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20金融工程2个人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0-12-1 10:48
标题: 20金融工程2个人作业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作者: 20金工2潘佳玲    时间: 2020-12-8 21:05
情节
帕特丽夏和亨利·斯皮尔曼来到菲琳百货大厦。之后他们分开了,斯皮尔曼发现菲琳百货大厦有地下商城,在那里的商品标价与众不同。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人叫林肯·菲琳。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个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将会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来源:《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
阿尔佛雷德·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实例
如果一本书的成本为3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20元。
总结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个人认为的自己从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取得的收益。
消费者剩余不难让我们联想到老师在课程上所讲解的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这种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但是消费者剩余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收入,是一种心理预期。消费者自我的认知所决定的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所以实际上,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谋取到利益,只是一种心理的满足。
  20金工2 潘佳玲  学号:20210180228


作者: 胡亦璇    时间: 2020-12-10 00:19
      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因为丹尼斯·戈森的突然来访,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家,这让他很不高兴,因为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即采取一个A方案而放弃B方案时,B方案可能取得的收益,就是A方案的机会成本。
      实例一:古语有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里的鱼就是熊掌的机会成本。
      实例二:小明去找工作拿到了3个Offer,一个月薪5000,一个月薪4800,一个月薪4500,如果小明选择了月薪4800的工作,那么月薪5000的工作就是机会成本。
      实例三:假如一家早餐店低价购进了大量某种面粉,一个月后这种面粉产量减少价格升高,如果这家早餐店选择以当前市场价把面粉卖出,那么这波交易的成本看似只有购进面粉时的花销,实际上还包括了这些面粉做的早餐的利润,这就是它的机会成本。
      个人感悟:在我们做出选择之前,要记得充分考虑如果选择了别的方案会怎么样,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比如你在下了晚自习回到寝室后会选择做什么,如果选择看小说,那么我们不应该只想着“看小说打发时间不要紧,青春很长,时间还多着呢。”应该考虑如果我用这段时间背单词会怎么样或者用来预习会怎么样,因为你看小说的成本不仅仅只有花费的时间,还有你可能日积月累增加的词汇量和知识,这就是机会成本。                            20金融工程2胡亦璇  学号:20210180214

作者: 邵晓浩    时间: 2020-12-11 10:52
来源于《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1.这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印象深刻。就是斯皮尔曼在阅读《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时,他一边看着书,一边在想:如果听到19世纪的经济学家,边际效用理论之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讲述的那个故事,他的朋友克莱格该会有多么感兴趣呀。无数的经济学家在给他们的学生们讲解货币的发展阶段时,都会讲述这个故事。泽丽小姐,巴黎莱瑞克剧院的一位演员,曾经被邀请去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唱歌。她的报酬将是门票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当人们把她的报酬分配给她时,她很吃惊地发现报酬竟然是一些猪,火鸡,家鸡,柠檬和可可豆。如果回到巴黎,这些东西的价值将会很可观的:大约有四千法郎吧。但是最后,她却不得不用水果来喂那些牲畜。回到巴黎后,这位小姐对于纸币的好处更加欣赏了。
2.这其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经济学原理,那就是货币的职能价值,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以及纸币作为一种货币所体现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纸币比金属货币或者商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情节当中尽管那位小姐获得了大约4000法郎的商品,但在她要将这些商品运回自己的国家时,她不得不用自己的报酬去喂养自己的报酬,获得的仅仅是自己的报酬不死,没有利用自己的商品获得额外的超额利润,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如果她拿到的是4000法郎的纸币而不是商品的话她的收益更高,而且不用担心如果这些商品变质或者死亡的风险。
3.例子:如果我们现代人每月发的工资都用商品来代替,在农场上班获得的工资全部是农场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在商场上班拿到的都是商场销售的衣服,百货等等,这样的话在农场上班的人不得不抓紧将自己的工资“农产品”置换出去或者是找一个好地方妥善保存,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是什么生鲜产品都会面临腐败、变质,一旦没有找到合适的换家,刚开始农场上班族可以自己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自己的工资变质了,到了月底自己也没东西吃了。这么看来商场上班族是不是更好点?不是,商场上班族也面临着交换者难觅,自己又不可能吃衣服,发工资之际一旦没换出去就会挨饿。
4.货币所为一般等价物,而纸币所为货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大大的便利的我们的日常生活,试想一下我们现在依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抑或是拿贝壳所为货币的时候,以物易物时常会使得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换对象要的东西,从而我们要获得他的商品必须先换到她需要的东西,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使用贝壳或者其他东西作为货币,贝壳是否有利于不处于海边的人,这无法体现社会公平。那又会有人说古代的银子金子啥的不比纸币好吗?可是一旦需要买一个大型商品,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斤的银子,这时你是否会感觉到纸币的魅力呢?感谢时代的发展,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18211210230 18金融工程1邵晓浩

作者: 杜婷婷    时间: 2020-12-13 22:10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需求
一、        第五章选段
选段一:“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选段二: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
二、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1、        需求:需求一般指人们在有能力的时候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一个欲望。
2、        需求量:一般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
3、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三、        现实中的例子
1、        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其他条件不变(如除苹果外的其他水果价格,自身的工资等),那么买苹果的人就会减少,对苹果的需求量就下降了。
2、        当牛肉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如其他肉类的价格,自身的工资等),买牛肉的人就增多,对牛肉的需求量就增加了。
四、        思考
人们对一件物品的需求受价格的影响,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约高。但与此同时,需求量的增减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着数量等,都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18210140107  18金融工程1   杜婷婷


作者: 18金工2庄淑怡    时间: 2020-12-13 23:13
小说情节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经济学原理
      这里体现了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时,市场上商品达到均衡价格时商家的正常反应。
      所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人们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供给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而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实例
      同样是西瓜,冬季时的销售价格远高于夏季,因为前者的供给小于需求。而在夏季,初夏时的价格高于盛夏时期,从初夏到盛夏,西瓜的价格逐步下降,并最终趋向于平衡,因为盛夏时的西瓜供给与需求达到了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西瓜价格达到均衡价格。
具体分析
    文中父亲对待家人的这种反差并不是说比起妻子和孩子来,父亲更喜欢西尔弗曼先生。相反,父亲很关心全家人,只是因为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而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当然这里隐含了服装加工水平相当这样的前提)。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因为对于顾客来说,相同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服装加工之外的额外受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这样一来,如果斯皮尔曼先生以恶劣的态度对待顾客,那么他将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到饭店吃饭,特别是请别人吃饭,内容差不多的菜肴在一些服务细致周到、环境幽雅的饭店会比一般的饭店价格高很多,但你会发现那样的地方同样门庭若市。老斯皮尔曼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等待他的将是门前冷落。而对家人,他即使是乱发脾气,一般来说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家的态度一定会好。比如老斯皮尔曼,他仍然有机会在顾客面前卸下伪装。比如因为特殊的情况使得找他做衣服的人数激增(极端的情况就是他垄断了这一地区的服装加工)或者他降低了收费标准,即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时,他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不过,这两种情况是有差别的,那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老斯皮尔曼没有损失,也可以说他发脾气相当于提高了收费标准,而对第二种情况来说,他的坏脾气相当于把收费标准提到了原来的水平,老斯皮尔曼自己为自己的坏脾气埋了单,付出了代价。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斯皮尔曼的收入固定,即他的收人与他的表现无关时。这种缺乏制度激励的情况,在我们以前的计划体制下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
      这个事例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你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发泄。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找出人们行为中的一系列均衡,直至此书题目所说的那种致命的均衡。

18金工2  庄淑怡  18210180250


作者: 20金工2徐柯迪    时间: 2020-12-20 20:11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二章节
选段一:泽丽小姐,曾经被邀请去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唱歌。当人们把她的报酬分配给她时,她很吃惊地发现报酬竟然是一些猪,火鸡,家鸡,柠檬和可可豆。如果回到巴黎,这些东西的价值将会很可观的:大约有四千法郎吧。
选段二:红色羽毛腰带的价值最终是由某个标准确定的——在圣塔克鲁兹岛上,这个标准就是新郎家付给新娘家的最少的钱一一在这一点上,这个经济学家并不感吃惊。这就是“彩礼”。克莱格发现这个标准通常是由10个货币单位组成的。这些单位是这样分级的:最好的腰带代表的是一号,最次的腰带代表的是十号。克莱格在这本书中叙述道,在头脑中计算这些东西,对当地人来说是很简单的。而一开始,他在做这些计算时,还要借助纸和笔。腰带在价值上的分级关系是成几何关系的。每条腰带的价值是比它低一级的腰带的价值的2 倍。这样一来,购买一头值1 条六号腰带的幼猪要用2 条七号腰带。购买一个值1 条最好的腰带的蜂蜜罐则要花费512 条最次的腰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克莱格费劲地收集了以这些腰带的形式来表示的这个岛上所有用来交易的商品的价格。
该章节反映的主要是关于货币的发展历程,一开始是物物交换,其中泽丽小姐的演出作为一种商品与一些猪牛羊进行交换,后来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就像是章节中的腰带,惊醒交换,之后就有了固定的、特殊的一般等价物(能代表商品价值的)——货币,直到现在出现纸币(价值符号)。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人民币、电子货币进行的商品交换。
感想:从一开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货币,历经了很长一段历史。物物交换的程序十分的复杂,然而,货币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类,这都归功于先辈们的智慧。货币运用职能(价值尺度:代表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使得商品交换变得更加便利。
20金融工程2班徐柯迪 20210180237

作者: llk    时间: 2020-12-20 21:42
关税
                                  ——读《一课经济学》十一章感悟
曾经美国的一家羊毛衫制造商跑到政府部门,要求征收英国羊毛衫每件5美元的关税。因为他一件羊毛衫卖15美元,英国只卖10美元,如果政府不征收5美元做为关税,他的工厂很可能要倒闭,到时会影响到成百上千的员工丢掉饭碗,扩大失业率。他说的情况有可能发生吗?当然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美国政府部门真的加大了羊毛衫的进口关税,虽然可以保护这家制造商,甚至保护整个羊毛衫行业免遭损失,但同样的,也会损害羊毛衫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在不考虑其他差异的情况下,消费者只需花费10美元就能买到原来价值15美元的商品,这笔账,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明白是划算的。虽然消费者这样做表面上是损害了本国羊毛衫制造商的利益,可是余下的5美元却可以拿去购买本国的其它商品,做不好的羊毛衫厂虽然倒闭了,但其它受欢迎的商品因需求的增加也开设了新厂,人们损害本国羊毛衫行业就业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就业率上升。
以上,就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关税是这一章的主题。那么,关税到底是什么?关税是引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引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也就是指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需要给那个国家缴纳关税。
那么关税的作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关税用较低的税收阻力,把资源从消费向生产转移,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即关税是用来影响国内资源流向的,鼓励生产,压制消费,期望于压制消费带来的损失从未来的生产力增长中获得补偿。当关税提高时,那么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就会提高,成本提高价格就会上升,那这样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提高关税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使得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那么消费者对国内相同产品的需求就会提高。
例子:2017 年 7 月,美国分两批对从我国进口的 340 亿和 16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 关税,我国坚持对等反制原则,对原产于美国的 500 亿进口商品加征 25% 关税。9 月,美国对 2000 亿美元我国输美商品加征 10% 关税,并将在 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上升至 25%,我国对美国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10% 或 5% 的关税。这是一场由美国挑起的、增加关税的贸易战。
20金融工程2班  夏薇  20210180234

作者: 吴心茹    时间: 2020-12-20 22:32
《一课经济学》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
情节:人们对利润的态度,有些人在提及利润是可能会有些愤慨,这表明他们对利润在经济中所起的重要功能了解的还是不够。实际上,利润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分量并不大。并且举例不同年份,不同时期,注册企业的净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事实上,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会计调整不够充分,这些比率可能并不是很准确。然而利益却是最容易招致敌意的一种所得。举了理发师利润与电影明星,钢铁公司经理人年薪,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来论证这一观点。通过以上问题,引出‘平均利润到底能有多少这一话题?’经济学家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实验报告发现把很多因素考虑进去,企业很可能毫无净利润可言,甚至是净亏损。创业家们,自行经营企业的人并非不想赚钱,而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乐观,投入到了一些不会成功或无法成功的事业中去。并提出创业家一系列经济问题,关于利润的问题,创业的动机等等。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果以及政府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措施和态度。在自由经济中工资,成本,价格被允许在竞争市场上自由浮动,获利的前景决定了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他们都决定获利的多少。总之利润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不能断章取义。

原理:利润是经济的原动力,经济的基础和原始就是利润也就是利益驱动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即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得的价格总额超过其预付资本量的余额。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举例:当市场上有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产品的总供给量是所有企业的产量之和,而销售价格由每家企业自行决定。如果其中一家企业的价格比其他企业低,消费者将优先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价格最低的企业可以收回成本继续生产并扩大产量,以低价格挤压其他企业的销量,最终占有整个市场。没有销量就没有利润,其他企业不可能为了保持价格而减产,因为减产只会把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因此其他企业只能把价格降到更低并增加产量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所有的企业都不会主动减产,而是一起降价增产以扩大市场份额,这就是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当市场价格低于某家企业的成本时,这家企业将因无法盈利而倒闭,其市场份额也被其他企业占有。剩余企业继续竞争,最终成本最低的那家企业获胜并取得全部市场份额。
认识: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利润,净利润,要清晰的认识,在做某件事之间,先计算好成本,做好预算,规划,以谋求最大利润。
20金工2 吴心茹 学号:20210180233

作者: xing    时间: 2020-12-22 11:48
        我选取的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章。这一章中有一段情节讲述了货币产生以前人们如何进行交易以及货币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文中提及一个小故事,描述了货币发展阶段,一位小姐获得薪酬时,商人使用牲畜、食物等作为报酬,这些东西的价值十分可观,但并不是小姐想要的,也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最后这位小姐不得不自己喂养这些牲畜,因此这位小姐对纸币产生了更多的好感。         由此可以看出,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获得的报酬是由牲畜、食物等来代替的。当人们想要另一样物品时,则需要用自己拥有的物品去进行物物交换,然而,通过牲畜等进行的交换很难进行准确的估价,因为它没有明确的价值,人们只能通过主观意识来大致地判定其价值,比如一头羊顶两头牛这样的概念。         而在货币产生之后,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物—货币—物的交易方式,使每一样物品都有其价值,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其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随着人们交易的增多,交易的媒介逐渐产生,从原始的羽毛、珍珠、贝壳到货币的产生、统一,这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以及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货币这样便捷的一般等价物被取消使用,人们在交易时也必然会根据自己大致的认知进行物物交换,比如说五条口香糖抵一个玉米。但这种衡量是十分困难的,一个玉米究竟多重能值五条口香糖也无法衡量。或者,人们会用另一样物品代替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比如说在监狱中用几根香烟作为媒介进行一系列的交易,但这些物品在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不易运输或不受所有人喜爱,也会产生一定的麻烦。         由此,更能说明货币是我们生活中交易必不可少的媒介。

