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80|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金融工程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21: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12-14 17:13:48 | 只看该作者
一、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12月21日星期五
你是亲吻你的丈夫还是欺骗他呢? 你是宠爱你的小狗还是斥责它呢? 你是买一辆新的劳斯莱斯还是开旧的雪佛兰呢? 这都没关系! 你所选择的是最能使你开心的。我们为什么说它最能使你开心呢? 因为那是你的选择呀。你为什么要选择它呢? 因为它能让你开心嘛。对于一个像丹泽这样的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循环推理。它仅仅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理论。经济学家仅仅指出了人们所做的是他们要做的。

二、经济学原理:消费者选择理论、机会成本与选择理论

三、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机会成本与选择理论基本原理
(1):消费者选择理论指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下消费者为获得最大满足而对各种商品所作出的选择活动。
(2):机会成本与选择理论指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

四、现实举例
棉衣10元一件,面包2元一个。消费第1,第2,第3件棉衣的效用分别是20,10,3。消费第1,第2,第3,第4个面包的效用是7,5,2,1。消费总共26元钱。
此时,消费者将购买2件棉衣和3个面包,此时消费花光了所有的钱,实现了最大效用44。此时,购买最后一件棉衣花了10元钱,得到10个效用,1元钱买到1个效用,购买最后一个面包花了2元钱,得到2个效用,最后1元钱也到了1个效用。

五、自我感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消费渐渐有了品质上的追求,从“吃得好,穿得暖”转向更深层的精神文化追求,也促进了近代影视文化,时尚音乐的发展,这才大大丰富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也催生了如今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当然消费要遵守适当原则,要保持理性,我们要用合理、发展的眼光看待消费,这样消费就能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

六、个人信息
21金融工程2班   21210180248   张邵衍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1-29 16:32:40 | 只看该作者
21210180257梁娜 21金融工程2班
1.小说情节与内容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 出自第五章
2.需求法则原理及内容
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3.现实举例
就比如说,我们假设一个碗的单价本来是十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碗的需求就会比这个碗单价是五元的时候要少得多。就根据人的心理来说,都会去多买点价格相对于便宜的,就有的时候一种物品对于自己来说明明用处不大或者说毫无用处,但是因为它的价格少于市场价,都会比平常卖出去的多得多。
4.自己感悟
在了解需求法则后,我不仅知道了其好处,也体会到了经济理论解释世界和经济现象时的局限性,就比如:钻石价格下降,导致钻石需求量增加,但是这个逻辑想要兑现的话,就需要影响钻石需求量的其余因素固定在远处,不能变化。所以我觉得这些很重要很基础的法则都需要经济学家们大胆的假设与他们的实践与他们的智慧才能有这样的法则,也才会造成如今的经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1-30 17:5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 于 2021-11-30 20:57 编辑

21金融工程2 陈玥 21210180203
小说情节:“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今晚,为了招呼那个不速之客,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他是不会开心的。”
情节内容:介绍了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个人,从其父亲对工作和家庭不同的态度到加油站的服务态度,讲述了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
情节出处:《致命的均衡》第3章(12月21日 星期五)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如在去教室学习和在宿舍打游戏之间选择,那么去教室自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打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宿舍打游戏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教室学习所收获的知识。
2.供求关系: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社会再生产过程。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一般来说,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这在日常的购物中随处可见。
  供应量=需求量---均衡数量。此时,商品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市场上的状态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感想:正如小说中所说,经济学能够充分地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经济学确实贯穿于个人日常经济生活的整个过程。学习经济学的种种原理,亨利.斯皮尔曼更好地认识个人日常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也理解了自己曾经费解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2-1 09:3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思怡 于 2021-12-1 12:31 编辑

