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21国贸专升本2个人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11-23 21:18
标题: 21国贸专升本2个人作业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作者: 柴子的cc    时间: 2021-11-26 11:45
致命的均衡 第四章

1.情节
出租车沿着布拉托大街朝吴教授家驶去。突然,后面传来的一阵车喇叭声打断了吴教授的思绪。他听到前座的雷蒙德一边在低声咒骂一边把车往路边靠,以让那辆超速行驶的车过去。在波士顿地区,充满挑衅性的驾驶方式是一种很普遍的策略。但是敢在十字路口和拥挤的街道上也这样驾驶,的确是很大胆的行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超过去的那辆轿车的速度都非常罕见。“那个家伙急着去给自己奔丧啊。”当那轿车超过去时,雷蒙德骂骂咧咧的。吴教授没理他。他的思绪又转向了边沁,转向了计算。一个功利主义者会辩解地说那辆蓝色轿车的司机做出加速的决定是通过权衡利弊了的。一方面是约会迟到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是可能被警察逮住并被判定违反交通规则。司机可能会因此被罚款。如果超速驾驶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人,那么处罚会严厉得多的。权衡了一下,司机选择了超速而不是遵守法规。因为纯利润超过了成本。吴教授意识到,不计后果的鲁莽驾驶看上去好像是不理智的,但是通过分析,这恰恰是对成本一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

2.原理
原理:有舍才有得,人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取舍,考虑机会成本,考虑回报率。文章中,回报是赶上约会,相较于迟到来说,可以给约会对象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成本是出车祸或者被抓住,那么不仅仅是迟到的问题了,还面临起诉、拘捕,而且在拥挤的道路上,发生车祸的概率也相对较大。但是司机权衡利弊之后,考虑到被抓或者对自己车技的信心,选择了超速行驶

3.例子
例子:①专科毕业后,有的人选择了工作,有的选择了专升本,有的人选择了出国,彼此之间都是取舍。

4.感想
感想:生活中都是处处充满了选择,选择的依据就是利弊。也就是做这件事的价值和不做这件事的价值那个比较大。我们当然是选择价值大的来做。当然这个价值不是光用金钱来衡量。也有一些道德,人生的价值。我个人认为一件事情的输赢、得失,关键在于决策人有没有权衡的能力和取舍的魄力。只有冷静地权衡事物的利弊得失,才能使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学习权衡取舍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学会怎样在生活中进行权衡取舍,做出良好的决策。

21 国贸专升本2 陈庆滨 21230121204

作者: 1719029457    时间: 2021-11-26 12:16
本帖最后由 1719029457 于 2021-12-31 10:17 编辑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
1.主要内容:斯皮尔曼回忆自己曾在法庭作证的一个案子,一位母亲被喝醉酒的司机撞到了,要修养一年的时间,不能做家务,于是她的丈夫不得不花钱雇人来家里帮忙,因此多支付了五千多美元的工资,而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但是这位母亲是位注册会计师,像她这样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但是最后法官声称无法理解斯皮尔曼的证词,这家人仅仅分得五千美元。2.故事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文中被司机中撞到之后赔了5000美元,但是他不得不放弃作为家庭主妇的收入10000美元。
3.身边的经济学原理:当我们快要毕业的时候,就即将到了面临选择的时候了,就业或者考研。当你选择考研的时候你就必须的放弃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和锻炼的机会。当你选择就业的时候,你就不得不放弃提升学历的机会,还有提高自己眼界和知识水平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有舍才有得。
4.感想:首先,根据定义,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这要结合稀缺原则,在生活中,我们有无限的需求和愿望,可是可供我们享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没有免费的午餐。太难得了,错过一次以后可能就难有了。我就会衡量。最后做出选择,可能约会,可能复习。要请我看电影。我就必须要在两件事中选一个。而我就会纠结。如果和朋友一起复习(因为这是说好的),不但我做到遵守信用,其次还能提高成绩。 但是,学长请我看电影这种机会实在是很少。所以选择是比较苦难的,天下不可能什么好事都砸到自己的头上,有舍才有得。

21国贸(专升本)2  舒陈凯21230121202













作者: 廖雨洁    时间: 2021-11-27 19:34
一、故事情节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二、蕴含原理
      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是机会成本原理。亨利.斯皮尔曼如果回家就意味着他要损失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所以他回家的机会成本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亦或是一笔客观的收入。
三、身边事例
      拿大学生举例,大学生读了四年的大学,但是这四年大学生可以去打工,打四年工赚到的钱就是大学生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再拿大学老师举例,大学老师可以去企业上班,但他们选择当老师,而他们当老师的机会成本就是他们去企业上班所能获得的收入。
四、结论感想
      机会成本其实可以理解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机会成本出现的本源是理性人的选择问题。通俗讲就是经济学中假设每个人都是十分理性的,在做选择时都会坚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选择更是如此。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相对的, 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有选择,所以就会有得失,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尽量做出最佳选择,也就是机会成本最小的选择。

21国贸(专升本)2班 廖雨洁 21230121224

作者: 15157517696    时间: 2021-11-27 20:39
1.情节(致命的均衡 第七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2.原理
机会成本是指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人们总是会同时面临多个机会,而在这些机会中只能选择一个,因此你选择了其中一个机会就是放弃了他的机会,有的必然有失,每一次选择都是以失去其他机会为前提的。所选情节中,亨利•斯皮尔曼为了不浪费时间,放弃了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削皮刀的机会。用经济学的说法更低价的削皮刀就是这次的机会成本。
3.例子
在专科毕业时,一部分人选择了专升本继续读书,而一部分人选择了直接就业,那们对于继续读书的人来说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让他们放弃了每月稳定的收入以及工作经验。
4.总结
世上没有免费的晚餐,人们需要随时做出大量的选择,但任何选择行为都是有代价并且需要支付成本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读书也罢,工作也罢,都取决于行为者对其成本收益角度进行的自我评估。因此我们既要擅长选择,也要擅长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中做出理性选择,获得最大收益,选择应选择的,放弃应放弃的。
21国贸专升本2 王蕾 21230121244

作者: 章丽萍    时间: 2021-11-27 21:14
1、小说情节
来自第五章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2、经济学原理
上述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3、例子
一件商品,我最多愿意支付100元,再贵我就宁愿不买他,但是促销的时候,这件商品标价80元,低于100元,心理感觉得到了20元的便宜,这2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4、结论总结
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是人们从购买中获得一种满足剩余,并非实际收入的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购买并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在购买商品时,每个购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到商品,而拒绝以高于意愿支付的价格购买该商品。因此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将商品标价提高,留出消费者剩余的空间,也因此获得丰厚盈利。由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物时要理性消费,正确评估商品,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商家也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吸引更多的客户。
5、21国贸专升本2 21230121229 章丽萍

作者: 王玲玲    时间: 2021-11-28 16:53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1、故事情节: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2、蕴含原理:①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对于顾客而言,在相同的价格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获得产品的额外收益,对于有些客户而言自尊心的满足也是比他付费所要获得的商品本身更重要。因为从事裁缝这个行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大,不需要太多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所以商家良好的服务态度便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吸引到顾客,招揽回头客,通常市场里的反复购买行为都是通过对卖家经商品质的考核来节约考核商品品质的费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让商家每天都在取信于顾客。②还有就是基于权衡投入产出比,成本和收益的均衡判断。
3、现实例子:例如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就是他们家的特色,其不断推出完善的服务措施也是引得同行竞相模仿,市场上火锅行业的竞争非常大,有好多种品牌竞相出现。但是海底捞却能脱颖而出成为很多顾客出去搓一顿的首选。是因为他们的服务细致入微,服务意识也非常积极,让每位顾客都感到舒心,做到察言观色。这就会让很多顾客觉得这顿火锅吃得很值,除了食物本身带来的满足感,还有服务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带来的愉快体验。会让顾客觉得很温馨。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还有价格本身相差不大的基础上,有市场价格的均衡存在,如果一旦火锅店的价格被约束住了,且火锅店就那么几家,那么服务员的态度就不一定会那么好了。
到饭店吃饭,大家都会发现在饭店菜肴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环境幽雅,服务细致的饭店就会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一般的饭店价格也会高很多。消费者其实早已习惯将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舒适的体验感作为衡量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4、个人感想及认识:原来经济学是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日常的经济生活,从这个小说情节中可以体会到人们都非常擅长于权衡利弊,会考虑成本和代价。哪怕是发脾气,对于家人发脾气并不会有什么经济上的损失,但是对于客人发脾气,就会降低收入。同时这也是建立在裁缝这个行业本身的竞争大,价格固定相差不大,如果只有老斯皮尔曼一家,以及顾客排起了长队,那么商家也许就不会再那么热情地对待顾客了。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还是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坏脾气为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或是说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溯其根源还是我们对于商品效用的一个理性评价,例如在生活中我去一些同类型的商店,商家良好的服务态度总会让我更加愿意花钱,我们都是会选择对成本和收益的均衡判断。
21国贸专升本2班 王玲玲 21230121228