作者: xing    时间: 2020-12-22 11:49
        我选取的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章。这一章中有一段情节讲述了货币产生以前人们如何进行交易以及货币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文中提及一个小故事,描述了货币发展阶段,一位小姐获得薪酬时,商人使用牲畜、食物等作为报酬,这些东西的价值十分可观,但并不是小姐想要的,也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最后这位小姐不得不自己喂养这些牲畜,因此这位小姐对纸币产生了更多的好感。         由此可以看出,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获得的报酬是由牲畜、食物等来代替的。当人们想要另一样物品时,则需要用自己拥有的物品去进行物物交换,然而,通过牲畜等进行的交换很难进行准确的估价,因为它没有明确的价值,人们只能通过主观意识来大致地判定其价值,比如一头羊顶两头牛这样的概念。         而在货币产生之后,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物—货币—物的交易方式,使每一样物品都有其价值,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其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随着人们交易的增多,交易的媒介逐渐产生,从原始的羽毛、珍珠、贝壳到货币的产生、统一,这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以及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货币这样便捷的一般等价物被取消使用,人们在交易时也必然会根据自己大致的认知进行物物交换,比如说五条口香糖抵一个玉米。但这种衡量是十分困难的,一个玉米究竟多重能值五条口香糖也无法衡量。或者,人们会用另一样物品代替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比如说在监狱中用几根香烟作为媒介进行一系列的交易,但这些物品在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不易运输或不受所有人喜爱,也会产生一定的麻烦。         由此,更能说明货币是我们生活中交易必不可少的媒介。20210180224金工二班林馨颖

作者: 太子    时间: 2020-12-22 17:29
1.片段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片段:索菲亚-乌斯提诺夫清楚地知道,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哈佛大学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价格相去甚远。
2、经济原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样的商品,因为商标不一样而价格不一样。为什么知名品牌可以卖的更贵?这是因为消费者觉得这个东西,这个牌子值得他去溢价购买。但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出发也可以理解,就是略显复杂。同样的淡炼乳,同样的生产过程,为什么仅仅因为不同的品牌而价格相去甚远。这是因为这个品牌的树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类劳动。既然享受了品牌的红利,那么也正是因为品牌中的人类劳动才使商品在市场上相去甚远。与普通商品相比,名牌商品的价格会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经济原理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减少,可与此相反的是,仍有大量的消费者热衷于名牌商品,并且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消费者违背了需求曲线的原理,即使在高价的前提下也有较高的需求量。这就是效用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效用是对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的评价,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品牌的树立其实可以看作产业资本的预付资本,这也就是资本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转换为了可增值的劳动力,而劳动力是可增值的,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剥削了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使人类劳动存在在商品中,再由品牌变现成为更多的资本。而原先的生产到销售的流程同样是对劳动力进行剩余价值剥削。所以在同一时间中,资本家利用了品牌获得了两份剩余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企业树立品牌了。 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资本的固定资产是存在折旧率的,而品牌显然可以属于前期巨大固定投资。同样的淡炼乳,却卖出了高价,这在市场上会遭到非议,以及随着时间的流动,品牌渐渐失去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品牌的折旧。因此在这个销售过程中,品牌存在着一定的损耗。而企业每年都需要花费重金去打广告,做宣传,做促销,这些看似亏本的事情都是资本在品牌上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消品牌的折旧,商品可以利用品牌,最后发生增值。所以企业品牌也不是一逸永劳。商品流通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力增值来获得更多资本,即预付资本和资本周转,利用投入抵消资产折旧。
3、例子:现实中各大商场中的衣服一般质量一般但是价格昂贵,因为品牌效应,而且店铺费用昂贵,奢侈品质量也都一般,但价格却极高,仍有不少人买单。星巴克咖啡质量较差,但价格高,都是利用了品牌效应来提高价格。
4、个人理解:个别品牌不注重产品质量,而是更多的投入到品牌营销,不断地扩大品牌效应,这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牟取暴利,但一旦潮流过去,或是产品出现问题,企业就会面临崩塌的危险,应该更多得注重产品质量。而有些产品质量不错得企业却由于知名度不够而难以生存,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扩大知名度。
20金融工程2班  韩杭杰 20210180210


作者: Natalie    时间: 2020-12-22 20:55
《致命的均衡》
选取情节: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 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选自第七章)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找一件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这就是信息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当需要买一件商品时,最好了解一下地点价格性能,这样能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别忘记,时间是看不见却最为珍贵的财富。

对原理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信息社会通常被定义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集中。信息集中度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此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因此,一种看待信息社会是否形成的方法是评价信息的交换强度及信息内部流动的持久性。近年来,行为经济学把经济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信息的主观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了解信息价值的确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特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金工2 胡媛媛 20210180215


作者: 胡明骏    时间: 2020-12-23 16:17
1.情节:在信的底部,署名是:院长奥利弗·吴,亨利·斯皮尔曼把这份通知放在面前,放了好一会儿。当那些痛苦的回忆如潮水般涌出时,他感觉到一种悲伤。他又一次从桌子那里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看着外边倾盆的大雨。他想起了丹顿·克莱格的悲剧,还有丹尼斯·戈森、福斯特。贝瑞特和莫里森·贝尔可怕的命运。他们的死亡这一事实提醒了他——他自己的必死性和脆弱性。他意识到他的时间的边际效用正在开始快速增加。——《致命的均衡》第十八章
2.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      “他意识到他的时间的边际效用正在开始快速增加。”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又译为边际效应,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务量”图的斜率。经济学通常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
4.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在很饿的时候去吃面包,当我们吃第一个的时候感觉很好吃,第二个的时候有点饱了,第三个的时候吃撑了,因此面包的边际效用递减。
5.个人理解:结合上述的例子,所以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应该叫“饿”,而不是其他实体的物品,我认为经济学的原理很多都是对人性的解析,而完美理性人在市场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学好金融、战胜人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18金融工程2班 胡明骏 18211121115(大一时候转专业的)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0-12-23 18:36
我选取的是《致命的均衡》中的第五章节。
内容介绍:菲林大厦的百货架上的商品每一周都会以25%的折扣浮动降低,四周后它就会被免费的捐赠。
荷兰的拍卖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拍卖场,它有一个从上到下指示的指针,价格会有规律的下跌,直至一位买家对其出手。
反应原理: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相应例子:我前几天想给我同学买圣诞礼物,我本来的预算在五十元左右,但在最后我只花了二十元左右就买到了我想要的礼物(中指杯),多余的三十元我觉得就是消费者剩余。
感想与总结: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价值是由人的主观意识而决定的,它并没有随着价值规律上下波动,而是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违反了马克思)。多余的三十元的剩余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消失,我认为这多余的三十元进入了买方的口袋里,满足了买方的心理需求。并且将钱留存了下来,必可活用于下次。然而作为卖方,既然将产品成功的出售了,卖方的出售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买方没亏,卖方没亏,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一个双方互赢的局面,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来看看文章中的故事,从最高的价位开始下降,完美的将消费者剩余最小化,让利益最大化。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以前我玩过的一个叫做《石油骚动》的游戏,里面的股权拍卖也采用这种制度,我每次购买股权时,都会现在自己的心理有一个明码标价,到了就入手,没到被别人抢走了我心里也不会觉得失望,反而还觉得这些出这么高价格的人笨。这种制度很好的减少消费者的落败感,秒啊!
20金工2  吴畏 学号:20210180232       

作者: Serein    时间: 2020-12-23 22:35



Ⅰ.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在剧情发展到现在的时间段,校长丹顿·史莱格已然认罪自杀,出于节省时间的目的,亨利·斯皮尔曼选择在船的后甲板尾部招来了他的朋友们,开了一个私人聚会,向他们完整地讲述了整个悲剧故事的发生。而就是在这一章,亨利·斯皮尔斯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是如何发现校长编造数据的事件的现实——通过红色羽毛、山药和独木舟。根据史莱格的数据现实,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相对于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要小,然而倘若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这就是亨利发现史莱格伪造数据的证据。


Ⅱ.经济学原理:
效用最大化原则
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Ⅲ.现实例子:
不管是家庭还是居民,都需要从市场上花钱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服务,消费者想要购买,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这种前提条件在经济学上可称之为预算经济条件。一方面指购买各种消费品需要多少钱,另一方面是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收入有限,因此是一种约束。
固定的收入有很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少买些,衣服少买些等,总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经济学称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为效用最大化。
比如我去买一辆跑车,我会为了多一点的折扣,哪怕是1%去拜访不同的商家,因为这会是很值得的事情,但是如果为了买一把水果刀,即便是50%的折扣我也可能不会去寻找新的商家,因为我寻找新商家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要高于我获得的折扣的利益,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所以跑车之类的高档品同档次间的价格会越来越接近,而类似水果刀这种的价格可能差距就会比较大了,这就是文中,亨利·斯皮尔曼可以发现校长造假的原因




Ⅳ.感想:
从未曾想过如此奇妙的案件也会可以通过经济现象得出结论,在感慨作者思路奇妙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经济学的知识在无形之中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或许我们并不会去在意很多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来这其中就是蕴含着很多的经济学现象的。就像我们很多人都是遵循着利益最大化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而生活的,文中的校长也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害了很多人,但是为了这些利益带来的痛苦远远超出了他之前获得的利益,也就是在最后,他选择了死亡这个对他来说更大的利益。生活中处处有经济,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相关的知识,在金融的世界闯荡一番风云。

                                                                                                                                          
18金融工程2班 朱泽楠  18211040145

作者: 18211510113    时间: 2020-12-24 09:17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最后章
选段
选段一: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索非亚,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相对价格——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至于如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原理进行预测。”
情节二:“但是,亨利,”奥利弗- 吴又一次像本科生一样在空中挥舞着手,以期得到教授的认可,“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为什么会暗示出一件商品相对于另一件商品的相对价格会是怎样的呢? 你把效用理论用在报纸自动贩卖机时,我觉得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还是看不出效用理论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经济学原理:
一:价格规律,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二: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
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同张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实例:
价值规律:一辆汽车的价格之所以要高于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就是因为前者的价值星大于后者的价值量。这是价格规律与价值规律有机联系的表现。
效用理论:——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哪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自我感悟:
价格规律: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点可以从股票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中体现出来。在一个有效市场中,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人并不会因为短期股票的上下浮动感到欣喜或害怕,因为他们知道,这只股票所具有的价值是一直在增值的,所以即使不分发股利,他们也能获得高额的资本利得。
效用理论:同样是从金融市场出发,投资者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投资物的预期收益率, 风险,还有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对于效用理论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有利的收入大多都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而对自己不利的成本大多都是边际成本递增的。
18金融一班 怀勤涛 学号:18211510113

作者: 20金工2项之怡    时间: 2020-12-24 15:33



情节选取第三章
情节概括:戈森为晋升一事半夜前去拜访斯皮尔曼教授。但教授此时还在学校忙碌,接到妻子来信后不情愿地回了家,但在与戈森交流中坚持拒绝谈论与晋升相关的事。
其中斯皮尔曼教授回忆了自己的父亲对待顾客与家人的态度的千差万别,与斯皮尔曼教授这时的态度相似。反应了经济管理学中“权衡取舍”的原理。
原文事例2:比如斯皮尔曼花了3块钱买了一把水果刀他明知再找找能有更便宜的但考虑到时间成本,就选了离手最近的水果刀,但大件物品如车的价格区间比例就小的多。

原理的解释: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充分认识到这一原理,有助于人们在做选择时权衡好利弊。那么如何去权衡?也就有了第二种原理“机会成本”。
情节如何提现原理?老斯皮尔曼通过克制自己的脾气化,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换取经济效益。他舍弃了自己的脾气,脾气在这时作为成本,然后服务所得的效益是收益,在二者权衡中老斯皮尔曼是这样取舍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也就像老斯皮尔曼一样权衡取舍。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
感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得好,生活中的我们在面临选择是都会有所纠结,到头来犹豫的时间使得成本上升,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权衡其中的利弊,投入与产出,尽量避免无厘头的思考而浪费时间。
认识:“权衡取舍”经济管理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有关成本与收益平衡的决策。只有这一步做正确了,选择了最优方案,收益才能是巨大的。
总结: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0金工2班 20210180236 项之怡

作者: 18金融1班孙海军    时间: 2020-12-24 15:53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最六章
选段一:“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选段二:尽管亨利·斯皮尔曼认为他的时间很宝贵,但是他并不认为“到处看看”是一种浪费或是无目的行为。因为他深深相信,当经济分析运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会在商业世界的分析和调查中发出最夺目的光彩。在斯皮尔曼看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这个英国经济学家甚至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地位还高。这个卓越的20世纪的思想家曾经把经济学定性为“研究人的日常经济生活”。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准确地说,叫"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众所周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等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也不相等,今天的1元和将来的1元不等值,前者要比后者的经济价值大。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对时间成本的几种不同解释:
1、时间成本是指顾客为想得到所期望的商品或服务而必须耗费的时间换算而成的代价。
2、时间成本是指为达成特定协议所需付出的时间代价。
3、时间成本不仅是指时间本身的流失,也是指在等待时间内造成的市场机会的丢失。
4、时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生产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资金、材料而引起的应当支付费用。
管理者时间成本是因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上投入时间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管理者时间资源因为用于管理而不能用于其它用途的最大可能损失。
实例:
消费者剩余:当我们去市场想买一斤西红柿时,当看见西红柿又红又大时,就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个西红柿很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西红柿”,然而小贩看见就会心想:“这个人看中我的西红柿,我可以卖贵点给她”其实我们表现出对西红柿很满意时,这表明我们有很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我们问西红柿多少钱时,小贩会说2元一斤,其实是1元一斤的,因为我们表现出的消费者剩余较多,所以小贩故意抬高价格,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消费者还是觉得划算的。
时间成本:假如餐馆每天投资1万元,在这一天扣除成本你可以赚到2000元,但是你可以增加一些例如:饮料(成本较低但可以高价位售出的)那么在半天之内就可以赚到2000元,这样就节约了时间,这样算时间成本是最切合实际的。
自我感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而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消费者剩余就让我们觉得是值得的,是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人感觉是理性消费,也反映了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时, 不要表现出对商品很感兴趣,例如本案例,若这个人表现的若无其事,那么商家会以为你不想买,所以就不会轻易提高价格了。
时间成本: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等候购买该项服务的时间越长,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越大,购买的总成本就会越大,等候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顾客对企业的不满意感,从而中途放弃购买的可能性亦会增大。因此,为降低顾客购买的时间成本,企业经营者必须对提供商品或服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前的准备,在经营网点的广泛度和密集度等方面均需做出周密的安排;同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顾客的时间支出,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是为顾客创造更大的"顾客让渡价值"、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18金融一班 孙海军 学号:18211510419

