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15金融1班 15211320124 包可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4:0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了《致命的均衡》这部小说之后,令我比较惊喜的是,原来看似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也可以用侦探小说的形式,表达的这么生动有趣。读了这篇小说,我对其中的一些经济学现象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印象最深的几点认识。
    1.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原理。整篇文章都流露出了不少经济学的现象和思想,但至始至终贯穿全文的则是利益最大化原理了。发生在哈佛大学的凶杀案的凶手竟是院长丹顿·克莱格,他同时也是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主席。丹顿·克莱格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但在学术上,作为人类学家的他还没有非常好的研究成果,他在工作繁忙之余,伪造数据,编造了一本书。年轻的经济学家戈森在价格学的研究上很有造诣,发现了克莱格书中编造的商品价格表格的漏洞——即不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戈森本想用这个发现与克莱格做个交易,使他的教授资格能在职称评定委员会通过,但克莱格害怕骗局暴露而杀害了他,为掩盖真相又相继杀害了另外两名教授,并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对于克莱格来说,他认为被别人知道他学术伪造所带来的成本大于去杀害戈森继续隐瞒的成本,所以克莱格才选择了后者—杀害戈森,使成本最小化,也就是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可见这种均衡任其自由发挥,居然能酿成如此惨剧。联系现实来看,我认识到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原理本没有错,但要有明确的法律和道德约束条件。在合法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我们要去追寻的。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要程度。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菲尔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商品的价格每周下降25%,四周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这里表面是说了地下商场处理消费剩余的方式,实际上也潜在蕴含着商品价格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因为当人们不需要某样商品时,即便是不断打折,价格很低,还是没有人会去买的,因为根本不需要,形象的说这件商品对他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到最后只能把这些商品捐献出去了;相反,当人们需要某样商品,凭借人们的需求强烈程度,其所能忍受的商品价格也就越高。


                                                                           ——15金融工程1班 15211320124 包可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9:51 , Processed in 0.16691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