6-5 23:56
‘实用性’,当然是指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预测结果,或者是对实践有一守的暗示作用。诚然,经济学家有时候仅凭空想来发展理论,这样的理论不可避免地会脱离实际。丹尼斯·戈森假定人是高度有理性的,做事情时会尽可能地发挥出其效能。这并不表示他在阐述一种他认为是和实际相吻合的人性观点。只是,为了证明他的研究课题是切实可行的,他必须这样做。效用最大化是我们所总结出的最强有力的归纳和概括之一。它的实用性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证明了。对于一个经济学家,你能要求他做的,只能是要求他的理论有高标准,并被经验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细节,理论就只是一个归纳概括。
                                                 ——第九章
经济学原理:效用最大化
基本内容: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现实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出较远的门时,我们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公交、地铁、出租车,我们通常会考虑四个维度:时间、费用、可靠性、舒适度。相较于公交来说,地铁的时间更快,舒适度、可靠度更高,然而价格更贵。相较于地铁来说,出租车的时间更快更舒适,可靠度也高,但是费用贵上几倍。所以,在效用最大化原理的作用下,我们通常会选择地铁出行,地铁能提供三者中最高的效用。
感悟:作为消费者,我们常常会用效益最大化原理去让我们的每一分金钱花得值得,能得到最大的效用。但不仅仅是金钱要效用最大化,时间也要效用最大化,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去帮助我们提升自我。将时间一直用在玩乐上,所得的只有短暂的效用,只有我们将时间花在提升自我,充实自我上才能获得效用最大化,这是长久的。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去接触不同的事情,了解我们身边真实的世界,去感受,去体验,从中得到更大的边际效用。同时,也要朝着目标努力,因为目标的实现本身就能给我们巨大的效用。
21210150110傅漫玲 21工商管理

作者: 21工商胡洁    时间: 2022-6-5 23:59
21工商管理 胡洁 21210150112
一、小说情节(来自第3章)
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回到家后,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二、经济学原理及分析
1.        顾客感知价值(CPV):
顾客感知价值,是指企业传递给顾客,且能让顾客感受到的实际价值。它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差。顾客购买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系列利益或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顾客购买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和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支出,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老斯皮尔曼注重顾客感知价值,用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提升了服务价值,而后形成了形象价值,赢得新顾客、招徕回头客。
2.        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对应于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他会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
3.        弹性
弹性是一个经济变量发生变动对另外一个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需求量或供给量受价格等若干因素影响,但对不同种类的商品而言,它们相应于价格等影响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却不尽相同。需求量或供给量相应于其影响因素变动而变动的敏感程度通常由弹性系数的大小来衡量。从事裁缝这个行业,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但这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商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价格弹性的敏感因素主要体现在礼貌和良好的服务上,好的服务会减少产品的替代率,减小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导致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下降,斯皮尔曼老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三、现实案例
海底捞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作为基本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通过提升顾客感知价值吸引新顾客、回头客。海底捞的核心能力在于一种平衡力,在“人治”和“法治”、“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取得完美平衡的管理能力,其完善的供应链也让海底捞有效实现了市场均衡。此外,海底捞已建成连锁餐饮品牌,已成为多数人火锅就餐的首选,其特色服务和创新优势也让海底捞难以被替代,降低了需求弹性系数。

四、个人感悟
    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市场运作、学习工作,顾客感知价值、市场均衡、弹性等经济学原理都很实用,如顾客感知价值不仅适用于市场营销,也同样适用于如何经营自己、形成自我优势、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等。正如书中所说“经济学所吸引斯皮尔曼的正是经济学家对个人日常经济生活的理解”,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疑难,感知经济生活中的弹性进行平衡,但经济最终还是服务于生活,老斯皮尔曼确实在市场中实现了市场平衡,但也需要重视家庭成员的感知价值,让家庭平衡。

作者: 21210150116    时间: 2022-6-6 04:16
原文: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第二章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成本,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代价。  社会案例及分析: 正外部性: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哈佛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在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售价相去甚远。她还知道,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因此,她每次都会买最便宜的牌子。“如果高斯曼先生懂一点点化学的话,他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她边选购商品边咕哝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第七章 分析:外部性又叫溢出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本是普通的漂白剂与淡炼乳,因为品牌的溢出效应,使得生产商获得了本身难以获得的收益,这便是溢出效应。  负外部性:当网络暴力出现时,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便认为这是恶意事件,而是有个别不和言论的出现,带动了网民向着恶意的方向揣测,最终造成几乎所有网民都相信了这个人便是个恶人,我们要一起“惩奸除恶”。 分析:不和谐言论带偏了一些人,便会有不明事件伊始的人直接从他人言论中了解该事件,而每个人的言论都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直接影响了其他网民对事件的认知,最终酿成悲剧,这便是负外部性。             ——梁耀羽21210150116  21工管