作者: qwe    时间: 2020-12-25 10:42
斯皮尔曼读到的这种原始的货币是圣塔克鲁兹岛上整个货币制度赖以维系的基础。这种货币是由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一种个头不大的,猩红色的吃蜜鸟的羽毛做成的。人们用树液和树纤维把这些羽毛做成一条条的腰带。每条腰带都有准确的价值,这些价值用其他腰带的价值来表示。当然,每条腰带的价值取决于羽毛的质量。如果要做一笔大交易,岛上的居民就得带上大量长长的羽毛腰带。一想到这里,斯皮尔曼不禁咯咯笑起来。在他看来,羽毛腰带和现代的塑料信用卡的对比太明显了。而在二百多年前,在美国,一美元被定义为一定量的黄金和白银,这被认为比珍珠串珠进步了。那个时候,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通常使用珍珠串珠来交换商品的——那一串串的串珠是由彩色珠子组成的。——这一情节处于《致命的均衡》的第十章,讲述了斯皮尔曼在阅读书籍中,发现了一些地区以羽毛,彩色珠子为交换媒介。1.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劳动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没有社会分工或社会分工很不发达,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形成了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3.上情节出现的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和商品交换的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这种价值形式可用等式表示为:
一只绵羊=25千克谷物
4.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地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例1:有以物易物的的低碳活动,在活动中将自己剩下多余或不需要的和其他人交换成自己需要的商品。
例2: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在学校中对钱的接触接触比较少,对于自己需要的物品,也是拿出自己多余或不需要的与他人交换成自己需要。
牵着一头羊换回一把斧头。在远古时代,以物易物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的来获得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但这种以物易物的概念随着货币的诞生而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人们渐渐利用货币进行交易,购买不同的商品。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降低了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降低了价值衡量和比较的成本,为实现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
20金融工程2班20210180223梁静

作者: 20210180217    时间: 2020-12-25 17:39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217 于 2020-12-25 17:44 编辑

《一课经济学》第二章中有一段文字:“话说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当店主怒气冲冲追出来时,小捣蛋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一群看闹热的围观者。大家盯着橱窗的破洞以及四下散落的玻璃碎片,若有所思。不一会儿,跟通常的情形一样,有些人开始互相议论,宽慰店主和众人的心:玻璃破了很是可惜,可是这也有好的一面。这不,对面的玻璃店又有生意了。他们越琢磨越来劲:一面新的橱窗需要多少钱?要250美元。这笔钱可不算少。不过,这没什么好埋怨的,事情本来就这样,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破,那装玻璃的人吃啥。玻璃店多了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个商家的口袋里多了几个钱,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经这么一说,小小一片破橱窗,竟能够连环不断提供资金给很多商家,使很多人获得就业机会。要是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结论便是:扔砖头的那个小捣蛋,不但不是社区的祸害,反而是造福社区的善人。"阅读此书,仿佛被作者带着,走进了经济学的幕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读了一遍经济学原理,那些曾经只是印在书本上的概念一下子融人到了生活中。仅看这一段话我便想到了一个经济学原理:这仅是财富转移而不是财富增长。例子:在经济危机时刻德国发动了战争,并通过战争手段进行经济掠夺,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即使经济会增长飞快,但并不代表对于战争中失去财富的人有利,且战争的破坏绝不是经济增长有利的条件。可这只是财富的转移而不是财富增长,且在这其中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感想被转移财富的人也将会没有财富且为了增加自身的财富,便又会掠夺别人的财富,从而陷入一个恶性的经济循环,也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对自身、社会、国家都是一个不好的影响。也绝不能陷入一个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商学院20金工2班20210180217吉健葶













作者: 孙怡    时间: 2020-12-25 20:50
选段来自第十四章,主要案情是这样的:一位母亲被一个喝醉酒的司机撞倒了,因为这个,她将近一年不能做家务活。她的丈夫不得不雇人来家里帮忙,他因此支付了五千多美元的工资——在那个时候,这是相当多的一笔钱了。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他们争辩说这是一位家庭妇女一年所做服务的金钱价值。我受邀以专家的身份前来作证,评估这个数目。”“这是否公平我说不上,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但是当然,我在审判过程中说清楚了的。那就是,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我估算了一下,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这不过是基础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恐怕,这些与法庭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   斯皮尔曼看着他的两位朋友。他们脸上神秘的表情让他不得不继续往下说。“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它只会问丈夫要支付的工资是多少。而经济学家——提醒你们一下,甚至是刚开始学经济的学生——把成本看作是放弃了的最高成本。 开学初,关注了国老师的初级经济学的公众号,发现了老师上传的书记连载资料,其中便有一本《致命的均衡》,这本书在高中的时候就读过,当时没有把它当作一本经济学读物,而是一本推理小说来看。看过之后,没有很大的印象,而如今再看一遍,是当作经济学读物来看,发现其中关于消费者剩余、价格弹性、社会效率都有很多精彩的讲述,结合书中生活场景,特别好理解。之前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对其中的概念感到头疼,对一大堆图表来袭,刚看过,转眼就忘记了什么意思。而本书中不同,故事设定在哈弗大学,写得很有人情味儿。推理部分不算特别诡异,但也很引人入胜。破案的主人公是一位经济学教授,据说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形象塑造,动不动就会发表一番关于经济学概念的议论,讲得非常通俗易懂,看过一遍就忘不了啦。而且这些经济学的概念和小说情节也结合得恰到好处,一点儿不生硬。 比如说在第十四章,主人公回忆自己曾经在法庭做证的情景,一位家庭主妇被违章司机撞倒,受伤必须休息一年,她的老公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为家庭服务,支付工资5000美元,法庭在审理时听取经济学教授证词来判定赔偿多少钱合适。这位经济学者认为,被撞伤的家庭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出门工作能够赚得10000万美元的年薪,因此她为家庭服务的价值为每年1万块,而不是5000元。此书引人入胜之处不在其剧情,而在于凸显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经济学教授通过博弈论解释商场的打折现象,通过边际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讨论了服务质量的问题。身边的“迷”一个又一个的被解开,使我感到了经济学巨大的力量。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枯燥,但是读到后面时发现本这书很有趣,情节发展中融入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也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的了解经济学。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原理”在现实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按照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去达到自身的效用均衡。但这个均衡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它将一个知名的教授推上绝路。 18金融工程1班 孙怡 18211210232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0-12-26 15:24
情节选段:“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情节概括:帕特丽夏·斯皮尔曼休假回到家中与父母抱怨起来她作为一个兽医的忙碌与各种辛苦,作为父亲的斯皮尔曼建议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提高价格以减少来光顾的顾客,但女儿驳斥有些人会专门挑选高收费的兽医,因而工作量并不会减少。
                                                        来自第五章
反映原理:需求定理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成反比关系。价格高则需求量少,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等等
现实生活例子:1.很早以前可口可乐500ml还不是3rmb,而是2.5rmb,其价格升高了,但是相较以前而言,凝聚在其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因为产量和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因而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2.如果可口可乐价格上升,而同等级的百事可乐价格不变,那么可口可乐的销量就会下降,而百事可乐销量会上升,因为其互为替代品。
自己的感想:我的选段中,女儿作为一个兽医,其服务也可作为一种商品,而这种商品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当她提高收费的话,其需求却并不会因此而下降,可能是因为凝结在她的劳动中的价值对于她之前的价格来说还是偏高,而当她提高收费以后,消费者(顾客)可能从低薪的一群人换成了高薪的一群人,因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算是提高了,但总归还是量小于需,因而其收费价格总体还是偏高的。但是就总收入而言,其收费提高了以后,可以在更少的时间挣到相同的钱,而多出来的时间既可以自己安排,因而我还是比较提倡提高收费。
20金工2 20210180240 叶定灿

作者: 南北纬的葡萄糖    时间: 2020-12-26 16:08
情节:
“克莱格叙述说,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经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知道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
   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在买独木舟时,节省l %可能就是10条红色羽毛腰带;而山药呢,节省1 %只有1 /10根红色腰带。所以,我们可以预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可卖山药的人却不一样。顾客更愿意不再去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从寻找另外的山药商人中节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少多了。“
                                              来源:《致命的均衡》终章
经济学原理:
行为效用最大化原理: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实例:
在我们生活中每月一定的生活费,然后在奢侈品,零食,衣服等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且满意的搭配,可以奢侈品少买点也可以衣服少买点等等来搭配,经济学称这种行为为效用最大化。
总结:
在实际中,消费者可能不总是选择最优的组合。这可能要求消费者思考太多的问题。这只是是一种理论,用满意理想去解决并且解释这类行为——选取次优的、但是够好的组合。正如
哲学家边沁提出快乐与痛苦是控制人类行为的力量,人类极力求取快乐而逃避痛苦,这正是功用最大化的心态。
                                                                                                20210180244袁怡璇20金工2


作者: 刘亚锐    时间: 2020-12-27 16:20
  “他们不管怎样都是要付给债权人利息的啊——除非他们赖账。如果这趟横渡的总收益超过燃料费、食物供应费和所有员工工资总和一块钱,那么,库纳德就赚了一块钱,而如果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没有走这趟航线,他们就赚不了这一块钱。拿你在达拉斯市中心的商店做例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关门大吉呢? 如果你还能付得起债主们的利息,你就不会关门。关门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你还是付不起债主们的利息啊。但是,如果你的营业额还抵不上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你就会关门大吉了。因为关门后你就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管这些费用叫做可变成本的原因。利息是固定成本。因为即使你关门了,它们也不会消失。当然,你是永远不会那样做的。最后,你还是不得不支付所有的费用。但是,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接下去的一小时里,斯皮尔曼和麦迪逊就国家的经济问题交换了意见。斯皮尔曼都不愿意起身离开,去健身房进行下午的身体锻炼了。‘’非常有趣的一次讨论,教授。我盼望着再次见到你。如果你和贵夫人去达拉斯的话,我非常乐意带你们参观一下我的商店。“
《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经济学原理
可变成本又叫做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
实例
    例如,固定成本主要包括房租、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贷款利息以及必要的费用等;变动成本主要包括水电费、物品使用费、洗涤费用、餐饮采购费用、酒水费用及其他随个人使用而发生的费用。固定成本总额只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是固定的,这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条件的。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叫做相关范围。如业务量的变动超过这个范围,固定成本就会发生变动。

变动成本的特点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销售量支付的推销员佣金、装运费、包装费,以及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等都是和单位产品的生产直接联系的,其总额会随着产量的增减成正比例的增减。其基本特点是:变动成本总额因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不变。
                                                                          18金融1班 刘亚锐 18211457118


作者: 20210180251    时间: 2020-12-27 17:38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251 于 2020-12-27 17:57 编辑

一、情节:(来源于《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有一次,斯皮尔曼在荷兰做系列演讲,主办方知道他对市场行为很感兴趣,于是就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去参观郁金香鳞茎的拍卖会。让斯皮尔曼很吃惊的是荷兰的拍卖会跟常规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过来进行的。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二、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理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消费者并不能无条件的地追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他必须在少掏腰包和赢得拍卖品中间紧张地权衡,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2、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原理
所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人们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供给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而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三、实例
1、比如我去买一台相机,我会为了多一点的折扣,哪怕是1%去拜访不同的商家,因为这会是很值得的事情,但是如果为了买一支笔,即便是50%的折扣我也可能不会去寻找新的商家,因为我寻找新商家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要高于我获得的折扣的利益,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所以相机之类的高档品同档次间的价格会越来越接近,而类似笔这种的价格可能差距就会比较大了。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2、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其他条件不变(如除苹果外的其他水果价格,自身的工资等),那么买苹果的人就会减少,对苹果的需求量就下降了。如果苹果手机的供给量过多时,商品剩余的多,人们的需求也会下降。这就是为什么供给与需求要相对均衡化的原因。
四、自我感悟
       荷兰式拍卖中的经济原理很有趣,这一原理不仅用于拍卖,也被运用于普通商品的销售。以前的我认为商场里所有商品的价格均打折出售,到最后几周折扣的更多,价格降到最低。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售出,商品就将被捐给慈善机构。此时我还简单的认为商场得赔本,甚至可能不得不关门。现在发现如荷兰式拍卖,顾客必须在掏腰包与得到商品之间紧张权衡,其结果,商品被抢购一空,而商场大赚其前。在这种有这两种相反力量出现的场合,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均衡。乘坐飞机的乘客会发现,机上的乘务员几乎每次都会和乘客玩一种"拍卖机票“的小游戏,从低价拍卖某个航线的机票,叫价最高者得之。其实,为了增加游戏的乐趣和刺激性,航空公司不如换”荷兰式拍卖法“试试,肯定是既能够吸引眼球,也不会让航空公司赔本。
20金融工程2  努斯热提  学号:20210180251

















作者: ciel    时间: 2020-12-28 16:39
选段一:当亨利·斯皮尔曼跟着女儿走的时候,他思索着:其实,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这又一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啊。
选段二:“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选段三:“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选自小说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原理: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还必须明确,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在不同社会形态里情况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外,还要受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的约束。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例子:如果说一瓶水的价值(蕴含在其中的加工费,原料费之类的人类劳动)是1元,那么这就是商家定的价格的基础,可以说是价值决定价格。这瓶水的定的价格是2元,那么这瓶水可以说是这瓶水1元价值的表现形式。这就体现了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如果供不应求的话,价格就会上涨;如果供过于求的话,价格就会下降。这就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其中如果国家进行价格的控制的话,就体现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外,还要受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的约束。
感想: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一件商品的价值随着环境的变化就极有可能变得不同,而价格也会随之变得不同。像选段三中的邮票的价格一样,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这就会导致价格会因我们的主观判断而使我们觉得这个价格是高还是低。
20金融工程2班 李夏尔  学号:20210180221


作者: 18210240103    时间: 2020-12-28 19:51
本帖最后由 18210240103 于 2020-12-28 19:55 编辑

1.小说情节:面值一美分的英属圭亚邮票却价值连城
当英属圭亚那1856年的面值1美分的邮票在德梅拉发行时,被人们疯狂抢购。其实那只是当地的邮政局长在把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之后,出于应急才印的一些临时邮票。它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抄袭了当地一家报纸上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再加上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局长大人又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加在在了邮件上。可是这张邮票却被人们花特别大的价钱来疯狂抢购,令人非常惊讶。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第七章
2.经济学原理:
(1)供需定理:供给量不变时,随着需求的增加,能够供应的邮票越来越少,市场价格也会增加。当印刷完成后,邮票就成为不可再生的东西。对精品的需求会随着集邮人群的扩大而增加。更多的空闲时间催生了业余爱好,而收入的提高又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投资者对邮票的增值潜力的密切关注又增大了对邮票的需求。
(2)劳动成本和价值:这些邮票的价格主要是劳动成本。集邮是一种娱乐性的消费,使集邮者感到安慰的使在享受乐趣之后手中的邮票尚有残值存在。
(3)媒介交换的属性:邮票准确反映了价值,这得益于国际交换媒介的属性。邮票可以任意换成几乎任何货币,以外汇的方式来抵御货币贬值,从而达到保值的目的。
(4)保值增值性:当定期存款和债券这类资产购买能力下降的时候,邮票是对付通货膨胀的一道屏障。
3.现实举例:
(1)供需定理:随着购房需求的增多,人们的购房需求不断增加,且原材料价格不断升高,所以房价也不断上涨。
(2)另外,房子的价值受到劳动成本的影响,它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住房需求和满意度,所以影响了它的价值。
(3)房子具有保值增值性,因此很多人买房也是一种有效的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
4.感悟和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
18金融工程1班   18210240103  曹云凤








作者: 7.29    时间: 2020-12-28 22:35



1.小说情节: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第二章
2.经济学原理及基本内容: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
3.相应例子:
         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4.自己的感想: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想法不仅仅适合经济学理论,也适合日常生活。
20金工2  方佳丽  20210180207

