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事情节: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3章
2.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市场供求平衡价格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服装加工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对于顾客来说,同样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服装加工的额外收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
3. 例子:海底捞。海底捞是一个很有名的火锅品牌,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而知名。它的价格比其他火锅店贵,但你常常会发现海底捞门庭若市,门口排起长队,一般得先预约才吃得到。
4. 感想: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老斯皮尔曼必须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他付出的代价将是收入的减少。而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对此,中国有句老话叫“和气生财”,说的就是这“脾气经济学”。无论你心里有多少不痛快,对顾客都必须笑脸相迎。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当成产品质量的一部分。当然,也不是说商家的态度一定会好。如果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商家就不一定还会维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例如大家排队等候老斯皮尔曼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者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他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这“脾气经济学”背后是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
5. 18国贸 18210120143 徐素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