一、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
二、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你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所有其他选择中,最好的选择可能带来财富收益。所谓机会成本,实质上是就是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最优化决策。当然,运用机会成本概念时,要适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资源本身要有多种用途;第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第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机会成本便毫无意义。
三、现实举例
举例一:
  2010年东部决赛被绿军击败后,詹姆斯成为自由人。他既可选择留在骑士队,也可选择加盟热火队。选择留在骑士队的话,他可能获得骑士一份为期六年的合同,这份合同的总价值约为1.25亿美金。如果选择热火队的话,热火将给他一份六年1.10亿美元的合同。最终詹姆斯选择热火队,所以他的机会成本就是1.25亿美金。反之,如果他选择的是骑士队的话,他的机会成本就是1.10亿。
  小吴是一名大学生,暑假期间准备做兼职。现有三份工作可以选择:第一,发传单,每天70元;第二,做家教,每天100元;第三,做推销员,每天80元。如果小吴选择发传单,那他的机会成本就是70元;如果小吴选择做家教,那他的机会成本就是100元;如果小吴选择做推销员,那他的机会成本就是80元。
举例二: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做出上大学这一决策而不参加工作或做其他投资所放弃的机会成本就是四年读大学期间所放弃收益的最大收入。一名高中应届生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至少要五六万元。对于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应届生来说,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则更高。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其他隐性的教育机会成本。
四、自我感悟
感悟一: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相比詹姆斯,我们大学生的机会成本要小很多,就会有更多选择。因此,大学生要敢于尝试,利用我们机会成本小的优势去拥有更多资源。
感悟二: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确实很高,因而在得到接受大学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之前,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成本意识,明白个人和家庭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读书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量减少自己的机会成本,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既可以尽快挽回机会成本的损失,又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个人信息
班级:20财务管理1
学号:20210160132
姓名:吴思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2-1 16:49:03 | 只看该作者
一、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韦伯现在对此很好奇,也顾不了他自己了,因为斯皮尔曼的热情是极具传染性的。
  “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二、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
三、消费者剩余的基本理论: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四、例子证明该经济学原理:
虽然都知道苹果笔记本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甲愿意出9000元的价格买苹果电脑;乙觉得商家不会骗他,愿意出8700元;丙愿意出8300元;丁只愿意出8000元成交。假如现在苹果公司就只有1台笔记本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甲,当他以8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比起其他笔记本厂家愿意出的9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
五、自己的感想、对原理的认识、结论总结:
总的来说,消费者较高的心理预期价与较低的实际成交价之间的差。这种对交易的愉悦的感受是交易得以持续的基础,也就是市场经济具有均衡趋势的基础。因此,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剩余是社会主义市场运行的重要基础。
六、个人信息:
兰佳慧 20210180221 21金融工程2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2-1 17:40:01 | 只看该作者
21金融工程2班  21210180223  李佳慧
一、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二、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 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三、现实举例
1、当我们去商城买衣服,看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我们愿意用200元购买它,但实际上它只要150元,所以我们会非常乐意购买它,而这相差的5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2、当我们购买一种商品时,一件要30元,两件要50元,三件要60元。作为消费者,很多人都会愿意花六十元买三件,因为对他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消费者剩余是30*3-60=30(元),他们花了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这种商品,得到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四、感悟
       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是商家用来获取利润的一种手段。消费者剩余其实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它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某件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大,往往消费者剩余就会高。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使他们在价格下降的这段时期内,面对其他人对这件商品的虎视眈眈,为了获得这件商品,愿意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使商场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所以,为了不要让商家索取我们过多的消费者剩余,我们应该要冷静、有耐心,不应该冲动消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2-1 20:1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1金融工程2班  翁骏骏  21210180241 1.小说情节和内容 丹尼斯·戈森因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字委员会刚刚拒绝聘任他为经济学教授自杀了。但真正的凶手是克莱格,因为戈森发现克莱格院长的文章中数据的不对,院长拒绝戈森留任并杀了他。最后,斯皮尔曼教授破了案,因为他也像戈森那样发现了数据的不对劲,并最终知道了谁是真正的凶手。破案的原理是“效用理论”。————出自第一章2.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效用就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3.例子 美国经济发达,人们对物质的需求程度不高,旧物品在美国二手市场只能卖很低的价格。而在中国,二手商可以把旧物品以低价收购再到偏远地区以几倍价格出售。可见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成正比。     4.感悟 消费的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会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激励和制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满足,尽可能多地消费或拥有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收入或者获取收入的手段是有限的。因此,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就是要把有限的收入合理地用于不同的商品,以便从消费商品中获取的“利益”最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2-2 11:10: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燚晨 于 2021-12-2 11:22 编辑

21210180249张燚晨 21金融工程2班
一、选取情节(第八章)
这里描写了作者看到那位经济学家写的作品后发出的感慨,认为他和边沁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发觉这位年轻的经济学者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边沁,边沁在一百五十年前便写下了他对“罪”与“罚”的看法,他也是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之父,以整体上是否能增进公众的幸福,来评断一切的法律与人类行为。依照边沁的观点,人类持续不断地在进行评估与判断。吴早就发现边沁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代表着如今早已过时、从单一面向描述人类本质的观点,这可以在课堂上作为范例。
在现代社会学暴露其限制之前,边沁对于 人类行为的观点广为接受, 但在吴的社会学课堂上,学生们却对此毫无概念,不知道这种把人类视为“只会追求单一目标的计算器”的理论曾经盛极一时。所以吴的做法是直接引用边沁的原文,他发现这样有助于学生相信教授不是故意设计出一个假想敌,来和现代社会学做比较。