作者: 20210180213    时间: 2021-1-2 10:06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213 于 2021-1-2 10:09 编辑

情节一:第三章
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经济学原理:权衡成本与效益。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在社会中有充分并且广泛的体现,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人们可以比较清唽地得出自己是否有必要做这件事,换句通俗的话说,做这件事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符合预期的利润。这一点,在经济学领域是再普遍不过的了,人们的“功利性”心理很容易带领人们走向这种成本利益比较。
举个例子: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家都知道吧,但是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学都没有毕业,是不是很惊讶。当时考入大学后的他,选择了辍学,因为他觉得学校里的必修课远不如选修课来的有趣,于是他选择退学,成为了选修课里的旁听生。他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假如他没有旁听选修的书法课,也许微软系统里就不会有各式各样的英文字体了。在这个例子中,比尔盖茨的大学时间是成本,所学所用的知识是效益,我们要向比尔盖茨学习,学习如何权衡成本与效益。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权衡成本与效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感想总结:
对于成本与效益的权衡,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当每个人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成本是什么,效益是什么,再加上能够很好地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我想大家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就十分清晰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权衡,所以总会导致效益损失。总之,经济学原理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正确认识经济学原理,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我们解释社会现象。

情节二:第三章
大学里的所有学科中,没有一个学科能像经济学那样,能够充分地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但是经济学所吸引斯皮尔曼的正是经济学家对个人日常经济生活的理解。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  
现在,亨利·斯皮尔曼能用一个理论来解释父亲那令人费解的行为反差了。这种反差并不是说比起妻子和孩子来,父亲更喜欢西尔弗曼先生。相反,亨利知道父亲很关心全家人。但是学习了经济学之后,小斯皮尔曼学会了用另外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亨利.斯皮尔曼知道一些很少有人会相信的事情。如果他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别人会误解他的:他的父亲,一个对顾客最有礼貌的人,对待自己的家人竟会像百老汇那家加油站的职员一样粗鲁。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无需去改变父亲的性格,只要改变那一成不变的价格就行了。
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今晚,为了招呼那个不速之客,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他是不会开心的。
经济学原理:市场决定价格
不论是在市场经济或是计划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或多或少收到市场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决定价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市场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从供求影响价格的角度,可以将现有市场分为买家市场与卖家市场。买家市场,就是供求大于需求,供买家选择的商品较多,同类商品的买家之间的竞争压力就会增大,不利于买家。相反的,卖家市场,就是需求大于供给,买家对于商品的需求增加,或是商品产量下降,这时,卖家就会提高商品价格,不利于买家。
举个例子:
相信大家对于猪肉一定不陌生吧,因为大量进口猪因感染死亡,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其主要因素是猪肉的产量减少,而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并未减少,导致猪肉需求大于供给,猪肉价格一路攀升。
感想总结:
市场决定价格,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起起伏伏的价格变化,探索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不仅可以加深对于经济学的理解,更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价格变化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
20金融工程2班 胡前前  



作者: 20金工2班洪也涵    时间: 2021-1-3 00:16



选取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一、选取情节:“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性质。
   处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斯皮尔曼对解释二者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是更吸引他的却是布里奇夹过来的第二块煎饼。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即使是爱好教育人的教授也不会犹豫的。
  情节叙述:斯皮尔曼当知道自己的女儿搞混了“需求量”和“需求”时,做出了非常惊讶的表情,并且说了一番话。
二、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需求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变动的起因: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整体平移。需求量变动的起因: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需求:意思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需要。
需求量: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
三、现实中的例子
需求法则的体现:好比之前的猪肉价格,因为瘟疫等原因的影响,导致猪肉的供应变少了,导致猪肉的价格增加,在最后导致猪肉的需求量减少。
需求:当疫情的时候,我们很多的东西的价格都极其不稳定,但我们依然有买那些东西的意愿并且都愿意购买。
需求量:当猪肉的价格稳定时,愿意都买猪肉并且会买猪肉的人的数量
四、感想
  学习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似乎都可以解释的通了,并且当下次再遇见这个现象的时候,我就不会不知道了,并且我还可以向别人解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节约看书的时间,我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学习储备量,又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所以我们在空余的时间,多多看书,增加自己的储备量。
洪也涵   20金工二班  20210180212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1-1-3 16:54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索非亚,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相对价格——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至于如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原理进行预测。”
    “但是,亨利,”奥利弗- 吴又一次像本科生一样在空中挥舞着手,以期得到教授的认可,“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为什么会暗示出一件商品相对于另一件商品的相对价格会是怎样的呢? 你把效用理论用在报纸自动贩卖机时,我觉得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还是看不出效用理论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经济学原理:
     A.价格规律: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B.消费效用: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
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实例:
    价值规律:一双篮球鞋的价格要高于一双凉鞋,就是因为前者的价值星大于后者的价值量。这是价格规律与价值规律有机联系的表现。
    效用理论:
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子者购买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说消费者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和用一元钱买到的商品边际效用相等。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者愿意用10钱购买这件上衣,因为这时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的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低于或大于10元钱,都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在你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我们前边讲到商品的连续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其实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你存货币越多,购买物品就越少,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在增加,明智的消费者就应该把一部分货币用于购物,增加他的总效用;反过来,消费者则卖出商品,增加货币的持有,也能提高他的总效用。通俗地说,假定你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你银行存款有50万,但你非常节俭,吃、穿、住都处于温饱水平。实际上这50万足以使你实现小康生活。要想实现消费者均衡,你应该用这50万的一部分去购房、用一部分去买一些档次高的服装,银行也要有一些积蓄;相反如果你没有积蓄,购物欲望非常强,见到新的服装款式,甚至借钱去买,买的服装很多,而效用降低,如遇到一些家庭风险,没有一点积蓄,使生活陷入困境。
经济学家的消费者均衡的理论看似难懂,其实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已经遵循了消费者均衡的理论。比如你在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下是买房还是买车,你会作出合理的选择。你走进超市,见到如此之多的琳琅满目的物品,你会选择你最需要的。你去买服装肯定不会买回你已有的服装。所以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经济学,而选择就是在你资源(货币)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使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种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感想:
    从基于可加概率测度的期望效用理论到基于非可加测度的期望效用理论,使理论解释力和实际的距离逐渐缩小,体现其目的。任何理论都不能浮于文字表象,更要结合实际继续磨合,正确科学决策。
20金融2班   余天乐       学号:20210180242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1-1-3 18:03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他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与分心了。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个小时。而要补回这4个小时工作,又意味着他将事情演讲写书挣钱的4个小时。
选自《致命的均衡》最终章:买一个独木舟要用300根红色羽毛,这根用1百万根红色羽毛有什么不一样嘛?人类学家:无论如何,价格是任意的。
        对应经济学原理:第一段: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二段: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
        现实例子:机会成本和权衡取舍——比如一个农民的土地是定死的,他可以选择养猪和养鸡(这就看自身的权衡),同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   
边际量——爬山爬到半山腰,口渴,有卖矿泉水的,价格是五元(山下才一元)但是因为你实在太渴还是高价买了 说明这时候一瓶水给你带来的边际产量能值五元
当你喝了一瓶 ,但是还是有点渴,但比刚才好多了.考虑到价格高,先忍忍吧 ,不再买水了.这是边际效用递减。
        自我感想收获:对于价值的判断有很多种,价值是对于自身而言,自己需要物品的一种渴望度,而价格是需要物品的获得付出。对于每个人而言,自身认定的价值观与别人肯定都不相同,一双鞋如果自己真心热爱喜欢,哪怕再贵可能都会去弄一弄,如果对这方面不感冒,自然会觉得物所不值。看完小说确实影响感悟很深刻——生活中处处包含着经济学,从小到去菜市购物到公司资本交易挣钱,无一例外的都含着经济学原理。从选取的片段中,品到机会成本与权衡的效益作用,反思到生活的处处都存在这种现象,那么这时候就是自身价值观的体现了,只能选一样的情况下都是按着自己价值观去实行选择的。再谈到边际量,旅游区平常物品的昂贵售价便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经济学原理创造了边际差价,在特别需要的条件下哪怕只有昂贵的选择人们也会纷纷掏腰包,但当合适补充之后,人们又会纷纷考虑昂贵价格到底值不值的问题。利益权衡还是得交付与我们自己来选择,但有感悟有理解之后,这个选择恐怕会有所不同。
20金融工程2班   王儒彬  学号:20210180249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3 19:29
第二章选段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反映的经济学原理: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共同决定价格   三现实中的例子:香奈儿的香水成本与普通香水相同但价格更高   四思考:决定价格时需要考虑需求,主观的因素,爱好,品牌等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3 19:29
第二章选段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反映的经济学原理: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共同决定价格   三现实中的例子:香奈儿的香水成本与普通香水相同但价格更高   四思考:决定价格时需要考虑需求,主观的因素,爱好,品牌等20金融工程2班刘欣

作者: 20金工2潘佳玲    时间: 2021-1-3 20:16
20金融工程2班施雨辰 20210180230

在书中第九章中,斯皮尔曼在与科学家的论辩中提到关于事物“实用性”的原理,即“效用最大化”。原文中提到“丹尼斯·戈森假定人的高度有理性的,做事情时会尽可能的发挥出其效能。”
  另一处是同段中斯皮尔曼借用软饮来表示了经济学循环性的解释,这是对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解释。换算成经济道理,也就是刺激本身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而递减,所以为了消费同等强度的刺激就必须消费的越来越多。
  我在网上查询过资料,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现实案例中我想到的是韩国女团BLACKPINK在新浪微博的热搜,开始时她们的热搜对粉丝和网民来说有正面影响,但随着她们频繁出现在热搜和观众的视野里,一个月上十次二十次热搜,(正常来讲如果不是购买热搜人气的话一个明星上热搜的频率并不高)开始引起了路人的反感与好感度下降,导致产生了反作用。
  我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就是正常人吃“正常”东西,在单位时间内吃的越多,就越吃不下去。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感受,取决于人的欲望和欲望被满足的程度。就是指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消费同一种商品时,所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低。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所以现在许多商家开始出现饥饿营销的策略。最简单的就是奢侈品的配货问题,一个十万包需要配上十万的其他商品才能购买,而这些其他商品大部分都是无人问津的冷门东西,但依旧有人为此趋之若鹜。我最近也遇到这个问题,买一只不算贵的热门口红,但由于太热门导致现在根本无法买到,要么等着点抢货,要么只能选择高价购买。这与人追求刺激与新鲜感有很大的关系,而效用是指欲望得到满足的度量。
  所以叔本华说,人生的两大悲剧在于: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满足。前者很好理解,而后者是为何,自然就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1-1-3 20:34
选段:《致命的均衡》第二章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亨利.斯皮尔曼知道一些很少有人会相信的事情。如果他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别人会误解他的:他的父亲,一个对顾客最有礼貌的人,对待自己的家人竟会像百老汇那家加油站的职员一样粗鲁。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无需去改变父亲的性格,只要改变那一成不变的价格就行了。
  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今晚,为了招呼那个不速之客,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他是不会开心的。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一:价格规律,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举例:当经济上行时,政府会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就会减弱;当经济下行时,政府会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就会加大。

感悟:影响价格的并不只有市场,还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保障市场乃至国家的稳定

20金融工程2班 郑昳鹏


作者: qwe    时间: 2021-1-3 21:06
情节:出自于«致命的均衡»——第六章一段对话:“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  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
“能告诉我原因吗,教授?这样的话,当我告诉顾客这些小纸片的价值时,他们就不会那么吃惊了。”
“我能想象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  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但是我的一些顾客买邮票确实是作为一种投资,防止通货膨胀,而并没有从邮票的拥有中获得什么乐趣和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不一样呀。”
“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  呀。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呀。”

情节内容:亨利·斯皮尔曼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了集邮市场的一家商店里,打算买下几天前与波可哈德提到过的“美国黑杰克”作为礼物送给丹顿·克莱格,看的过程中遇到了波可哈德这家店的主人,在交谈中,波可哈德对亨利·斯皮尔曼提出了自己对一个小小的邮票为什么能卖到80万美元的高价的疑惑。

关联经济学原理知识:①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供求机制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市场价格的涨落又会使供求关系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供求之间不断趋于平衡。(2)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市场竞争关系的改变,从而形成买卖双方所处地位不同的市场格局。
②市场格局: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卖方型市场格局,简称卖方市场。
这种类型的市场格局出现于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购买者为能购买到商品而竞争,商品出卖这则物以稀为贵,导致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这是商品买方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相反,卖方则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优势地位。

举例:艺术品本来一堆毫无价值的纸和涂料,经艺术家之手,就可能变成价值连城、权贵们都想挂屋里的物品。画的价值一部分出自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但这种艺术价值在价格上的体现往往出自于那些收藏家的主观判断,而这个主观判断或许出于他们对画家或者艺术品本身的喜爱,一部分也是出于物以稀为贵的消费心理,而有些画画在画家仙逝后,作品价格通常会疯涨,因为死者不会有新作了。有些画家的作品无懈可击,就是出活很慢。这种低产艺术家一旦被追捧,价格就能上天。

思考:一个商品的价格建立在这个商品的本身价值上,也就是取决于商品本身包含的劳动量与劳动时间。但价格会收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情节中的邮票它的本身价值可能只是几美分,但由于这张有票是一张临时邮票,如同这张邮票的商品它的数目是固定的,但同时它又引起的的顾客——集邮者的兴趣,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就处于买方的主观判断,也就是处于卖方市场,卖方利用消费心理学的物以稀为贵的稀缺效应,使得买方那边出的价格不断高涨,而卖方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娄银珍 20210180227 20金融工程2班
 

作者: qwe    时间: 2021-1-3 22:42
情节:
福斯特·贝瑞特对家庭背景,也就是他私下所称的“出身”也有一套标准。他希望这些标准能适用于教员们。在他刚来哈佛时,招生办公室在录取学生的时候曾一度向他咨询某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亲属关系。这让贝瑞特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学生的出身就跟SAT测试成绩和年级平均成绩一样重要。现在,他这方面的知识已经很少派上用场来挑选具有新英格兰贵族血统的学生了。而且,他知道哈佛的核心领导层不太可能被他认为合适的人把持。
福斯特贝瑞特认为这很不幸。他不喜欢看到他的母校,同时也是他现在的工作单位成为一个多种族聚居地。他更愿意教育那些出身最好而且最聪明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最聪明的学生如果某些时候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宁愿舍弃那些有天赋的学生而选择那些血统高贵的学生。
                                                    ——《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经济学原理:
该情节反映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是一门阶级性和党性很强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经济利益也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看法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各个阶级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经济学。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有鲜明的阶级性。剥削阶级,特别是当其发展到自身的腐朽阶段时,害怕触犯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敢正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竭力为自己的剥削行为辩护。所以,剥削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不可能是真正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实现了阶级性和高度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
由此可见,在福斯特·贝瑞特看来,所谓具有新英格兰贵族血统的学生,就是一个上层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性是鲜明的。而在当时,他发现周围的同事们在种族、国籍和经济背景方面的差异却越来越大,学校的管理者们在招聘教员时,对于他们的出身、血统越来越淡漠。他发现这种现象触犯了上层阶级的经济利益,他为了维护这种阶级关系,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宁愿舍弃那些有天赋的学生而选择那些血统高贵的学生。体现了他不敢正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竭力为自己的剥削行为辩护。

