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这是读后感 17210180102 陈键
[打印本页]
作者:
wx_mQqQfBQ5
时间:
2018-1-29 23:40
标题:
这是读后感 17210180102 陈键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读《致命的均衡》,就像是看一部小说,被它的情节所吸引,原来经济学原理的诠释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生动、活泼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读到最后,才知道发生在哈佛大学的凶杀案的凶手竟是德高望重,久负盛名的院长丹顿·克莱格先生,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主席。经济学的法则中的均衡能让人上天堂,也能将人送进地狱。丹尼斯·戈森研究的方向是经济信息学这个相对崭新的领域。戈森是哈佛教员,他希望能够被认可,留在哈佛当教授。所以要通过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最后决定才能在哈佛留任。戈森在价格学的研究上很有造诣,发现了克莱格书中编造的商品价格表格的漏洞,他本想把这骗子件事告诉他敬重的斯皮尔曼,但是却吃了闭门羹,后来发现他们都不跟晋升候选人说话。所以他只好跟克莱格做个交易,就是让他的教授资格能在职称评定委员会通过。但克莱格害怕他的骗局暴露而杀害了他,为了掩盖真相又相继杀害了跟他有过接触的贝尔教授和贝瑞特教授,并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位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委员亨利·斯皮尔曼。斯皮尔曼做事非常认真仔细,主张自由贸易、市场经济、不完全竞争、财富差别和保护私有产权,从不轻易降低研究标准且善于争辩的一位教授。斯皮尔曼教授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恍然大悟地发现了真凶原来经济学还不只是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当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斯皮尔曼的话多次阐述经济学的经典的利益最大化原理,人们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带给了他们最大的利益。所以在做任何一项决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算计。那么杀人也是用收益最大化去衡量,当事人认为谋杀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谋杀被决定了。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枯燥,但是读到后面时发现本这书很有趣,情节发展中融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也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的了解经济学。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原理”在现实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按照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去追求最大的效益。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是盲目的。为了一个红包,我们会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当我们欢呼着手气最好时,殊不知我们抛下的成本已永远高于那几块钱。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