作者: 21工管仇鑫琰    时间: 2022-6-6 11:00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06仇鑫琰

“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第二章

经济学原理:供给和需求原理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价格变动对它的需求量影响很小;高端耐用品富有弹性,价格变动对这类物品的需求量影响很大,。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供过于求时,生产者积极性降低,就会减少生产,直到供求平衡。
政府政策影响供求,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家综合运用一系列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

现实案例:2020年初,疫情迅速蔓延,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口罩成为了人们出行的生活必需品。一时间,口罩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首先,从需求端看,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激增,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而后期随着疫情的蔓延, 价格上涨对口罩的需求抑制并不明显,口罩成为稀缺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市场上天价口罩频繁出现,但由于口罩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很小,人们并未因其价格上涨大量减少购买。其次,从供给端来看,口罩价格上涨需求暴增会引起口罩生产者大量生产口罩来满足社会需求以获得经济利益。在这种市场失灵、供求失衡的情况下, 政府采用一系列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统一调配产能,对口罩的价格进行限制,号召更多的跨界资本涌入口罩行业进行生产,填补口罩供求缺口。随着供给增加和疫情好转,口罩供需趋于平衡,口罩的价格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感想总结:在市场经济中,供结和需求理论无处不在,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一法则。身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购物计划,将自己所需的物品依据供求弹性进行分类,掌握好买方市场,在商品价格下降时及时入手,追求质量的同时兼顾性价比,力求实惠。身为生产厂家,应该懂得寻找市场的机遇,抓住市场供给的缺口,积极生产那些价格高、利润大、供不应求的产品,掌握好卖方市场,谋求更多的利润,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市场不是万能的,当市场失灵、供求失衡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面对如今复杂的经济形式,我国应该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应放兼顾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释放公民消费能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作者: 彭艳红    时间: 2022-6-6 11:33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正如你已经知道的,我谋杀了丹尼斯·戈森、莫里森·贝尔和福斯特·贝瑞特。即使当我写下这些话时,我似乎还是难以相信这些事情。就好像我是在记录一些别人口述的事情一样。在我认识的所有人里,亨利,你是最可能理解( 虽然肯定不赞同) 我的行为的。我害怕被人发现自己是个骗子。这胜过了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而谋杀其他人带来的恐惧。当我决意要保护我自己,我的事业和对我有意义的一切时,我以一种最系统最训练有素的方式开始了谋杀。杀人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这是丹顿·克莱格留下的信封,他为了自己的地位名利,对身边对他构成威胁的人,都下了杀手,当他选择做出这个决定是,他的机会成本将是更残酷的下场。(14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比如,一个老板有一堆材料,可以造20辆汽车和200辆自行车,汽车可以获利50万,自行车可以获利40万。 那么老板当然选择造汽车了,但是造了汽车就不能造自行车了,那么机会成本就是自行车的获利,也就是40万。 比如去教室自习还是窝在宿舍打游戏之间选择。那么在教室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打游戏带来的快乐,享受打游戏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教室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v 机会成本在我的理解是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所失去的另一个其他的选择的价值。就比如我在端午假期中我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去兼职,我是赚到我付出劳动的报酬,但是我失去了假期休息的时间,失去完成作业,跟朋友放松,读书的时间,这就是我在出这个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做任何选择都会有得有失,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价值最大化。 ---------21工商管理21210150125  彭艳红

