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2|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金融工程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7: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1金融工程2班  21210180223  李佳慧
一、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二、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 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三、现实举例
1、当我们去商城买衣服,看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我们愿意用200元购买它,但实际上它只要150元,所以我们会非常乐意购买它,而这相差的5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2、当我们购买一种商品时,一件要30元,两件要50元,三件要60元。作为消费者,很多人都会愿意花六十元买三件,因为对他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消费者剩余是30*3-60=30(元),他们花了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这种商品,得到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四、感悟
       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是商家用来获取利润的一种手段。消费者剩余其实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它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某件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大,往往消费者剩余就会高。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使他们在价格下降的这段时期内,面对其他人对这件商品的虎视眈眈,为了获得这件商品,愿意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使商场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所以,为了不要让商家索取我们过多的消费者剩余,我们应该要冷静、有耐心,不应该冲动消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9 12:03 , Processed in 0.17816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