实例:
曾经的“富士康事件”体现了经济学的阶级性。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发生14了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苹果电脑的播放器主要是由中国工厂富士康公司生产的,当时苹果手机正是风靡的年代,市场对苹果手机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就需要工厂加大生产量。资产家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剥削工人,生产线上的女工每月的收人仅为50美元,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每天要连续站12个小时,而且不得说话。在这个工厂里,经常有工人因为疲劳过度或者睡眠不足而倒下,等等。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感想: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先进,对于平等自由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但这种及其强调社会阶级性的现象仍有发生,一些私企的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时常有克扣工资等的行为。政治经济学中的阶级性不可能被消灭,但社会依然要对这一现象提起重视。对于企业中的阶级压迫现象,相关部门要加强安保防范、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劳动监察、加强员工尊严教育,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国家政府要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宣扬人人平等的思想,对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应对经济阶级性的正确处理能力。

20金工2  凌佳妮  学号:20210180225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1-1-3 22:51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斯皮尔曼读到的这种原始的货币是圣塔克鲁兹岛上整个货币制度赖以维系的基础。这种货币是由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一种个头不大的,猩红色的吃蜜鸟的羽毛做成的。人们用树液和树纤维把这些羽毛做成一条条的腰带。每条腰带都有准确的价值,这些价值用其他腰带的价值来表示。当然,每条腰带的价值取决于羽毛的质量。如果要做一笔大交易,岛上的居民就得带上大量长长的羽毛腰带。一想到这里,斯皮尔曼不禁咯咯笑起来。在他看来,羽毛腰带和现代的塑料信用卡的对比太明显了。而在二百多年前,在美国,一美元被定义为一定量的黄金和白银,这被认为比珍珠串珠进步了。那个时候,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通常使用珍珠串珠来交换商品的——那一串串的串珠是由彩色珠子组成的。
这一情节讲述了斯皮尔曼在阅读书籍时,了解到了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大家将鸟的羽毛当成货币进行交易。并且还联想到美国的美元以及印第安人用的珍珠串珠,他们用这些物品来进行交易。
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劳动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没有社会分工或社会分工很不发达,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形成了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以上情节出现的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和商品交换的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没有一般等等价物作为媒介的话,人民会以物换物,将自己多余或者不用的东西进行交易,来换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谁也说不清什么价值的物品才能等价代换,所以这就会引发混乱。
从古至今,货币都是货物流动的重要工具,演绎着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20金工2班    邹鹏     20210180247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3 22:55
故事情节
吴博士在离开图书时开始思考高森的理论世界,他尝试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只有成本和利益的世界,人们根据事物的价格而非价值行动。然后他开始思考在图书馆里偷走一本书的利益与成本,在比较中,他得出偷书的成本高于利益,因而做出他怒回偷书的推论。
随后在回家途中,他随着看见的事物开始发散这一理论。比如途径他的蓝色轿车决定超速亦经过一番权衡一端时错过约会带来的困扰,一端时超速可能带来的惩戒和危险。最后驾驶人决定超速时因为他认为净收益高于成本。这让吴博士再次领悟到,横冲直撞的驾驶表面看起来不似合理,但经过一番解释后其实也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不过成本利益的计算问题而已。
在对停车,谎报所得税,续保学术会议的费用等等一系列事件进行了成本和利益的分析后,吴在这样的游戏中获得了乐趣。随之,他的脑海里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谋杀,在不断计算被抓的风险和获得的巨大利益的过程中,吴找到了致命的均衡。
——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四章】

原理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简要来说,就是人们需要在两种或多种决定中做出其中一种决定,那么被舍弃的决定则为这一事件的机会成本。那么我们做出最后决定所带来的收益虚超过我们所付出的成本。这一因素常常在生活中左右我们的行为与选择。
举例
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许许多多中选择,当你在赶路途中遇上十字路口跳转为红灯时,这时候要不要闯红灯就成为你的一个选择。尽管闯红灯是你破坏规则的一种行为,但一面是你闯红灯可能会遭受的意外与惩罚,一方面是你约定迟到的后果,两相权衡下,你最终可能选择了闯红灯,因为比起发生意外的几率来讲,可能是你准时到达目的地带来的最终效益会更大。这就是机会成本,因而生活中一些看似无法理解的行为经过这样的逻辑推敲,也是有迹可循的一种行为。
感想与总结
经济学的原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如同机会成本这样的原理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生活中看似无厘头的事件,事实上也是有迹可循的,且自有其逻辑。面对机会成本后利益的诱惑与权衡,我们最终会在自己的权衡下做出不同的选择。但向稳重吴最后可怕的想法还是不可取的,比起表面计算的浅显利益,我们更要注重无关乎物质的利益,不能违背道德的底线去达成一种致命的均衡。
——20金工2班  蔡依琳 20210180202

作者: 7.29    时间: 2021-1-3 22:57



情节选段: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 但是,斯皮尔曼却发现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还有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斯皮尔曼看来,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如此的吸引人。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经济学原理:
     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机制,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利润、利息、工资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市场机制的特点是: (1) 具有利益制约性。 (2)具有内在性。 (3)具有相互制约性。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作用。市场中的竞争是各经济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通过素中任何市场的优胜劣汰的较量来体现的,这种竞争既包括生产经营者之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生产和销售竞争,也包括消费者之间为争得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展开的购买竞争,还包括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竞争机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同其他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
实例:
     消费者为争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会产生购买竞争,为了让自己的钱能买到实惠的物品,消费者往往会权衡分析,寻找价格波动最低点,比如在节假日如双十一等大规模消费,而在节日前期商品涨价时刻减少消费。而商家也会采取饥饿营销的方式,利用消费者跟风攀比等心理操作优惠体制。

自我感悟:

     要使价格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商品的价格必须完全由市场决定,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存在垄断价格或人为地操纵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既不能由政府制定,也不能是垄断价格,而是价值规律作用下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金融工程2班高昕芮20210180209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1-1-4 08:37
情节:
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有一次,他在荷兰做系列演讲,主办方知道他对市场行为很感兴趣,于是就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去参观郁金香鳞茎的拍卖会。让斯皮尔曼很吃惊的是荷兰的拍卖会跟常规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过来进行的。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出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经济学原理:
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需求,即个人对商品的主观判断会影响商品价格,价格大小在于这种商品给个体带来的满意度。另一种是社会需求,代表的是社会群体对某种商品需求程度,往往对该商品的价格高低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也就是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例子:
    就比如现在的球鞋市场,在相同的货量下,热门的球鞋购买人数量多,市场价格价格就远超球鞋定价,而相对冷门的球鞋,购买人相对较少,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于球鞋定价的情况。
认识:
价格反映的是所有资源之间分配关系,因而会受到需求影响。同时价格也会反作用于需求,需求的提高或减小促进或抑制生产扩张或紧缩,而消费与生产联结,这便构筑加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联系,最后搭立起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最终市场自发调节的功能就开始了。
俞凯翔   20金融工程2班   20210180243

作者: 20210180251    时间: 2021-1-4 22:27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251 于 2021-1-6 16:51 编辑

   第十一章:一月八日,星期二。哈佛文理学院院厂办公室的气派,在院长 其中三间办公室的会议中,教评委员要开会,起初只有奥立佛?吴全神贯注的查阅文件作笔记。由丹顿?克莱格主持教评会。前一晚在史匹曼的社交聚会达到了公开目的。 各升等候选人的系主任都会为候选人简易扼要的形式陈 述,然后委员秘密审议。    接著由经济系主任李奥纳?柯斯特报告,提及经济系已两年未提人选,并肯定丹尼斯?高森这五年来的成就,及在系上占据非常特别的关键地位。 瓦蕾蕊?唐席格先质疑丹尼斯?高森的功利主义,奧立佛? 吴反对的理由与瓦蕾蕊?唐席格类似,很激动地反驳丹尼 斯?高森的推论在兜圈子,瓦蕾蕊?唐席格在奥立佛?吴 说话时猛点头。亨利?史匹曼忍不住系主任李奥纳?柯斯特没有反驳瓦蕾蕊?唐席格及奥立佛?吴错误观念持续。 ?尤斯提诺夫提到纳和氯没有生命没法讲道理或沟苏菲 通,亨利?史匹曼替系主任解围。苏菲?尤斯提诺夫与李 奥纳?柯斯特争辩到独占事业,亨利?史匹曼又忍不住解释。墨利森?贝尔、佛斯特?巴瑞也持反对的看法。最后喀尔文?章伯提「教学」。奥立佛?吴、苏菲?尤斯提诺 夫、喀尔文?幸伯三票赞成;瓦蕾蕊?唐席格、墨利森? 贝尔、佛斯特?巴瑞三票反对,主席丹顿?克莱格一向支 持反对票,否决了丹尼斯?高森的升等。
经济学:  1.真实性评估、实用性评估。 效用最大化只是经济学最强而有力的通则。 2边际效用递减。 (喝可乐) 3、独估事业 4最佳化品牌。(变化就会增加成本) 5·广告增加了竞争,结果是消费者获得更低的价格,而不是更高。 6,格雷欣法则(G esharh s l aw:二流品牌驱逐优良品牌。
  20210180250    20金工2   米拉迪力·吐尔逊



作者: qwe    时间: 2021-1-4 22:37
选段:《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情节:索非亚从盘子里舀了最后一勺巴伐利亚草莓奶油派。“太好吃了。不过太浓了。其他的东西我都找不到吃的理由。一共有多少道菜?10,127肯定有12道。在剑桥城,我从来不会要这么多菜。如果有开胃的食物,我还会喝汤吗?永远不会。如果有鱼吃,我还会吃小牛肉吗?笑话。还有那些面食。你们俩吃面食了吗?光那些面食就足够当一顿饭吃了。但是我  像一个傻瓜一样,我吃了。”
“你不是傻瓜,索非亚。你的行为很理智。在这里吃的肯定比在剑桥城多。”斯皮尔曼回答说。
“当然,因为这里的东西这么好吃。”
“不,这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我们剑桥城也有做得好吃的餐馆。但即使你永远觉得餐馆里的菜好吃,在船. 上你也会吃得比餐馆多的。这和价格有关。在船上,餐厅里所有的东西都不用钱。”
“当然了,‘海上的哈佛’付了钱的。”她说。
    “不,不是校友联合会付了钱的缘故。就算你已经支付了横渡的所有费用,你多吃菜单.上的任何一道菜也不会花你一分钱的。在大多数的餐馆里吃饭却不是这样的。你在决定点不点面食之前,你得先看看价格。如果面食给你带来的满足感胜过你不点这个菜而省下的钱带给你的满足感,你就会点这个菜了。你在这里点菜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里的菜都不用钱。因此,只要你更喜欢面食而不是价格,你就会要面食的。如果面食能给你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满足感,你也会点的。你总会点一些,不会不点的。用我们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你会一直吃,直到吃的边际效用为零。到那个时候,你的心里就平衡了。”
经济学原理:边际效应: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是指经济上在最小的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经济利润,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指的是物品或劳务的最后一单位比起前一单位的效用。如果后一单位的效用比起前一单位的效用大则是边际效用递增,反之则为边际效用递减。
例子:淘宝等阿里巴巴的平台利用经济学原理边际效应举办活动,比如遇上节假日活动举办满减活动,第二件一元购活动。人们的消费心理就属于边际效益。总想凑单满减,很多人甚至认为买的越多自己赚的越多,甚至有人为了满减活动,下单费用达到几千元,阿里巴巴将活动设置为买得越多优惠越多,这样的边际效应活动,很容易地激起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从而在最小的成本的情况下达到了最大的经济利润。
感想: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商家可以利用边际效应来赚取巨大利润,客户可以利用边际效应用低费用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不过,万事总有两面性,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我们还没有经济独立的情况下,理智消费是我们要学会的事,面对满减活动,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不能一味地为了凑单满减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学会边际效应,学会理智消费。

姓名:李天琴
学号:20210180220
班级:20金工2班

作者: 朱薇烨46    时间: 2021-1-4 23:23
1.情节摘要——《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
主人公回忆自己曾经在法庭做证的情景,一位家庭主妇被违章司机撞倒,受伤必须休息一年,她的老公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为家庭服务,支付工资5000美元,法庭在审理时听取经济学教授证词来判定赔偿多少钱合适。这位经济学者认为,被撞伤的家庭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出门工作能够赚得10000万美元的年薪,因此她为家庭服务的价值为每年1万块,而不是5000元。当然,后面有一叨逼叨的论述,为什么应该按照人最高的潜在收入计算成本……
2.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2)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是指某一种产品销量发生变化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是衡量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数量变动的敏感度指标。当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销售量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幅度是相抵的。当0~1之间的弹性意味着价格上升也将使得收益上升,而价格下降使得收益下降,我们说这类物品的需求是相对缺乏弹性的,或者说价格不敏感。大多数食品的需求弹性是低的,而大多数的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如香水,高档服装等都相对较高。
3)“社会效率”:科学管理还是社会控制
3.例子说明
消费者剩余就是同一个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超过生产者的供给量,这部分剩余的消费量x价格就是消费者剩余。比如说3元一斤的苹果,你想买5斤,而摊子上只有3斤,这(5-3)x3=6就是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多一个商品购买量导致的效用的变化量。比如,你吃100个馒头,在第22个馒头时,你的效用是36,而第23个馒头时,你的效用是18,我们就说在第22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为18-36=-18。
4.感悟与总结
纪德曾言: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推本溯源,一切社会经济的现象,脱不开经济原理与其曲线推导,学习政治经济学以后,浅知人类社会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消费者心理或是物品价值规律,他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初级经济学,能让我们对经济规律与现实社会的经济形势有粗略的认知,以至能在商科道路上打好起步的基石。政治经济学深奥的文字中透露出的经济知识,像是大道至简的道理,看似简单又捉摸不透。在经济的现状下,我们也只有通过《致命的均衡》一书对其简单的了解。出于书的难解,我也只有通过查阅百度资料来让自己略微知晓。不客气地说,这本书的案子从发生到被侦破,整个过程可谓平淡无奇,而且不乏牵强之处,作为经济学的读物,他的一些理论就直接有日常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可以对经济学有大体的认识。劳动和价值,剥削和附加价值的来源和分配,都是此书给我的困扰,也罢,经济学的使用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经济学研究也具有特定的“游戏规则”,超出这些客观条件提出过高的要求,是现代经济学无以承担之重。这本书所揭示的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边际效用的使用也让我知晓,对经济学的学习,长路漫漫呀
5.姓名 薛达
   班级 20金工2   
   学号 20210180239



作者: qwe    时间: 2021-1-4 23:46
《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情节概括与节选:这天是星期六,是莫里森·贝尔即将面对的繁忙的一天。章节中谈到贝尔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激进分子,他认为自己并不反对商业,但事实上单从外表上看,他和他的一家都是典型的美国中上层阶级。他反感戈森的观点,即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它仅仅是想用最小的成本来制造污染,多么荒谬呀!在他所有的等式中,他为更多的鸟儿、兽类、鱼类和植物腾出了生存空间没有? 健康的肺部和长寿之间的等式又在哪里呢? 贝尔在想,奥斯卡·王尔德从经济学角度来描述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是多么棒的一个例子啊:玩世不恭的人就是那些知道所有事物的价格,却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
 
