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学家所写的都是严肃复杂的论文和晦涩难懂的专著,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写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和书籍,或者进行基本经济理论的科普,或者把研究成果更简单地介绍给公众,这些通俗读物是我们学习经济学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本书的“快乐学习”板块中介绍了很多以小说的形式介绍经济学理论的作品,下面我们再简单介绍几本非小说的有趣的经济学读物。 1、《魔鬼经济学》 此书作者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D.Levitt)和著名记者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J. Dubner),列维特1994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执教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是当时芝加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2003年列维特获得被称为“小诺贝尔奖”克拉克奖,被认为是“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声誉得到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公认。作为实证经济学家,列维特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经济计量方法成功地运用到通常认为难以进行实证检验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如青少年犯罪成因、选举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和甄别作弊行为的机制等,被称为是美国经济学界的鬼才。 2005年4月列维特与都伯纳联袂推出了《魔鬼经济学》一书,他们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等。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仅一个月就荣登了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并连续8周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第2名位置,2个月销售量突破20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2005年年度100本最有影响力图书”之一,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至今一直占据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2009年10月两人又出版了第二部《爆炸魔鬼经济学》,提出的问题不仅更具挑战性,而且更出人意料,它将再次挑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足?等等。之后,两人又陆续推出了第三部和第四部《魔鬼经济学》使之成为一个系列。 著名的书评人兰兹·伯格把《魔鬼经济学》比喻成一部侦探小说,说自己在阅读读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间,吹跑书中的那股灵气。在他看来,《魔鬼经济学》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一本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元素。只不过列维特所要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魔鬼经济学》书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智慧的颠覆,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有些甚至会为他引来杀身之祸。认为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会让人眼界一新的书。 2、《牛奶可乐经济学》 此书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一名博物经济学家,同时担任《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本书共分11章,由100多个生活中事例组成,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为什么 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门上要安锁?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等等。全书看似全由五花八门的事例构成,其实结构清晰,纲举目张,每个章节用一个经济学原理做中心点。比如第一章讲“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第二章讲“供求关系实践”,;第三章讲“职场的奥秘”,第四章讲“折扣中的经济学”等,几个经济学原理各自成章,相对独立而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3、《卧底经济学》 此书作者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英国《金融时报》的经济学专栏作家,曾任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被誉为“当前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关注度极高的专栏之一,在专栏中,他用前沿的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 为什么咖啡店都设在街道一角?为什么同一家超市,有人觉得哗众取宠有人觉得物超所值?为什么老买不到一处位置好价钱便宜的好房子?交通拥堵的背后有什么经济原因?为什么富裕的国家与贫穷的国家差距如此之大?哈福德在这本书中从这些日常生活中觉的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量的经济学原理,认为日常生活不过是谈判中的复杂博弈,体力的角逐和智力的较量。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 《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莱维持给予此书很高的评价:《卧底经济学》是本罕见的典范作品,一本让读者着迷的经济学著作。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和雄辩的分析,使经济学的力量跃然纸上。本书应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大学生的必读书籍。 4、《卖桔者言》 此书作者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本书收录33篇短文所表述的形形色色历史上曾经发生或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案例,向读者展现产权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当代的进展情况。此书1988年在大陆出版时曾经对大陆经济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以此为契机,新制度经济学在大陆得到了迅速传播。2010年在此基础上张五常以出版了《新卖桔者言》一书,扩充了大量的新内容,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做的大量的案例分析。另外,张五常教授还有大量的趣味经济学读物出版,如《凭栏集》、《随意集》、《卷帘集(上、下)》、《挑灯集》、《学术上的老人与海》等等。 除了以上推荐的这些,还有很多值得一读的经济学趣味读物,比如:日本经济学家吉本佳生的《快乐上班的经济学》和《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的《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保罗·莫里芝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理查德·麦肯齐的《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授蒂莫西·泰勒的《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以及郭凯的《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