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句号君    时间: 2018-1-17 18:13
标题: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本帖最后由 句号君 于 2018-1-31 19:04 编辑

        第一次听说《致命的均衡》这本书是在上政治经济课的时候,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并写读后感。我刚听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很是疑惑:为什么均衡是致命的呢?《致命的均衡》是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        文章开篇内容简介里说到: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意识到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他总感觉有些线索在暗示他凶手另有其人,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而此时,凶手正和他近在咫尺……一开始就设置悬念,让人忍不住往下看,同时又让人思考,是什么样的经济学知识可以破解一出杀人案。他成功的抓住了读者,同时也达到了介绍经济学知识的目的。
        戈森对克莱格院长书中的数据有些疑惑,便去找院长理论。(这里让我想到了第一节政治经济课的时候老师说的那句话:对什么事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就像是戈森,他勇敢的对院长书中的数据提出了质疑)后来戈森发现院长的数据是伪造的,便以此为要挟与院长利益交换。但是即便他们二者达成协议,院长还是没有同意戈森聘任,还把戈森杀害了,他同时也没放过福斯特·贝瑞特和莫里森·贝尔这两位有可能知道了自己数据作假的人,还制造出了戈森未婚妻杀人的假象。克莱格无法忍受被别人知道自己是骗子,这甚至比被指出是杀人犯更加糟糕。但是当他发现斯皮尔曼也知道真相之后他选择了跳海自杀,因为他知道就算他杀了斯皮尔曼,别的经济学家还是能从他的数据中看出漏洞来,而他不可能杀掉所有的经济学家,他不可能阻止真相大白。
        本书破案的关键武器是“边际效用理论”。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而克莱格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也就是不符合效用最大化原理。就像是一个10元的东西和一个1000元的东西,当它们同时降价2元,那个东西的需求量增加的会多一点呢?同理,人们愿意在哪个东西上多花时间还价呢?书中有一句话:“有哪个人不在计算呢?所有的人都在计算。有的人没那么精确,而有的人精确些,但是所有的人都在计算。”所以说经济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经济学家假定了效用最大化,并以此为基础来测试理论。本书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菲儿大厦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令人叫绝。斯皮尔曼宁愿买一把削皮刀给妻子而不是手镯,因为锋利的削皮刀可以省下许多时间,可以做更多浪漫的事情。广告不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反而会降低价格,因为广告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竞争的激烈性。本书还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饮料自动售货机与报纸自动售货机的区别,尤为引人入胜。看完本书再反观自己的生活,确实缺少了不少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还有很多未知的原理待了解……
        杀人也是用收益最大化去衡量,当事人认为谋杀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谋杀被决定了,这就是致命的均衡。成本与利益的均衡在经济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也充满了经济学知识,我们要正确理解均衡,学会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每一种选择对应着不同的效用,总有一种是最大的效用。
17金融工程1班蒋玉君 17210180110



作者: 句号君    时间: 2018-1-31 17:50
这个是我修改之后的作业。整本书看了一遍,对有些经济学原理还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但我深深地意识到了经济学的重要性。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