作者: Wan9slin    时间: 2021-11-29 22:29
1.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船长的鸡尾酒晚会进行到尾声时,斯皮尔曼夫妇和索非亚•乌斯提诺夫来到了为头等舱游客们准备的三个餐厅之一的哥伦比亚宫。索菲亚认为这个餐厅的食物太好吃了,她在剑桥城从来不会要这么多菜,光那些面食就足够当一顿饭吃了,但是她像一个傻瓜一样吃了。斯皮尔曼认为索菲亚在餐厅吃得多的原因不在于食物的美味而是在于食物的价格。在大多数的餐馆里,在决定点不点面食之前,人们会先看看价格。如果面食带来的满足感胜过不点这个菜而省下的钱带来的满足感,就会点这个菜了。在这个餐厅点菜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里的菜都不用钱。因此,只要更喜欢面食而不是价格,就会要面食的。如果面食能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满足感,也会点它的。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人们会一直吃,直到吃的边际效用为零时人们的心里就平衡了。”
2.原理
     效用是指人们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品每增加一单位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3.例子
     虽然每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节目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们还是认为以前的春节晚会精彩,对现在的春节晚会评价越来越差。
4.总结
     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用,并且实现效用最大化。人的欲望是无穷大的,只要不断地进行满足各种消费的欲望,其效用就会不断地增加。那么企业得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边际效用规律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1国贸专升本2班 王一雅 21230121227


作者: 陈伊资    时间: 2021-11-29 23:05
一、小说情节  摘自第五章
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二、原理
情节中提到荷兰拍卖会,拍卖会中以标价从高到低的形式进行竞拍。反映了消费者剩余原理。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某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三、例子
在商场买衣服时,自己看到一件非常喜欢的衣服,自己有500块钱并且愿意支付500块钱买衣服,而衣服的标价为400块钱,其中自己的消费者剩余为500-400=100块钱。

四、对原理的认识与感想
消费者剩余能反映消费者消费心理状态的改善。当消费者对一商品愿意支付比较高的价格,而实际上消费者是按市场实际价格支付时,就会产生一个差额让消费者觉得是值得的。在荷兰拍卖会中,人们在一开始会担心商品会被别人拍走,因此愿意以比较高的价格拍下,当拍卖价下降后,成功拍下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价是值得的。荷兰拍卖会就是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来进行拍卖。
在生活中,往往人们消费者剩余产生的心里满足感大于所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而实际获得的利益未必大于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21国贸专升本2班 陈伊资 21230121203






作者: CHENA-01101    时间: 2021-12-1 13:22
一、小说情节(来自第十一章)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但这个观点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

二、原理
该情节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的经济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三、现实案例
在生活中,比如谈对象,当谈第一个对象的时候,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谈第二个对象印象就没有第一个那么深刻,第三个没有第二个深刻,以此类推。在这里,感情的效应值随着你所谈朋友数量的增加而在减少,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对初恋那么难忘那么刻骨铭心的原因。尽管第一次谈的对象,不一定是最合适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难忘的。因为第一次,感情难忘值是最高的。

四、自己的感想
经济学家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为什么出售可乐和报纸的机器会有如此不同。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是,人们对于物品的消费遵循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也就是说新增加的消费的效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衰减的。这个定理现在不学经济学的人也有许多知道的,但他们不清楚的是,经济学还认为不同物品消费的边际效率递减的速度和情况是不同的,并且与消费的时间有关。就可乐来说,一小时内喝10听可乐,肯定是一听不如一听好喝,边际效用递减得会很快,但如果买100听可乐在家里,并按一定的速度来喝,比如每天只喝一听,那么每听可乐的带来的效用并不见得会有多大差别。不过,对于报纸可就不同了,消费报纸的边际效率下降得飞快,并且与隔时消费无关,我们几乎可以说,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无论是在今天还是明天以及下个月,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有边际效用的东西人们就会保留以进行消费,而边际效用为零的东西人们将弃之如敝屐。所以,虽然人们的道德水平是一定的,但在购买饮料时一定不会象购买报纸时那样“诚实”。正因“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道理,出售饮料就要花大成本装备精良的自动售货机,而出售报纸时只需采用成本低廉的自动售货机就行了。
                     
21国贸专升本2  陈舒婷  21230121223

作者: lxx    时间: 2021-12-1 23:15
1.小说情节(摘自第二章)
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最初,正是对这些矛盾的揭示吸引斯皮尔曼来学经济的。

2.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3.现实例子:你有一小笔创业的初始资金,但刚好只能拿来投资一家奶茶店或者只能开一家服装店,二者不可以兼得。你选择了开奶茶店,就失去了开服装店的资格,选择服装店,就没有资金再开一家奶茶店。这就是机会成本,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放弃另一个。

4.对原理的认识、感想
机会成本是选择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的存在,我认为是为了说明你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是有成本的,千万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你是冒着损失其他机会的成本来尝试的。就比如说,很早之前,你有一笔钱,你拿来投资买房还是买车,但是现在来看,如果当时有一笔钱去投资房产,会赚的盆满钵满。在贯彻机会成本这个经济学原理之后,会帮助人在做各种选择时,尽可能深思熟虑,避免一时冲动。明白机会成本之后,就不会被某种虚妄的构想绑架,在面对选择时也会更加谨慎。

21国贸专升本2 林晓霞 21230121218

作者: 13586572328    时间: 2021-12-2 20:16
一、故事情节(选自第十一章)
       心理系教授瓦莱丽·丹齐克认为高森所有的作品都源自功利主义,用‘人会做他们做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带来最大效用’这种说法来解释人类行为,高森所提出检验的每一条假设,都是基于这个假设。社会学系教接奥立弗·吴认为高森他仅从单一面向切入人类行为,他用到了归谬法,也就是每一个行动都要计算,社会结构可能会瓦解。经济系教授斯皮尔曼认为丹尼斯·高森的分析可能有不足之处,但没有任何一点足以视为严肃的批评。
     斯皮尔曼指出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前提并不切合实际,当丹尼斯·高森假定,人具有高度理性并且追求最大化效用的时候,并不表示这是他所相信的真实的人性观点,他只是采取了必要的手段,才能以实证方法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主题。他用报纸和饮料举例:你从瓶子里喝的第一口饮料,会比最后一口带给你更大的满足。如果你买了一百瓶汽水储存在家里,可以自行决定饮用的时间,每一瓶都带给你同样的满足感;报纸的边际效用递减非常快,只要拿到一份今天的报纸,第二份的边际效用几乎等于零,因为报纸只要一份就够了。
   接着化学系教授索菲·尤斯蒂诺夫提出了关于高森所写的最佳品牌数目的不同意见,斯皮尔曼指出丹尼斯·高森在这篇优化品牌数的论文里,开始的前提是消费者有不同偏好,而高森所试图检验的,便是利伯维尔场经济体如何在其间权衡取舍。”索菲·尤斯蒂诺夫举起高森那叠论文,问斯皮尔曼教授,如果没有广告,没有不同的品牌,我可以省多少。斯皮尔曼教授回答道:广告是做生意的一项成本,但是广告也让我们知道有其他选择,对于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以及是否有竞争商品可供选择,它可以给予我们更多信息。”所以广告增加了竞争,结果是消费者获得更低的价格。

二、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最后一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三、现实中相应的例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例子: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这时我们可以称之为负效用。
     消费者偏好在生活中的例子:众所周知女性下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在意自己的外表,所以在自己外表上投资的也越多,比如衣服、化妆品、护肤品都比男性花费的要多,而男性会更加倾向于购买游戏装备、电子产品等。

四、总结:
        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消费同一种商品时,所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低。如果我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贪小便宜”的特性,设置比如第二杯半价,第二件八折等,再比如免费续杯的可乐,健身的年卡,游乐园的年票等等,这些都是利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没有多少人会在一年内去游乐园几十次的人们在连续吃,连续喝,连续玩儿以后,边际效用不可避免的趋近于零,甚至是负数。
      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偏好,当我们作为商家时,可以利用消费者偏好这个特性,对于特定的人群推出特定产品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没学习经济学之前,我们不会将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情与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比如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影响供求的因素几乎都可以用人的行为或者心理解释,比如要素投入有投入者的收益考虑在里面。假设处在一个理性的状态下,学习了经济学可以避免把钱花费到一些不会产生效益,注定不划算的事物上去。
21国贸专升本2  刘梦蕊    21230121219



作者: wjj123    时间: 2021-12-4 17:59
1.原文
第6章
“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2.原理
消费者剩余 :
指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而价格差造成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感觉。文章中当拍卖会的价格达到购买者心理预期的价格之下时,其为了想要的商品不被其他人买走,往往会在该价格下出手,从而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剩余,而这个价格一般高于市场价格,因此卖家也能够收获丰厚的盈利。

