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会有猫的 于 2017-12-23 20:03 编辑
致命的均衡 17市销倪晓蔚 《致命的均衡》的故事十分有趣,作者马歇尔·杰文斯将经济学知识和侦探类小说内容紧密结合,文中各个人物对经济学的看法看似与贯穿全文的命案无关,但又为命案的发生做了铺垫。全文围绕着丹尼斯·戈森的自杀展开。哈佛的低级教员戈森因晋升失败自杀,投反对票的两位高级教员相继被杀,当在案发现场的手套将凶手的矛头指向戈森的未婚妻时,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发现了端倪。德高望重的院长丹顿·克莱德因戈森发现了他论文的数据是编造的而设计杀了他,并且杀了可能知道的两位教员陷害戈森的未婚妻。 全文涉及多个人物,但所有人作出的行为和选择都紧扣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中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理性人在既定的情况下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地去实现其目标。其中理性人都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边际变动如边际收益和成本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其中院长克莱德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隐瞒自己伪造实验数据的事实在被戈森知晓后坦诚错误和杀死戈森等三人来隐瞒之间比较,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择杀人。最后院长选择自杀他写给亨利·斯皮尔曼的信中说道:“被别人知道是骗子对我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甚至此被指出是个杀人犯更加糟糕。我想到要杀你,亨利,来保全我的名誉。但是,我的骗局迟早会被又一个碰巧看到我的书的斯皮尔曼或是丹尼斯·戈森发现的。所以,我不得不结束这一切。这又一次成了惟一清楚的选择。”当院长知道自己的数据终究会被经济学者发现,在其收益和成本中做出选择。 而这上述原理产生了边际效用。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文中当晋升委员会成员在讨论戈森的观点中提到出售报纸和其他商品的例子。当你买到了一分今天的报纸时,便没有再拿另一份的欲望,报纸已经没有了边际效用。但出售其他商品例如饮料,购买者有尽可能拿走所有饮料的欲望。拿学校早上买奶黄包为例,如果吃四个奶黄包吃饱。那么第一个奶黄包缓解了饥饿,其边际效用最大。当吃到第四个时,已经差不多饱了,最后一个的边际效用最小。如果再试图吃下第五个,那么第五个就会产生负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随着消费者增加的各个消费单位递减。 这本小说不仅仅讲了边际效用理论,在各个章节还涉及消费者剩余,需求法则,需求和需求量的问题等等。经济学的知识与案件相结合,使得小说极具专业性和趣味性,更向我们展现了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