经济学原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1、价值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价值构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它是过去的劳动即物化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来的;二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2、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他因素影响,如价格海域社会需求量有密切关系,虽然同一件商品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相同,当一件商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其价格就会降低;当其供应量小于需求量,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升。从某次具体交换看,其价格和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
 
实例:1、口罩的价格在疫情之前很便宜,口罩的市场也比较平稳,可以认为供求基本达到均衡,价格基本等于价值。
但是由于疫情爆发,口罩需求激增,均衡被打破,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从而导致口罩价格攀升。但现在再看看,口罩需求仍然很大,但供给也跟着上来了,价格又降回来了,甚至有些生产口罩的还赔了。
2、菜市场的白菜可能一两块钱一斤,但是有机农场出来的绿色蔬菜,由于它所需要的成本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较多,因此,它的价格就比菜市场普通的蔬菜价格要高。
3、节假日的车票和平日里的车票价格不同,也是由价值规律引起的。
 
个人感悟: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其价格则是受到商品价值规律和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的。我们可以将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上升到个人的价值。现在有非常多的职业限制,一项工作可能招的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那么为了去争取这份工作,本科生毕业还要去考取硕士毕业证书,这都是为了使自身条件符合工作内容的价值,与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丽莎 20210180219  20金融工程2班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4 23:50
情节概括
贝尔因为化工污染问题,想要搬离英格兰去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但是他们心底还是想帮助英格兰改善环境的,所以最终选择留下来。
原文:“‘污染执照’让我想起了詹姆斯·邦德的杀人执照了。”贝尔心中想到。他很讨厌这种说法。为什么不也卖抢劫执照和强奸执照呢? 贝尔希望通过立法,从而彻底地杜绝空气污染。他有许多朋友也同意这种观点。他的担心并不只是出于对自己幸福的考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莫里森·贝尔和他的妻子都很担心新英格兰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从这个地区的工厂里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危及到他们两个女儿的健康。曾经有段时间,贝尔认真考虑过到西南部教书,以便把他的家人带到那个他认为安全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并联合了谢拉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环境的改善。
                                                                                                         ——《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原理及内容:
1.        人们面临一种东西所选择的取舍: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文中的贝尔教授,在选择是否离开英格兰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决策与取舍,是应该去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考虑自己的幸福与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将家人带去更健康的地方,还是与伙伴们留下来一起改善环境。
2.        理性考虑边际量:-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选择留在原处,我猜测也许是考虑到搬家的成本太高,会失去现在稳定且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污染也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留在这里也许可以为自己的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教授选择了留下。
现实示例:
    我们人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与取舍,比如我选择到南方读大学,而不是留在北方。如果留在北方,交通便利,人际关系广泛,回家较近,而且很快能适应生活环境,但同时意味着人生少了一点探索精神,不能离开舒适圈去更好地发展。而且选择南方,距离成本也可以接受,还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体验南北之间的学习生活方面上的差异,所以我选择来南方上大学。
感悟:
    我们生活的各种大事小事都可以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权衡利弊,所以在做任何大的决策时,应仔细考虑自己的得失,根据经济学原理来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20金工2乔国庆 学号:20210180229

作者: 胡亦璇    时间: 2021-1-5 00:20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情节:斯皮尔曼享受着一场海上旅行,虽然很休闲,但发生的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仍然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他总是想起丹尼斯·戈森的妻子梅丽莎·香农,他始终觉得这位通情达理的女人不会因为报复而去杀害他们,因为仇恨而制造了两起残忍的谋杀案。在他的认知里,丹尼斯·戈森仅仅因为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中未被选上没有成为教授而选择自杀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而梅丽莎的谋杀更是令他感到荒谬,难以理解。正因为这些令斯皮尔曼无法理解的事件以及他对该事件的难以置信和怀疑态度使他陷入了苦恼之中。-------来自小说第16章

这其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运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做出抉择。其中内容: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 如果真是原先所想的是梅丽莎香农杀害的他们,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不符合经济学中人们通常很有理智这一说法的,其中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完全不对等,因为一旦选择了报仇,自己也很有可能就会被抓住,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除非他的心神已经太混乱了,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进行决策,对于利润,不会进行精确的计算,没有认真地权衡成本与收益。也并不符合经济学所涉及的良好行为的优先功能。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曾经有个女孩想要和男朋友分手,但男朋友怎么都不愿意分手,并在社交平台上对女孩进行威胁恐吓,后又尾随女孩,多次都未得到女孩的复合的回应后,最终男孩将女孩杀害。   这样不理智的行为显然他也并未考虑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且不论男女孩为何要分手,最终的结果中,男孩杀害女孩的行为显然是非常不理智,而且男孩也应为该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对于男女孩的双方家庭均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从经济学角度,严重违背了对于决策的判断。

感想:从前的我认为经济学仅仅就是一门学科,或许有时候还认为这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当我读了《致命的均衡》后,让我改变了这种粗鄙的想法,原来经济学竟然也能够用来断案。该小说题材和内容的丰富性和交叉性难以将它归纳到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或侦探故事类别之中,所以它还是被作为经济学读物看待,但其中破案的趣味性仍吸引着读者。这样的小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在看着一段扑朔迷离的案件的同时,还能体会到经济学所带来的魅力。一位以唯美主义代表著称的奥斯卡王尔德曾玩世不恭地从经济学角度来描述玩世不恭的人有多滑稽:“所谓玩世不恭的人就是那些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对这些东西的价格一无所知的人”。可以说,经济学博大精深,让我们共同体会。
20金融工程2  黄冰艳  学号:20210180216

作者: ciel    时间: 2021-1-5 12:55
1.片段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原文片段: “那么,让我把这种联系说清楚点吧。”斯皮尔曼面对着挑战,要从普通的经济观点中提取出意想不到的暗示,他很擅长于做这类事情。“如果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他或是她会不停寻找更低的价格,直到寻找到的另一个更低的价格所节省下来的钱与这次寻找花费的成本等同时。到了那个时候,美拉尼西亚人,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再去寻找另一个卖方了,而会从已经报出最低价的这个卖方那里买下这件商品。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去另一个村子寻找另外一个卖方节省下来的价格差异超过了寻找花费的成本,这个岛民在这趟搜寻中是有收获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收获少于额外寻找的成本,那么美拉尼西亚人不再寻找反而会有所收获的。“
  “现在我明白你说的了。”维勒莉·丹泽说。其他人也点了点头,斯皮尔曼又继续说了。”我们同样可以预测,当美拉尼西亚人要买像独木舟这样的大件商品时,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他所花费的时间肯定要比买一件像一篮子山药这样不经常用的、便宜的商品所用的时间多。在买独木舟时,节省l %可能就是10条红色羽毛腰带;而山药呢,节省1 %只有1 /10根红色腰带。所以,我们可以预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可卖山药的人却不一样。顾客更愿意不再去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从寻找另外的山药商人中节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少多了。”
概述:斯皮尔曼运用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成功推理出克莱格编造了他的数据,从而怀疑他是个骗子。
2对情节的理解:价格由价值决定,商品的供需情况影响价格的制定。价格的形成不止由其价值决定,供求是影响其形成的重要因素,除此以为,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同样重要。
原文中斯皮尔曼推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因而在这个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大才对,而克莱格提供的数据却是相反的,所以他从中怀疑克莱格是个骗子。
3现实中的例子:人们在进行一次对自身而言价值较大的购买行为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一定是要大于随意的小型购买的。比如一个小康家庭买二手,很多人都是通过中介寻找合适的房源,找到合适的在亲自去看房,直到看到满意的才会进行价格的商谈,最后决定买这套房。但是如果只是出门买入住时需要用的茶杯水杯什么的小型家具,可能随意到一个地方挑选一下就会决定,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都要远远小于挑选房子的时间和精力。
4自己的感想: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政治经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20金融工程2班 蒋正虎  20210180218

作者: ciel    时间: 2021-1-5 13:53
读了《致命的均衡》,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经济学原理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发生在哈佛大学的凶杀案的凶手竟是院长丹顿·克莱格先生——一个德高望重的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主席。由此可见,“经济学的法则中的均衡能让人上天堂,也能将人送进地狱”。被害人丹尼斯·戈森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年轻学者,也是一位哈佛教员,其研究的方向是经济信息学,一个相对崭新的领域,他希望能够得到认可,留在哈佛当教授,可只有通过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最后决定,才能在哈佛留任。偶然间戈森发现了克莱格编造的书中存在商品价格表格的漏洞,他本想把这件事告诉他敬重的斯皮尔曼先生,但却吃了闭门羹,后来发现他们都不跟晋升候选人说话,所以他只好拿着这个把柄同克莱格做交易,想让他的教授资格能在职称评定委员会通过。但是,克莱格害怕他的骗局暴露,于是杀害了戈森,为了掩盖真相,又相继杀害了和他有过接触的贝尔教授和贝瑞特教授,并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位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委员——亨利·斯皮尔曼先生。斯皮尔曼主张自由贸易、市场经济、不完全竞争、财富差别和保护私有产权,从不轻易降低研究标准且是一位善于争辩的教授。斯皮尔曼教授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发现了真凶。原来经济学不仅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当克莱格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 斯皮尔曼教授多次阐述经济学中经典的“利益最大化原理”,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一件事大多出于这件事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利益,在他们做任何一项决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算计。 “杀人呢,也是用收益最大化去衡量的,当事人认为谋杀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谋杀被决定了,这就是‘致命的均衡’。”     情节发展中融入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也能够让人更容易的了解经济学。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原理”在现实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按照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去达到自身的效用均衡。但这个均衡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它将一个知名的教授推上绝路。《致命的均衡》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利益的驱使力,也让我看到如果因利益而丧失了道德,做了违法的事情,还是会让人一无所得。         20金融工程2班 蔡晖 20210180201

作者: 805814099    时间: 2021-1-5 16:44
《致命的均衡》一书大概是我所阅读过的第一本有关经济学家思维和分析的小说,我 之所以要用“大概”这样一个不够明晰和确定的词汇,而不是采用肯定和无疑的词汇加以描述,主要是想强调此前我从来没有阅读过一本如此集中地展现经济学思维 和分析手段的小说。
书中描述了世界顶尖大学之一哈佛大学中的一次教授资格和终身教职评定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位在学术上颇有造诣和发展前景的青 年经济学家丹尼斯.戈森(这一名字使人很容易联想起经济思想史中以戈森第一定理和戈森第二定理而影响效用经济分析的那位杰出的19世纪德国学者、边际效用 理论的先驱人物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面临着晋升终身教授的竞争机会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挑战。
在第十五章,主人公回忆自己曾经在法庭做证的情景,一位家庭主妇被违章司机撞倒,受伤必须休息一年,她的老公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为家庭服务,支付工资5000美元,法庭在审理时听取经济学教授证词来判定赔偿多少钱合适。这位经济学者认为,被撞伤的家庭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出门工作能够赚得10000万美元的年薪,因此她为家庭服务的价值为每年1万块,而不是5000元。
经济学原理:为什么支付的是10000美金而不是5000美金,其中存在着被撞到的家庭主妇因为养伤而失去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增加雇佣1个保姆的固定家庭支出。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撞伤导致家庭主妇无法工作而引起的社会效益的下降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家庭主妇无法工作期间,该家庭的收入来源减少,家庭可支配支出下降直接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还要额外支出家庭主妇的医药费。
全书还在讲述一个经济学道理:人在行动时总是遵循边际效益最高的原则,也可以理解为效用最大化。如果一个人偏离此原则,那么其中必定是有原因的。
17金融工程   重修    林应浩   17210180115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5 21:42
当霜降袭击巴西时,肯尼亚的铝制品加工业的人数增加了,看起来这之间的推论似乎很荒谬,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在鲸鱼油快要消失的 10 年间,石油突然被发现,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股票市场究竟是好是坏,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那么热衷股票市场,有没有更好的市场代替它呢?所有这些有趣的问题都将在本章中获得答案,回答这些问题的核心概念就是「看不见的手」。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他们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从我们这里得到回报。
清晨,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你还是和往常一样发动汽车,尽管小雨会打湿前挡风玻璃,并且会降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但或许你只是犹豫片刻,就同往常一样,轻轻地发动汽车,在妻子的叮嘱声中继续前进。那是因为你相信,有位在东京或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师,他已经认真安装了雨刷,并仔细检查了你的刹车系统。不过,当你在湿滑的路口轻踩刹车时,你是否曾默默地问过自己,那位未曾谋面的汽车工程师,真的如同你的妻子一样担心你的安全吗?他每次帮助你检查刹车系统都是出于对你安全的考虑吗?
事实上,真实的答案可能会令你伤心。或许,东京或底特律的这位汽车工程师并非是真的关心你,事实上他根本不认识你。他认真工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关心你,而是因为他关心他的家人,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认真工作,也许东京或是底特律的另一位工程师将取代他的工作,他可能无法为家人提供面包、牛奶和生活来源。这样的原因听上去很残酷,但是经济学家们已经肯定了这个答案。400 多年前,一位苏格兰爵士第一个提出并分析了这种想法,他把人类这种行为的驱动力称作「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经济学原理:
斯密用了一句话简明扼要地解释了这只「看不见的手」:「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他们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从我们这里得到回报。」在市场上,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使其生产的商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和利益。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自愿交易中,人们各自谋求自身利益,却能使每一个人都受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追逐他自己利益的同时,他也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显著。而真正让这只手起到指引作用的就是——价格。
实例:
假设现在每个鸡蛋的价格是 1 元(这看起来有点贵),采购者希望每周买 1000 个鸡蛋,而生产者每周只能生产 900 个鸡蛋,如此一来:① 消费者互相竞价,直到把每个鸡蛋的价格推到 1.25 元,而在这样的价格下,消费者只想购买 900 个鸡蛋。② 在新的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想多生产一些鸡蛋以增加收入,他们每周生产了 950 个鸡蛋,直到价格降到 1.10 元,采购者买走了 930 个鸡蛋。③ 价格降到 1.10 元时,生产者只打算每周生产 910 个鸡蛋,采购者又开始新的竞价。④ 如此往复。这虽然是一种看起来不怎么高明的分析方法,但这却是我们理解价格最好的方法。价格是这样形成的。
自我感悟:
现实中交易双方基于对同一物品的估价进行讨价还价后得到一个结果,这样的结果不断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传递,当价格上升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生产这种商品有利可图,结果是很多企业纷纷建立,产品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当需求方看到可供选择的产品增多了,于是产品价格开始走低;如果有的公司的利润为负值,这时劣势公司被淘汰出局,从而使价格又重新上涨。我们的市场就如同一架超级计算机,在准确地计算着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和每个生产商的成本,以极其复杂的方式向人们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由于各个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
20金融工程2董龙 学号:20210180206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5 21:48
读完《致命的均衡》一书我发现他如果但从小说的角度来开,其实显得略有不足但是作为一本经济学读物又显得那么可爱。《致命的均衡》的绝妙之处就是它将一些难懂的理论知识用口语以及例子讲出,让人感觉仿佛在和朋友交谈一般流畅。
选段:
      “他们不管怎样都是要付给债权人利息的啊——除非他们赖账。如果这趟横渡的总收益超过燃料费、食物供应费和所有员工工资总和一块钱,那么,库纳德就赚了一块钱,而如果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没有走这趟航线,他们就赚不了这一块钱。拿你在达拉斯市中心的商店做例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关门大吉呢? 如果你还能付得起债主们的利息,你就不会关门。关门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你还是付不起债主们的利息啊。但是,如果你的营业额还抵不上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你就会关门大吉了。因为关门后你就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管这些费用叫做可变成本的原因。利息是固定成本。因为即使你关门了,它们也不会消失。当然,你是永远不会那样做的。最后,你还是不得不支付所有的费用。但是,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
      选段讲的是斯皮尔曼——小说的主人公哈佛的经济学家——在伊丽莎白女王二号邮轮上同一位商店老板探讨关于轮船的运营问题。