作者: 刘姿含    时间: 2022-6-6 11:45
21工商管理 刘姿含 21210150119  分析内容: 第十三章中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与商店老板西德尼麦迪逊在甲板上的谈话,后者问前者关于库纳德运营一艘轮船的成本。  原文如下: (西德尼麦迪逊说)“但是你是知道的,说到费用,请告诉我——你是一位经济学家——这艘船怎么能够一直开下去。我一上船就在考虑这个问题。我甚至还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忘了告诉你了,我只是在信封的背面计算了一下。但是我觉得我的估算还是挺有道理的。所有的燃料,所有的食物供应,所有的工作人员——姑且不算船的造价——库纳德怎么能维持这样一艘船的运行? ”   “不算上船的造价吗? ”   “对不起,我没听明白。你再说一遍好吗? ”   “不算上船的造价。那就是说,不算上这些固定的开支——比如说,船只的折旧,债权人的利息,库纳德公司员工的工资等等。不管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这星期去不去英国,这些开支都是必须支付的。只要旅客们去往南安普顿所支付的——他们的船票钱和他们在船上的开销——补偿了这艘船此次横渡的运行费用,库纳德就获利了。”   “怎么会是那样的呢? 他们要付给债权人利息啊? ”   “他们不管怎样都是要付给债权人利息的啊——除非他们赖账。如果这趟横渡的总收益超过燃料费、食物供应费和所有员工工资总和一块钱,那么,库纳德就赚了一块钱,而如果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没有走这趟航线,他们就赚不了这一块钱。拿你在达拉斯市中心的商店做例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关门大吉呢? 如果你还能付得起债主们的利息,你就不会关门。关门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你还是付不起债主们的利息啊。但是,如果你的营业额还抵不上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你就会关门大吉了。因为关门后你就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管这些费用叫做可变成本的原因。利息是固定成本。因为即使你关门了,它们也不会消失。当然,你是永远不会那样做的。最后,你还是不得不支付所有的费用。但是,从短期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  该段涉及的经济学原理是:完全竞争性企业短期亏损时的决策。 由于是短期,存在所谓“不变要素”和相应的“不变成本”。如果由于停产而导致不变成本的损失比继续生产的损失还要大,则当然还是应该继续生产。在小说此处,斯皮尔曼提到利润是固定成本,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用反而是可变成本。麦迪逊所开的商店所处的环境基本符合完全竞争市场,商品同质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有亏损时就应该考虑的是停产导致的不变成本的损失与比继续生产的损失二者哪个损失更大,此时即使会计收入为亏损,也应直到两者相同时再停止生产。  生活中的例子: 在一些近乎完全竞争市场的领域,如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出现亏损时,有些店主会直接关掉铺子而有些不会,这之间的区别就是是否有贷款或者利息等不变成本。若所有要素都是可变的,则直接停产当然就比继续生产好。

作者: 21210150111    时间: 2022-6-6 12:58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这个片段是卡尔文和韦伯在菲琳百货大厦是讨论的节选,在这个片段中出现的经济学原理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是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实际例子:最近,在各电商平台上都推出了“六一八”满减活动,如满三百减五十,满二百减三十等,假设一条裙子是350块,在活动期间购买就只需要300块就可以买到,350-300=50,这减下来的50就是消费者剩余。 感想:在我看来,消费者剩余其实是商家另一种营销的手段,不论是打折还是满减,便宜的价格实际上还是比成本价高很多的,薄利多销,靠销量来增加获得的总收益。但它会给消费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像平时觉得略贵的物品,当它有满减或打折的活动时,你会有一种感觉,自己仿佛是赚了,毕竟它便宜了好多,从而获得一种快感,不过,你并没有获得实际的额外财富,相反,你还出了一笔费用。所以,消费者剩余是商家在定价、促销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21210150111   21工管   龚婉婷

作者: 21工管冯欣奕    时间: 2022-6-6 13:3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丹顿·克莱格不耐烦地看了看手表。他觉得该控制一下这个会议了。“还有人想问考斯特教授问题吗? ”他插了一句。   “请再给我一点儿时间,丹顿。我想回应一下维勒莉刚才所说的。”   “亨利,我们很快要见来自生物系的罗斯博士了。我们必须注意把握一下我们的时间。”   “请再宽限我两分钟,丹顿。这很重要。我想回应一下维勒莉刚才所说的。”院长很清楚,当他的朋友执意要教训别人的时候,你是没办法让他改变主意的。克莱格答应了斯皮尔曼,允许他继续说下去。   “维勒莉,我能试着用你手中的软饮料来向你解释你对经济学循环性的错误看法吗? ”   “很高兴能接受你的赐教。”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这我并不反对。”她说。   “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换句话说,亨利,”奥利弗·吴回答说,“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就是出售报纸与出售块状糖、香烟的方法不一样。”   “完全正确。”斯皮尔曼回答道。   “你所说的我明白了,”吴教授说,“理论能够预测,正如你先前告诉我们的一样。我肯定我以前没有用那种方法来理解效用理论。”   “当然,你也可以明白这个理论不是循环的。循环理论是不可能进行预测的。   “亨利,”维勒莉·丹泽说,“你把边际效用搞错了,我能说服你吗? 如果我向你展示10份冷冻在我冰箱里的昨天的报纸的话。”斯皮尔曼自己先笑了。房间里笑声一片。   “如果你有冷冻的报纸,我预测你是用每张报纸包裹了一条鱼放在冰箱里。如果不是这样,而你所说的又是真的话,那么,我只好提醒你一下:我们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逻辑的。”   克莱格院长尽力想把会议带回正题。“女士们,先生们,我必须扮演反派角色了。让我们结束这些幽默的玩笑吧。也许你们中的一些人还有进一步的问题要问考斯特教授。”  摘自第九章 讲述了为何可乐与报纸要采用不同的自动售货机来售卖的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现实生活中,当你运动完时,你觉得十分口渴,忍不住买了一瓶水。刚喝第一瓶觉得不够,喝完第二瓶时还是有点口渴,直到买了第三瓶喝不下了,拿在手里格外碍事,才开始后悔为什么要买第三瓶。   边际效应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我们知道人们之所以要消费商品和服务,是因为从消费中他们的一些需要和爱好能得到满足。例如消费食品能充饥,多穿衣服能御寒,看电影能得到精神享受等等。消费者的满足感在这个原理中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满足感阈值的上涨,同一件事物能带来的满足感逐步下降,这与时间也有着密切关系。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同一件事物时,新鲜感很有可能会极速消失,边际效用递减。当一种商品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冯欣奕  21工商管理  21210150109

