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节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亨利·斯皮尔曼觉得眼前这种饭桌上的交流比面前的早餐更有吸引力。但是在他回应女儿的话前,布里奇赶紧把话题转开了。因为凭着多年的经验,她知道一场经济学的演讲就要开始了。 二、经济学原理
凡勃伦效应 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我个人认为根据我们消费的物品不同,这种行为也有不同的动机。 1.例如看病我们愿意多花钱找最贵的医生,吃最贵的药,做最好的手术......这些行为的主要愿意是因为健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我们认可“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在关乎个人第一权益的时候愿意多花钱“下血本”,从而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不管是否有猫腻,贵的就是好的。 2.例如买各种时候用品比如说衣服、鞋子等等。抛开收藏、款式好等各种主观原因看这些不谈,一味因为价格、牌子而购买、追求这类贵重商品的挥霍性消费完完全全反应了人们的炫耀性 心理 ,是凡勃伦效应的最好体现。 3.购买一些稀有的特殊产品比如说82年的拉菲、纯手工的汽车、签名款的吉他、各种各样的稀有食品食材(例如松露鱼子酱等)的消费,这些都是可以体现社会地位的产品,所以这些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地位体现、尝试没尝试过的东西)。 其实不论是上述哪一种消费,都离不开两个字“心理”,人的行为都是靠心理支配的。卖家买家无非就是在打一场心理战。其实这类消费只要不过度,没有好坏之分,毕竟我们都是人,都受心理的控制。所以在我们成为卖家的时候,如果销售情况惨淡,不妨结合凡勃伦效应来提高自己的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