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延伸阅读] 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米塞斯与兰格的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22:2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世纪30年代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和以兰格为代表的拥护“市场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的激烈争论,这一争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以后的经济理论乃至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传统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所以这次争论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是否可行的问题,双方立场鲜明,奥地利经济学派一方认为社会主义是不可行的,而兰格一方则认为把市场机制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式当中,就可以通过计划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效率的增长,所以社会主义是可行的。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争议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进行的,而是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内进行的争论,当年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并没有介入争论。
      其实在米塞斯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激励问题。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下人人收入都一样,用什么激励大家在不同的工种上努力工作并富有成效?传统社会主义者的答案是将转变人性,把人的私心杂念去除干净,经过改造而创出一种社会主义新人。这种新人将没有任何自我的目标,而是尽力和拼命地实现政府设定的目标。这种改造人性的方案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彻底失败了。而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质疑并不是这个激励问题,而是即使有这样的新人存在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称之为经济计算(Economic Calculation)问题。
      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1973)是奥地利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和第三代掌门人,被誉为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卓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1920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的文章,否认社会主义有实行经济计算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可能性。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米塞斯指出,由于在私有制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以货币计量单位所表现的价格,所以可以进行合理经济计算。而由于在当时所设想社会主义体制中不存在这种以货币表现的价格机制,也就无法确定某一种产品是否需要,因而也就不能确定生产它的过程中劳动和原材料是否有浪费。尽管在当时理想的社会主义体制中可以设想利用货币手段来进行消费品的交换,但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不能用货币来计量,因此在经济计算中货币就实际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他曾经以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我们要建一栋房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所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和其他投入是不一样的, 从而成本各异。如果在私有制经济下建这所房子, 建筑企业就会根据需求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消费者对这栋房子的价值的评价), 再根据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进行成本-收益核算, 选择一种有效的建筑方式。如果由社会主义“局长”来提供, 由于不存在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 没有货币这样一种计算单位, 他无法将各种要素简化为一个统一的价值单位进行成本计算, 根本就不可能对各种方法的优劣进行经济比较。于是, 这个局长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最终的决定只能是按照政府官员的爱好来建房。
      波兰著名的经济学家兰格(Oskar Lange,1904-1965)对米塞斯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由于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因而不存在生产资料市场,其价格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但中央计划机构可以根据“试错法”模拟市场,制定和调整生产资料的价格,经过一系列的“错了再试”的程序,中央计划当局最终能制定出一套不仅使一种产品,而且使所有产品都相等的“均衡价格”体系。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央计划机构可以模拟市场机制,用“试错法”求解经济均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央计划机构对整个经济体制动态的了解,要比私人企业广泛得多,所以,中央计划机构通过“试错法”实现的经济均衡,比真正的市场调节要快得多。这一观点被称为兰格模式,后又经过勒纳(Abba Ptachya Lerner,1903—1982)和泰勒(Fred Manville Taylor, 1855-1932)等人运用一般均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兰格—勒纳—泰勒模式。
      米塞斯对兰格模式继续进行批判,在1922年的《社会主义》一书中,米塞斯提出,没有自由市场,就没有价格制度,就不能进行经济计算。经济计算问题注定了中央计划者永远无法正确的计算复杂万分的经济体系的运作。由于失去了价格机制,政府根本无从得知市场需求的情报和信息,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中央计划体制的失灵以及经济的低效率乃至瓦解。《人的行为》当中,米塞斯从讨论“试错”法入手展开反驳,并指出这一过程只有在资本主义市场当中才可行。在那里,企业家们有创造更大利润、尽力避免亏损之类的强烈动机,而这样一种标准,不适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财货或土地市场,因为这个制度中的所有资源,都被一个实体——政府所控制。
      很多著名经济学家支持兰格的主张,如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23)、奈特(Frank H.Netter,1901-1991))等,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罗宾斯(Lionel Robbins,1898-1984)等则站在米塞斯一方,双方展开了延续近20年的论战。
      这一争论在1948年告一段落,美国经济学会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的柏格森(Abram Bergson,1914-2003)教授宣布关于该论题的公认意见,为社会主义计算问题盖棺定论:米塞斯于1920年提出经济计算问题,一个从总体来讲社会主义者从未意识到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做出价值难以估量的贡献。然后,帕累托及其意大利门徒巴罗内已经证明了米塞斯关于社会主义计算不可能性的挑战是不正确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也和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必然存在供给量、需求量及价格方程式。这时,哈耶克和罗宾斯舍弃米塞斯的极端立场,撤回第二道防线:尽管计算问题可以在理论上解决,但在实践当中过于困难。由此,哈耶克和罗宾斯放弃关注不同本质的这个问题,转而立足于实践性或效率程度的问题。然而,现在幸运的是,泰勒-兰格-勒纳已经证明,放弃无货币或无价格社会主义或者按劳动价值论定价的乌托邦想法,社会主义计划局可以简单借助这个传统但好用的资本主义方法——试错法来解决这些繁难的方程组,从而成功地挽救了社会主义。之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1915-2009)在他1948年出版的经典、权威的教科书《经济学》第一版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可以说,这场争论当时兰格一方近乎完胜。
      但争论并没有就此停止,哈耶克后来又根据他的知识论对兰格模式进行了批判,指出无论是中央统一计划还是数学计算还是试错法一定要实现一般均衡,都需求收集来自经济生活中的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很大部分是主观的,具有分散,并且随时在变化之中,性根本无法汇总;兰格则进一步提出了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问题,开创了“计算机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思想。
      后来,随着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崩溃和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争论也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从理论到实践都失败了,兰格模式已经被人们所抛弃,米塞斯、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批判及其必然崩溃的结论得到验证,最终取得了胜利。我国经济学家韦森教授认为,尽管米塞斯本人到目前仍然不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和思想界所认可和接受,但他这一经济理论和思想贡献应该不下于五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量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26 12:32 , Processed in 0.17242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