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琉维_fuKUc 于 2018-1-21 14:16 编辑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应老师的要求,我特地从淘宝上买了本复印书,因此有幸看了这一本与经济学知识紧紧围绕的探案小说,故事紧紧围绕着被拒聘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斯·戈森的自杀展开,评审委员会里投反对票的两个委员相继被杀,警察在案发现场找到戈森未婚妻的手套…… 其中评定委员经济家亨利·斯皮尔曼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他总感觉有些线索在暗示凶手另有其人。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真正的凶手,凶手竟然是哈佛大学某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主席丹顿•克莱格。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全文很好的诠释了边际效应这个原理。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讲的: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通俗点来讲大概是指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发挥其最大效益。比如在生活中,我妈妈买菜,买衣服都是货比三家,虽然这样可能最后可以省点钱,但是很大的浪费了时间,但对于买大型物件来说,就会很划算,比如买冰箱之类的大型家电,货比三家,浪费点时间看各家的价格,往往能带来很大的收益。也许就是大家在花较大钱的时候,都会到处看看,生怕白白浪费钱。 其他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菲尔大厦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在菲尔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大小可以预测到。商品的价格每周下降25%,四周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菲林大厦的管理者完全得到了消费者剩余。菲尔大厦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方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另外最让我震惊的是一枚英属圭亚那1856年发行的面值仅一美分邮票,居然有人愿出75万美元来求购。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发行时,那是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的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抄袭了当地一家报纸上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再加上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局长大人又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加在了邮件上。就为了他这点努力和聪明,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似乎是令人惊讶的。但只要想到,这张邮票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最稀少的邮票,会有一些有特殊偏好的人物对这张邮票感兴趣并愿意出天价来得到它,它的价格就会扶摇直上。 为什么我们要学经济学?这个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困扰。这本书用小说的形式很好说明了经济学的强大之处。与金钱相比,这个世界上最为稀缺的资源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光阴”。如何在人生苦短这一约束条件下实现最多的心愿,最大化自我的幸福感,这也许本书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发。 16211660117 16市场营销 严旭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