3.例子
①淘宝双十一活动期间,许多商品降价以及其满几百减几十的活动会导致我多买一些本来并不是急需的产品凑单。即,“捡了便宜”的满足感会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
②飞猪、美团等平台买火车票的时候经常会有拉几个人砍价得优惠券的活动,使得其价位比12306的标准价格要低一些,即,低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4.感悟
我认为消费者剩余更像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只要把握好消费者剩余就可以在定价上做到利润最大化。荷兰拍卖会更是将这个现象用的淋漓尽致,表面将价格权交给了消费者,其实是又利用了竞拍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心理博弈,在我看来实在是太高明了!
该原理对于生产者来说,可以想办法提高自身产品给消费的心理预估价值,这样有一个较大的价格空间可以做促销之类的,使得消费者认为物超所值。比如钻石的营销:钻石本身并不昂贵,只是后来被人誉为爱情的象征才导致其附加的价值增加。
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消费者剩余,所以消费者在购物时要理性认识,正确评估商品,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21 国贸专升本2 汪佳俊 21230121221


作者: 15906785192    时间: 2021-12-6 17:54
1、(《致命的均衡》(二)取第三章)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现在,亨利·斯皮尔曼能用一个理论来解释父亲那令人费解的行为反差了。这种反差并不是说比起妻子和孩子来,父亲更喜欢西尔弗曼先生。相反,亨利知道父亲很关心全家人。但是学习了经济学之后,小斯皮尔曼学会了用另外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2、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同时也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供不应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这时候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卖方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供大于求。说的是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大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这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候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
       三、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达到了理想的对等状态,即供给刚好满足需求。这种平衡只是种趋势,只能是相对的平衡,这需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处于对等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
3、现实例子:
       口罩在全球战役过程中也就将这3中供求关系演绎了一遍。因为在我国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状性流行性传染病毒,当专家确认该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特征,以及病毒整成攀升状态的时候,口罩一度买到断货。
       春节期间市场已经处理休市状态,仅在药房有零星的库存,而这些库存量并不够大家每人100个或者200个的购买量。此时口罩就是供不应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供求关系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这时候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卖方处于有利的低位。正式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商家们也不会放过哄抬价格的机会。
       随着国家防控措施的推进和升级,要求居民呆在家中,同时紧急联系组织联系口罩原材料和生产厂家加班加点的声场,此时的疫情进入防控阶段。购买量教疫情初期有所缓解,也正因为控制人员外出,口罩需求量的下降,就形成了供求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等于供给,买方和卖方处于对等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
       正当中国疫情趋于结束的时候,国际疫情却突然激增,为了帮助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中国将持续生产扣账,在保证国内使用情况的前提下,将多余口罩出口到全球 各国,这对我国来说也算是供大于求。说的是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大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物质资料生活所需要产品的总额。这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候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
4、总结:
       供求均衡用来表示经济中各种力量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个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暂时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行为人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再调整决策已不可能使利益继续增加了,从而不再有改变行为的动力和趋势;或相互作用的两种相反的力量势均力敌,使力量所作用的事物不再发生变化。但这种均衡只是暂时的稳定,如果相互作用的各种力量发生变化,这种均衡就会被打破,然后继续相互作用达到新的均衡。当供大于求时,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低,只有提高自身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才能吸引住客流量,当客流量到达一定数量,价格回升达到新的均衡点。当供小于求时,价格高,会有其他企业加入生产相应地商品或劳务,商品或劳务数量增加,价格下降,达到新的均衡点。
21国贸专升本2班   21230121246  周林燕




作者: stardust    时间: 2021-12-7 19:13
一、小说情节(来自第十二章)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它只会问丈夫要支付的工资是多少。而经济学家把成本看作是放弃了的最高成本。任何事情的成本都是你所放弃的最可取的选择。而对于这位妇女来说,则是一万美元。作为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家人自愿放弃一万美元,这是她作为注册会计师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但是法官声称他无法理解我的证词。尽管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我还是说服不了法庭。这家人仅仅得到了五千美元。
二、原理
这段中运用到的经济学原理是,机会成本,同一种资源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在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用途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另外的其他各种用途,那些放弃的用途就是我们这种选择所付出的代价。而机会成本指的是你放弃的那些机会中,能给你带来最大收益的那个。
三、例子
就比如说我们的大学时光,我们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学习,可以用来打游戏。如果我们将这些时间都用来打游戏那么就失去了学习带给我们的知识和提神,那这些利益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
四、自己的感悟
一切的“得到”都是以“失去”为前提,是以放弃其他机会带来的利益为前提,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产生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在选择之前,应当谨慎,并合理估算我们为此得到的利益和为此失去的损失。
21国贸专升本2 肖渝凡 21230121225

作者: nameishile    时间: 2021-12-7 21:14
一、情节(《致命的均衡》 第四章)
吴教授合上公文包,走出魏德纳图书馆。他在想应该偷走这本书吗?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门口的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他偷书的行径.但是,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会乐于接受的。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吴教授又开始计算他能得到的好处了。收获的似乎很少。经过他的计算,偷书的成本明显超过了带来的好处。吴教授心想戈森也不会偷书的。
二、原理
理性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就是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成本效益原则: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机会成本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三、例子
就拿我之前去手机贴膜来举例子。如果不贴膜手机屏幕会在长期使用中刮损,屏幕日常使用显示效果会大打折扣,会影响使用心情。而要是去手机贴膜那就要贴原装膜,需要去官方手机售后店,从温大北校区到官方手机售后店,需要1.5h公交,并且因晕车的特殊情况,这就意味着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只能听歌或睡觉。当然每个人都会权衡相关成本和收益,我权衡之后还是决定要去贴原装膜,当然最后就是公交三小时贴膜五分钟。
四、总结
现实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答案和解释。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决策时,就需要比较成本与收益。在人生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相应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不能仅凭感觉做选择,二是要把所有选择的机会成本列出,机会成本最小的选项就是最佳选择。通过经济学,可以从客观上指导我们的行动,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看待现象,解决问题。之前一直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烧脑的学科,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读完这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

21国贸专升本2 李斯琪 21230121238


作者: 18654cpc    时间: 2021-12-7 21:51
一.小说情节  致命的均衡  第六章
在一个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在这个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而是价格每周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四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如果商品到最后没有售出,它们将会被捐献给慈善机构。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出售的可不是廉价产品,恰恰相反,这些商品都是原先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商品部上的商品。在这三十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消费者无法预知其他购物者是否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去买走他。

二。经济学原理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 它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

三。现实案例
当一个人进入农贸市场的时候,他想买一斤西红柿。当这个人走到摊位面前的时候,看见这一个摊位的西红柿又红又大又新鲜。他情不自禁地说:“这个西红柿真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西红柿!”卖西红柿的小贩子心想:这个人看中了我的西红柿,我可以贵- -些卖给他。其实,这个买西红柿的顾客表现出很想买的样子,这表明他具有比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这个顾客问:“西红柿多少钱一公斤?”小贩子回答:“两块五一公斤。”本来西红柿只卖一块五一公斤。由于这个顾客表现出有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小贩子故意提高了价格。当把价格提高以后,这个顾客还觉得挺上算,他毫不犹豫把西红柿买下来了。

四。自已的感想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当我们到个体摊位那里去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我们想买一件东西,最好不要表现出对该商品的浓烈兴趣,而要表现得若无其事,可买可不买的样子,卖东西的小贩以为您不太想买,就不敢提高价格。

21国贸专升本2 陈鹏程 21230121201

作者: 21230121205    时间: 2021-12-8 17:03
《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片段节选:“大部分的餐厅当然不是这样,在你决定要不要点意大利面之前,你会先看价格,如果你从意大利面获得的满足感,大于你必须付出的金钱,你就会点它。在这边也是同样的情况,只不过价格是零,所以只要意大利面的价格超过它的价格,你就会选这道菜,也就是只要意大利面能够产生一点点的满足感,事实上是只要大于零,你就会点它。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你会一直吃到多吃一口的边际效用等于零,到了这一点你就达到了平衡。”
经济学原理:效用理论:1.效用--人们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人从意大利面中获取效用来满足自己饥饿的欲望。 2.边际效用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当饱腹感逐渐上升,意大利面的对的效用也就越低。

生活中的例子:当在剧烈运动过后,口干舌燥,急需喝水。此时,第一口喝的水往往最令人感到满意舒畅。之后喝水也远没有第一口那么爽快。其中人从水中得到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也就是人们说的“一瓶可乐3元钱,第一口值两块半。”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也体现着人从水中获得的满意程度。

我的感想:    要把握好边际效用的原理,考虑好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能一昧的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同时了解自己的喜好与商品的价格,进行充分定位。这样来进行权衡取舍,选择一定的商品组合来使自己获取的效用水平最大化。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拒绝盲从,理性消费。
21国贸专升本2班  王海波  21230121205