经济学原理:
      这段文字包含了一个知名的经济学原理——停止营业点,文中说到若营业额抵不上应该支付的员工工资以及存货保管费就要关门,这是因为员工的工资以及存货保管费用属于固定成本,而这些固定成本是不会随着生产数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并且是必须的支出。停止营业点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此营业处理方式的以一个标准,在这一点之上,企业应该继续经营此时可以收回全部的可变成本以及部分的固定成本来减少损失,而在这一点之下时,企业应该趁早关门,避免面对连可变成本都要失去的更大的损失。
      这个知识点的应用有一个特定的适用条件,那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之中,即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条件,在现实的经济制度之下,我们无法实现这个条件,但是并不妨碍这一理论成为企业进行市场决策的依据。
      例如,经营一家快递公司,我们需要支付的固定成本有:快递公司的地租,以及固定成本的投资以及折旧,仓库的维护费等这些即使停止了经营也必须支付的费用;相应的可变成本有:员工的工资,水电费,设备运作的支出等等。当公司的老板发现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可变成本时,他应该选择停止营业,而当发生亏损但尚未损失可变成本时,他会继续经营,当然这个经营也是有限度的因为一直处于负利润之中,这对于公司未来的经营是极为不利的,这时公司的老板以及管理层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改变公司经营策略,或是优化资产结构,寻找适合公司的经营结构。
      除了这一知识点外,书中还蕴含了许多我们学过的经济学原理,例如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供给与需求还有市场均衡等等,这些基础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宏观微观,在经济学所能涉及到的每一个领域都适用。譬如机会成本,我认为这个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抉择都存在相对应的机会成本,如果我选择玩游戏而不是学习,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机会成本就是我利用相同时间所能够学到的东西,反之我的机会成本就是这一时间段内我所能获得的闲暇。
       20金工2 陈豪 学号:20210180205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6 00:31
一.奥斯卡·王尔德从经济学角度来描述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是多么棒的一个例子啊:玩世不恭的人就是那些知道所有事物的价格,却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
二.原理: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时单位商品量需要的货币的数量多少。或者说,价格是单位价值(单价)。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在经济学及营商的过程中,价格是一项以货币为表现形式,为商品、服务及资产所订立的价值数字。在微观经济学之中,资源在需求和供应者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价格是重要的变数之一。
  价格的作用是价值规律 作用的表现,是价格实现自身功能时对市场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效果,是价格的基本职能的外化。
  价值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作用力(如管理能力、综合国力、战斗力、权力等)最终都是自然力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维持和推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必然也是能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
三.应用:风险投资:风投机构从众多创业项目中选出具有价值的项目,以低价格收购股权,再通过上市,收购等途径退出项目,以低价格买到高价值,实现低吸高抛。价值投资:格雷厄姆通过一系列手段分析出价格远低于价值的股票,以低成本购入,高价格抛出。
四.以应用的角度来看,投资价值分析正是吸纳了国际上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是一项具有可实操性也大规模运用的手段。
20金工2 王泽 20210180231

作者: 7.29    时间: 2021-1-6 13:22
情节:致命的均衡 第七章
   索非亚·乌斯提诺夫在午夜去超市买杂货。在奶制品区买了一盒酸奶,一盒鸡蛋,一包明斯特奶酪后,她到清洁剂区,面对价格不已的漂白剂,选择了最便宜的一瓶,认为漂白剂的成分都是一样的,贵的只是品牌效益,没有必要花钱买贵的。同理,以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但品牌不同,价格往往相去甚远。因此,她总是挑选最便宜的牌子购买。而对于给自己心爱的猎犬选购东西时,索菲亚往往要经过慎重考虑,选出最好的。像在选择狗粮方面,她会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也会因为狗食种类的改变或者附赠的玩具来选择食物。索菲亚在看到新出的狗食有新奇的鱼子酱薄饼口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袋,朝收银台走去。
经济学原理:
1、商品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多种多样。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虽然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但个别劳动时间的耗费不同,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商,就会多赚钱。
2、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不会影响人们对它的刚性需求,高档耐用品不属于刚性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自主购买意愿,消费者在选购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时往往采取不同态度与方法,对于简单的生活必需品,会尽量选择价低者,而对于高档耐用品的选择,参考不仅局限于质量、价格,还有品牌、创新等方面,价格不是主导因素
3、替代产品指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数量减少,消费者就会对其的需求量减少,对其可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主要体现在生活必需品之间
生活例子:
1、超市水果、大米等热销的往往是降价促销的商品,若有打折活动,我家通常会多买打折的卷纸回家,屯着慢慢用,不会太在意牌子
2、人们对于汽车和空调等家用电器在购买时,往往会对多个品牌进行比较,选择自认为好的牌子,在购车选择车系和车内配置时,往往不是选择最便宜的低档,而是尽量选择舒适的高档和自己喜欢的车型车系
感想和总结: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对我们经济生活里一般规律的反映总结,同一商品的价值相同,但价格会因为种种因素而产生小或大的差异,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择时,往往会因为商品与其自身而已的重要性区别选择商品的标准,可能是以价格为主因,也可能会是质量,或品牌等。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来学习经济学,也可以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20金工2 方琳 学号:20210180208


作者: 南北纬的葡萄糖    时间: 2021-1-6 21:16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六章
选段一:“经济学?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选段二:但是,斯皮尔曼却发现菲林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还有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斯皮尔曼看来,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
经济学原理:
一、需求法则是指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价格变动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二、效用最大化原则即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是指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的,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实例:
需求法则:去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供给少使得其价格增长,最终导致人们对猪肉需求量的减少;近期,由于政府的调控,调节猪肉价格降低,热人们又增加了对其的购买。
效用最大化原则:人们会花很多时间去购选一辆新车,但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去选购一只勺子,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汽车的价格相对稳定,而勺子的价格则更加随意,勺子的价格变化相比汽车的价格变化要大。
市场经济:一般商品在市场中自由流通,由市场来自行决定其配置的情况。
自我感悟:
需求法则: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其的购买,但是,也会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就像先前火爆全网的星巴克猫爪杯,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影响,商品的价格却愈演愈烈。
效用最大原则:将钱用到刀刃上,让其物有所值,使钱的利用率达到最大的效益。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完全由市场来调节的经济,没有计划的调节,可能会有市场失衡的,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模式和机制。
   20金融工程2班 应艳蓉 学号:20210180241

作者: 7.29    时间: 2021-1-6 22:17
选自第十一章
情节:“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
 “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
经济原理: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重要影响。当消费者用其有限的收入进行消费选择的决策时,会面临着两个约束条件:-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这是他必须支付的消费成本;二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这是他从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后所能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即消费者从该商品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就越低,而对其他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就会越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时,必须考虑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C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
 现实当中的举例:
 当我们很饿的时候去买面包吃,即使一整个面包的每一块都是一样的,短时间内先后质量也不会有很大差别,但第一口吃下去往往是最幸福的,人们常常会在第一口发出连连赞叹。因为在前面吃的时候肚子是饿的,对这个面包的需求最大,而后面随着面包的逐渐补给,人也逐渐有饱腹感,面包对我们的利用程度就降低。也就是最开始的边际程度最高,随之降低,到最后如果吃饱了还有东西没有吃完,为了不浪费只能继续吃的话,边际效用就成为了负数。
感想感悟:
就像我们常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新鲜感,情感体验强烈。但当我们迷恋这种感觉,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去寻求新事,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边际效用就是应用于如何在最需要的时候给到最好的效果,不缺无也不过多。比如复习功课,一天复习一门的效率是越来越低的,交替复习效率最高,俗话说“过犹不及”,东西不在多,而在于恰到好处,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种新鲜感,正确掌握边际效用,可以让我们在哲学里学会更好的生活。
 20金工2  陈含笑  20210180204

作者: 7.29    时间: 2021-1-6 22:18
选取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一、选取情节
选段一: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选段二: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今晚,为了招呼那个不速之客,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他是不会开心的。
二、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①供给与需求:
供给:生产商品提供出售给需求方
需求:生产商品提供出售给需求方
供给的意义为供给方生产商品提供出售给需求方,
需求的意义是需求方购买商品的货币多少。
供给包括生产过程与销售过程,生产过程对应生产供给量,销售过程销售供给量。
需求体现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价格与数量之积是点需求,所有点需求的集合是线需求。
市场供给与价格的关系:销售供给量与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影响生产供给量。
②市场均衡价格与每个人所分配到的资源无关:
市场供求均衡时会同时实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三、实例
①在冬季时,人们需要穿上羽绒服保暖。需求大于供给,羽绒服价格上升。而在夏季时,羽绒服滞销。供给大于需求,商家多采用促销方式出售羽绒服,羽绒服价格下降。
②月饼价格在中秋节前后价格平稳,节前送礼导致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节后需求不足,价格下降。
四、自我感悟
生活处处有经济,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我们自身和以后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背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多利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例,将理论投身与实践不仅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也能将生活中的事例构成一本自撰的经济学原理书籍。
20金工2  昌小铃  20210180203

作者: volcano    时间: 2021-1-9 07:57
情节:
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一章。该情节从一场关于经济学是否能够被实验证实的会议开始,然后说道经济学的理性“丹尼斯··戈森假定人是高度有理性的,做事情时会尽可能地发挥出其效能。这并不代表他在阐述一种他认为和实际相吻合的人性观点,只是为了证明他的研究课题是切实可行的,必须这样做。”随后他们又讨论了为什么第一瓶可乐比第十瓶好喝——前面的总比后面的更好吃。

原理:
这里面首先包含了经济学的假设即理性人假设,假设所有参与经济生活的人都是理想的,其举动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个理论是边际效用,是现代经济学发现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子:
譬如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你只有30分想要达到60分,只需要付出很短的时间很少的精力,就能提升30分。但是当你是90分时,付出同样的精力所能带来的提升就会小很多。

感想认识:
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一直以来被一些人怀疑,因此还诞生了金融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来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但正如小说中所说,我们的假设并不一定是和现实完全吻合,只是我们需要这一假设来证明理论的可行,并且用证明了的理论来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为理性。边际效用也是如此,它在生活中的运用能让我们更理性的去分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在社会层面上,它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譬如我们一直强调收入平等,因为这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消费能力的发展。即使总数不变,但是富豪们增加同样的钱所带来的消费提升是很小的,因此追求人人平等不光是人权和公平,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18金融工程2班    18210140134    尉帅辉


作者: 南北纬的葡萄糖    时间: 2021-1-9 11:16
本帖最后由 南北纬的葡萄糖 于 2021-1-9 11:20 编辑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选段:对他而言,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情绪表现,就像选择任何商品一样,通过成本效益的比较来决定。曾经有段时间,他以比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干扰工作的事务,那时候他可以允许自己分心去做其他事,因为被打断时需要放弃的收入较少;也就是说,必须付出的成本较低。
      现在他是哈佛经济系的明星,但讽刺的是,薪水越高,他越是感到无法拨出时间去做其他事。他靠公开演讲、为报章杂志写客座专栏、撰写书籍等赚了大笔金钱。现在打道回府,代表将会损失四个小时的教评会工作时间,而这四个小时必须拿演讲或写书或写专栏的时间来弥补,所以今天晚上中断工作的成本可能是少写一篇新闻杂志专栏,因而减少一笔可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这笔可观的收入是丹尼斯·高森来访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原理:该选段体现了两个经济学原理,成本效益和机会成本。成本效益是指通过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成本效益分析法常用于寻求如何在投资决策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指一种选择或决策的代价——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的其他最好用途的价值。有些机会成本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有些却无法衡量,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实例一:成本效益—市中心的一家奶茶店今天发来活动消息通知,今天门店下单即可领取免费奶茶一杯(设奶茶15元一杯)。但是我今天课很多,本来不打算去门店买奶茶。于是,我开始了成本效益分析。由于课多我不会选择乘公交,打车去需要12元,去的话来回需要花费24元成本,得到收益为15元,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得出决策:不去领奶茶。
实例二:机会成本—周日下午是我的可控时间,我可以选择静静地看两三个小时书,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去公园或者哪里随便走走锻炼身体,可以选择约上一两好友喝个咖啡聊个天,也可以选择呆在寝室看一下午的综艺。但这几种行为不能同时发生,我只能选择一个,如果我选择了视频、聊天之类的,意味着我放弃了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而其他几项中,价值也有所不同,散步运动的价值明显最低,因为运动虽有益处,但可以选择早晚等片段时间,没必要花一下午,且一次两次的运动对于身体也无太大帮助。看电影虽然能够放松心情甚至有很深感触,但遇到烂片的机率很高,很有可能看完后觉得浪费了时间。但读书,能够让人沉静下来,其中的道理也会一直启发跟随我们。所以看书益处最大,如果选择其他几项,那么阅读给我带来的帮助,就是我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成本。
自我感悟:经济学原理就时刻处于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选择其实也贯彻着成本效益与机会成本分析,在做出一个选择时,必然会有一定的代价产生,这个代价可能是金钱方面的,也有可能是心理、个人发展方面的,只有考虑清楚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以及个人的最大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0金融工程二班 许俊妍 学号:20210180238




作者: 吴老畏    时间: 2021-1-9 15:14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最一章
  戈森收集了这类职员工资的数据,并从中发现如果采购员所在企业是快速发展,并生产流行性和季节性产品的,那么比起那些受过培训和教育的、在更稳定的企业中工作的采购员,他们收入反而更多些。举例来说,一个购买时尚服装的采购员比一个购买机械工具的采购员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这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宣称他正在测试的这一理论或是解释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理论是有关制止犯罪的。在一个很难监控采购员的工作技能和诚信度的市场中,理智的雇主会付给理智的职员,比如采购现成商品的职员,更高的工资。因为有时候,衣料的生产商可能会贿赂采购员。在贿赂的诱惑下,采购员可能会采购那些本不大合他们意的衣料。而雇主给出的高工资能确保采购员抵制贿赂的诱惑,使他们从雇主的利益出发,采购那些合意的货物。在那些贿赂较少的市场,采购员的罪行容易被雇主发现。
因此,雇主不必用高工资来确保职员对他们诚实。在戈森的理论中,他认为诚实的雇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诚实而获得了更高的工资,而是雇主给他们高工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实。
经济学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中从价值量来看,这个商品的价值量大于资本家最初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资本的价值,它包含工人创造出的剩余价值。正因为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因而形成以商品形成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实例:公司以高价收购高质量的方案发展,以谋略更多的利润。若公司贪便宜收购低质量的方案进行发展,未来可能会造成亏本,公司得到剩余价值量减少。
总结:情节中资本家给劳动力更高的工资去防止劳动力做出有损商品质量的行为,从物质形态来看,原来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通过生产过程转化成具有另一种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量来看,这个商品的价值量大于资本家最初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资本的价值,它包含工人创造出的剩余价值。情节中的资本家付出更高的资本去创造更高的剩余价值量。
20金融2班 项田 学号:20210180235

