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裁缝父亲的脾气引发的对均衡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0:3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了解了《致命的均衡》,才知道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这是一本以奇案中的经济学为卖点的侦探小说,讲述了哈佛某学院院长兼终身制评定委员会主席的丹顿克莱格在他的人类学著作中使用了编造的数据被经济学天才助理教授丹尼斯戈森发现,担心受牵连的克莱格设计杀死了戈森。但最终克莱格的阴谋被斯皮尔曼教授识破,克莱格跳海自杀结尾。全文并不惊奇,但包含了各方面的经济学知识,并对机会成本,效用最大化,均衡等做出了独到通俗的解释。我印象深刻的是斯皮尔曼的裁缝父亲那一部分。
   斯皮尔曼的裁缝父亲在店里对顾客的态度一直很好,就像西尔弗曼先生和他将有关袖口的事,老斯皮尔曼都能很仔细去听;而回到家里却总是对着家人发脾气甚至讨论女儿婚礼的礼服也漠不关心。长大后成为经济学家的斯皮尔曼教授明白了:做生意要和其他裁缝店竞争,裁缝这个行业不需要什么专门训练,门槛低。市场决定了一件衣服的价格,对于顾客来说,良好舒适的服务态度给顾客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和精神的满足而这种效用有时候大于他所付费的部分。假如说,老斯皮尔曼因为某些因素(良好的服务态度)使得口碑提升,极端一点,达到了垄断的地步或者他降低了收费标准,使得需求远超过供给,这时他不用考虑没人买他做的衣服,开始会坏脾气了,这就相当于他的坏脾气使得他的收费标准从经济学角度提高了,更低的价格并不能带来总收益的增加,无异于他为自己的差脾气买单。我认为这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很多时候,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爱自己的人。由此引发的均衡范围很广,就比如说我们只愿意花2.5买一瓶矿泉水,而愿意在景区里花5块钱买同个牌子同个厂商的同批次矿泉水,这是因为在心里已经把不同地方物价均衡在一定水平上了,消费者心中有一个最高估价和最低估价,超过最高估价可以选择不买,但很多时候去景区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被坑的准备,在外面30块能买到一整个大西瓜,而在景区里我却用同样的价格去买一杯500ml仅用1/4个瓜榨出来的西瓜汁。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同样在饭店里,我们会用9块钱买一盘土豆丝而用58块钱买一碗酸菜鱼。差异的背后是我们对不同商品的理性判断,对于我们所需成本和收益的判断,选择58块钱还是选择吃酸菜鱼,这也是一种均衡判断与选择。
   对克莱格院长而言,当戈森以替他保守秘密为条件要求他支持自己任经济学教授时,他知道自己高尚平静的生活将成为回忆了。在利益和成本如何均衡面前,他做出了选择。
                                                                          17金工1班
                                                                         17210250218
                                                                           金家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8:54 , Processed in 0.16584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