作者: sucker    时间: 2021-12-8 18:11
《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1. 故事情节:莱格叙述说,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经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知道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2. 蕴含原理: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
不管是家庭还是居民,都需要从市场上花钱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小说中的岛民要花费红色羽毛腰带从岛上的市场购买山药和独木舟两种不同档次的商品。岛民的收入是有限的,岛民用自己固定的收入去购买这两类商品有很多种搭配,在这些搭配中,岛民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即实现了其效用最大化。由效用最大化原理可推断出对于高端高价产品(独木舟)来说,不同地域的相同质量的独木舟的价格差异小于低端产品(山药)的价格差异。
3. 现实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但是不会花很多时间去选购一只勺子。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汽车这种奢侈品的价格相对于勺子的价格更加稳定,而勺子的价格更加随意,勺子的价格变化相比于汽车的价格变化要大,这是效用最大化可以预测的结果。
4. 个人感想及认识:效用即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指人消费某种产品后所获得的满足感。比如,一个人吃馒头,第一口相当好吃即效用最大;而吃得多了,幸福感就越来越降低,吃到太饱了的时候,就反胃不好吃了。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就要认清自己所拥有的有限资源的约束。比如,想要购买的东西很多,但收入金钱却是有限的,这就是一个约束。
 
21国贸专升本2班 王舒琪 21230121222

作者: 21230121207    时间: 2021-12-8 18:24

情节概括
贝尔因为化工污染问题,想要搬离英格兰去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但是他们心底还是想帮助英格兰改善环境的,所以最终选择留下来。
原文:“‘污染执照’让我想起了詹姆斯·邦德的杀人执照了。”贝尔心中想到。他很讨厌这种说法。为什么不也卖抢劫执照和强奸执照呢? 贝尔希望通过立法,从而彻底地杜绝空气污染。他有许多朋友也同意这种观点。他的担心并不只是出于对自己幸福的考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莫里森·贝尔和他的妻子都很担心新英格兰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从这个地区的工厂里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危及到他们两个女儿的健康。曾经有段时间,贝尔认真考虑过到西南部教书,以便把他的家人带到那个他认为安全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并联合了谢拉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环境的改善。
                                                                                                         ——《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原理及内容:
1.        人们面临一种东西所选择的取舍: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文中的贝尔教授,在选择是否离开英格兰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决策与取舍,是应该去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考虑自己的幸福与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将家人带去更健康的地方,还是与伙伴们留下来一起改善环境。
2.        理性考虑边际量:-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选择留在原处,我猜测也许是考虑到搬家的成本太高,会失去现在稳定且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污染也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留在这里也许可以为自己的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教授选择了留下。
现实示例:
    我们人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与取舍,比如我选择到南方读大学,而不是留在北方。如果留在北方,交通便利,人际关系广泛,回家较近,而且很快能适应生活环境,但同时意味着人生少了一点探索精神,不能离开舒适圈去更好地发展。而且选择南方,距离成本也可以接受,还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体验南北之间的学习生活方面上的差异,所以我选择来南方上大学。
感悟:
  我们生活的各种大事小事都可以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权衡利弊,所以在做任何大的决策时,应仔细考虑自己的得失,根据经济学原理来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21国贸专升本2班 戴鹏鑫 21230121207

作者: 曹丽琳    时间: 2021-12-8 18:41
一、原文
经济学侦探小说《致命的均衡》(五)
前情提要:帕特丽夏收到邀请去动物给动物治病。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二、原理
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需求:需求指的是在某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需求量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需求表中是指对应于某一价格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上是指某一点的横坐标。因此,需求量的变化在需求表中表现为行与行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三、例子
1、人们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时,不管是疫情期间或者是反季节时购买时,只要价格合适,并且在自己的购买意愿很强烈时,人们会选择购买,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必需品大米或者在疫情当中的口罩消毒液,不管价格波动怎么样,还是会选择买。
2、而对于需求量,是指例如人们在超市或者网上购买时,会对不同牌子的相同商品进行比较,按照需求标准,从价格、质量方面来决定购买相对划算的商品,进行有效需求。如:超市的安慕希价格上升了,因为是新品,但是差不多口味的纯甄价格在促销,价格相对较低,那我通常会选纯甄的,这时纯甄就是安慕希的替代品。

四、总结
    在我看来,两者的区别是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数量。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要满足同一种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21国贸专升本2班 曹丽琳 21230121243

作者: WUTI    时间: 2021-12-8 18:44

一、该情节节选自小说第九章:
     “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二、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1、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消耗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是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所谓边际,意思就是边上的,由于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边际量就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即经济主体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计划进行的一个微小的调整。用公式表示为:MU=ΔTU/ΔQ
      2、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里其他条件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前后消费的商品应该是一样的,以及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
三、现实中的例子
   《罗斯福的三个面包》。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婉言谢绝。
    春晚陈佩斯主演小品《吃面条》,他在刚开始吃第一碗的时候觉得味道非常好,几口就吃完了,并且还意犹未尽;吃第二碗虽然没有第一碗那么顺畅,但是也很快吃完了,这时候他已经饱了;吃第三碗时表情就已经很痛苦了,吃完后蹲都蹲不下去;再吃第四碗时就已经很明显已经很痛苦了,吃完直接送医院了。
四、感想
     每个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用,并且获得最大效用,即获得最大的满足。但一般来说,当欲望比较强烈的时候,消费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就比较大;已经通过消费使欲望下降以后,再继续进行消费所获得的满足感也会下降,而欲望已经得到了满足,再继续消费下去可能就没有满足的感觉,甚至会有了痛苦的感觉,出现负效用。因此对边际效用递减的研究极为重要,通过合理优化消费配置,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21国贸专升本2班 王天浩 21230121208

作者: 潘杭熹    时间: 2021-12-8 18:50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原文内容: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现实例子:当我报名了专升本考试,对比我的专科同学,我失去了实习的机会,在备考中还放弃了娱乐的时间。在工作当中,还放弃了本该收获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我的选择参加升学考试的机会成本。当考上开始继续读书的时候,这段期间该获取的实习的工资也没有获得,可见当做出一种选择时,另一种事情无法完成便是一种损失,便是机会成本,可见空闲的时间,实习的工资都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感悟: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衡量大小的,比如原文中的斯皮尔曼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时间能够挣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教授自然不愿用这时间提前回家接应他人。许多高收入人群不愿意休假的原因也是在这了,因为休假的(机会)成本太大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而非就业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提升学历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比直接就业更大。
21国贸专升本2 潘杭熹 21230121209

作者: 21230121210    时间: 2021-12-8 21:21
一、小说情节(来自第五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我说……? ”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二、原理
该情节反映的是生产与成本的经济原理。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指的是企业本身自己拥有的并且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 要素的总价格。这一部分成本由于并没有实际支出,只是由于企业自己使用而没有出售或 出租出去而导致的收益损失,所以称之为隐性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会计报表上显示不出 来的,比如企业主自己拥有的厂房、自有资金以及时间成本等。

三、现实案例
我们在淘宝购物、或者在电商直播间中观看他人直播带货,在挑选或者浏览的时间中我们就放弃了我们自己的机会成本,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选择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便能够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或者是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某些的渠道获得赚钱的途径,能够在这段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收益。

四、自己的感想
《致命的均衡》将许多有关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具体的运用过程反映在了“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是我们每个经济学人都应该懂得的。这要结合稀缺原则,在生活中,我们有无限的需求和愿望,可是可供我们享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没有免费的午餐。例如,今天我和朋友约好一起复习。可是突然暗恋很久的学长早上突然打电话说要请我看电影。我就必须要在两件事中选一个。我就会纠结。如果和朋友一起复习(因为这是说好的),不但我做到遵守信用,其次还能提高成绩。 但是,学长请我看电影这种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错过一次以后可能就难有了。我就会衡量。最后做出选择,可能约会,可能复习。约会意味着不能复习,复习意味着不能约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
                     
21国贸专升本2  应皓然  21230121210


作者: zly21230121242    时间: 2021-12-8 21:42
一、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
  “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
  “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二、原理
这段情节反应了经济学原理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准确的说,叫“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时间成本是指顾客为想得到所期望的商品和服务而必须耗费的时间换算而成的代价。
三、现实例子
在双十一的时候,我们为了凑满减活动,可能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挑选商品,为了凑满减节约几十块钱,而我们的付出的时间价值远远大于这几十块钱。
四、总结
我们需要懂得计算时间成本,可以办理在很多决策上做出到底是花时间做,还是花钱买的理性决策。把省出来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提高自己单位时间内,所能创造出的价值。