作者: 赵新蕊    时间: 2022-6-6 15:50



我看的是《一课经济学》的第三章《战祸之福》。这章主要讲述了:在战争后,遭遇战乱的国家的房屋,工厂等大型必要建筑被大肆破坏,人们对住房及生活用品等的需求激增,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形成了大量的需求堵塞,从而人们开始大量印钞,大把的钞票造成了经济繁荣的错觉,让有些人得出了战争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错误结论。然而结果只是造成单位货币价值的压缩,从而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它的本质是破窗原理的经济理论。破窗理论说的是,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玻璃,这将刺激玻璃的生产。制造玻璃的工人完成订单以后,有了钱,就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说,有破坏才有进步,多难兴邦,破坏本身就是好的。
   举个例子: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被迫打开国门,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犯,进行一场又一场改革与革命,在其中最旷日持久,损失惨重的日本侵华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了。相比闭关锁国,我们科技进步思想开放军事能力增强,有人说如果不是战争我们无法进步如此飞速。
  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多难真的能够兴邦吗?如果多难能够兴邦,那些避免了灾难的国家岂不是吃亏了?这种思维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每次社会经历灾难,每当有飓风、地震、海啸时,总有总会有一些经济学者站出来,说灾难虽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他又为下一轮的就业和GDP增长带来了机会。
  实则并不,破旧不一定立新,立新也不一定非要破旧。只有老式落后的产物才需要推倒新建,战争中损失的资源也超过战争后激发出的生产力,造成了无所谓的牺牲。
  并不是说凡是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重要,而是说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甚至是永远也看不见的因素。

作者: 张彩莹    时间: 2022-6-6 18:00
21工商  张彩莹  21210150141 情节选取自第四章: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 经济学原理: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数量。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要满足同一种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例子说明: 需求量的变动是说在需求目标不变的情况下,购买力增强。比如:上个月市场对黑色裤子的需求是100条,这个月却卖出了200条黑色裤子,那么需求量的变化为+100%。而需求的变动涵义不同,它指市场需求方向和目标发生了变化。比如:上个月市场对黑色裤子的需求是100条,但这个月还卖出了100条,或者50条,或0条,但人们更愿意买白色的裤子,结果卖出了500条白色裤子,这就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动。 认知感想: 在经济学中,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这是绝大多数人所共知的道理,也符合理性人行事的假定。但是,1845年在爱尔兰大饥荒时期,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马铃薯价格在上升,但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观察到了这种与需求定理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就被经济学界称为“吉芬之谜”,而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吉芬之谜”其后已经被经济学家解开,而被看作是需求定理的一种例外。当时马铃薯需求量反常主要是由大灾荒引起的,而不是马铃薯自身价格变化的结果。因为发生了大灾荒,人们预测粮食价格将会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低收人的人群纷纷抢购马铃薯,导致其价格上涨,所以这种需求量的增加应属于需求变动。这种需求量相对于供给量增加,或者供给量相对于需求量减少,引起价格上涨的变动规律称为“供求定理”。走出需求定理的“先人为主”,可用供求定理解开迷底。经济学除了让我们认识自己的行为,还可以让我们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做出更正确的决定。学习用经济学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的思考,做出更好的选择。

作者: 停停停    时间: 2022-6-25 12:38
21210150129  21工商管理  唐立美 小说情节: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企业应选择实际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经营项目,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案例分析:投资者王某可以选择股票和储蓄存款两种投资方式。他于1999年9月1日用1万元购进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操作,到2000年9月1日,投资股票的净收益为450元。如果当时他将这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2.25%,扣除利息税,则有180元的实际利息净收益。 从上例可以看出,这180元就是王某投资股票而放弃储蓄存款的机会成本。若考虑机会成本,王某的实际收益应为270元,而不是450元。如果到2000年9月1日,王某投资股票获得的净收益为150元,若考虑机会成本,他的实际收益则是亏损30元。         个人体悟: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