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22:5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美国有两位经济学家以马歇尔·杰文思为笔名,写了一系列以经济学原理破案的侦探小说,实在是经济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好书。其中第一部名为《致命的均衡》。这个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了这一本小说。
丹尼斯·戈森自杀了。因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字委员会刚刚拒绝聘任他为经济学教授。被拒绝聘任对一个学者来说,可能是终生耻辱,而对戈森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为此自杀就太不值得了。紧接着,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委员会里投他反对票的两个委员相继被杀害。警察在案发现场找到了戈森未婚妻的手套…… 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他总感觉有些线索在暗示凶手另有其人。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真正的凶手。
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亨利·斯皮尔曼通过效用最大化原理推断出丹顿·克莱格就是杀害丹尼斯·格森的凶手。因为在丹顿的书中,山药这一不常用且便宜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率比独木舟这一贵重商品价格变化率低。而在现实中,可以预测的是,当美拉尼西亚人要买像独木舟这样的大件商品时,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他们所花费的时间肯定比买一件像一篮子山药这样不常用的商品所用的时间多。在选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贵重物品可以为消费者节省更多的钱,所以,像山药这样不常用且便宜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率一定比像独木舟这样贵重商品的价格变化率要高,而在丹顿的书中,两者变化率恰恰是相反的,这种现象显然不符合效用最大化原理。
效用最大化原理虽然看似很深奥,其实,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有体现:我们会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却不会花同样多的时间去购买一件小小的厨房用具。如果有那么一个商人,他能给我比别的汽车销售商多一点的折扣的话,那么我们再多花一点时间去造访他也是很值得的。但是如果是买像一把水果刀这样的商品,我多余的造访就不值得了。就算在水果刀上有50%的折扣,我们也不会开车穿过整个城市去买的。但是对于一辆新车,哪怕是1%的折扣,也是很值得去琢磨琢磨的。
无数的人都是这样的。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这种购买行为使汽车的价格更加接近。但是水果刀却不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最后,面对四个同事的死去,斯皮尔曼教授感受到生命的必死性和脆弱性,他意识到他的时间的边际效用正在开始快速增加。于是,他选择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去陪家人。我想,珍惜家人才是这本小说的主旨吧。
金融工程2班 许广律 1721018024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0-6 06:39 , Processed in 0.19239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