21国贸专升本2班          张林杨       21230121242

作者: 陈李毅    时间: 2021-12-8 23:26
本帖最后由 陈李毅 于 2021-12-8 23:45 编辑

一、小说情节(第三章)
      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二、经济学原理
    (一)经济学两大基石:稀缺性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文中的二战时期的牛肉价格和百老汇的石油价格,都体现了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市场上供小于求,那么掌握稀缺资源的人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掌控这个价格,而且在政府的管控下,从而其服务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了。   
    (二)市场供求作用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对于老斯皮尔曼的裁缝店来说,市场上的供求力量相抵,那么做一件衣服的市场价格会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那么相同行业内就会产生竞争,所以老斯皮尔曼就有了对顾客和家人态度的明显反差。
    (三)机会成本。老斯皮尔曼如果对客户的服务态度不好,那么他将会有损失,而在衡量下,好的服务态度是更有利的;而对于家人来说,态度差衡量下不会有任何损失,所以才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态度。但是,我个人觉得,他对家人态度差其实不是一定就没有损失,如果妻子的离开,家庭的破裂,最后损失的成本也是很大的。

三、现实案例
    (一)稀缺性。在学校里,学校的奖学金、班里的班委评选和任何的奖励与评选都是稀缺资源,那么对于这些稀缺资源,我们就会付出各种成本(钱、时间等),这些都会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或者影响自己的决策等。
    (二)机会成本。比如在大学里谈恋爱,和对象在一起的钱、时间投入的成本;对于专升本的我来说,继续在学校里深造付出的时间成本;上课时候是玩手机还是认真听课。我们对于这些机会成本都会有一个衡量,然后做出一个自己觉得最佳的决策。

四、个人感想
       通过阅读《致命的均衡》我明白,经济学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好经济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之前没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对我们未来的规划和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让我在平时的选择中,有理智的分析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在如此多元选择的时代,如何让自己不轻易被诱惑、如何做出最好的决策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等,将机会成本等经济学概念运用其中一定会受益匪浅并发现新世界。

21国贸专升本2班    陈李毅    21230121206   



作者: 哈哈哈    时间: 2021-12-9 16:30
一、情节(《致命的均衡》 第四章)
吴教授合上公文包,走出魏德纳图书馆。他在想应该偷走这本书吗?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门口的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他偷书的行径.但是,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会乐于接受的。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吴教授又开始计算他能得到的好处了。收获的似乎很少。经过他的计算,偷书的成本明显超过了带来的好处。吴教授心想戈森也不会偷书的。
二、原理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机会成本:
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三、例子
就拿我周末吃饭的选择来举个例子。如果我不吃饭会影响我的心情,我一个下午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而去食堂吃饭就要换睡衣,然后走到食堂,有可能还要排队,大概要花费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如果我点外卖的话,外卖是送餐到寝的,我只需要花费开门的那几秒就好了,我权衡之后还是决定点外卖。
 
 
四、总结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简言之:人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意味着放弃。机会成本不只是一个简单概念,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小到人们的日常决策,大到商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机会成本”的现象经常发生,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21国贸专升本2 班 董灵洁 21230121226

作者: 大刀    时间: 2021-12-10 12:43
一、文章节选(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克莱格列举出来的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在克莱格到过的所有的村庄和岛屿中,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平均价格是950 条九号腰带。各个地区的价格有差异,从780 条腰带到1100条腰带不等。
  另一方面,山药这种岛民饮食中的次要食品,一篮子的价格在4 条到5 条九号腰带之间。
  读着读着,斯皮尔曼注意到他这个同事所做的研究和他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差异。在人类学方面,发现并列举出以前不为人所知的事实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一个经济学家是不大可能像阐述重大意义那样,在不提供理论解释的情况下列举数据的。
  但是,对于这个不太发达的经济里的市场的重要性,克莱格是那么的敏感。这让斯皮尔曼感到很高兴。这本书中提到了,在各种各样的乡村市场中,人们买东西时都会进行讨价还价。文中还讲述了人们买东西时通常是怎样走遍不同的村落,以确保他们用珍贵的红羽毛货币做了一笔最好的交易。斯皮尔曼的眼睛再一次扫视了克莱格收集的价格表……
二、经济学原理
信息与信息的价值、信息不完全
    信息的本来意义是指音信、消息,靠传播媒介传送的情报、资料、图标、录音、录像等,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递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受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经济市场中,有很多内容属于信息,市场均衡价格是信息,每一个个体的决策也是信息,信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也是一种商品,和普通商品不同,信息在“质”和“量”上又有独特的性质。
    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信息完全,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偏好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存在有何种质量的以何种价格出售的商品;生产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生产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存在有何种质量的、以何种价格出售的投人要素。完全信息的假定(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保证了帕累托有效率状态的实现。
三、生活举例
例如:在生活中的网络购物如今是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有各种购物平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就以前的我来说我只了解淘宝平台网上购物都选购的淘宝平台身边的朋友也基本上选择淘宝平台,但现在了解淘宝平台开店是需要交一定的费用而商家则会把这种成本计入销售产品分摊到了买家手中。而反观拼多多平台商家开店是不需要过多手续费的所以开店成本更低,很多商品也相对于其他平台更加便宜,还有京东平台他们的电子商品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有保障,正是这种信息的多元化体现出了更多信息的价值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从而货比三家利用平台充分的信息选择最优的产品。
再如:之前我在网上网购水果产品,网购水果产品的确是要比线下店便宜一点而且有当地不盛产的水果可以网购品尝不用担心在线下附近水果店付出物以稀为贵的冤枉钱。虽然网购水果给出了产品价格、规格、数量、商家距离等等,但不等货物真正到手我们买家是无法知晓里面产品内里是否真的甜美,我们无法到场亲自挑选,我们也无法知晓产品最终是否会总是无损坏的安全到达,这是信息的不完全。
四、感想总结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但是仍然有很多信息需要我们去自己挖掘,正是这种需要挖掘、对比、研究的过程体现出了信息的价值。在生活中信息完全的假定是不符合现实的,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很不完全的。因为认知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信息是流动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的不完全也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盲目的选择。但是信息的传播让我在消费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产品有了更好的选择,方便了我的生活。所以信息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在市场中我们要尽可能掌握更多相对完全的信息。
21国贸专升本2 刘艺姮 21230121220

作者: 楼双双    时间: 2021-12-12 14:18
一.小说情节 摘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有一次,他在荷兰做系列演讲,主办方知道他对市场行为很感兴趣,于是就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去参观郁金香鳞茎的拍卖会。让斯皮尔曼很吃惊的是荷兰的拍卖会跟常规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过来进行的。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二.原理
消费者必须在少掏腰包和赢得拍卖品中间紧张地权衡,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也反映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现实案例
一次纪念品拍卖会上有一枚勋章,小李的心理预期价格是200元,最后竞拍时却以180元的价格拿到手,小李就觉得自己赚了20元。实际上这20元并非小李的真正收入,而是他的满足感。

四.感想
消费者剩余和效用最大化可以看作是消费者的一种心里感觉,是人们从购买中得到的一种满足剩余,并非实际收入的增加。生活中一些软件的大数据杀熟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消费者剩余这种原理。同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理性认识,正确评估商品,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21国贸专升本2 楼双双 21230121215

作者: 樊映岑    时间: 2021-12-12 15:05

一、故事情节(第五章)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二、经济学原理
以上情节反映的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需求定理”。需求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定理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就会减少;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增加。
三、例子
一家超市的某品牌纯牛奶因为原产地牛的数量减少而导致牛奶产量变少,价格上升,那么购买该牛奶的人就会减少;反观另一品牌酸奶,如果超市进行促销,降低价格,那么购买的人就会变多,也就是需求量会增加。
四、总结
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需要定理中,价格是因,需求量是果,换言之,是因为价格低才多买、价格贵才少买。理性法则,即趋利避害,是经济学之基石,而需求法则正是对此的体现——价格下降就增加需求量,这是趋利,反之则是避害。要正确理解需求定理,要注意“其他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21国贸专升本2  樊映岑  21230121217

作者: 赵玉洁    时间: 2021-12-12 15:36
《欧也妮·葛朗台》  第一章、中产阶级的面目
一、小说情节
葛朗台是法国索尔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势和种种手段使自己的财产神话般地增长了起来。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为了省钱,家里整年不买肉,蔬菜和水果,都由佃户给他送足够的阉鸡、母鸡、鸡蛋、黄油和小麦。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平时还要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租用磨坊的人除了缴纳租金,还要登门拿小麦去磨。葛朗台还要租他菜园的菜农供应蔬菜。取暖用的木材,是从田园四周作为篱笆的矮树或烂掉一半的老树上锯下来的。他的开支,仅仅是衣着花销以及教堂座位的租金等。他什么都节约,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他的眼睛永远只注视着财富。
二、原理
1.效用
效用是指人们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而效用包括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文中的葛朗台极端吝啬,他仅仅极端的享受储存和拥有货币的快乐,而从不在意消费者行为中的效用。葛朗台十分惧怕自己的效用减少,所以十分吝啬于任何一次消费,实际上他在花钱消费的时候,边际效用虽然在递减,但会获得更多的总效用。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必需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反映的是必需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必需品支出占比越低。
葛朗台虽然拥有很多财富,但他不花钱在必需品之外的消费品上,所以他的恩格尔系数接近于1,说明他的生活水平很低,相当于穷人的生活,和他的大量财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个极端的消费者。
三、例子
1.效用
在我们吃第一块蛋糕的时候是非常满足的,这个时候的边际效用最大,但接下来吃第二块,第三块的时候,满足程度会递减,边际效用也在递减。
2.恩格尔系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商品短缺,收入水平低,人们在生活必需品,比如吃的和保暖设备上用的钱占比大,恩格尔系数高,最多只能保持温饱,生活水平低。而改革开放后,恩格尔系数开始降低,生活水平就开始高起来了。
四、感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注重消费还是储存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陷入死局,不要像葛朗台一样搞不清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区别,或者只注重边际效用的减少而不注重总效用的增加,到临终都没怎么用过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一辈子都被钱财裹挟。通俗的来说,该花花,该省省,只要不过度消费,那么总效用就会增加,消费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越多。
          (21国贸专升本2  赵玉洁  21230121214)

