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南吕    时间: 2018-1-14 14:19
标题: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在经济学老师的推介之下,我阅读了经济学经典教材《致命的均衡》。这次阅读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亨利·斯皮尔曼教授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侦破了案件。什么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指贵重物品的价格差异应该比廉价物品的价格差异小,因为在选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贵重物品可以为消费者节省更多的钱。
      在小说中,显然戈森和斯皮尔曼教授都发现了这一点,而凶手却没有认识到,而当戈森发现真相的是偶,他也遇害了,当斯皮尔曼教授发现这一点时,凶手选择了自杀。
    《致命的均衡》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经济学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学家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发现通常经济学家通过假设构建理论,再通过检验来发展理论,而“实用性”就是检验的最好标准。“经纪人”无疑是个人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在经纪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单纯的计算者,他们时刻计算着成本与收益,并依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而经济学理论的构建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的。
      在《致命的均衡》小说情节发展的同时,亨利·斯皮尔曼教授也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菲尔大厦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在菲尔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假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可预测。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下降25%,而四周之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通过这种匪夷所思的价格体系,消费者剩余完完全全被菲尔大厦的管理者所得到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一座购物商城,我会成为疯狂的消费者之一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作为一个“非完全的”经纪人,我也还是会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相等质量的商品,对我来说就是划算。相似的例子,比如中国越来越热的“双十一”购物节,线上的全面打折,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购物狂潮,这是来自降价的激励,消费者势必会对此做出反应。
      但是有一些商品的价格并不是全然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比如一张小小的邮票,一般的邮票价格都很便宜,但限量狂的邮票为何能出高价?因为限量邮票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判断,跟它的成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书中,斯皮尔曼教授还告诉我们,广告不会提高商品的价格,相反,它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因为广告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了竞争的激烈性。
      看完小说,我们要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而不是单纯片面地将我们所看到的一部分当成全部。离我们生活最近的——高速公路收费问题。以前在富阳念书时,每逢期末放假妈妈总会开车来学校接我。我发现,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她会选择放弃高速,而时间紧急时,她会选择高速。她不止一次跟我抱怨过高速收费的事,诚然,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我也会抱怨。但基于经济学家的思考模式时,高速收费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试想,不收费的高速是什么样的?人们为贪图便捷,一定会一股脑地选择高速,于是,拥堵就产生了。人人都想便捷,但最后的结果是,人人都被堵在高速上下不来了,浪费的时间反而更多了。而当高速公路开始收费时,人们就会有所顾忌,有所权衡。收费限制了一部分车辆的进入,保证了高速公路的通畅。因此收费并不是一件坏事,它维持了高速的秩序,也给了车主们选择的权利。车主既可以选择为高速公路的便捷付款,也可以选择走普通道路。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会让你对很多问题有更宽泛的认识。


17230121142  17国贸(专升本)于鑫燕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