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最近,张维迎教授出版了教科书《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对传统经济学教科书有很大突破,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学思考范式。搜狐财经专访张维迎教授,请他谈传统书中完全竞争、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范式的失败,以及经济学从功利范式转向权利范式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教科书教给官员一堆干预市场的理由搜狐财经:您最近出了《经济学原理》这本教科书,它和以往的教科书有哪些最大的不同?
张维迎:
经济学的教科书非常多,一部分从西方翻译过来,另一部分也有中国人自己写的,总体来讲内容大同小异,而且非常严格地遵循所谓新古典或者主流经济学的范式。长时间来,我对现在流行的教科书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教科书是人们学经济学的第一步,它对传统经济或者新古典经济对市场的理解出问题了,或者说它的分析范式有问题,由此导致的好多结论有问题。它本来是讲市场怎么有效运作,实际变成反市场的结论。是不是经济学里面就没有一些其它的理论对市场有更好理解?我觉得是有的,但是在主流的教科书里面没有。
我的突破是把两个方面结合到一块儿。我们怎么正确地理解市场?尤其我认为传统经济学里面,市场失灵的这些理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它来自错误的传统经济学范式。我把过去非主流的一些理论,特别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理论融合进去。特别像企业家理论,我认为企业家在市场的调整过程当中、经济增长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科书里面都是没有的。这是从教科书的角度来看。
我们去跟政府官员交流或者评论政府的很多政策,要看它是不是背后有很强的经济学理论依据?现在很多政府官员过去也是科班出身,甚至博士出身,这个问题更大。经济学本身的不足或者我叫它“市场理论的失灵”,对我们现实带来太多的伤害,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政府出台了很多干预市场、反市场的政策,这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如果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错了,对企业不太重要,问题是它实际上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政策。
政府干预经济,比如反垄断,实际是反竞争。为什么反垄断是反竞争?其实在经济学上,垄断和竞争的定义搞错了。经济上讲的完全竞争,实际是没有竞争,而且所谓的垄断行为实际上是竞争本身,这样的话,看起来我们反垄断是为了促进竞争,实际上是在遏制竞争。
另外,诸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导致的问题,流毒很深。政府以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名义,做出各种各样的管制。从进入管制到产品质量的管制,几乎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销售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管制。最典型的例子是最近出现的网租车的问题。它认为如果没有它的管制,网租车就是个骗子,这些公司一定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那我觉得这些是完完全全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市场是怎么运行的。由于不理解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出的一些政策以促进竞争的名义反竞争,使得市场变得问题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问题变成下一步新的干预措施的理由,进入恶性循环。
写这样一本书,我希望至少使人们反思,原来教科书写的很多结论是有问题的。这方面我们做一下努力,我想对我们中国未来的改革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任何一种制度、任何一种政策,是要依赖于大部分人的思想认识。如果大家脑子里想的是这个原因导致市场失败,那个原因导致市场失败,政府干预就有很强的理由,那么会得到全世界老百姓的支持,政府官员就理直气壮。如果大家看了我的书,至少政府在干预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应该那么理直气壮。原来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不懂,他的认知有问题,我希望纠正这些错误的认知。
原来有一些干预可能出于利益、权力,这本书有助于看清,我们政策背后的驱动力量,这个是我写它的重要原因。包括经济危机的看法,以前都是凯恩斯那一套学说解释危机,解释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怎么纠正危机,其实对危机最深刻的认识、最正确的理论,目前来说应该是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因为周期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经济学内部知道这种理论的人都很少,这些是很遗憾的事。所以我希望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真正纳入基本的教科书原理里面,大家看了这些以后,才对我们为什么会出现经济的泡沫、为什么会出现经济的危机等等,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就认识到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可以起作用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适得其反,它不是使得经济活动变得更平缓而是使它变得更剧烈。
中国有哈耶克理论的现实意义。从2009年之后,绝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支持刺激政策,那一定是理论出问题了。如果说政府官员刺激,也许有一个利益考虑,比如地方政府,你刺激它们就拿到钱、拿到投资,它们就有好处。经济学家中的大部分人,不是说他们支持这个刺激经济他们就能从刺激当中得到好处。有没有这样的人?可能有,但是这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我们的理论错误,我们的认知出问题。
这样一个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希望对经济学家本身产生影响,很多人认为他读了经济学,但是那些经济学是有问题的。我们要重新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