作者: 郑文卫    时间: 2021-12-13 19:05
一、        故事情节
      在美国以外的地方,犯罪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精神病学家进行的。他们认为犯罪是由人性中的病态引起的。而吴教授和其他的社会学家却发现文化和社会因素对犯罪行为是有影响的。
     吴教授是在欧洲正式开始学习犯罪学的。受龙勃罗梭的影响,那里的学者相信犯罪类型是可以由生物特征甚至是解剖学特征确定的。当吴教授来到美国,熟悉了埃德文‘萨瑟兰的作品后,他走过了和圣保罗去大马士革的经历很相似的轨迹。
      萨瑟兰是位不折不扣的社会学犯罪学家。在过去的20年里,吴教授的著作对犯罪学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萨瑟兰的指引下,发展了自己关于犯罪行为多面性特征的理论。此外,他还收集了大量关于犯罪行为的特征和问题的数据集。对于那些想要把犯罪活动的复杂性归结为单一动机的学者,吴教授不仅仅怀疑他们,还很鄙视他们。
二、        蕴含原理
      这段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有成本和利益、净收益高于成本、折现公式。首先由于某件事物本身的价值所带来的客观利益放纵了犯罪心理,而净收益高于成本促成犯罪动机。而去抓犯罪,则是通过折现公式看到了犯罪被抓的利益。
三、        身边事例
      拿最近很火的娱乐圈网红圈偷税漏税时间为例,因为赚的多所要缴的税更多,用一些手段去避税逃税所带来的净收益远大于他们付出的成本,侥幸心理的加成下,那些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正是因为触动了国家利益,而选择开始清扫这些行为不端的人。
四、        结论感想
      通过这些事其实可以看出文化和社会因素确实对犯罪行为是有影响的,抛开成本利益,我们应在守法的基础上再去追求我们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合理运用分析成本收益,也就是功利性,这其实就是伦理困境。需要我们自身约束自己。

        21国贸专升本2班 郑文卫 21230121216


作者: 赖海霞    时间: 2021-12-21 20:26
1.小说情节 选自《致命的均衡》(五)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2.经济学原理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市场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一种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由消费者欲望的强度所决定。
时间成本:顾客为想得到所期望的商品或服务而必须耗费的时间换算而成的代价

3.例子:
效用:奢侈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上的大多数商品,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为之买单,这恰恰说明,奢侈品满足了人们的欲望,人们愿意支付高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供求关系:你很想买一个手机,它原来价格的3000块钱,当你攒到钱了之后却发现它的价格涨到了3500,你钱不够了,你就会放弃购买,你的需求就消失了。
时间成本:你去上班,打车要15分钟要20元,但是你走路可以不用花钱,但却要花费40分钟。你走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如果你节省下这些时间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感想:
经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学习经济学知识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学习经济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就拿时间成本的案例来说,如果我们选择走路,确实是省钱了,相应的我们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时间本身的流失,也是指在等待时间内造成的市场机会的丢失。因此,我们在做出选择时,要更加谨慎,充分衡量得与失。

21国贸专升本2班 赖海霞 21230121240


作者: 黄珊珊    时间: 2021-12-21 21:11
1、 故事情节(第三章)
接到妻子的电话,系里的丹尼斯在家里的客厅等他,着急想要找他。对于斯皮尔曼的经济学家来说,他是不大愿意回家去的。如果回家了,就意味着工作要停下来。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乐意被打扰。因为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现在的他,成为瞩目人物,承受不起这种打扰和分心,否则就会付出更大更多的代价。此次他被丹尼斯打扰的成本就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这笔客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到访的机会成本。
2、 经济学原理
该情节反应的经济学原理是机会成本,斯皮尔曼被丹尼斯打扰的成本就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这笔客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到访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机会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3、 例子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在专科毕业后,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读书专升本,要么就业工作,走上社会。
4、 总结
机会成本启发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不仅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我们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些,看到背后的价值。正是因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尽量做出对于你自身的最佳选择。
机会成本的好处还在它的残缺,“水盈则溢月满亏,木秀林表风自摧。盛名之下虚若谷,激流勇退载誉归。”正是因为事物的矛盾才使得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最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总有一天,即使我们放弃了很多的东西但终会得到属于我们内心的那部分最大价值。
                                                      21国贸(专升本)2班 黄珊珊 21230121236

作者: 冷冰冰的黄某    时间: 2021-12-23 15:27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一、情节
哈佛大学的学生丹尼斯·戈森不愿意去办公室见哈佛教授斯皮尔曼,坚持在他家中等待他回来,说有很重要的事情跟教授说。原本,斯皮尔曼不愿意回家,但是这次他选择回家去,因为对于他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这次被打扰转化为了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斯皮尔曼通过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很多事情。他的父亲总是对客人彬彬有礼,但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满腹牢骚,对家人漠不关心。现在,斯皮尔曼能够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他父亲的行为了。他的父亲和其他裁缝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而父亲的服务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却足够服务得到大部分的顾客,也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所有人排队等待他做衣服,他有差别的对待某些顾客, 因为这是对他来说不存在的经济成本。但是,糟糕的服务会吓跑顾客,这样他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少。这个原理也解释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斯皮尔曼在回家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学生,但是无心打招呼。而后,在停车后,斯皮尔曼看到了英语教授卡尔文·韦伯留在他车上的纸条,他很高兴。但因为见到丹尼斯,他的心情瞬间又变差了。丹尼斯到他家来是为了和他谈论升职的事情,但是斯皮尔曼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不愿意再说下去。丹尼斯恳求他,但是他不动于衷。(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二、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
斯皮尔曼教授这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客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放弃的另外一种收入。
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机会成本:今天星期六有两种选择,一是去看电影,二是在寝室学习。如果选择去看电影,则在寝室学习所收入的知识就是你选择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四、感想
读完《致命的均衡》后,第一次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其魅力所在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从经济学原理解开一所命案看出,经济学不是纸上谈兵,其原理是真实有效的,它们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经济学原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有规律可循。
五、个人信息
21国贸专升本2 黄崇洲 21230121212


作者: liangchengzhi    时间: 2021-12-23 15:28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1.主要内容:亨利斯皮尔曼对波可哈德道贺他获得了那张英属圭那亚的1美分邮票。波克哈德说到:“一位来自荷兰的中间人告诉我,他代表的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指示出他出的价格是75万美元,而我要价了80万美元。这样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能卖那么多钱,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你对此一定很不解。”
      但,斯皮尔曼对它的价格一点儿也不吃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
      随即,波克哈德又说:“我觉得很奇怪。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拉发行时,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了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并从当地一家报纸上得到了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然后,他加了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副局长又把他姓名的首字母加载了邮票上。就为了他们这点努力,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太让人惊讶了。
     斯皮尔曼说;“人们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去衡量它们的价格,但这些邮票能引起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波克哈德说他的一些顾客买邮票是作为一种投资,为了预防通货膨胀。
     最后,斯皮尔曼说这些人从邮票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
2.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1.边际效用理论:由于邮票的稀缺特性,但由于其非常罕见,供给较为稀缺,所以其边际效用非常高,就有人肯为了它而付出极为高昂的价格。决定商品价格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而边际效用取决于商品的供给数量,因此供给越稀缺的商品,其边际效用和价格也就会越高,但它的总效用并不见得很高,商品的价格与总效用无关。
3.通货膨胀成本中的个人成本:皮鞋成本。皮鞋成本泛指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而产生的成本。通货膨胀会使货币购买力下降,因此人们获得收入之后就会第一时间把钱取出来,去购买物品与服务,或者兑换成其他保值的财产如外币等。
 3.现实例子:比如现实中奢侈品往往总效用不高,可价格非常昂贵,边际效用很高;而现实中处处有的资源,比如:水,边际效用就不高而且廉价。
至于通货膨胀,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通过投资理财产品或收藏品来预防通货膨胀。
4.感想:经济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所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生活之中的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充满了经济学的原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原理和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
21国贸专升本2班    梁诚志  20230121114

