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16财务1 刀婕16210611236(跟随17市销班补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9: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前不久,刚读完了老师推荐的书《致命的均衡》。故事以一位因未通过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留任审查而绝望的年轻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被人谋杀作为楔子,然后从头开始叙述了在委员会开始评定到真正的杀人凶手投海自尽的整个过程。书中作者通过一些情节描写,穿插了对经济学概念,如需求、价格、效用等的介绍,结合观察到的经济现象进行的讨论,使得整本书非常有趣。让许多不易理解的知识,通过这本书的处理方法变得通俗易懂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这么一个情节:克莱格院长为消除威胁,保住自己声誉而进行的杀人灭口计划。即使计划看起来天衣无缝,但他最终还是被识破了,因为那些编造出来的数据还在。克莱格的书中说在美拉尼西亚人居住的圣塔克鲁兹岛上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价格从7801100个货币单位不等,而山民们的一种次要食品山药每篮子的价格则在45个货币单位之间。问题就出在这些数字上。
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是外部给定的。对单个供应者来说,任何使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行为会立即使其销售量下降为零。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水平差异以及运输成本等问题的存在,相同产品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当然不会因为这种价格差异而大惊小怪,但价格差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会积极询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货比三家”。询价是有成本的,比如在北京,即使坐公交,跑三五家商场去比价的直接经济成本也得10元以上,这还不算上其中损失的时间。因此,如果我要买要买一支笔,即使我知道某个地方有可能只卖3块,还是会在身边方便的小店为它花上5块钱甚至6块钱。也就是说,因为买笔的机会成本的存在,我可以忍受100%的价格差异。但当要买一辆十几万、二十几万的汽车时,相信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认认真真地比价,有时甚至会跑不同城市去询价比较。因为汽车价格哪怕只有1%的差异,询价者就会有--两千块的收益,而消费者的询价成本并不会因产品不同出现多大差别,这时询价是有利可图的。人们在做出购买贵重物品之前“货比三家”的结果必然是这类商品在市场上的差价很小,而克莱格给出的圣塔克鲁兹岛上的价格体系恰恰与这个经济学常识相左,这正是戈森和斯皮尔曼对克莱格数据产生疑问的原因。很显然,克莱格给出的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和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与经济学常识相抵触。
这一情节还使我联想到课本上所提到的“机会成本”一知识点。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从经济资源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使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可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中。这个社会或者企业对该产品的生产,是以放弃使用相同的经济资源生产期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所谓代价就是成本,而该成本,经济学家指出,它必须按使用相同的经济资源在其他各种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来衡量。简单而言就是面临权衡取舍时,你所放弃的那部分选择的价值。打个比方,一天有多少价值,你做的事情有多少价值,要怎么选择做的事情才能价值最大化?你选择做的事情,比如外出游玩,比如在家睡一天,比如在家看电影一天,比如外出学习,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可能你周末赖在家看了一天的电影,实际上你浪费了通过工作赚1000元的机会,那么这一天的电影实际花销就是1000元。这可能就是机会成本的意义。
不得不说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很适合初入门经济学的我,不仅让我体会到了经济学的乐趣,也让我发现经济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勤于思考,用心体会便可自知。
16210611236刀婕
16财务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8:33 , Processed in 0.16343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