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致命的均衡 金工一班钱芷慧 17210180125 [打印本页]

作者: 00000    时间: 2018-1-31 10:36
标题: 致命的均衡 金工一班钱芷慧 17210180125
        这部小说以克莱格杀人为开端,以克莱格自杀收尾,用了一半的篇幅交代事情的背景,为后文的连环杀人作铺垫。与传统的推理小说不同的是,这本小说最终是利用经济学知识顺利破案的。
       在文章的开头提到,戈森擅长于收集数据并通过经济学原理对其加以分析和说明。也正是戈森对数据的敏感度导致他发现克莱格一本重要的人类学著作中捏造数字的假象,引发了一系列惨案。斯皮尔曼破案的关键在于他坚定人们行为的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分析得到为未婚夫报仇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排除了香农作案的可能。在发现克莱格捏造数字作弊之后,判断克莱格的效用最大化是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名声,最终确定了凶手。
       小说在后半部分才讲述了杀人和推理的过程,所以经济学原理大多数体现在主角斯皮尔曼的生活中。在戈森着急找他妻子打电话叫他回家的时候,他是不开心不乐意的。因为对于他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而相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因为不同的社会地位,浪费相同的时间的代价是不同的。在斯皮尔曼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他被打扰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而当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时,他损失的时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斯皮尔曼父亲在店里待人和蔼可亲,在家里态度蛮横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压力。因为做裁缝不需要资金投入和专门训练,而供应量也只大致等于需求量,所以只有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在有限的顾客资源中分得更大一块蛋糕。而在家中,他的态度不会影响资源的分配情况。斯皮尔曼在购买削皮刀时不寻找更低价的商品,在购买汽车时却花了一个小时去寻找拥有相同的性能中最低价的车,是因为他认为购买低价车所节省下的钱是值得他花时间的。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和荷兰的拍卖会的价格程序体系,是利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理论。通过慢慢降低价格鼓励消费者的等待,但是在等待中,有可能会失去想要的商品。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家斯皮尔曼的生活充满经济学,他时刻观察周围的经济学活动,时刻权衡得失来得出行动与否的结论。但是吴教授抄写的那句引语“所有人都在计算”和他通过计算决定是否要杀人的想法令人毛骨悚然。
        谁又知道克莱格的自杀是良知的发现,还是在权衡得失之后的决定呢。克莱格因为权衡得失杀害了三个人,又在权衡得失后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这致命的均衡将一个知名的教授推上绝路。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