作者: 陈梦雨    时间: 2021-12-23 16:28
致命的均衡 第六章 一.亨利·斯皮尔曼她知道家用器皿摆在哪儿,因此她比那些不清楚的人的速度快多了。这又一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啊。斯皮尔曼意识到:帕特丽夏知道这个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商品在哪儿,这就降低了他的搜寻成本。 斯皮尔曼顽皮地看着女儿,注视着她的反应。“你很吃惊吗? 不应该呀,帕蒂。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切那些桔子花了多少时间? 一只手镯不会帮她切桔子切得快点。但是一把新的削皮刀却可以为她节省时间。平均每天得有5 分钟,一周可能就有半个小时。如果我送给她一只新手镯,而让她继续用旧的削皮刀,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半小时 的时间来浪漫了。”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呀。”  二.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均衡指的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三.例子 好比如我同时看上了两件衣服,一件是耐脏普通的卫衣,另一件则是复古的白色大衣。 我的钱只够买一件的,这时候我开始纠结,卫衣日常上课都很方便,但大衣只有偶尔出去玩可能才会穿,舒适度也没有前者舒服。在权衡利弊之后,我买了卫衣。最喜欢吃街角的四川火锅,每次去吃要花200块,你觉得价格合理并且心满意足。那么,每当你无法决定是否要买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换算成火锅。一台PS4不再是2000块,而变成了10顿火锅,你不需要真的知道PS4的成本,但是你知道10顿火锅是至高荣耀,可能就会冷静下来不要买PS4了。这种购物理念不一定能帮助你买到客观上最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一定是给你个体带来极高效益的商品。   四.总结 你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你要买的东西,但是你可以了解你自己。在购物时建立自己的效益体系会让你受益。我们永远无法在购物时了解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值,完全理性的购物是不存在的。既然我们无法从的货物角度选择,那么,我们可以站在卖方的立场破解心理暗示,然后以生产者的立场衡量广义成本,最后回归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做出购买决定。21国贸专升本2 陈梦雨21230121237

作者: 程映    时间: 2021-12-23 18:13
1、小说情节(来自第六章)
 “是的。我已经告诉你的营业员要买那张邮票了。谢谢你好心地和我讨论那张邮票。”斯皮尔曼知道他买的这张邮票很普通,在名气和价值上都远不如波可哈德最近作为中间人买来的那张英属圭亚那1856年发行的,面值1 美分,底色桃红,黑色图案的邮票。
    ...
   “恭喜你呀,得到了那张英属圭亚那1 美分邮票。有天下午我开车过来,刚好看见它在展示柜台里。”亨利·斯皮尔曼对波可哈德说道。“我太走运了,”波可哈德回应道,“一位来自荷兰的中间人告诉我,他代表的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指示他出的价格是75万美元。这位中间人相当自信地说这价格够高的了。而我要价80万美元。不会再多了。这样一来,交易几乎失败了。在这种高价面前,人们都讨厌因为区区几千元而导致交易的失败。但那对于我却意味着拿不到一点儿佣金了。”波可哈德笑了笑,看着斯皮尔曼。“这样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能卖那么多钱。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你对此一定很不解。还是我错了,教授? ”。“从大小和重量上来讲,它肯定是世界上最贵重的物品了。但是我对它的价格一点儿都不吃惊。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

2、原理
     该情节反映的是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所谓边际意思就是边上的,由于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边际量就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即经济主体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计划进行的一个微小的调整。

3、现实案例
     就拿我身边一个女孩的例子来说吧。 一个大三学生,课少,也不准备考研。所以就想着找个兼职。处处碰壁后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还满意的工作,一个辅导班老师。
     这个女孩刚去的前两天,欢欣鼓舞,因为她不仅找到了工作有一份额外收入,并且辅导班孩子们的天真给她带来许多欢乐。一个月过去了,工资到手了,这个女孩更加开心了,看到自己的劳动不仅有了成果而且还收获了快乐。这个时候,这份工作带给她的边际效用真的是最大的。但是天气慢慢转凉了,女孩也工作了快两个月了,每天晚上都是重复着坐车去辅导班,然后面对她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她的心里开始产生了小情绪,她会想我真的需要这么辛苦来做这份工作吗。这时候,这份工作带给她的边际效用正在降低。
女孩工作了两个多月,这时候,边际效用可能减少为零且带来副作用。因为冬天太冷了,去拖班的路上公交车还堵,每日面对那几个孩子,教她们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回到宿舍后觉得真的很疲倦,就开始厌烦这份当初待若珍宝的工作。

4、自己的感想
     说说那张英属圭亚那1856年的面值1美分的邮票的情况吧。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发行时,那是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的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抄袭了当地一家报纸上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再加上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局长大人又把自己姓名的第一一个字母加在了邮件上。就为了他这点努力和聪明,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似乎是令人惊讶的。但只要想到,这张邮票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最稀少的邮票,会有一些有特殊偏好的人物对这张邮票感兴趣并愿意出天价来得到它,它的价格就会扶摇直上。因为另外的一些人预知有人愿出高价来买它,就会通过拥有这张邮票的办法来进行安全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从而让这张邮票产生“保值的效用”,并更加洛阳纸贵。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世界上许多表面上看上去并无价值的东西为什么价格会奇高了。

21国贸专升本2   程映   21230121241



作者: 刘子衣    时间: 2021-12-23 22:18
小说内容: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原理: 1需求定理: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用来表达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其需求量会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对其需求量会增加。  解释:亨利根据需求定理认为提高了价格就能够减少人们来给宠物看病的需求,。 2 机会成本:那些放弃的用途就是我们这种所付出的代价即机会成本。 解释:女儿认为有钱人会节约去挑选宠物店的时间,即机会成本,而直接选择更贵的宠物店来消费。  例子: 1 当牛肉的价格上升后,人们就会减少对牛肉的需求,而去购买其他替代品。 2 例如某天想吃肯德基9.9的特价早餐时,要在9点前起床,坐公交车或者走路去到最近的肯德基店购买。 虽然迟到了特价的早餐,看似很便宜,但公交车的钱或走路的时间都是机会成本。  感想: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思考成本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机会成本,这才是完整的成本。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赚取一些小便宜。生活中处处都是选择,我们应该从实际和自身出发,找到一条对自己来说机会成本最低的选择之路。 需求和价格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当一个商品价格下跌的时候,我们最好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目地追求低价而不考虑其品质和后果。例如很多低价打车app和买菜app,靠低价吸引用户,发放大量优惠券,但后续根据大数据分析对大量用户杀熟。我们应该做到理性思考,理性消费。                                    21国贸专升本2  刘子衣 21230121245

作者: 陈志濠    时间: 2021-12-24 10:50


一、小说情节
来自第二章
  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
二、理论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小说中斯皮尔曼选择了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就会失去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就又会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
三、例子
1、在专科毕业时,一部分人选择了专升本继续读书,而一部分人选择了直接就业,那么对于继续读书的人来说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让他们放弃了每月稳定的收入以及;两天的工作经验。
2、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这就是放弃了生产200辆自行车的机会成本。
四、感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生总是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一样的休闲时间有的人选择了约会出去玩,有的人选择了阅读课外书提升自己。既然没有办法做到两全,那就要想办法将自己选择的哪一方面做到最好,这样相较于自己放弃的那一部分,机会成本就减少了。就像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确实很高,因而在得到接受大学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之前,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成本意识,明白个人和家庭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读书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量减少自己的机会成本,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既可以尽快挽回机会成本的损失,又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1国贸专升本2                 21230121211                     陈志濠


作者: 姜芷璇    时间: 2021-12-26 15:19
本帖最后由 姜芷璇 于 2021-12-26 15:26 编辑

1.情节:《致命的均衡》(二)第3章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2.原理: 均衡理论。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如果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宣泄。  
3.现实例子: 最近一位主播,薇娅,因偷逃税款6.43亿被处罚款13.41亿元。高额的税款一定会给她带来常人无法想象且拥有的奢华生活,这种生理和心理的享受所带来的满足效用是非常大的。而成本方面:这种偷逃税行为被查出来的几率并不高,因此一直抱有侥幸心理。  
4.心得: 很好看,这本小说很好的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经济学原理解释的通俗易懂,让我知道这些经济学原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也会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去解释一些现象:就像海底捞:他们以热情且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成本,来获得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光顾它们。
5.21国贸(专升本)2班 姜芷璇 21230121235