作者: 7.29    时间: 2021-1-9 16:11
本帖最后由 7.29 于 2021-1-9 16:13 编辑

情节:

现在他是哈佛经济系的明星,但讽刺的是,薪水越高,他越是感到无法拨出时间去做其他事。他靠公开演讲、为报章杂志写客座专栏、撰写书籍等赚了大笔金钱。现在打道回府,代表将会损失四个小时的教评会工作时间,而这四个小时必须拿演讲或写书或写专栏的时间来弥补,所以今天晚上中断工作的成本可能是少写一篇新闻杂志专栏,因而减少一笔可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这笔可观的收入是丹尼斯·高森来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高收入的人而言,这一类机会成本可能非常高昂。如同斯皮尔曼在课堂上很爱举的一个例子,面对每一小时索取天价谈话费的名律师,你不会在他计费的时间内和他谈天气。同样,同一事务所里的名律师和法务秘书比起来,名律师休假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显然高得多,因此更会减少休假。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经济原理:

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企业应选择实际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经营项目,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实例:

①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待在宿舍打游戏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于在宿舍开心地打游戏,打游戏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所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②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

自我感悟:

中国有句古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熊掌的价值更高一些,所以鱼就是熊掌的机会成本。在小说当中,丹尼斯·高森的薪水很高,机会成本也就很高。他可以选择公开演讲、撰写书籍来获得报酬,也可以
选择在教评会工作,或者是为报章杂志写客座专栏。在这些选择当中,他需要作出权衡,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的机会。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存在着许多机会成本。在逛超市时,我们需要对商品进行评价和对比,选择质量更好的;在填志愿时,我们需要对比大学还有专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大学和专业。机会成本的选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比较小的机会成本,有时我们只需进行简单的决策。而当机会成本越大,我们则应该仔细权衡。因为机会成本越大,对于我们的影响也越大。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的权衡,选择最好的方案,从而获得最佳的机会成本。

19金工2苏泽睿 学号:19211710126


作者: ciel    时间: 2021-1-10 12:32

    情节一:“一个功利主义者会辩解地说那辆蓝色轿车的司机做出加速的决定是通过权衡利弊了的。一方面是约会迟到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是可能被警察逮住并被判定违反交通规则。司机可能会因此被罚款。如果超速驾驶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人,那么处罚会严厉得多的。权衡了一下,司机选择了超速而不是遵守法规。因为纯利润超过了成本。吴教授意识到,不计后果的鲁莽驾驶看上去好像是不理智的,但是通过分析,这恰恰是对成本—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
在经济活动领域中,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是人的主要的和公认的目的。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行为的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即R≥C),这是经济人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必要条件,而采取行为的程度则在于边界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MR=MC),因为这时已经实现了净收益(NR=R-C)的最大化,也就是说经济人的行为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司机在拥挤的街道上选择超速,这样一个大胆的行为站在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而言是绝对不可取的,但是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讲,司机认为赶去约会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效益,一方面是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可能是能够减小约会带来的麻烦,效益相较于超速所付出的成本要低,且被罚款或撞伤人这类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所以司机超速恰恰是对成本—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此外还考虑到一点,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人们行为的差异则在于其收益较之成本的差异,此差异来源于各人价值观的不同。
   情节二:“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通常来说,商品的价格都会随价值的增加而提高,价格越贵,质量就越好。人们会认为“昂贵=优质”,所以当人们对兽医的好坏无法进行判断时,他们宁愿付出高昂的费用来获取效用。并且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观念也对消费水平造成了影响,结合金融心理学的知识我了解到这种消费心理被称为挥霍性消费心理,人们选择贵的商品不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因为价格高的商品能够从侧面体验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当然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又便宜又耐用的商品。但这些商品绝对不多,要花大量的时间寻找,这就存在着时间成本。
   其实还有很多情节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在消费者偏好不同的前提下使得消费者效用达到最高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品牌数目,商场25%递增促销和荷兰郁金香拍卖的规则程序所涵盖的经济学道理,以及破案时的推导,从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推出了价格的波动区间关系等,总之,在一个侦探小说中能学到这么多知识点,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致命的均衡》一本以“奇案中的经济学”为卖点的侦探小说,但我觉得它引人入胜之处不在其剧情,而在于凸显了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最基本的供给需求均衡,价格决定,到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随着剧情的推进,迷题一个又一个地被解开,各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使得情节更加丰满,可读性很强,也使我感到了经济学巨大的力量。                                                 20金融工程2班 何勇波 20210180211

作者: 班林岩    时间: 2021-1-10 13:41



情节-《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贝尔其实希望一次立法,痛快地杜绝所有空气污染,他有很多朋友和他意见一致。他所关注的不只是自身的福利,也不仅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关爱,莫里森·贝尔和妻子共同恐惧的是,新英格兰地区的空气污染,尤其是当地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损害两个女儿的健康,缩减她们的寿命。贝尔曾经一度认真考虑过去西南部的学校任教,如此便可以把全家迁往他认为比较安全的地区,但是他决定留下来,通过西岳山社的力量,努力改善环境。有些数学系同事与他一致,真心认为污染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他没办法想象其中任何一人会被说服,同意新英格兰的工厂应该有购买污染执照的权利。”

经济学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了解所面临的选择,做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就面临着决策:是搬家到环境好的地方,使自己的家人健康和满足自己对野生动物的观察研究需要;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忍受污染,但是距离上班的地方近,工资高,距离亲人朋友也更近。

2.   机会成本的考虑:做决策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而这里的成本,包括你为了得到某件东西付出的和放弃的之和。文中贝尔教授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他所做的这个决策的成本就不只是留在这里的花费,还有放弃的更好的自然环境与家人的健康。

3.   理性的考虑边际量: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文中的贝尔教授选择留在原处,我猜测也许是考虑到搬家的成本太高,会失去现在稳定且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污染也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留在这里也许可以为自己的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教授选择了留下。

现实例子:
1.我在报志愿时选择了来南方读大学而不是留在了北方,其实和贝尔教授面临的选择有一些相似。当时我面临着去南方读大学还是继续在北方的选择:留在北方,回家近而且方便,车票也便宜,环境习惯不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但是大学四年我的脚步会被限制,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东南沿海了;去到南方,学习生活环境会比较好,可以趁着大学四年长长见识,但离家远,车票贵,需要适应南方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气候。相比较之下,我还是选择了来南方。我认为到南方对我未来发展更加有利。事实上我做的决策,也是根据上面的经济学原理进行的。
2.我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一直通过各种资料去获取关于各个高校的信息,以及高考填报的注意事项。通过比较各个高校的排名,专业排名,师资力量以及基础设施环境等,但还是很难进行选择,比如A学校专业能力较强,但是基础环境设施不太好,城市也没有很大的发展。但B学校专业能力一般,基础设施环境都很不错,地理位置也很有优势,毕业后就业机会也比较多。就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B学校,这就意味着在我看来放弃较强的专业能力比放弃拓宽视野的机会相比较而言要容易一些。总而言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鱼还是选熊掌就看我们如何去决策了。

总结:以上列出的经济学原理让我明白了人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也许做出决策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在大脑里还是有一个迅速的权衡利弊的过程。
20金工2班           班林岩        20210180248


作者: 南北纬的葡萄糖    时间: 2021-1-12 13:57
1、第七章:斯皮尔曼的父亲在面对客人时永远都是客客气气的,不会与他们争吵,而在家面对妻子时总是吵架。
2、经济学原理:顾客就是上帝,在当时他的父亲必须和其他裁缝店竞争,这一行不需要什么金钱和教育资本,而服务就是最后的定价,虽然不足以赚大钱但会确保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让经济来源一直保持着。若是他总是对客人大呼小叫呼来换取或挑三拣四,无需负担任何经成本;但在价格由市场力量决定时,微笑和服务就成了争取客户的手段,恶劣的态度和服务只会吓跑顾客,到时候他就会尝到自己恶劣态度带来的苦。
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但是具体选择哪家去支付就看个人意愿,而且价格不只是由市场决定,还由供求关系决定。
3、实例:比如说当房租受到法律限制无法达到市场市场均衡价格的时候,房东往往对顾客的态度十分恶劣。但当法律不再限制是房东的态度就会大有好转。
4、感想:在赚钱的路上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旦个人利益受损,那么他就会迁怒身边有关人员,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不同的性格,对自己有利人都笑脸相迎,与自己利益相关不大的就是另一种态度。
20金工2朱佳敏 学号20210180246

作者: 南北纬的葡萄糖    时间: 2021-1-14 21:59



一、小说内容选择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经济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利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净利益变化(福利的变化),它是评价消费者合易程度的指标。
三、实例
在我国,奶粉这种产品一直是低价销售,每一袋奶粉大约在10元钱左右,全中国的奶粉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格。随着改革开放,国外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外国商人利用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在中国赚钱。某些外国商人在这一概念基础上联想到:“每一袋奶粉仅仅卖10元钱,但是存在一些年轻的中国母亲刚刚生下婴儿,由于缺乏人奶,急需质量比较好的婴儿奶粉,她们对奶粉的需求特别迫切,愿意100元买下一袋奶粉。“于是,外国商人研制出质量略微好一些的奶粉,适合婴儿食用,再加上广告以及宣传的作用以及包装精美,这样一袋婴儿奶粉卖到80元至100元。年轻的中国母亲为了让婴儿健康成长,她们愿意花费较多的钱去买质量比较好的婴儿奶粉。由于中国人口较多,众多年轻的中国母亲在购买奶粉时的消费者剩余就落入了外国商人手中。
四、内容感想
在通常的拍卖会中,我们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我们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我们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我们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而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这家商场利用了消费者剩余建立了这种价格体系,刺激了狂热的购买者,使购买者在买得太早和等的太久之间,但也使商场得到了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经济学学习,我深刻地明白了三件事:
①.经济无处不在,资本无处不在。小到买一瓶水,大到国家政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经济。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我所在的世界。
②学习了经济学,我可以更精明的参与经济。生活中我们要做很多经济决策:怎么花钱和怎么存钱,学习了经济学我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做出决策。
③学习经济学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对经济学的理解有助于我履行公民职责与对社会做出贡献。不再是只会听从命令的人,而是会思考会做出改变的人。
班级:19市场营销
学号:19210140109
姓名:韩梓豪

作者: 南北纬的葡萄糖    时间: 2021-1-14 21:59
一、小说内容选择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经济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利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净利益变化(福利的变化),它是评价消费者合易程度的指标。
三、实例
在我国,奶粉这种产品一直是低价销售,每一袋奶粉大约在10元钱左右,全中国的奶粉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格。随着改革开放,国外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外国商人利用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在中国赚钱。某些外国商人在这一概念基础上联想到:“每一袋奶粉仅仅卖10元钱,但是存在一些年轻的中国母亲刚刚生下婴儿,由于缺乏人奶,急需质量比较好的婴儿奶粉,她们对奶粉的需求特别迫切,愿意100元买下一袋奶粉。“于是,外国商人研制出质量略微好一些的奶粉,适合婴儿食用,再加上广告以及宣传的作用以及包装精美,这样一袋婴儿奶粉卖到80元至100元。年轻的中国母亲为了让婴儿健康成长,她们愿意花费较多的钱去买质量比较好的婴儿奶粉。由于中国人口较多,众多年轻的中国母亲在购买奶粉时的消费者剩余就落入了外国商人手中。
四、内容感想
在通常的拍卖会中,我们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我们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我们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我们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而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这家商场利用了消费者剩余建立了这种价格体系,刺激了狂热的购买者,使购买者在买得太早和等的太久之间,但也使商场得到了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经济学学习,我深刻地明白了三件事:
①.经济无处不在,资本无处不在。小到买一瓶水,大到国家政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经济。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我所在的世界。
②学习了经济学,我可以更精明的参与经济。生活中我们要做很多经济决策:怎么花钱和怎么存钱,学习了经济学我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做出决策。
③学习经济学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对经济学的理解有助于我履行公民职责与对社会做出贡献。不再是只会听从命令的人,而是会思考会做出改变的人。
班级:19市场营销
学号:19210140109
姓名:韩梓豪


作者: 马修涵    时间: 2021-12-14 20:35
1.小说情节:“如果你忙碌的程度超过你想要的。”亨利·斯皮尔曼吃一口说一句,“有个很明显的解决办法——只要提高收费就好了。”     
                                                                            ————节选自第五章(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亨利畏缩了一下,他并不习惯让别人为他解说经济学要点,尤其是在自己家里。他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是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造成兽医和人类医生不同的行为表现?”“需求法则啊,你老是说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好啦,你想象一下,如果有只黑猩猩坐在我的候诊室,客人对我服务的需求量会产生什么变化呢?”亨利装出一副受不了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活像刚刚听到一句老掉牙的俏皮话。佩吉和派翠西亚看他表演看得很高兴,他不想破坏这个气氛。所以他忍住没说出口,他故作恼怒,部分是因为女儿把“需求”和“需求量”搞混了,对一个经济学家而言这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对兽医而言却不算什么。他有一股冲动想要解释清楚其中的差异,但佩吉“再来一份薄煎饼”的提议似乎更加诱人,两相比较之下,连好为人师的经济学家都不需考虑就知道该选什么了。
                                                                            ————节选自第五章(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2.经济原理:该情节体现了需求和需求量,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的差异,以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需求:是指某种产品对于某个人而言,在所有单价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这种产品的数量 。
需求量:是指某种产品对于某个人而言,在特定单价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这种产品的数量 。
需求的变化:是指某种产品价格不变,而是其他因素改变导致的,某个人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这种产品的数量的变化 。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其他因素不变,而是某种产品价格改变导致的,某个人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这种产品的数量的变化。
产品价格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实例:第一个  就拿英国的健康保健改革与香烟税为例子,在关于香烟税“最佳”增长额的争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价对需求量的影响。要是为了增加收入资助保健改革,那么税收收入要最大化;要是为了减少吸烟,那么应该增加香烟税。
第二个  住房需求与价格关系。不过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房价现如今是一直在成上升趋势,而对于美国的房价是具有弹性,而2021年美国房价飙升,很大程度上与疫情有关。为了加快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启了印钞模式,造成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引发欧美国家自身房价暴涨。
4.感想:货币的贬升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一旦货币的对物品的衡量发生巨大变化,市场上会发生蝴蝶效应,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同样也会深刻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所以国家不仅要做好对货币的发行量,而且不要脱离国家之间的联系。

21金融工程2班  21210180253  马修涵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