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致命的均衡》,我发现此书引人入胜之处不在其剧情,而在于凸显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经济学教授通过博弈论解释商场打折现象,通过边际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都爱吃自助餐,通过供求关系讨论了服务质量的问题。身边一个个谜团的解开,使我感受到经济学的巨大力量。也让我感受到,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是如此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最后一篇中阐述的,斯皮尔曼用效用最大化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消费者会最大限度的实现他们的效用,那么山药的价格变化相较于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较大。运用经济学的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从而判断出谁是凶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比如上网购物的时候,货比三家,想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如果天降横财,当然也会考虑怎么花才能使这笔钱花得其所;买者和卖者在做生意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 确实,无论是谁,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一般的经济规律是很难去改变的,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很少有人会放弃自己的最大利益,这也是人的本性。 这本书的剧情并不有趣,但是折射出的一些经济学道理还是发人深省的。在现实中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按照经济学中“利益最大化”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达到自身的效用均衡。但这个均衡可能是致命的,因为他将一个教授推上了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