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x_H41MP41c 于 2018-1-30 10:17 编辑
金颖颖 17230121115 17国贸(专升本) 看完《致命的均衡》这本书,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有哪个人不在计算呢?所有的人都在计算。有的没那么精确,而有的精确些;但是所有的人都在计算。”是啊,人都是理性人,在做出每个决定前都会权衡收益与成本。我在这里想细讲书中所提到的脾气经济。 书中对斯皮尔曼的父亲的脾气做了深入的成本、收益分析。小时候斯皮尔曼教授时候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裁缝父亲为什么在店里对客人彬彬有礼,而回到家里对家人的脾气却如此暴躁。成为经济学家的斯皮尔曼先生明白了父亲行为差异,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很多的买者及买者而且每个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服装加工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每个消费者都是理性人,人们都会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更大收益的方案,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增值产品层次成为影响消费者附加收益的关键要素。 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服务市场上火锅店如此多,为什么就海底捞就那么有名,去他们店吃还需要排队呢。这是因为海底捞把顾客至上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营造更好的消费体验,这点从工作人员的服务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老斯皮尔曼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及质量,来吸引顾客或使顾客对他的店形成忠诚度。而对于家人,他即使乱发脾气也不会影响他的成本与收益。对于这种脾气经济学在社交关系中也存在,有些人对同事,同学脾气会很好,但是对于家人就属于一点就爆的脾气。这是因为人在开始一段新社交或维持时,已在脑海里分析过该采用哪种态度来使自己的收益得到最大化。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以后发展是有帮助的,我在这里把这类人定为可变成本,人会向着可变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向做出判断即与其保持好关系。而如果是自己的拥护者(家人之类关系的存在),他们在经济学中应归为固定成本,我们不管做出什么决定不会影响成本的变化,即不管做什么都不会付出更多的代价,那就会释放自己的天性,开心了就嘻嘻哈哈,一言不合就发飙。 人的态度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比如老斯皮尔曼先生因为控制了制衣服的关键资源或他的生产成本最低而垄断了市场,做衣服的人排起了长队,即出现需求大于供给时,他就不会隐藏自己的脾气,因为这时他是价格的制定者。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斯皮尔曼的收入是固定的,即他的收入与他的表现无关时。这种缺乏制度激励的情况,在一些国有企业或办事机构司空见惯,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追求的是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 这“脾气经济学”背后是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你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发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