二、经济学原理
功利主义
    边沁大力鞭笞自然法和普通法,因为在他眼中,自然法与普通法的许多逻辑虚构,不过是神话而已,必须借助彻底的法律改革,才能建设真正理性的法律秩序。但边沁不仅仅提议了很多法律和社会改革,更阐明了这些法律所基于的潜在的道德原则。     这种道德原则就是“功利主义”,在《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一书中给出了功利主义的概念:他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的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这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的。  
惩罚理论
边沁惩罚理论的核心是“避痛苦求快乐”,实际上是最大价值原则的一种变通形式。边沁认为惩罚的应当和犯罪的程度成正比。不过,惩罚程度应当达到这样:因犯罪而招致的痛苦程度应当大于犯法活动的既得利益。

三、现实举例
1982年在讨论刑法改革时,布鲁厄姆告诉下院:“改革时代就是边沁时代”;梅因于1875年写到:“我不知道自边沁那时以来实施的法律改革有哪一项不能归功于他的影响”。在对待所有政治和道德论题的方式方面,边沁的著作引起了一场悄悄地革命,思想习惯焕然一新,整个政论界大都不知道激励来自何处,却充满了精神。

如果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每秒26米的速度向前行驶,突然你发现轨道的尽头有五个工人在工作,你想要刹车,可是却惊愕的发现刹车失灵了,你不知所措,因为你知道电车如果冲向这五个人,他们必死无疑。在你很无助的时候,你发现轨道的右边有一个侧轨,那边的尽头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而你的方向盘还能用,情势紧迫,你会怎么做?

四、感悟
我认为功利主义不全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不完全的,他把人类的一切行为看作是利益驱使的,我认为忽略了人类情感方面的主观冲动。他认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做出行为选择的终极原因。人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得到快乐逃避痛苦。在他看来,趋乐避苦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的一切所思所想所为都受其支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2-2 19:52:33 | 只看该作者



一、        情节选取——《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这里是亨利和卡尔文·韦伯的对话,菲琳百货大厦持续喧闹着,不得不佩服菲琳百货大厦别出心裁的廉价商品价格体系的设计,它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在竞争的经济世界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二、        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着的支付意愿减去买着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益。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果等于边际支出。
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
三、        现实例子
比如,当你在水果摊上看到刚上市的荔枝时,新鲜饱满的荔枝激起了你强烈的购买欲望,并且这种欲望溢于言表,老板看你看中了他的荔枝,而且购买欲望极强,他会考虑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你。其实,你对荔枝较强的购买欲望,表明你有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你询问价格时,老板会把价格提高,由于你消费者剩余较多,就会毫不犹豫的把荔枝买下来。
四、        感悟
当消费者以低于消费者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时,消费者的满足感会油然而生,甚至有一种占了便宜的窃喜,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带来的喜悦与热潮。菲琳百货大厦利用这种心理,销售廉价商品,尽可能多的索取消费者剩余,刺激消费,未尝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是,也促使虚假广告和不法商家雇佣“托”来害人的风气,通过夸大商品的效用获人为制造的紧缺感,提高消费者价格,从而增加购买者“消费剩余感”,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所以,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可完全看某一商品的表面,也许这就是商家营造的假象。
21金融工程2  21210180236  沈诗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2-2 21:28:06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第十一章 1 月8 日星期二
一、情节概述:
        在研究讨论晋升候选人时,在关于戈森的讨论中,教授针对论文的观点进行争论,经济系教授斯皮尔曼在其中赞同了戈森关于广告、品牌与商品价格的观点。
具体情节摘要:
        他的右手轻轻地敲着桌子,强调着他说的话。“一种产品,如果在一个不允许做产品广告的国家出售,而同样的产品则在允许做产品广告的一个相邻的国家出售,仅此不同,那么,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在后一个国家出售的价格会更低。广告是一种商业成本。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但是广告也让我们知道了其他的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它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有什么东西出售,我们可以买到什么产品。”斯皮尔曼用食指指向天花板。他的学生们都清楚这个姿势——这表示他要做总结了。“广告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其造成的结果是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而不是增加了。”

二、经济学原理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社会财富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生产性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②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市场竞争、风险约束等途径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过程。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重点体现了竞争机制)

三、例子证明该经济学原理
在市场中,一家皮鞋制作厂商将相同的两批皮鞋交付给A、B两家不同的销售商,A公司的广告宣传广告优质,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了皮鞋销售。与之相对的,B公司的广告不如人意,令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反感。最终在与A公司的竞争中被淘汰。


四、分析与感想:
       在现代市场中,对于由OEM生产方式所生产的同质化鞋子,企业通过贴上不同的品牌,打出不同的广告,能够产生巨大的价格差异,价值实际没有发生了增值或贬值,关键的无形之手在于市场。其中,作为市场重要工具的广告,凭借由资本优势、传播体系和资本对媒介的操控所产生的话语优势,其对商品、企业和社会的影响是普遍和深刻的。如文中的斯皮尔曼教授所说,广告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其造成的结果是产品的价格降低,而不是增加。

五、个人信息
      21金融工程2班 丁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11-30 00:47 , Processed in 0.17772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