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ion 时间: 2018-1-30 22:41
标题: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本书用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情节来将原本枯燥的经济理论等展示的生动形象。这本书中的故事在哈佛大学的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背景下展开,伴随着一个个谜团的产生,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我跟着作者的思路对于书中的经济学知识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中有两个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斯皮尔曼和女儿一起去菲琳百货大厦时在廉价商品部发现商家们最大程度使用的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经济学一般用需求曲线、价格水平线及纵轴围成的面积来表示它的大小。经济学上将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差称为消费者剩余,一般而言,一种商品消费者剩余越大,则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小麦如果产量扩大,尽管全部效用很大,但经济价值(价格)也会降低,这种差额就是消费者所得到的剩余。消费者所得到的东西大于他所交付的代价。我想消费者剩余的现象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应该都发生过,我也不例外。每次逛淘宝我都会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东西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降价。有一次我收藏了一件我很喜欢的大衣,但是在我看来当时的价格偏贵,没有舍得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降价了很多,在当时说不心动肯定是假的,但是我心里又在想过段时间如果他又降价了怎么办,那我不是亏了吗!其实这时商家就在最大程度的利用消费者剩余来扩大销售量。消费者可以在降价时购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剩余,但是购买者如果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们也将面临着商品再次回到原价甚至更高价的结果,因此这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第二个知识点是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在小说中有提到一个司机在权衡超速和遵守法规的利弊后选择了超速,因为在他看来这个选择纯利润超过了成本,这就是对成本与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这样看来好像一切出乎意料的决定都是经过理性分析的,就像克莱格院长的杀人行为,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是不理智的,但在院长自身看来这是一个经过理性分析,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但他最终还是因为这个决定违背道德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使自己走向了灭亡。因此,对成本与效益进行理性分析固然是好事,但我们要清楚我们的分析与决定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否则获得的再大的利益也会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器。
总的来说,无论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这两个知识点,还是整本书的内容,都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学原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处处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像斯皮尔曼教授一样多发现、多思考,在经济学方面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金融工程二班 程婧
17210180204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