作者: 周赉赟    时间: 2021-12-26 17:27
本帖最后由 周赉赟 于 2021-12-26 17:39 编辑

1.情节:《致命的均衡》(八)第9章 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过去。他们看上去正在聊私事,因为他们互相凑得很近。但是斯皮尔曼用眼睛的余光瞟见了韦伯。他察觉出了韦伯左右为难的样子,就招手让他的这位朋友过去。斯皮尔曼在管理学某个方面的长篇大论正要告一段落。“正如在商业世界里,”斯皮尔曼一边说,一边抬头看着他的听众,“每个人都知道管理是生产的一个关键要素。我们需要通过管理将其他因素整合成生产与分配的统一体。在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中也是如此。这些机构的管理者——不论是政府机关的领导,研究机构的主席,还是医院的院长,在决定一个机构的成败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拿我们系来说吧。”他的声音放低了些,现在仅仅比悄悄话大声一点儿。他用眼睛迅速地向他的听众扫了一圈,“我们系的例子可以最完美地证明我的这一观点。 现在,管理我们这个机构的,刚好是一位糟糕的管理者。以前,在昆西。莲恩担任系主任的那十年里,我们系一直都是团结、和睦与高效率的典范。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系里的所有同事都志同道合,且每个人脾气都很好。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但是,我们拥有的是一位系主任——一个管理者,如果你愿意这样称呼他的话。他知道如何让我们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们是一群拥有远大抱负和出众能力的人。这样的一群人作为一个整体在一起工作,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摩擦。但是,他知道怎样最大程度地消除这种摩擦。 2.原理: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效率。
3.现实例子: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到1933年罗斯福上任以后,创建了罗斯福新政,即政府干预经济,成功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在文章种提到的管理者就和这里的政府很像,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益,但是管理者起着决定作用。
4.心得此书让人觉得精彩的地方不是剧情,而是他凸显出了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讲述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将难懂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变得简单,让人十分好理解。并且通过边际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讨论了服务质量的问题,真的是十分厉害,值得收藏。
5. 21国贸(专升本)2班 周赉赟 21230121230



作者: 周赉赟    时间: 2021-12-26 17:28
本帖最后由 周赉赟 于 2021-12-26 20:11 编辑

1.情节:《致命的均衡》(八)第9章  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过去。他们看上去正在聊私事,因为他们互相凑得很近。但是斯皮尔曼用眼睛的余光瞟见了韦伯。他察觉出了韦伯左右为难的样子,就招手让他的这位朋友过去。斯皮尔曼在管理学某个方面的长篇大论正要告一段落。“正如在商业世界里,”斯皮尔曼一边说,一边抬头看着他的听众,“每个人都知道管理是生产的一个关键要素。我们需要通过管理将其他因素整合成生产与分配的统一体。在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中也是如此。这些机构的管理者——不论是政府机关的领导,研究机构的主席,还是医院的院长,在决定一个机构的成败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拿我们系来说吧。”他的声音放低了些,现在仅仅比悄悄话大声一点儿。他用眼睛迅速地向他的听众扫了一圈,“我们系的例子可以最完美地证明我的这一观点。 现在,管理我们这个机构的,刚好是一位糟糕的管理者。以前,在昆西。莲恩担任系主任的那十年里,我们系一直都是团结、和睦与高效率的典范。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系里的所有同事都志同道合,且每个人脾气都很好。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但是,我们拥有的是一位系主任——一个管理者,如果你愿意这样称呼他的话。他知道如何让我们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们是一群拥有远大抱负和出众能力的人。这样的一群人作为一个整体在一起工作,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摩擦。但是,他知道怎样最大程度地消除这种摩擦。 2.原理: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效率。
3.现实例子: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股价爆跌,市场经济调节不了了。到1933年罗斯福上任以后,创建了罗斯福新政,即政府干预经济,成功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在文章种提到的管理者就和这里的政府很像,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益,但是管理者起着决定作用。
4.心得此书让人觉得精彩的地方不是剧情,而是他凸显出了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讲述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将难懂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变得简单,让人十分好理解。并且通过边际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讨论了服务质量的问题,真的是十分厉害,值得收藏。
5. 21国贸(专升本)2班 周赉赟 21230121230




作者: 吴玥    时间: 2021-12-26 20:21
本帖最后由 吴玥 于 2021-12-26 20:26 编辑

1.情节(选自17章)
维勒莉.丹泽坐在椅子上,双手抱着,放在胸口上,“不过,对于你一直在说的价格变化和效用最大化行为,我看不出它们二者有什么联系啊。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对此还是很困惑。”
“那么,让我把这种联系说清楚点吧。”斯皮尔曼面对着挑战,要从普通的经济观点中提取出意想不到的暗示,他很擅长于做这类事情。“如果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他或是她会不停寻找更低的价格,直到寻找到的另一个更低的价格所节省下来的钱与这次寻找花费的成本等同时。到了那个时候,美拉尼西亚人,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再去寻找另一个卖方了,而会从已经报出最低价的这个卖方那里买下这件商品。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去另一个村子寻找另外一个卖方节省下来的价格差异超过了寻找花费的成本,这个岛民在这趟搜寻中是有收获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收获少于额外寻找的成本,那么美拉尼西亚人不再寻找反而会有所收获的。
“现在我明白你说的了。”维勒莉丹泽说。其他人也点了点头,斯皮尔曼又继续说了。
“我们同样可以预测,当美拉尼西亚人要买像独木舟这样的大件商品时,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他所花费的时间肯定要比买一件像篮子山药这样不经常用的、便宜的商品所用的时间多。

2.原理
以上情节所涉及经济学原理为效用最大化原则。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一些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简单讲就是“我应怎样花费我的钱以最大化我的效用”。
3.案例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买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我们总是会在性能、品牌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但是我们不会花同样多的时间去选购一个勺子,就算打折,我们也不会跨越大半个城市去购买;但如果是一个新的电子产品,哪怕折扣不多,我们也会考虑一下。
4.总结
对于高端产品,我们总是会花时间去选购,但是在选择低端商品时往往比较随意,因此,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我们可以推断出对于高端高价产品来说,不同品牌相同质量产品的价格差异低于低端产品的价格差异。同时,在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
21国贸专升本2班 吴玥 21230121231






作者: 21230121234    时间: 2021-12-26 21:13
 一、故事情节 (楔子)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
  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二、原理
机会成本:
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需求一般指的是在某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三、现实是生活中例子
1、在生活中人们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时,不管是疫情期间或者是反季节时购买时,只要价格合适,并且在自己的购买意愿很强烈时,人们会选择购买,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大米作为必需品,不论社会背景如何人们依然会坚持购买。
2、再比如机会成本。当我们现在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而我们之前的同学伙伴此时此刻正在打游戏或者睡觉。对他们来说他们放弃了学习深造的,而我们拥有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个人感想
    通过这次阅读《致命的均衡》,我发现经济学书籍并没有想象的枯燥乏味,不是单纯的讲原理而是通过别人的故事和经历来反应和体现原理。并且这些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之息息相关,学好经济学知识不仅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之前没发现的问题,还可以对未来一些进行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得以让我在平时的选择中,运用一定的经济学原理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的决定。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多元化选择时代,如何让自己不轻易被诱惑,做到理智分析,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我相信在细细品读之后我会有更大的进步。之后,也会继续阅读有关类型的书籍,真的会受益匪浅!
21国贸专升本2班 顾歆   21230121234

作者: 胡瑶    时间: 2021-12-26 21:34
本帖最后由 胡瑶 于 2021-12-26 22:12 编辑

选自《致命的均衡》(九) 一、情节
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
二、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最初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三、例子
有一天,我上街买包子吃。买第一个包子吃的时候,它给我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假定它给我带来的边际效用为10。我还没饱,买了第二个包子。买第二个包子吃的时候,它给我带来的效用就没第一个大,假定它给我带来的边际效用为8。买第三个包子吃的时候,它给我带来的效用就没第二个大,假定它给我带来的边际效用为6。等我吃完了第六个包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饱了,吃不下了,这时这第六个包子的边际效用为0。
四、总结
企业要不断地创新,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丰富产品的类型,生产不同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边际效用规律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21国贸专升本2班 21230121232 胡瑶






作者: 周馨妍    时间: 2021-12-27 13:13
本帖最后由 周馨妍 于 2021-12-27 13:15 编辑

一、情节(选自第九章)

“正如在商业世界里,”斯皮尔曼一边说,一边抬头看着他的听众,“每个人都知道管理是生产的一个关键要素。我们需要通过管理将其他因素整合成生产与分配的统一体。在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中也是如此。这些机构的管理者——不论是政府机关的领导,研究机构的主席,还是医院的院长,在决定一个机构的成败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拿我们系来说吧。”他的声音放低了些,现在仅仅比悄悄话大声一点儿。他用眼睛迅速地向他的听众扫了一圈,“我们系的例子可以最完美地证明我的这一观点。

二、原理

以上情节所涉及的经济学原理是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

三、案例

双因素理论有时用来指导我们的奖金发放。当前,我国正使用奖金作为一种激励因素,但是必须指出,在使用这种激励因素时,必须与企业的效益或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成绩挂起钩来。如果奖金不与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成绩相联系,一味的"平均分配",久而久之,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再多也起不了激励作用。

四、总结

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人不会因为得到“应得的”“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则会因为“太好了”,而备受激励。
            21国贸(专升本)2班   周馨妍  21230121233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